作者简介
钟文凤
民国十二年(1923年)出生于苏州,上海复旦大学法律系肄业。因异国婚姻失败,她的人生舞台由上海至日本,再由日本单枪匹马来到台湾。民国八十二年(1993年)住在汐止翠柏新村老人安养中心至今。
钟文凤在安养中心并未闲着,她在1996年(七十五岁时),将过往一生写成一本三十万字的小说《生生流转》;2000年,又发表《在夕阳中筑梦》一书。2010年,《生生流转》授权苏州工业园区易亚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计画于中国拍摄连续剧。八十岁开始,使用电脑与数位笔进行创作。
推荐序
汪咏黛
苏州美女 VS. 心机美人
邱秀堂
学她,做个快乐的老人
快乐流转的身影
01一生走来
02翠柏岁月
03天伦乐
04同根生
05一生挚友
06加油!
幸福安养的话语
01不用健保卡的老人
02要懂得为自己花钱
03守着承诺守着他
04好儿子不如好媳妇?
05黄昏之恋 恍若一梦
06快速消失的记忆
07啊!又忘了
08彩色的老年
09我心中的侠女
10看到人间的大爱
11思念绵绵无绝期
12老人的眼泪
13不设防的悲剧
14因祸得福?
15做个快乐的老人
16亲生的不如领养的好?
17不想拖累儿子?
18幸福的老夫少妻
19深情的分手
20改过自新的老人
21她是我的监护人
22就爱跟儿子撒娇
23老人的时光
24丢掉高跟鞋
25平淡又难忘的生日
26三十朵对我微笑的玫瑰花
27医生儿子不敢帮我拆线
28身拥五千万 老来有保障
29散步队,我独挑大樑了!
30失去战场的老兵
31解不开血缘的心
32一个老人死亡的启示
33此时此刻最实在
34一样的母亲,不一样的儿女
35谁是谁的恩人?
36高龄老人间,也闹性骚扰
37她、她的情人、和她的儿子们
38幸亏心田里还有爱
39清明思故友 人不在情长留
40失物搜寻队 老人家好帮手
41孝顺,因为我也会老
42八十老妈「飙车」忏情记
43金发洋婆婆,爱在台湾!
推荐序
苏州美女 VS. 心机美人
「明天我约了钟阿姨从山上的养老院下来小聚,妳有空吗?」
接到好友邱秀堂这通来电,没有空也得有空!
与日本记者热恋 放弃订婚的表哥
因为钟文凤阿姨已经八、九十岁了,她在大时代洪流中翻滚过,人生舞台从上海、大坂转到台北,一身都是传奇故事,在我们这些后生晚辈的眼里,她就像作家沈从文所说的,是一本隽永又充满智慧的大书,当然要好好珍惜每一次和她见面的机会。
民国十二年出生于苏州的钟阿姨,十八、九岁进入上海复旦大学法律系就读。在那全民抗日的时代,绮年玉貌的她却和《色戒》女主角选择完全不一样的路:被一名风度翩翩的日本记者着魔般的苦苦追求,陷入热恋,为了爱情,她不但置家庭的劝阻和舆论的非议于不顾,最后还放弃原已订婚的深情表哥,成了日本人的妻子。
中日战争结束,钟阿姨搭上遣返日胞的最后一艘轮船到日本,和夫婿落脚在被美军炸成废墟的大坂,住进一间破烂屋,靠着种菜、养鸡刻苦度日。
共患难的异国夫妻胼手胝足养育了一儿一女,经过十余年努力,家庭经济进入富裕佳境。未料,丈夫却因与昔日的日本女友旧情复燃,逼使钟阿姨放弃辛苦建立的家园,以及还需要母亲照拂的骨肉。
孑然一身的离婚女人,到陌生的台湾重新展开人生,岂止是一句心酸血泪可带过?
但钟阿姨走过来了,从跑单帮,到餐厅当洗碗工,她什么苦都肯吃;后来她在台北市重庆南路上开了一间颇有名气的「棕榈西餐厅」,和四、五十名员工一起打拚,才得以在台湾安身立命。
退休后,住进翠柏安养中心单人房的钟阿姨并没闲着,她开始默默动笔,将生命故事一个字一个字写成小说,经由好友「台湾古蹟仙」林衡道教授为书中人物与情节增加丰富的时代背景,作家「唿啸」先生、文化人邱秀堂小姐帮忙润饰,加上企业界余华英女士的助印,七十五岁时钟阿姨出版了第一本大作—三十万字的小说《生生流转》。
学会用一指神功 写下养老院点滴
读者送到山上的信件、花束,以及大陆影视公司购买改拍连续剧版权的举动,深深鼓舞了钟阿姨,四年后,她出版了第二本书《在夕阳中筑梦》。
将近八十岁时,钟阿姨的侄儿钟明成从苏州来台探亲,为姑妈买了一台电脑,钟阿姨就在志工老师田台明的耐心教导下,学会用「一指神功」敲出她在养老院看到、听到的点滴故事,一篇篇动人的文章陆续在报章上发表。
走过近九旬岁月,钟阿姨又回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心境,人生的恩怨是非都已云淡风清。她庆幸已在美国成家立业的儿女,有空时会来台北探望安住养老院的老母,不但完全体谅她当年失婚后孤单一人来台奋斗的艰辛,更以有这样的母亲为荣。
而最让钟阿姨感恩的是,周遭有许多「小」朋友在关心、帮助她。她说:「我好幸运,都是别人的小孩在照顾我。」
像是当年和她在「棕榈西餐厅」并肩奋斗的领班庄铃美,现在苗栗担任桿弟工作,如果钟阿姨需要看病,铃美会毫不迟疑地从苗栗请假来陪她;她想要添购所需,《联合报》退休记者程榕宁会主动上山帮忙;至于嘘寒问暖、一切「监护人」该做的事,忘年交邱秀堂更是没一样少做。
一般养老院都规定入住时要有监护人或保证人、紧急联络人,以备万一生活经济出问题、发生病危等事情,能全程参与处理;秀堂和钟阿姨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却二话不说,一肩扛起监护人重任,如此重情重义,每每让钟阿姨一提起就眼眶泛红,感激不已。
和她结缘十余年的我,也算有小小功能喔!我专门负责陪钟阿姨吃饭聊天、鼓励动脑写作,为她始终努力保持健康而拍拍手。
对了,我还会赖皮—答应请她喝咖啡,却永远欠着不还。因为,我们这些「小」朋友就可以一直有理由约她出来走走了。嘿嘿,我这样对待熟龄「苏州美女」,够格称为「心机美人」吧?
汪咏黛(台北市妇女阅读写作协会理事长)
推荐序
学她,做个快乐老人!
这本书《一起幸福到老》是结集钟文凤女士在中国时报与人间福报的专栏,也是钟阿姨的第三本书,继她住在安养中心写的第一本《生生流转》小说与《在夕阳中筑梦》散文一书后,以生命无比韧性与耐力,书写成的精彩力作。
钟文凤女士,苏州人,祖籍安徽巢湖,生于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但钟阿姨私下告诉我,她的身分证上的年龄少报两岁,所以今年(二○一三年)应该是九十二岁了。一九四三年她从上海复旦大学法律系肄业,因异国婚姻失败,她的人生舞台由上海至日本,再由日本单枪匹马来到台湾。民国八十二年(一九九三年)住在汐止翠柏新村安养中心至今。
我和钟阿姨没有血缘关系,但担任她住在汐止翠柏新村安养中心的监护人。其实,钟阿姨有一儿一女都非常出众,为什么我会成为她住老人安养中心的监护人?钟阿姨在本书〈她是我的监护人〉一文中有描述,其中一段这样写的:「林衡道教授有句经典名言:『老人一无所用,好似一堆垃圾。』那么,邱秀堂就是捡垃圾的人。」钟阿姨幽默的把我比成「捡垃圾的人」,我在此要抗议:老人非垃圾,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呢!何况跟钟阿姨相识,得到她的信任,我们彼此成为对方心事的倾听者,有钟阿姨这位忘年之交,在人生的道路上指引我前行,我得到的是一块宝玉,更是脚前的明灯。
钟文凤女士于一九九六年住进翠柏新村安养中心并未闲着,她在七十五岁时,将过往一生写成一本三十万字的小说《生生流转》。二○○二年钟阿姨的侄儿钟明成先生从大陆来台公干,特别利用自由活动时间,由老夫子工作室的同仁王慈聪陪同下,至八德路买了一部电脑送给钟阿姨。钟阿姨有了电脑后,第一件事,就是将她所写的《生生流转》改写,可是她不会注音符号,于是买了数位笔,由她的电脑老师田台明先生教导,将原先三十余万字的小说,浓缩为二十万字;此书于二○一○年授权苏州工业园区易亚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计画在中国拍摄连续剧。二○○○年,钟阿姨发表《在夕阳中筑梦》(正中书局出版)一书。这三本书都是钟阿姨以一支数位笔,一笔一画的将她一生及养老院周遭生活的点点滴滴,真实又感性地写下来。
自从钟阿姨《生生流转》小说出版后,她苦难的一生终于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此小说虽未在书市流通,却拥有许多读者,多年来仍有不少读者关心作者钟文凤女士的近况,不断地向我打听钟阿姨目前生活的情形。其中,我的朋友华海燕,她与夫婿徐蔼可(Dr.Eckhard Stroefer)在德国主持东西文物修复中心(www.hua-stroefer.de/),有一年,她返台探亲,我送了一本《生生流转》给她,她看完后又传给在德国的友人,所以一传十,十传百,德国华人看过此本小说的人很多。读者最常问,书中女主角赛月,莫非就是作者钟文凤本人?而海燕姐每次回台探亲,不管我们见面或是电话中叙旧,她总是会问:钟阿姨在养老院还好吗?
还有热情的读者,直接到养老院看她,或送花、送水果、甚至送金项鍊。最令人感动的是读者许秀琴、王祖平等,成了钟阿姨生活中最得力的帮手,如十几年前钟文凤阿姨生病住院,读者许秀琴大老远从基隆赶到汐止五指山,无条件的日夜照顾钟阿姨的起居作息;又有一回过年,我正好出国度假,王祖平与许秀琴接到求助电话,及时赶到山上,将钟阿姨送到医院挂急诊。
钟阿姨事后得意的告诉我:「当时,主治医生还误以为他们是我的儿女呢!」她接着又说:「在救护车上,我脑海里想的不是自己小孩,而是比儿子还要亲的这些生死相交的朋友们。」她说的别人小孩、朋友们,除了上述几位,还有她于六、七○年代,在重庆南路正中书局楼上开设「棕榈西餐厅」时的部属,有谢秀娥与庄铃美等,以及我的挚友们如程榕宁、汪咏黛、叶毓兰、许□方、卢美杏、杨艳萍、宋颖莺、陈建任、林宏修与诗人张香华及老夫子王泽,都是钟阿姨珍惜的小友。
最不可思议的是,为钟文凤《生生流转》印刷出版此书的余华英女士,不但分文未取,这些年来因股市不振,她担心靠股票投资周转生活的钟阿姨忧心,不时在金钱上资助钟阿姨,并每日拨电话至安养中心跟钟阿姨请安,就怕年老的钟阿姨有什么闪失。这两年钟阿姨进出医院,余华英女士每日亲自在家煮营养食品送至医院,替我分担了「监护人」的许多工作,包括今年二月钟阿姨因小中风在浴室摔了一跤送医院急诊、通知钟阿姨在苏州的儿子周英世与在美国的女儿周真理尽快回台湾探视母亲。
钟文凤阿姨的儿子周英世是知名的急诊医疗科医生,在美国纽约与苏州都有自己的诊所;女儿周真理亦是名作家,现为美知名的出版社执笔出书。钟阿姨在此书中〈医生儿子不敢帮我拆线〉、〈老妈「飙车」忏情记〉两篇,写的就是他与儿子英世的互动,笔触诙谐又温馨。因钟阿姨的一对儿女从小在日本、美国求学,对台湾很陌生,钟阿姨总在她儿子或女儿返台探亲之际,安排儿女与她的晚辈朋友或读者餐叙。儿女们也渐渐了解,母亲失婚后,孤家寡人从日本到台湾求生奋斗的过程,也非常珍惜与母亲还有母亲的朋友相处。
钟文凤阿姨的《生生流转》,不但得到许多读者的肯定,有一段时间她红火得很,上电视、上广播,到读书会与读者谈写作经验与养老院的生活。因此,写作成了她养老的活力与动力,她将养老院观察的种种人生百态,用谈笑轻松的笔调写出一篇篇真实感人的故事,最初这些短文不时在中央日报与青年日报刊出,不久,正中书局将她发表的短文辑成一册,于是她的第二本书《在夕阳中筑梦》在二○○○年面市。接着二○○五年在《中国时报》家庭版写「养老院随笔」专栏,二○一○年在《人间福报》写「银发俱乐部」专栏,当时可谓是台湾年纪最长的专栏作家。
钟文凤阿姨的第二本书《在夕阳中筑梦》出版后,轰动一时。中央研究院陈奇禄院士、陈张若伉俪曾把此书当为枕边书,他们读后告诉我,每篇都发人深省。的确,《在夕阳中筑梦》一书,社会学者赞誉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老人文学创作,不但激发我们对人生的重新思考,也教我们积极开拓心灵。而本书是延续《在夕阳中筑梦》的安养中心老人家日常生活的遭遇,每则都是真人真事,也是大时代里小人物可歌可泣的故事。
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大江健山郎曾说,写小说是一种救赎。救赎二字,来自拉丁语的健康、安全、幸福;钟文凤阿姨陆续出的三本书,无疑是希望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能够活得健康,过着安全又幸福的日子,彼此给对方爱的鼓励。钟阿姨,谢谢您给我们这么多的启示!
邱秀堂(老夫子哈媒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编辑)
我一直对那些关于岁月沉淀的故事充满好奇,而这本书的标题——《一起幸福到老:安养院的流转人生》,无疑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总觉得,人到老年,尤其是在安养院这样的特殊环境里,生命的故事会变得格外纯粹而深刻。我设想着,书中或许会描绘一群性格迥异的老人,他们各自带着过往的辉煌与遗憾,在这片最后的港湾里,如何学会放下,如何重拾温情,如何找到彼此的依靠。我期待看到那些关于友谊、关于亲情,甚至是关于晚年爱情的温暖片段。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一种超越年龄的生命力,一种即便在身体日渐衰弱时,精神依然能够闪耀光芒的力量。我渴望从这本书中,找到一种对生命终点的理解,一种对“幸福”的全新定义。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就像是一首悠扬的乐曲,总在脑海中回响。 《一起幸福到老:安养院的流转人生》——仅仅是这个名字,就勾勒出了一种我向往的生活状态。我并非身处安养院,但我们每个人,终将面对岁月,面对生命的“流转”。我好奇,在那样的环境中,人们如何寻找到“幸福”?是物质上的满足,还是精神上的慰藉?我猜想,书里或许会穿插着各种各样的人物访谈,或者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那些在安养院里发生的故事。我期待着,能从这些故事中,看到生命的可贵,看到即使在年华老去的时候,依然可以绽放出独特的光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股清泉,涤荡我心中的浮躁,让我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去珍惜当下,去拥抱未来,去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地“幸福到老”。
评分这本书,我当初只是随意地在书架上瞥到,它的名字——《一起幸福到老:安养院的流转人生》,就带着一种温润的、仿佛陈年老酒的醇厚感。我总觉得,人生走到最后,最奢侈的,莫过于一份安宁的幸福。尤其是在我们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很多人忙于奔波,甚至忽略了身边的长辈,更别提那些在安养院里度过晚年的人们。我很好奇,在这样一个看似平静的场所,是否真的能流转出幸福的人生?我设想着,或许书里会描绘一群老人,他们曾经有着各自跌宕起伏的故事,如今在这片相对宁静的天地里,如何互相慰藉,如何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我期待看到他们之间那些细水长流的情感,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智慧,以及他们面对离别时,那份超越悲伤的豁达。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给了我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它承诺的不仅仅是“幸福”,还有“一起”和“到老”,这仿佛是对人生终点的一种美好期许,一种对生命圆满的追求。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让我心头久久不能平静的书,它讲述的不是惊心动魄的爱情,也不是波诡云谲的权谋,而是关于那些在时间长河中,被我们渐渐忽视的生命角落。这本书,它仿佛是一位善于倾听的老友,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我仿佛能听到微风拂过庭院的声音,看到夕阳染红天空的余晖,感受到老人脸上深刻的皱纹里藏着的岁月故事。我一直在思考,所谓的“流转人生”,究竟是什么样的轨迹?是顺应自然,还是在逆境中坚韧前行?我猜测,书中定然会有许多平凡却闪光的人物,他们或许曾经是叱咤风云的人物,或许只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但此刻,他们都汇聚在一个名为“安养院”的地方,他们的生命在此时此刻,以一种近乎朴素的方式,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章节。我渴望从这本书中,汲取一份平和的力量,去理解生命的无常,去感悟人生的真谛。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总让我联想到一部老电影,那种温暖、怀旧、又带着一丝淡淡忧伤的氛围。 《一起幸福到老:安养院的流转人生》——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我一直在想,在安养院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人们的人生是如何“流转”的?是时间的缓缓流逝,还是情感的悄然变化?我猜测,书中或许会聚焦于几个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人生轨迹或许截然不同,但在安养院这个特殊的舞台上,他们的晚年生活会交织出怎样的故事?我期待,能在书中看到人性的光辉,看到即使在风烛残年,依然有人能够保持乐观、豁达的态度,去拥抱生活,去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我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一种对生命周期的感悟,一种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相伴到老”的真挚憧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