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的安妮,因为哥哥意外过世,开始对死亡产生莫名的恐惧。她的父母沉溺在丧子的悲伤里,无力替她化解焦虑,她只好自己从医学用书里找答案,每天过得战战兢兢,连朋友都疏远了。新搬来的邻居——芬奇老太太,善意的推荐她一本真正属于小孩的书。她从童真的阅读和与老太太的互动中,认识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处理的问题与情绪,不过,问题处理好就不该继续将它留在心里,阻碍前行。就像雨天必须撑伞,天晴了,就应该收伞,这样才能享受阳光的温暖。
作者简介
丽莎.葛瑞芙(Lisa Graff)
出生于加州大熊市(Big Bear)。八岁时某天,她因为无聊而缠着妈妈,妈妈随口一句:「妳去写个故事好了。」从此开启她创作的契机。
高中及大学时期,葛瑞芙仍持续创作,当时只是为了兴趣,而且大都是为童书而作。之后在义大利游学时,一位义大利教授协助她翻译自己的作品,让她有机会重新且严格的审视自己的作品,同时使她顿悟两件事情:一是自己的作品惨不忍睹,一是自己仍然喜爱写作。于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简称UCLA〉毕业后,随即收拾行囊前往纽约攻读童书创作研究所学位。取得学位后,担任五年童书编辑,之后便开始全职写作,内容包括童书及少年小说。目前除了写作,葛瑞芙还在麦克丹尼尔大学(McDaniel College)教授童书创作课程。
其他作品有:
1.Double Dog Dare
2.Sophie Simon Solves Them All
3.The Thing About Georgie
4.The Life and Crimes of Bernetta Wallflower
作者个人网站:
www.lisagraff.com/about-lisa-graff.html
译者简介
何修宜
淡江英文系毕业。长期从事出版事业,曾任编辑多年,译作有:《伊莉莎白.泰勒的激情人生》(慧众)、《心灵神秘学百科》(故乡)、《梦境密码》(创意力)、《瑜珈简单学》(晨星)、《一定成交》(晨星)等书,译作30余种。目前从事翻译兼职工作。
导读者简介
王美恩
英国诺丁汉大学(Nottingham)社会政策硕士。
现任:东吴大学社会工作系讲师。文字工作者
曾任:儿童福利联盟副执行长。《亲子天下》专栏作家。
高雄医学大学医学社会系讲师
着作:
《终结霸凌》,天下杂志出版社
《助人的美学—至善基金会的越南服务》,至善基金会出版
译作:
《青少年与家庭心理会谈》,学富文化出版
作者介绍
赏析与导读 情绪需要有出口
第一章 OK绷女孩
第二章 过度担心
第三章 害怕焦虑
第四章 拜访蕾蓓卡家
第五章 拟遗嘱
第六章 阅读医书
第七章 沉默的面对
第八章 摔车受伤
第九章 新邻居
第十章 拒听死亡讯息
第十一章 小太阳鸟服务计画
第十二章 被好友孤立
第十三章 过度反应
第十四章 努力面对
第十五章 找寻医书下落
第十六章 亲切的芬奇太太
第十七章 各自的保护伞
第十八章 汤米的生日礼物
第十九章 重拾友谊
第二十章 好主意
第二十一章 夏绿蒂的启示
第二十二章 坦然面对
第二十三章 贾瑞德,生日快乐
第二十四章 收伞
导读
情绪需要有出口∕王美恩 东吴大学社工系讲师
大部分人比赛骑脚踏车是比谁骑得快的,但是《夏日之伞》故事中的主角安妮要跟朋友玩骑得慢的比赛,安妮说「谁花愈久的时间到达终点,谁就赢了……因为就算戴了安全帽,如果骑太快,还是可能撞到树,造成瘫痪……」如果游戏前有人这样告诉你,你会不会觉得他想太多了?
安妮对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情很敏感,搞得她的朋友都受不了,但安妮过去不是这样的,而是在她经历哥哥贾瑞德的骤逝——哥哥在游戏中被冰球打到,感觉胸痛,在没有任何预警下,两天后突然死亡。安妮的爸爸妈妈内心有好多的悲痛与自责,虽然医生说贾瑞德的情况很少见,但是他们总认为要是更谨慎小心,或许贾瑞德不会离开。安妮就是经历了这样巨大的至亲死亡事故,心中充满了难以承受的失落哀伤。连爸爸、妈妈都没有好的方法纾解情绪,更何况是安妮呢?
安妮的妈妈面对悲伤,她用忙碌的工作来麻痺自己,甚至拒绝去看、去整理贾瑞德所遗留下来的物品,当安妮拿出哥哥以前用过的盘子,妈妈立刻收起来;而爸爸开始常常发呆恍神,总是忘记应该要做的事情,与安妮说话时总是心不在焉,彼此的关系已不像过去一般亲密;安妮从邻居家中「借」来的医学百科全书,成为她最爱的读物,每天仔细研读并对照自己的身体状况,深怕自己也像哥哥一样——突然死去。
安妮所有的朋友都发现她变得「怪怪的」,因此都选择远离她,连最好的朋友蕾蓓卡也不知道要如何帮助她,友谊间的信任感起了变化……安妮在孤单无助时,遇见了新搬来的邻居芬奇太太,这位「新朋友」让她的忧伤情绪有了出口。
情绪,并没有好坏对错之分,但人类喜欢分类,并给予评价。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是自然的,开心、兴奋、愉悦、快乐等是正向情绪。忧愁、哀伤、痛苦、气愤等则是负向情绪,人们多数比较喜欢正向情绪,否定负向情绪,因为正向情绪让我们觉得舒服,而负向情绪,除了不愉快,也怕别人认为我们是「弱者」,所以我们很希望它赶快消失,不要让人看见,最快的方式就是「压抑」,假装它不存在,我们尝试坚强、勇敢,要让别人认为我们「没事了」。
但是,假装负向情绪不存在,只一味将它压下,它是不会消失的,愈是压抑它,我们会发现自己变得沉默寡言了,原本有兴趣的事变得提不起劲,也不想出去玩了,这些就是压抑情绪的「副作用」,这些现象的产生,便是提醒我们该好好照顾自己的感受了。
《夏日之伞》的作者描述书中所有的主角,面对哀伤的处理方式,多数强迫自己快速恢复正常生活,不敢去想去世的人,一旦触景伤情,就用逃避、忙碌、压抑来面对,但每个人台面下的心情是波动的,是不自在的,是不敢分享的难过、悲痛、害怕、自责、懊悔的感受,这些被压抑的情绪日经月累,最后丧失了感受美好人事物的能力了。
安妮失去了许多友谊后,芬奇太太成为她可以谈话的对象,芬奇太太像是很懂得安妮逃避负向情绪的心理,她对安妮说:「担心要比伤心容易……所以你把担心当成你的保护伞」、「继续撑着伞,也许不会被淋溼,但也因此错过了阳光」,这让安妮体会到自己再不把伞收起来,不光是失去哥哥,连自己与家人朋友之间美好的关系都将会流失,自己会被「过度担心」给淹没而无法快乐的生活。
至亲好友的死亡,让我们的世界少了重要的人际关系,世界变得不大一样,这是一种失落的感受,失落背后会有不舍、否认、自责、抱怨、害怕等情绪重复出现,有时还真让人不知所措,迷失了自己。特别在台湾的文化中,「死亡」是个禁忌的话题,老一辈的人还会觉得「触霉头」,所以我们的社会文化是不去谈「死亡」,也会让很多人隐藏起自己哀伤难过的情绪。
照顾情绪的第一步是要「接纳」情绪,所谓接纳的意思,就是不要觉得有情绪是件奇怪的事,就像跌倒了,我们会觉得有皮肉之痛一样,遇到悲伤的事情,也自然产生难过的情绪;情绪需要时间复原,这也跟跌倒后的皮肉之伤,需要时间结痂,让细胞组织慢慢癒合,生成新的面貌,长出新的皮肤组织一样,我们内心的伤口,也势必经过这样的历程。
再来就是要为伤口「上药」,让情绪找到抒发的管道,有人需要在一个让他觉得安全的环境下哭泣,有人需要与信任的人诉说哀伤,有人需要轻柔的音乐安抚忧伤的心灵,有人需要纪念性的活动和仪式来表达对亡者的思念,每个人的抒发方式不同,找对适合自己的管道,情绪就会慢慢的释放出去,产生新的体认,并对失落有新的诠释。
安妮开始学习把保护伞收起来,正视自己思念哥哥的情绪,并发明「仪式」去纪念哥哥,带着爸妈一起从压抑的情绪中走出来,不再自责与悲伤,全家人一起面对没有贾瑞德的生活,重新自在的生活!
因为安妮的坦然,所有的朋友也都「复合」了,芬奇太太帮助了安妮,也帮助了自己,原来她也有悲伤的故事,在她看到安妮逃避忧伤情绪,她也开始整理自己的情绪,愿意好好面对没有丈夫陪伴的新生活。
《夏日之伞》的故事,让我们可以了解经历亲人死亡的「痛」,这分了解有助于我们去协助有相同际遇的亲友,学会不对他们说:「要坚强,要勇敢……」,学会不给他们压力,学会陪他们度过低落情绪。也学着让他们了解:悲伤难过不代表自己是弱者,它只是生命中的一个颠簸,只要能踩稳脚步,必定雨过天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