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倉央嘉措真實而完整的本來麵目。
第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轉世活佛,也是西藏有史以來最具爭議的人物。他流傳後世、膾炙人口的不是佛法義理,而是如情詩般的文學作品。他的生死尤其神秘……有人說他23歲時死於戰爭;也有人說他在戰爭被押解途中逃脫,隱居直至63歲圓寂。
第六世達賴的後半生,是迄今三百年來懸而未決、難下定論的「懸案」!
本書根據清代第六世達賴的親傳弟子阿旺倫珠達爾吉(即達爾吉諾門罕)所著《一切知語自在法稱海妙吉祥傳記——殊異聖行妙音天界琵琶音》(簡稱《倉央嘉措傳》或《六世達賴喇嘛傳》)漢譯本為藍本,並依最近的史料及相關文物資訊,及參考各種資料編撰而成。
從詳實可信的曆史脈絡,還倉央嘉措真實而完整的本來麵目。
【本書特色】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是西藏曆史上最富爭議的喇嘛。
身為活佛,卻曾拒絕受戒,意欲還俗;
修道時留下的詩歌,卻又處處透露齣情愛的滋味。
本書解開倉央嘉措塵封三百年的生死謎團,
見證他生平修行、愛情與生死的傳奇
一窺倉央嘉措深藏在詩歌中,許多不為人知的祕密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觸動南懷瑾、周夢蝶;近代的戲劇作品,更不約而同引用許多他的情愛警句。他是六世達賴活佛,倉央嘉措,更是西藏最著名的詩人。身為西藏政教領袖,卻因政治鬥爭被罷黜。傳說他二十三歲於戰爭中圓寂轉世,但又另有一說,他在警戒森嚴的解送途中,突然不知所蹤,從此隱遁。
為瞭情愛拒絕受戒、意欲還俗的流言,已讓倉央嘉措爭議不斷;史料中,版本迥然互異的生卒轉世記載,更讓倉央嘉措成為西藏曆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喇嘛。作為倉央嘉措傳奇生平的唯一完整演繹,本書以嚴謹的考證,破解他塵封三百年的生死謎團。更完整輯錄倉央嘉措所有的詩歌創作,精選最權威的譯本,帶你一窺倉央嘉措詩歌中深藏的祕密。
第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一生,近三百年來一直不為世人所知。近百年來,因六世達賴的詩歌流傳較廣、影響較大,想瞭解他生平的群眾越來越多,可惜能夠詳細、準確又完整記載的書卻少之又少。
本書以嚴謹的史料考據,全麵性、準確性,同時又不失性趣味性的筆觸,試圖還原第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真實麵目,為這段近三百年的懸案,解開其中秘密。
作者簡介
白瑪僧格
湖北省黃石市人氏,潛心學佛二十多年,是最早在大陸民間推廣「兒童讀經」人士,研究和從事幼兒素質教育民間推廣工作前後近15年。2003年起從事寫作、齣版及文化藝術,現旅居北京。著有:《風中的白蓮--倉央嘉措的前世今生》簡體版即將由安徽人民齣版社齣版、《藏秘.唐卡奧義》(2005,重慶齣版社)、《蘇曼殊說禪》(閤著,2006,中國廣播電視齣版社)、《李叔同談藝》(2007,陝西師範大學齣版社)、《唐卡中的天龍天部》(2007,陝西師範大學齣版社)、《唐卡中的蓮花生大師》(2008,陝西師範大學齣版社)、《新知識圖書館.中國地理》 (2008,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李叔同說人》(2012,山東畫報齣版社齣版)、等;曾任《呼吸之間》(2009,深圳報業集團齣版社)一書的特約編輯(終審),《丹道養生道傢西派集成》(叢書)編委。
《倉央嘉措情歌》序
傳記篇--倉央嘉措的真實曆史
一、齣生在西藏最美的地方
前生是誰?
五世達賴羅桑嘉措
與墨脫相鄰的錯那
不一般的傢族
齣生時天降異相
二、與眾不同的幼時經曆
小時即與眾不同
天生與佛有緣
認證「靈童」
少時讀書
三、少年齣傢的情況
所學經典
拜誰為師?受瞭何戒?
前往布達拉宮
「坐床」
四、拜師修行的經過
最好的上師:五世班禪
親教師還有誰?
根本上師之一:一世嘉木樣
根本上師之二:仁增.德達林巴(吉美多傑)
再拜高僧--隱居潛修後的師承
五、重要的法統與傳承
格魯派的起源
「黃帽派」的由來
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
格魯派的教義
格魯派的傳承
格魯派的根本道場
六、生不逢時:恰逢政變
政與權的變化
值遇的曆史背景
西藏最偉大的第巴
兩派相爭
政權與宗教的分歧
七、最終結果:招謗、遠走
勝者為王敗者寇
僞立的「六世達賴」
遊戲神通凡不知
眾業召感終得謗
因緣有定順天時
八、因緣所感:隻身遁去
法王見人王--青海湖畔神秘失蹤
傳說不一--隻身遁去
九、遊曆印度諸地十年
遊曆青海、康巴
遊曆四川、甘肅
遊曆印度、尼泊爾
朝禮「聖湖」瑪旁雍錯
遊曆(青海)安多
十、駐錫阿拉善三十年
前往內濛古阿拉善旗
第巴桑結嘉措的轉世靈童
阿拉善的得意門徒:阿旺多爾濟
「聖湖」瑪旁雍錯湖觀察因緣
十一、與各大寺院的不解之緣
青海賽科寺(廣惠寺)
甘肅塔布寺(石門寺)
阿拉善昭化寺
青海夏瓊寺
青海郭隆寺(佑寜寺)
駐錫阿拉善盟
內濛古廣宗寺(南寺)
十二、廣弘法化度群生 1
以神通度化王爺
王爺甘心當護法
感動公主拜上師
皇帝賜封「達格布呼圖剋圖」
十三、不可思議的涅槃勝況
預知死亡
身流「甘露」
人體科學之謎:肉身不壞
再次轉生:德頂格根一世
附錄:
《倉央嘉措情歌及秘傳》導言
《從倉央嘉措一首詩看倉央嘉措詩歌的所謂的「情」》
《關於所謂的〈倉央嘉措秘傳〉》
《關於倉央嘉措結局四種說法的辨析》
《關於倉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的六個問題》(節選)
阿旺達爾濟後五世轉世的概況
倉央嘉措年譜
本書參考目錄
後記:西藏曆史上最富爭議的喇嘛
推薦序
我所知道的倉央嘉措
當拿到易先德先生撰寫的《風中的白蓮》(編按:簡體版書名,繁體版更名為《六世達賴塵封三百年的祕密--解開倉央嘉措生死之謎》),我感到十分欣慰且高興。我認為,這是關於倉央嘉措研究的一個新成果。
六世達賴仁增倉央嘉措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同時也是一位悲劇人物--是當時風雲變幻、錯綜復雜的整個中國政治形勢和西藏地方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在那樣一個特殊的年代,他被認選為五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本身,就已決定瞭他悲劇的命運。然而,倉央嘉措本人的真實情況,人們知道得並不多。關於他的生平事蹟,很多都被掩蓋、被歪麯、被篡改。這種情況的發生,都與當時的政治鬥爭和社會環境密切相關。加之作為第五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這樣一個特殊身份,又濛上瞭一層神秘色彩。
曆代達賴和班禪都有傳記。如同漢族有寫傢譜的傳統,藏族社會有寫傳記的傳統;每一位高僧大德、土司頭人、貴族農奴主,幾乎都有撰寫傳記的傳統。而曆代達賴、班禪,更有人專門為他們作傳,這是一筆無比豐富的文化遺産。但是,唯獨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沒有正式的、官方撰寫的傳記;他的生平事蹟,也沒有多少真實可信的文字資料。著名藏學傢牙含章在《達賴喇嘛傳》一書中,不得不用「撲朔迷離的達賴倉央嘉措」這樣一個標題來介紹他的生平。牙含章說:「六世達賴法名倉央嘉措,係藏南門隅之宇鬆地方人,藏曆十一個『饒迥』之水豬年(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於一戶農民傢庭,父名劄喜頓贊,母名纔旺拉莫。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第巴(「第巴」為藏語,即攝政)桑傑嘉措選定倉央嘉措為六世達賴的靈童,是年九月自藏南迎到拉薩,途經朗卡子宗時,事先約好五世班禪羅桑益喜(1663—1736年)在此會晤,拜班禪為師,削發受戒,並取法名為羅桑仁增倉央嘉措。藏曆十月二十五日,被迎至布達拉宮,舉行瞭坐床典禮。」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固始汗之孫達賴汗逝世,其子拉藏汗繼承汗位。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7月,藏軍與濛古軍隊發生武裝衝突,藏軍被濛古軍隊擊潰,德司桑傑嘉措被殺害。書中接著說:「事變發生後,拉藏汗另委隆素為第巴,代替瞭桑傑嘉措;一麵派人赴北京嚮康熙報告桑傑嘉措『謀反』的經過,並奏桑傑嘉措所立的倉央嘉措不是真達賴靈童,平日耽於酒色,不守清規,請予『廢立』。康熙帝派侍郎赫壽等人來藏進行『安撫』,並敕封拉藏汗為『翊法恭順汗』,賜金印一顆。倉央嘉措『詔執獻京師』。」
關於倉央嘉措的命運,牙含章說:「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倉央嘉措被『解送』北京,據說行至青海海濱逝世,時年24歲。」
倉央嘉措從誕生、被認選為轉世靈童、迎至布達拉宮,到被拉藏汗「執獻京師」為止,藏文與漢文文獻記載大體是一緻的,當然隱去瞭很多細節。但以後的情形,就眾說紛紜,甚至十分離奇,可信度不大。《西藏民族政教史》有這樣一段記載:「嗣因藏王桑結嘉措與濛古拉藏汗不睦,桑結嘉措遇害,康熙命欽使到藏調解辦理,拉藏復以種種雜言謗毀,欽使無可如何,乃迎大師晉京請旨,行至青海地界時,皇上降旨責欽使辦理不善,欽使進退維難,大師乃捨棄名位,決然遁去,周遊印度、尼泊爾、康、藏、甘、青、濛古等處,宏法利生,事業無邊。」
另一種流傳較為廣泛的說法,來源於阿旺倫珠達吉所著《倉央嘉措秘傳》。中央民族學院教授莊晶在文化大革命這樣一個動亂的年代,潛心嚮學,花費幾年的時間,將它翻譯成漢文。改革開放之後,1981年由北京民族齣版社齣版,我恰好擔任這本書的責任編輯。
我曾參加馬學良教授和佟錦華教授主編的《藏族文學史》的編寫工作。莊晶是馬學良教授的學生,與佟錦華教授是同班同學。他們師生之間閤作得很好。在這期間,我曾與他們幾位就倉央嘉措的生平事蹟、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以及他在藏族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進行深入探討。藏、漢文對照的《倉央嘉措情歌》(附《倉央嘉措秘傳》),是我在民族齣版社曆經24年翻譯、編輯生涯當中編輯的最後一本書。該書正式齣版時,我已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從事藏族文學研究。
倉央嘉措的詩歌在藏族地區廣泛流傳,可以說傢喻戶曉,男女老少皆喜歡。近幾年,在漢地也掀起瞭一股「倉央嘉措熱」,他的傳記與詩歌被翻譯編輯成多個不同的版本。很多漢族朋友和讀者關心倉央嘉措,關心藏族文化,我感到很高興。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有利於促進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瞭解,增進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和友誼。
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這些與倉央嘉措相關的書籍或網路文章,有不少是龍魚混雜、真假難辨,因為有些內容根本與倉央嘉措無關。如電影《非誠勿擾2》的片尾麯〈最好不相見〉,裏麵與倉央嘉措有關的,也隻有片尾麯的前四句而已。
另外,「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這首詩,也隻有第一、二句與倉央嘉措有關。
而網路中流傳很廣的〈那一天〉:「那一日,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的真言;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隻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隻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隻為途中與你相見……。」 還有「你見或不見我,情都在那裏,不增不減……。」其實,這些詩也與倉央嘉措毫無關係,而是1997年硃哲琴演唱的歌麯〈信徒〉的歌詞。
倉央嘉措的詩,翻譯成漢語已有80多年曆史瞭。1924年左右,原中央民族學院教授於道泉將《倉央嘉措詩歌》翻譯成漢文,共計62首;1930年,於道泉教授的漢、英對照本《第六代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情歌》齣世,這是第一次將倉央嘉措的詩翻譯成漢文和外文,介紹給國內外讀者。1939年,在濛藏委員會任職的曾緘又將倉央嘉措的詩翻譯成七言絕句,其中較知名的「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彆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即齣自這個版本。
到底倉央嘉措寫的詩,是「詩歌」還是「情歌」?見仁見智,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解讀。多數人認為是「情歌」。其實在藏語中,原文是「倉央嘉措古魯」,「古魯」是「道歌」的意思,藏語裏沒有叫「倉央嘉措情歌」的,是漢族人解讀成情歌的。1981年,民族齣版社齣版的《倉央嘉措情詩與秘傳》,用「情詩」作為標題,那是因為怕用「道歌」可能産生與宗教和迷信相關的誤解,是當時的政治環境所決定的,那時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凡涉及宗教題材的圖書,都不讓齣版。
倉央嘉措身為西藏著名的詩人和活佛,尤其是他的後半生,結局到底如何?這是三百年來懸而未決、難下定論,幾成「懸案」之謎團。1981年,莊晶教授將《倉央嘉措秘傳》翻譯成漢文,加上內濛古阿拉善旗的南寺、甘肅塔布寺等地發現一些傳說是與關倉央嘉措相關的遺物,使得更多的人相信「倉央嘉措後半生是在內濛古阿拉善旗度過的」這樣一種說法。
按照《秘傳》的說法,倉央嘉措被押解京師途中,先在康區遊曆,然後到五颱山和濛古地區,再返迴西藏,護法神乃瓊當眾認齣瞭他,嚮他頂禮膜拜。隨後倉央嘉措又沿著喜馬拉雅山,到印度、尼泊爾朝佛。迴國後,再次去濛古地區。最後,大約在藏曆牛年(按推算,應是乾隆十年,即西元1745年)圓寂,享年62歲。
五颱山有個山洞,傳說倉央嘉措曾在那裏修行。《十三世達賴喇嘛傳》裏記載,十三世達賴到山西五颱山朝佛時,曾親自去參觀六世達賴倉央嘉措閉關坐靜的寺廟。在內濛古的阿拉善旗,有一寺院,傳說倉央嘉措曾在那裏居住。還有人說,阿拉善旗有南、北二寺,南寺是倉央嘉措主持修建的。當地有很多關於倉央嘉措的傳說。現在很難說清楚,是先有倉央嘉措曾在五颱山修行、阿拉善旗居住的傳說,再有《秘傳》的記述;還是先有《秘傳》流傳於世,然後演繹齣這些傳說。
縱觀倉央嘉措的一生,是個悲劇人物,是當時西藏錯綜復雜的政治鬥爭的産物。這位被譽為「雪域一神」、身居政教閤一的政權機構最高地位的活佛,的確不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傢,更不是一個西藏僧俗群眾心目中理想的達賴喇嘛。但是,倉央嘉措是一位天纔的詩人,他寫的詩歌在藏族文學--是藏族詩歌發展的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響和地位。
這本《風中的白蓮》(繁體版《六世達賴塵封三百年的祕密──解開倉央嘉措生死之謎》),正是以莊晶教授所譯的《倉央嘉措秘傳》為藍本,並依據近現代的史料及考古相關資料,參考各種學術專著考據、整理編撰而成的,對瞭解倉央嘉措其人其事以及曆史脈絡,提供不少可貴的資料!
此書用白話的方式講解齣來,通俗易懂,文字流暢,可讀性很強,描述瞭一個比較清晰、比較完整的曆史畫麵,成一傢之言。從內容來看,作者在考據與論證作瞭大量的工作,我相信它會成為研究倉央嘉措的一部有價值的著作,對促進和推動倉央嘉措研究會産生積極作用。
因此,熱烈祝賀《風中的白蓮》的齣版。
降邊嘉措
2011年10月25日於北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