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仓央嘉措真实而完整的本来面目。
第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转世活佛,也是西藏有史以来最具争议的人物。他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不是佛法义理,而是如情诗般的文学作品。他的生死尤其神秘……有人说他23岁时死于战争;也有人说他在战争被押解途中逃脱,隐居直至63岁圆寂。
第六世达赖的后半生,是迄今三百年来悬而未决、难下定论的「悬案」!
本书根据清代第六世达赖的亲传弟子阿旺伦珠达尔吉(即达尔吉诺门罕)所着《一切知语自在法称海妙吉祥传记——殊异圣行妙音天界琵琶音》(简称《仓央嘉措传》或《六世达赖喇嘛传》)汉译本为蓝本,并依最近的史料及相关文物资讯,及参考各种资料编撰而成。
从详实可信的历史脉络,还仓央嘉措真实而完整的本来面目。
【本书特色】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上最富争议的喇嘛。
身为活佛,却曾拒绝受戒,意欲还俗;
修道时留下的诗歌,却又处处透露出情爱的滋味。
本书解开仓央嘉措尘封三百年的生死谜团,
见证他生平修行、爱情与生死的传奇
一窥仓央嘉措深藏在诗歌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祕密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一句「不负如来不负卿」,触动南怀瑾、周梦蝶;近代的戏剧作品,更不约而同引用许多他的情爱警句。他是六世达赖活佛,仓央嘉措,更是西藏最着名的诗人。身为西藏政教领袖,却因政治斗争被罢黜。传说他二十三岁于战争中圆寂转世,但又另有一说,他在警戒森严的解送途中,突然不知所踪,从此隐遁。
为了情爱拒绝受戒、意欲还俗的流言,已让仓央嘉措争议不断;史料中,版本迥然互异的生卒转世记载,更让仓央嘉措成为西藏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喇嘛。作为仓央嘉措传奇生平的唯一完整演绎,本书以严谨的考证,破解他尘封三百年的生死谜团。更完整辑录仓央嘉措所有的诗歌创作,精选最权威的译本,带你一窥仓央嘉措诗歌中深藏的祕密。
第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一生,近三百年来一直不为世人所知。近百年来,因六世达赖的诗歌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想了解他生平的群众越来越多,可惜能够详细、准确又完整记载的书却少之又少。
本书以严谨的史料考据,全面性、准确性,同时又不失性趣味性的笔触,试图还原第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真实面目,为这段近三百年的悬案,解开其中秘密。
作者简介
白玛僧格
湖北省黄石市人氏,潜心学佛二十多年,是最早在大陆民间推广「儿童读经」人士,研究和从事幼儿素质教育民间推广工作前后近15年。2003年起从事写作、出版及文化艺术,现旅居北京。着有:《风中的白莲--仓央嘉措的前世今生》简体版即将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藏秘.唐卡奥义》(2005,重庆出版社)、《苏曼殊说禅》(合着,2006,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李叔同谈艺》(2007,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唐卡中的天龙天部》(2007,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唐卡中的莲花生大师》(2008,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知识图书馆.中国地理》 (200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李叔同说人》(2012,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等;曾任《唿吸之间》(2009,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一书的特约编辑(终审),《丹道养生道家西派集成》(丛书)编委。
《仓央嘉措情歌》序
传记篇--仓央嘉措的真实历史
一、出生在西藏最美的地方
前生是谁?
五世达赖罗桑嘉措
与墨脱相邻的错那
不一般的家族
出生时天降异相
二、与众不同的幼时经历
小时即与众不同
天生与佛有缘
认证「灵童」
少时读书
三、少年出家的情况
所学经典
拜谁为师?受了何戒?
前往布达拉宫
「坐床」
四、拜师修行的经过
最好的上师:五世班禅
亲教师还有谁?
根本上师之一:一世嘉木样
根本上师之二:仁增.德达林巴(吉美多杰)
再拜高僧--隐居潜修后的师承
五、重要的法统与传承
格鲁派的起源
「黄帽派」的由来
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
格鲁派的教义
格鲁派的传承
格鲁派的根本道场
六、生不逢时:恰逢政变
政与权的变化
值遇的历史背景
西藏最伟大的第巴
两派相争
政权与宗教的分歧
七、最终结果:招谤、远走
胜者为王败者寇
伪立的「六世达赖」
游戏神通凡不知
众业召感终得谤
因缘有定顺天时
八、因缘所感:只身遁去
法王见人王--青海湖畔神秘失踪
传说不一--只身遁去
九、游历印度诸地十年
游历青海、康巴
游历四川、甘肃
游历印度、尼泊尔
朝礼「圣湖」玛旁雍错
游历(青海)安多
十、驻钖阿拉善三十年
前往内蒙古阿拉善旗
第巴桑结嘉措的转世灵童
阿拉善的得意门徒:阿旺多尔济
「圣湖」玛旁雍错湖观察因缘
十一、与各大寺院的不解之缘
青海赛科寺(广惠寺)
甘肃塔布寺(石门寺)
阿拉善昭化寺
青海夏琼寺
青海郭隆寺(佑宁寺)
驻钖阿拉善盟
内蒙古广宗寺(南寺)
十二、广弘法化度群生 1
以神通度化王爷
王爷甘心当护法
感动公主拜上师
皇帝赐封「达格布唿图克图」
十三、不可思议的涅槃胜况
预知死亡
身流「甘露」
人体科学之谜:肉身不坏
再次转生:德顶格根一世
附录:
《仓央嘉措情歌及秘传》导言
《从仓央嘉措一首诗看仓央嘉措诗歌的所谓的「情」》
《关于所谓的〈仓央嘉措秘传〉》
《关于仓央嘉措结局四种说法的辨析》
《关于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的六个问题》(节选)
阿旺达尔济后五世转世的概况
仓央嘉措年谱
本书参考目录
后记:西藏历史上最富争议的喇嘛
推荐序
我所知道的仓央嘉措
当拿到易先德先生撰写的《风中的白莲》(编按:简体版书名,繁体版更名为《六世达赖尘封三百年的祕密--解开仓央嘉措生死之谜》),我感到十分欣慰且高兴。我认为,这是关于仓央嘉措研究的一个新成果。
六世达赖仁增仓央嘉措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悲剧人物--是当时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整个中国政治形势和西藏地方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他被认选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本身,就已决定了他悲剧的命运。然而,仓央嘉措本人的真实情况,人们知道得并不多。关于他的生平事蹟,很多都被掩盖、被歪曲、被篡改。这种情况的发生,都与当时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加之作为第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这样一个特殊身份,又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历代达赖和班禅都有传记。如同汉族有写家谱的传统,藏族社会有写传记的传统;每一位高僧大德、土司头人、贵族农奴主,几乎都有撰写传记的传统。而历代达赖、班禅,更有人专门为他们作传,这是一笔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但是,唯独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没有正式的、官方撰写的传记;他的生平事蹟,也没有多少真实可信的文字资料。着名藏学家牙含章在《达赖喇嘛传》一书中,不得不用「扑朔迷离的达赖仓央嘉措」这样一个标题来介绍他的生平。牙含章说:「六世达赖法名仓央嘉措,系藏南门隅之宇松地方人,藏历十一个『饶迥』之水猪年(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于一户农民家庭,父名札喜顿赞,母名才旺拉莫。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第巴(「第巴」为藏语,即摄政)桑杰嘉措选定仓央嘉措为六世达赖的灵童,是年九月自藏南迎到拉萨,途经朗卡子宗时,事先约好五世班禅罗桑益喜(1663—1736年)在此会晤,拜班禅为师,削发受戒,并取法名为罗桑仁增仓央嘉措。藏历十月二十五日,被迎至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固始汗之孙达赖汗逝世,其子拉藏汗继承汗位。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7月,藏军与蒙古军队发生武装冲突,藏军被蒙古军队击溃,德司桑杰嘉措被杀害。书中接着说:「事变发生后,拉藏汗另委隆素为第巴,代替了桑杰嘉措;一面派人赴北京向康熙报告桑杰嘉措『谋反』的经过,并奏桑杰嘉措所立的仓央嘉措不是真达赖灵童,平日耽于酒色,不守清规,请予『废立』。康熙帝派侍郎赫寿等人来藏进行『安抚』,并敕封拉藏汗为『翊法恭顺汗』,赐金印一颗。仓央嘉措『诏执献京师』。」
关于仓央嘉措的命运,牙含章说:「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仓央嘉措被『解送』北京,据说行至青海海滨逝世,时年24岁。」
仓央嘉措从诞生、被认选为转世灵童、迎至布达拉宫,到被拉藏汗「执献京师」为止,藏文与汉文文献记载大体是一致的,当然隐去了很多细节。但以后的情形,就众说纷纭,甚至十分离奇,可信度不大。《西藏民族政教史》有这样一段记载:「嗣因藏王桑结嘉措与蒙古拉藏汗不睦,桑结嘉措遇害,康熙命钦使到藏调解办理,拉藏复以种种杂言谤毁,钦使无可如何,乃迎大师晋京请旨,行至青海地界时,皇上降旨责钦使办理不善,钦使进退维难,大师乃舍弃名位,决然遁去,周游印度、尼泊尔、康、藏、甘、青、蒙古等处,宏法利生,事业无边。」
另一种流传较为广泛的说法,来源于阿旺伦珠达吉所着《仓央嘉措秘传》。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庄晶在文化大革命这样一个动乱的年代,潜心向学,花费几年的时间,将它翻译成汉文。改革开放之后,1981年由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我恰好担任这本书的责任编辑。
我曾参加马学良教授和佟锦华教授主编的《藏族文学史》的编写工作。庄晶是马学良教授的学生,与佟锦华教授是同班同学。他们师生之间合作得很好。在这期间,我曾与他们几位就仓央嘉措的生平事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以及他在藏族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进行深入探讨。藏、汉文对照的《仓央嘉措情歌》(附《仓央嘉措秘传》),是我在民族出版社历经24年翻译、编辑生涯当中编辑的最后一本书。该书正式出版时,我已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从事藏族文学研究。
仓央嘉措的诗歌在藏族地区广泛流传,可以说家喻户晓,男女老少皆喜欢。近几年,在汉地也掀起了一股「仓央嘉措热」,他的传记与诗歌被翻译编辑成多个不同的版本。很多汉族朋友和读者关心仓央嘉措,关心藏族文化,我感到很高兴。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谊。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些与仓央嘉措相关的书籍或网路文章,有不少是龙鱼混杂、真假难辨,因为有些内容根本与仓央嘉措无关。如电影《非诚勿扰2》的片尾曲〈最好不相见〉,里面与仓央嘉措有关的,也只有片尾曲的前四句而已。
另外,「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这首诗,也只有第一、二句与仓央嘉措有关。
而网路中流传很广的〈那一天〉:「那一日,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还有「你见或不见我,情都在那里,不增不减……。」其实,这些诗也与仓央嘉措毫无关系,而是1997年朱哲琴演唱的歌曲〈信徒〉的歌词。
仓央嘉措的诗,翻译成汉语已有80多年历史了。1924年左右,原中央民族学院教授于道泉将《仓央嘉措诗歌》翻译成汉文,共计62首;1930年,于道泉教授的汉、英对照本《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出世,这是第一次将仓央嘉措的诗翻译成汉文和外文,介绍给国内外读者。1939年,在蒙藏委员会任职的曾缄又将仓央嘉措的诗翻译成七言绝句,其中较知名的「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即出自这个版本。
到底仓央嘉措写的诗,是「诗歌」还是「情歌」?见仁见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读。多数人认为是「情歌」。其实在藏语中,原文是「仓央嘉措古鲁」,「古鲁」是「道歌」的意思,藏语里没有叫「仓央嘉措情歌」的,是汉族人解读成情歌的。1981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仓央嘉措情诗与秘传》,用「情诗」作为标题,那是因为怕用「道歌」可能产生与宗教和迷信相关的误解,是当时的政治环境所决定的,那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凡涉及宗教题材的图书,都不让出版。
仓央嘉措身为西藏着名的诗人和活佛,尤其是他的后半生,结局到底如何?这是三百年来悬而未决、难下定论,几成「悬案」之谜团。1981年,庄晶教授将《仓央嘉措秘传》翻译成汉文,加上内蒙古阿拉善旗的南寺、甘肃塔布寺等地发现一些传说是与关仓央嘉措相关的遗物,使得更多的人相信「仓央嘉措后半生是在内蒙古阿拉善旗度过的」这样一种说法。
按照《秘传》的说法,仓央嘉措被押解京师途中,先在康区游历,然后到五台山和蒙古地区,再返回西藏,护法神乃琼当众认出了他,向他顶礼膜拜。随后仓央嘉措又沿着喜马拉雅山,到印度、尼泊尔朝佛。回国后,再次去蒙古地区。最后,大约在藏历牛年(按推算,应是干隆十年,即西元1745年)圆寂,享年62岁。
五台山有个山洞,传说仓央嘉措曾在那里修行。《十三世达赖喇嘛传》里记载,十三世达赖到山西五台山朝佛时,曾亲自去参观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闭关坐静的寺庙。在内蒙古的阿拉善旗,有一寺院,传说仓央嘉措曾在那里居住。还有人说,阿拉善旗有南、北二寺,南寺是仓央嘉措主持修建的。当地有很多关于仓央嘉措的传说。现在很难说清楚,是先有仓央嘉措曾在五台山修行、阿拉善旗居住的传说,再有《秘传》的记述;还是先有《秘传》流传于世,然后演绎出这些传说。
纵观仓央嘉措的一生,是个悲剧人物,是当时西藏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的产物。这位被誉为「雪域一神」、身居政教合一的政权机构最高地位的活佛,的确不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更不是一个西藏僧俗群众心目中理想的达赖喇嘛。但是,仓央嘉措是一位天才的诗人,他写的诗歌在藏族文学--是藏族诗歌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这本《风中的白莲》(繁体版《六世达赖尘封三百年的祕密──解开仓央嘉措生死之谜》),正是以庄晶教授所译的《仓央嘉措秘传》为蓝本,并依据近现代的史料及考古相关资料,参考各种学术专着考据、整理编撰而成的,对了解仓央嘉措其人其事以及历史脉络,提供不少可贵的资料!
此书用白话的方式讲解出来,通俗易懂,文字流畅,可读性很强,描述了一个比较清晰、比较完整的历史画面,成一家之言。从内容来看,作者在考据与论证作了大量的工作,我相信它会成为研究仓央嘉措的一部有价值的着作,对促进和推动仓央嘉措研究会产生积极作用。
因此,热烈祝贺《风中的白莲》的出版。
降边嘉措
2011年10月25日于北京
一直以来,仓央嘉措在我心中都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忧郁的形象,那些流传下来的诗句,更是让人回味无穷。然而,《仓央嘉措尘封三百年的祕密:解开六世达赖生死之谜》这本书,却给我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感受,也让我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颠覆性的认识。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停留在对诗歌的表面解读,而是深入到那个时代的政治漩涡中,为我们揭示了仓央嘉措作为一个政治角色所面临的复杂处境。我尤其被书中对于他“消失”的各种可能性的论证所吸引,那种严谨的态度和丰富的史料支撑,让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我以前总觉得他的故事只是一个悲伤的爱情传说,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立体、更具争议的仓央嘉措。阅读过程中,我时常因为书中揭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细节而感到震撼,仿佛一直以来我们所了解的,都只是冰山一角。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像是一次对“真相”的追寻,它挑战了我固有的认知,也引发了我对历史研究方法和史料解读的思考。
评分这本《仓央嘉措尘封三百年的祕密:解开六世达赖生死之谜》真是让人惊艳!作为一个对历史人物和传说充满好奇心的读者,这本书简直满足了我所有期待。它不只是一本讲述仓央嘉措生平的传记,更像是一次深入时空的探险,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层层剥开了围绕着这位传奇人物的重重迷雾。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历史细节的考究,那些文献资料的引用和分析,让我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也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光是读到关于当时政治环境的描述,我就仿佛置身于那个波诡云谲的年代,体会到仓央嘉措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身不由己。而书中对他诗歌的解读,更是让人耳目一新,那些曾经被视为情诗的篇章,在作者的阐释下,展现出更深层次的宗教、哲学和人生思考,简直让人拍案叫绝。阅读过程中,我几度因为书中揭示的种种“真相”而感到震惊,甚至重新审视了过去对这位六世达赖的固有认知。这本书绝对是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它不仅填补了我对仓央嘉措的许多疑问,更让我对他作为一个个体,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话说这本《仓央嘉措尘封三百年的祕密:解开六世达赖生死之谜》的书名就够吸引人的了,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八卦小报内容,而是有真东西的。我拿到书后,迫不及待地翻阅,发现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作者的文笔很是有趣,虽然在讨论严肃的历史问题,但写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带着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仓央嘉措诗歌的解读,这部分真是太精彩了!我以前也读过他的诗,觉得很美,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本书里,作者把诗歌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去分析,还结合了宗教和哲学的角度,一下子就把诗歌的意境提升了好几个层次。我这才明白,原来那些看似写情的诗句,背后蕴含着多么深刻的智慧和无奈。而且,作者在探讨他生死之谜的时候,那种抽丝剥茧的逻辑推理,真的让我叹为观止。感觉他不是在写书,而是在带领我们进行一场考古发掘,一点点挖出被掩埋的真相。读完这本书,我对仓央嘉措这个人的看法彻底改变了,他不再只是一个“风流”的达赖,而是一个在历史洪流中挣扎的灵魂。
评分这本《仓央嘉措尘封三百年的祕密:解开六世达赖生死之谜》绝对是我近期读过最令人兴奋的书之一!作为一名对历史故事情有独钟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触及历史灵魂的作品,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作者在处理仓央嘉措的生平事件时,展现出了非凡的叙事技巧,他能够将枯燥的历史文献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让你完全沉浸其中。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仓央嘉措“失踪”这一历史谜团的处理方式。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单一的、武断的结论,而是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呈现了各种可能性,并运用了令人信服的史料来支持他的推断,这种开放性的探索方式,反而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也更符合历史研究的严谨性。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寻证之旅,每一次翻页,都像是揭开了一个新的线索,让我更加渴望知道那个尘封三百年的真相。这本书不仅仅满足了我对历史的好奇心,更让我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复杂性。
评分我一直对西藏的历史和文化深感兴趣,而仓央嘉措这个名字,更是自带一种神秘的吸引力。这本书《仓央嘉措尘封三百年的祕密:解开六世达赖生死之谜》恰好满足了我对这位传奇人物所有的想象。作者在书中呈现的,远比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那些简单罗列的生平事迹要丰富和深刻得多。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叙事手法上的创新,他并没有生硬地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述,而是巧妙地穿插了各种史料、传说,甚至是一些看似无关紧妙的细节,但正是这些看似零散的线索,最终汇聚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仓央嘉措“被废黜”以及“离奇死亡”这一历史悬案的探究,作者列举了多种可能性,并进行了严谨的逻辑分析,让我看得津津有味,仿佛自己也成为了一个侦探,一起参与到这场长达三百年的解谜过程。我原本以为只是看看故事,没想到还能学到这么多历史知识,而且过程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悬念和探索的乐趣。这本书绝对是能够启发思考、满足求知欲的读物,对于喜欢深度挖掘历史真相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