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法本有如「法界的舍利子」,异常珍贵。--敦珠法王
本书所讲述的教法是由十九世纪伏藏大师敦珠林巴原着,原文完整的标题名称是《不依执修之佛果--自性大圆满现证本来面目教导》,在藏地多称为《囊将(净化显相)》,内容属于大圆满教法中「立断」的教法。此教法的论体,採用作者在梦中或定中与祖师、菩萨、成就佛果者对话的方式,诠释次第和成就称谓。
原论加上敦珠林巴的立即转世、业已圆寂的宁玛派法王敦珠仁波切在生前编辑整理原文和摄义科判,再加上由尊贵的嘉初仁波切在1991至1992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桑塔费以藏文讲解,由桑杰康卓女士英译的文稿,集合起来翻译成中文所组成。
这部由伟大的伏藏师敦珠林巴书写的伏藏启示,是今世和未来世一个举足轻重的佛法教导。该教法原属于秘密大圆满口诀部秘密心髓法教,一向不轻易传授。但如今只要对于拥有这个传承有坚强的信念,和愿意静虑观照传承祖师和现存传法者与最终实相的关系,这个教法将向他们展示其奥秘。
作者简介
嘉初仁波切(Venerable Gyatrul Rinpoche)
1925年出生于中国西藏地区边界嘉绒一带。七岁时被认定为目前四川境内「白玉传承」重要支院多芒寺的转世灵童(Tulku,汉地称转世活佛,意识自主转世住持或教师)。坐床认定后,从他的根本上师那措活佛接受传统方式培训,并闭关多年。1959年中共入主西藏,佛教蒙难后,嘉初仁波切流亡到印度,继续研习佛法,直到1970年初。当时应达赖喇嘛和敦珠法王之请,嘉初仁波切移居到西方教授佛法,于1972年抵达加拿大。敦珠法王并委任仁波切为太平洋区伊喜宁波法教中心传法代表上师。近四十年来,嘉初仁波切在世界各地教化学生,曾在美国夏威夷、加州、新墨西哥、奥瑞岗和台湾等地传法,学生们为他的幽默、慈悲和无畏的诚实所感动。仁波切现年已八十八岁,常住奥瑞岗塔西雀岭闭关中心和旧金山湾区,仍不时教诲学生修习佛法。
译者简介
杨弦
台大农化系学士,海洋化学硕士;美国企管硕士,东方医学博士;拥有加州执照针灸中医师及营养专家执照。
1970年代初期致力于创作现代民歌,曾出版《中国现代民歌集》(1975)和《西出阳关》(1977)两张专辑唱片(2008年由滚石唱片收集出版《因雨成歌》3CD专辑)。1982年起在美国定居,从事中医医药和营养保健品的生产和经营事业,现为美国宝生公司(Bio Essence Corp.)总裁,业余时间从事藏传佛法书籍英翻中工作。曾与丁乃筠合译由嘉初仁波切讲解的《密宗大解脱法:前行法与六中有完成次第教法》和《解脱大道:大手印与大圆满双融实修教导》两书。
丁乃筠
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英文系学士,加州柏克莱大学梵文研究所肄业。1989-2003年间,在奥利岗州佛法中心塔西雀岭附近小屋闭长期闭关,闭关常课之余,从事藏传佛典翻译工作。曾与杨弦合译由嘉初仁波切讲解的《密宗大解脱法:前行法与六中有完成次第教法》和《解脱大道:大手印与大圆满双融实修教导》两书。2003年6月因身体不适出关回加州家中养病,年底回台静养,2004年农历除夕,因乳腺癌扩散至肺部,在亲属赖声川、丁乃竺家中,现吉祥征兆往生。
英译者桑杰康卓序
中译者杨弦序
大伏藏师敦珠林巴(第一世敦珠法王)简介
敦珠法王二世吉哲耶些多杰降生传记
1.表明从事此教法的原由
2.解释主文的法义
3.显示一切现象(法)是如何从空性中生起为缘起的展现
邬金海生金刚显化教导
4.破除对事物为真实常存的执认
敦都多杰-持明伏魔金刚显化教导
5.借着观察梦显相与生死的流转,而生起对万法空相的确信
龙钦巴尊者显化教导
6.对损益的缺失提出质疑
萨拉哈大师显化教导
7.瓦解希望与忧虑的虚伪岩洞
吉祥金刚手显化教导
8.将本始基化入自生唯一原本智
殊胜金刚具力多杰卓络显化教导
9.解脱与迷惑显现的方式
金刚持显化教导
10.轮回涅槃包含在无间断、离于极端偏见的普遍真理中
持明吽伽罗尊者显化教导
11.超脱至原本不费力、自然明光的殊胜自发现前德能
文殊师利语狮子显化教导
12.教导生起次第的世俗方便法门的重要性
邬金海生金刚显化教导
13.此乘之殊胜名义,是如何圆满完善
法界主母诶卡扎提显化教导
14.实际修持
持明王吉祥狮子显化教导
15.解说其他纯净行为举止
见宿般若名称尊者显化教导
后记
英译者桑杰康卓序
由于嘉初仁波切的年纪和身体健康缘故,仁波切无法亲笔为此书写序,而嘱咐我代笔,为这个殊胜的法本中文译着写一些介绍。因为它的出版,未来将会造福难以数计的众生。仁波切一直认为这个通过净观,伟大的伏藏师敦珠林巴书写的伏藏启示,是今世和未来世一个举足轻重的佛法教导。虽然该教法原属于祕密大圆满口诀部祕密心髓法教,一向不轻易传授。但如今只要对于拥有这个传承坚强的信念,和愿意静虑观照传承祖师和现存传法者与最终实相的关系,这个教法将向他们展示其奥祕。
相,以认知实相的基础去认清显相本质。这种教法,是让我们和大师本人一起探索,然后通过我们自己的分析,来决定现象的原本自性为何,以及如何实际地去理解向我们显示的现象本质。敦珠林巴大师为自己寻找答案时不遗余力,为了实现此目的,他以回想他的主要智慧导师观境中寻求答案。这是一个通过范例的典型教学方式,因此也构成像他这样的转世上师生命中发生的一种解脱过程(藏文称之为Namthar)。
鑑于一个如敦珠林巴伟大的化身上师,他选择转世为调伏人类的肉体化身,他也要去面对不纯净现象和世间的不确定性。因此,他向我们展示他必须质疑的现象界,并试图发现在这个领域的纯净本质。这是证悟的大师显示他的大慈悲心行,以满足那些被调伏众生的需求。这也是启发我们如何以他们为榜样的用心。
当我于1976年第一次遇见嘉初仁波切时,仁波切已经提到有关敦珠林巴的《囊将─净化显相》启示的重要性。后来在1983年,在我进行第一个严格闭关时,我幸运得到嘉初仁波切给予这个法本的口传和教导。上师并和我对照法本,对它开始作一些初步的英文翻译工作。
在将近十年后的1991年,嘉初仁波切在新墨西哥州传授此教法,同时也传授了《敦珠新巖藏法》(Tersar)。以后嘉初仁波切在其他场合也传了这个重要的口传和教学。嘉初仁波切和其他认识亲近的传法上师都认为这是一个能够依赖和接受,去了解和认识「立断转入纯净」(kadag trekcho)最重要的法本之一。
嘉初仁波切很高兴看到丁乃筠和杨弦的翻译努力,终于完成并有缘能够以中文出版,使这个伏藏大师的珍贵教法得以和识得中文的金刚乘兄弟姐妹们分享。仁波切特别对丁乃筠的献身佛法寻求即生解脱的精神感到非常安慰。因为她真正为佛法献身,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在修持佛法以及单独闭关正课之余,多年来从事重要佛法的中文翻译工作。
在这个末法时代,很少有修行人为达到证悟,能够从这个世界的纠葛中出离。更难得的是,在这些少数人中,她来自一个有声望的家庭背景,受过高等教育,有机会能在世俗生活中成功事业,但是她选择放弃这一切,到美国奥立岗州山上发愿终生闭关,直到证悟。这对女性更是罕见,她有着美丽和才华,仍然彻底清除对所有世俗的关注,39岁起在隔离的环境中闭关了十四年,这是了不起的。即使乃筠后来发现她的健康有了危机,但是她坚持不出关去医院接受传统方式的检查治疗。在她的生命最后半年,由于身体不适,下山后在亲友家静养时,她仍选择不打断她的禅修环境,保持在半闭关的状态修行,这表明了她保持着对佛法修行深刻和独特的承诺。
基于以上所有的原因,嘉初仁波切衷心地推荐这本书,它是由勇勐摧魔金刚敦珠林巴取出伏藏精华的启示,希望能对于所有认真的无上瑜伽大圆满传承修学者,在修学旅程中,能够幸运和成功地实证无所不在的显像本性,包括这个世界和超越此世间的现象。愿这些努力未来会带来无数众生的解脱证悟。
桑杰康卓(Sangye Khandro) 2012年7月28日(藏历六月十日莲师吉祥日)
中译者杨弦序
本书所讲述的教法是由十九世纪伏藏大师敦珠林巴(摧魔洲尊者)原着,原文完整的标题名字是《不依执修之佛果──自性大圆满现证本来面目教导》,英文译名为《From The Natural Great Perfection, The Pointing-out Instructions For Encountering One’s True Face, Called Buddhahood Without Meditation》,但是在藏地多称为《囊将(净化显相)──NAN JIANG》,内容属于大圆满教法中「立断」(切断似乎实存的)(藏文:确且)的教法。此教法的论体,採用作者在梦中或定中与祖师、菩萨、成就佛果者对话方式,诠释次第和成就称谓,原来藏文的章节显示分段论述方式,在一些英文译本中不再採用。书中为了方便索查,用以上和祖师、菩萨、成就佛果者的对话方式为章节,所以此中文译本也用此种方式编排。有英文的译本,将藏文主题译为Buddhahood Without Meditation。「Meditation」一般多译为禅修,但是为了避免和佛典常用的禅修,禅定法义混淆,同时藏文也是大圆满专门的名称,所以改为用「执修」一词;意为不依靠观念造作的修法,而直证原本佛性之教授。
原论加上经过敦珠林巴的立即转世、业已圆寂的宁玛派法王敦珠仁波切(1904-1987)在生前编辑整理原文和摄义科判,再加上由尊贵的嘉初仁波切在1991-1992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桑塔费(Santa Fe)以藏文讲解,桑杰康卓女士英译的文稿,集合起来翻译成中文所组成。所以文中会以三种不同字体形式来区分,採用直接将敦珠法王的摄义科判嵌入在原文之中,如此读者在阅读时更容易了解文意,方便识别阅读。本书原文的前半部分是由我翻译,原文另一半和所有嘉初仁波切的讲解均是由丁乃筠生前在奥立岗州爱墟兰市(Ashland)塔西雀岭佛法闭关中心(Tashi Choling Temple)附近小屋闭关时翻译完成。所有电脑打字完成的初稿也是由丁乃筠完成,然后我们再校对和修正翻译。我们的翻译,也完全使用以口语化的白话文来译出,方便一般大众了解。另外如果读者有兴趣参考由藏文翻成传统中文的出版书籍和英文书籍,也在结尾列出供作参考。
由于嘉初仁波切在讲解后,学生的记录中并没有完全指明何处是原文、何处是讲解,所以乃筠花费了很多时间对照原文和其他英译法本,再将原文和讲解以不同字体分列,使文意更为清楚。2002年完成初译的稿件后,乃筠曾表示希望慢慢再校勘一段时间,再印行供学法者参阅。但世事无常,乃筠在2004年1月农历除夕,遗憾地因乳腺癌蔓延肺部,最后无痛苦地平静吉祥往生〔往生前在住所帮忙修法的堪布和她的三妹乃簪听到在虚空有迎请号角乐声响起,我打电话向嘉初仁波切告知时,嘉初仁波切说他梦见乃筠现本尊成就显像,对我说她终于悟到了〕。
为了完成乃筠的未竟心愿,我继续抽空勘校,希望使有心修习无上密法诸同修,得以阅此珍贵原文和讲解。就像敦珠仁波切所言,此「囊将」法本有如「法界的舍利子」,是异常珍贵的。
根据嘉初仁波切曾教导,以及曾为另一原文英译法本撰写序言,已经圆寂的恰都仁波切所述,此法本和讲解原本仅供修完四加行(即修完皈依、发菩提心顶礼,诵唸金刚萨埵百字明、供曼达、上师相应法,以上每一种各十万遍)的学生,以及有得到本传承的大圆满法灌顶、此法本口授传承(珑LONG--用藏文将法本口诵一遍文字传授)和解说的修行者阅读,如此才能得到最大的助益。如果一时不能满足以上条件,仍可以先行阅读,但是日后仍宜得到传承上师的口传,如能够得到讲解传授更好,才能得到更大的助益加持和深入了解。如果只是结缘请购,可以虔诚供置于家中佛堂上,祈愿今生或未来世能够有机会得到大圆满传承上师灌顶传授和解释。能满足以上条件,则可以确定能破除障碍得到加持,在今世和来世获得大助益。
本书完稿后,也要感谢敦珠法王着作《藏传佛教的宁玛学派》的中文译者葛光明先生帮忙校对指正。我还要感谢橡树林出版社总编辑张嘉芳女士,有兴趣并承诺出版这本较为深奥的大圆满着作翻译。翻译未圆满的地方,希望诸先进学者不吝指正,以便再版时审查修正。
最后愿以此翻译之功德,祈愿无边众生早证最上佛果,祈愿嘉初仁波切(2013年为八十八岁)身体健康,长久住世,度化利益众生;并祈愿本书的主要译者丁乃筠同修,于法界中早证最上佛果,尽早得圆满转世身,度化十方三界,利益无量有情。也祝愿有缘能和此书结缘的中文读者同修,能够了悟证得无上大圆满教法而得即生成就或临终时立生净土。也祈愿莲师诸佛菩萨加持,使大圆满教法能常驻弘扬于此末法时代,使众生迅速成就无上佛果。
杨弦 2013年5月 谨记于美国加州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以来都对佛法很感兴趣,但总是觉得那些经典的讲解过于枯燥,很难真正地理解和实践。直到我遇到这本书,我才找到了一个真正能让我产生共鸣的视角。作者的语言非常亲切,就像是你在听一位非常有智慧的长辈在跟你聊天,娓娓道来。他用了很多贴近生活的比喻,把一些非常高深的佛法概念解释得浅显易懂。特别是关于“自性大圆满”的论述,我之前一直觉得这个词听起来就遥不可及,好像是圣人才能够达到的境界。但在这本书里,我理解到“自性大圆满”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只是被我们日常的杂念和执着所遮蔽了。作者教导我们如何通过“现证本来面目”来一点点地拨开迷雾,看到那个最真实、最纯净的自己。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无常”的讲解,它不是一种消极的悲观,而是一种对生命真相的深刻洞察,让我们能够更珍惜当下,更坦然地面对失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卸下了很多包袱,对生活多了一份觉知,少了一份焦虑。
评分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一直以来都习惯于用一种“对抗”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总觉得不拼尽全力就无法获得想要的结果。然而,这种拼尽全力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压力和内心的焦躁。《不依执修之佛果》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角。作者并没有否定我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而是强调了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在书中,我第一次深入理解了“自性大圆满”的含义,它不是一种刻意追求的境界,而是我们本身就拥有的状态,只是被我们无始劫来的习气所蒙蔽。作者引导我们如何通过“现证本来面目”的方法,去觉察和转化这些习气,从而显露出我们本来就具足的智慧和慈悲。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书中对于“放下”的阐释,它不是一种消极的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选择,选择不被不必要的情绪所困扰,选择以一种更轻盈的状态去生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不再那么紧绷,对待生活中的起伏也多了一份从容。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名字特别有力量,那种“不依执”的感觉,好像一下子就把我从日常的烦恼里抽离出来。拿到书之后,我翻开第一页,就看到了很多我以前没听过的名词,比如“自性大圆满”、“现证本来面目”,一开始我有点打退堂鼓,觉得是不是太深奥了,我一个普通人看不懂。但是,作者的文字很有引导性,他没有直接给你一堆理论,而是从很多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入手,比如我们为什么会执着于某件事,为什么会产生痛苦,然后一点点地引申到佛法的道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讲到“依执”的时候,举了很多例子,我发现自己生活中真的有很多这样的“依执”,比如对亲人的期待,对工作的成就感,甚至是对某个特定观点的坚持。这些“依执”平时我们可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但经过作者的剖析,才发现它们才是让我们不快乐的根源。书里还讲到怎么去“不依执”,不是让你变得冷漠无情,而是让你学会放下不必要的负担,看到事物本来的样子。这一点对我来说特别重要,因为我总是想抓住很多东西,结果把自己弄得很累。看完这本书,我感觉心里好像打开了一扇窗,看到了一种更轻松、更自由的生活方式。
评分拿到这本《不依执修之佛果:自性大圆满现证本来面目教导》的时候,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充斥着艰涩佛学名词的书,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以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化的方式,一点点地引导读者进入“不依执”的境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讨“执着”时,没有直接给出高高在上的论断,而是通过许多生动的日常场景,让我们看到自己是如何一步步陷入“执着”的泥沼。比如,对于“成功”的定义,我们往往被社会价值所绑架,一旦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就开始自我否定。作者通过“现证本来面目”的视角,教会我们如何去观照这些起心动念,看清楚它们背后的真正需求,从而不被表面的得失所左右。书中有个章节详细阐述了“放下”的重要性,但它并不是要我们放弃一切,而是让我们学会区分什么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什么又是外界强加的观念。这种“不执着”的智慧,让我对很多曾经让我纠结的事情有了新的看法,感觉内心更加平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非常有吸引力,但真正让我沉浸其中的,是作者那份温和而坚定的引导。我一直觉得佛法很高深,自己很难触及,但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把我与佛法智慧连接起来。作者并没有用很多晦涩的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朴实、真诚的语言,讲述“不依执”的修学之道。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执着”的分析,它不是直接批判,而是引导我们去看到执着背后的恐惧和不安,然后一步步地去化解。作者在阐述“自性大圆满”的时候,没有给人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而是告诉我们,这种圆满就在我们当下,只要我们愿意去“现证本来面目”。我在这本书里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观照自己念头的技巧,很多时候,我都会因为一个不愉快的念头而烦恼不已,但现在,我学会了用一种更超然的态度去对待它们,不再被它们牵着鼻子走。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理解,更是一种实践上的指引,让我感觉自己离内心的平静又近了一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