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佛

说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佛教
  • 佛学
  • 心灵成长
  • 宗教文化
  • 哲学
  • 人生智慧
  • 禅修
  • 信仰
  • 精神世界
  • 自我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拥有渊博的知识,
  过着富足的生活,但并不快乐。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真正带给我们快乐的是智慧,
  而不是知识。因为智慧会使人洞明人生的真理,
  会使人的行为合理,
  从而达到自由、快乐、解脱的境界。

  佛家故事里教会我的生活道理
  佛家智慧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生活,
  那么你就将会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幸福源自于内心的简约。

  人生都有迷茫的时候,漆黑的夜色,不知在困惑中坐了多久。蓦然回首,细数流光,我们遭受了很多的不如意,一路泥泞的道路,一路难言的委屈,我们不禁会问:倘若人的灵魂似莲花般纤尘不染,是否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悲怒无奈?倘若人能如莲花那般无慾无求,是否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爱恨情仇……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拥有渊博的知识,过着富足的生活,但并不快乐。真如苏格拉底所说:真正带给我们快乐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识。因为智慧会使人洞明人生的真理,会使人的行为合理,从而达到自由、快乐、解脱的境界。

  佛教就是这样的一种智慧。「佛」这一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智慧、觉悟」的意思,是对无尽时空里所包含的万事万物的大智大觉。一代宗师弘一大师指出:佛并不是一种迷信,而是一种解释人生和宇宙的智慧。他之所以以自己毕生的精力投身于佛家的研究和弘扬,也就是为了让更多人能真正地了解佛法,并且从中获得无穷的智慧与精神力量。就是这种智慧让这位当年的才子少爷放弃了世俗中的财富与地位,义无反顾地披上了袈裟,成了千百年来佛家追随者中的一个。

  佛教思想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国,此后与中国儒、道家思想并驾齐驱,乃至融合,形成了中国佛家的修身美德。从此,它便植根于华夏大地,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民俗乃至人的衣、食、住 、行产生了巨大影响。

  佛教从一种独特的视角解释了对人生的理解、宇宙的参悟。早在两千多年前,佛陀就说:人生很苦。时光流逝两千五百多年,今人和古人面临的人生课题在本质上依然没有改变。在步履维艰的人生旅程中,我们脆弱的心灵,一如既往地遇到苦难的缠缚。佛最大的智慧在于敢于正视人生的现实,而不消极躲避,指出人类自身可以从痛苦中得以解脱,运用智慧来达到人生的圆满。

  佛家智慧,忍让超脱,视世间万难为无物,不怨天尤人,自然呈现本性。以此可以把人的灵魂引入一个纤尘不染、像莲花一样洁净的清凉世界——涅槃世界。

  佛家智慧,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生活,那么你就将会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幸福源自于内心的简约。

  佛家的智慧,其实就是通过身与心的清净,来养足精神,从而脱离人生之苦……

  这些智慧都试图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本书写佛家智慧,写得不是「空」,也不是「色」,而是选取佛家与现实人生密切融合在一切的人生智慧,诸如慈悲、清净、忍让、舍弃、精进、超脱等,结合最经典的一百多则佛家智慧故事,在精析佛理的同时,结合现实人生的种种境遇,使得高深莫测、晦涩难懂的佛典如同娓娓道来的家常话语,让人有所思有所悟。

  衷心地希望,这些佛家故事如同一脉脉清泉,汩汩流淌,能给我们浮躁、喧嚣的生活带来一丝宁静和清凉;真诚地希望,这些佛家的智慧如同花瓣上滚动着的露珠,晶莹剔透,为我们拂去心灵的尘埃,从此,成为一个身心清净的人,淡泊名利的人,快乐无忧的人。

作者简介

李凌珺

  毕业于历史系,兼修佛学、神学、宗教历史的研究,是个不同于凡人的「神仙人」,一年之中半年徘徊于寺宇庙阁,多与僧侣为伴;此次是应主编恳切之邀提笔与大家共勉。

《星尘低语》:一部关于宇宙、时间与存在的宏大史诗 作者: 艾莉亚·文森特 类型: 硬科幻、哲学思辨、太空歌剧 出版社: 寰宇之光文创 --- 内容提要 《星尘低语》并非一部探讨世俗伦理或个人情爱的故事,它是一曲献给宇宙的赞歌,一则关于“我们是谁,我们为何存在”的深刻叩问。故事设定在遥远的未来,人类文明已经跨越了太阳系的藩篱,在银河系的边缘建立起错综复杂的星际联邦。然而,和平的表象下,潜藏着宇宙最古老的秘密和最令人不安的真相。 本书的核心叙事围绕着“起源信号”的发现展开。这个信号并非来自任何已知的文明,它以一种近乎数学奇迹的方式,清晰地描绘了宇宙诞生之初的波动频率,并暗示了一个超越三维时空认知的存在结构。主角团由三位背景迥异的顶尖科学家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前军事探险家组成,他们被派遣执行一项代号为“普罗米修斯之眼”的绝密任务——追踪信号源,并解读其中蕴含的宇宙“蓝图”。 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信号并非单纯的信息传递,而更像是一种“回声”,来自一个已知宇宙大爆炸之前,甚至在当前物理定律形成之前就已存在的实体。这个实体被称为“宏观织体”(The Macro-Weave),它似乎是宇宙所有时空、物质和能量的底层代码。 核心章节与叙事线索 第一部分:寂静的涟漪 故事始于“奥德赛”号——一艘装备了最新一代曲率引擎的旗舰——在仙女座悬臂外围的异常遭遇。数据分析师,量子物理学家卡西安·雷恩,首先捕捉到了那个微弱但结构完美的信号。他的发现立刻引起了星际联邦最高议会的警觉。联邦高层,代表着旧秩序的保守派,试图将信号定义为自然现象,以避免引发可能动摇现有社会结构的恐慌。 与卡西安搭档的是伊芙琳·苏,一位精通超弦理论和多维拓扑学的语言学家。她坚信信号的复杂性超越了任何随机事件,它拥有语法、韵律和清晰的意图。伊芙琳的工作是将信号转化为人类可以理解的数学模型,她将信号的结构命名为“零点几何学”。 这次探险的领航者是泽维尔·科尔,一位在黑洞边缘执行过多次侦察任务的老兵。他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基于直觉的航行指导,帮助奥德赛号避开了数个被联邦星图标记为“不可能穿越”的引力异常区。 第二部分:维度之墙 追寻信号的轨迹,奥德赛号抵达了被星际流传称为“时空褶皱”的区域。这里的物理法则变得不稳定,时间不再是单向流动的河流,而是像静止的湖泊,不同历史的概率波在同一空间叠加。 在一次穿越一个被称为“记忆晶体”的异常星云时,船员们经历了集体幻觉,看到了地球文明数百万年的兴衰史,包括他们自己文明在过去数个纪元中的毁灭与重生。这揭示了宏观织体的可怕之处:它记录了一切,并且似乎对“重复”怀有某种偏好。 关键的转折发生在莱拉·梅森博士的介入。莱拉是一位研究“时间熵”的理论生物学家。她提出,如果宇宙是一个自我维持的系统,那么“生命”和“意识”可能不是偶然的副产品,而是维持系统稳定运行的必要组件——即,生命是宇宙维护自身秩序的“生物反馈机制”。她相信,起源信号正是宏观织体试图校准或重置当前宇宙状态的尝试。 第三部分:熵与永恒 随着奥德赛号越来越接近信号的中心——一个理论上不应存在的、位于四个已知星系交汇点中心的“静止点”——他们遭遇了来自联邦内部的阻挠。一些势力认为,如果理解了宇宙的底层逻辑,就能掌握创造和毁灭的最终钥匙,这引发了一场围绕知识主导权的星际冲突。 在静止点,船员们发现了一个由纯粹能量构成的、类似蜂巢的巨大结构。它没有物理边界,但他们的感官可以感知到其中无数信息流的交织。卡西安最终完成了对信号的最终解码。 真相令人不寒而栗:起源信号不是一个“开始”,而是一个“循环的提示”。 宏观织体本身并非一个拥有智慧的实体,它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无意识的、自我修正的算法。它不断地通过创造宇宙、允许生命演化,来计算和平衡自身的内在张力。当计算偏离预设的“美学平衡”时,它就会发出信号,引导一个文明发展到足够高的科技水平,然后利用这个文明所积累的知识和能量,来触发一次“局部重置”,以维持宇宙的“信息纯净度”。 《星尘低语》的高潮并非一场爆炸或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哲学上的抉择。船员们必须决定:是服从这个无情的、永恒的宇宙算法,利用他们的发现来避免被系统清除,从而在下一个循环中继续扮演“计算节点”;还是冒险打破算法,尝试将人类的自由意志和不可预测性注入到宏观织体的代码中,即使这意味着可能导致宇宙彻底崩溃,进入真正的虚无。 主题探讨 本书深入探讨了以下宏大命题: 1. 意义的构建与虚无的边界: 如果宇宙的终极规律是无情的、机械的循环,那么人类的奋斗、爱与艺术的意义何在? 2.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辩证: 意识是否只是复杂计算的副产品,还是能超越物理定律的“异常值”? 3. 文明的终极形态: 科技的极致发展,是通往超验,还是必然导向被更高层级系统所吸收或清除的命运? 《星尘低语》以其严谨的科学设定、令人窒息的宇宙尺度和对人类存在本质的深刻反思,为读者提供了一场超越想象的、关于时间和永恒的史诗之旅。它要求读者不仅要观察星空,更要审视构成我们自身存在结构的底层逻辑。 --- “我们以为我们在探索宇宙的尽头,却发现我们只是宇宙内部一个微小、却又至关重要的计算步骤。” ---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慈悲:予乐拔苦的博大爱心
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 016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021
每一种善行都有回声 025
世有平等,然后有真慈悲 029
关爱每一个卑微的生命 034
常存悯物之心 038
菩提心源于对众生的爱 042
一言之善,贵于千金 046
智慧是善行的辅佐 049
慈悲:将孝心放到无限大 053

第二章 清净:心净则佛土净
认识自己,一室六窗 060
心净则佛土净 064
清净心的种子,必会长成参天大树 069
正心诚意,敬钟如佛 075
物无净秽,心有净秽 079
扫地,扫心地 083
清净无私的大爱 087
扰乱身心的「无明」 093
破除「我执」,获得解脱 096

第三章 忍辱:有容乃大,忍者无敌
忍辱不是做缩头乌龟 102
耐心,如流水磨棱角 106
容天下难容之事 110
公道自在人间 114
为了理想,把侮辱当饭吃 118
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121
稳定情绪,解脱自己 125
吃亏是一种长线投资 130
潜龙在渊,飞龙在天 134

第四章 舍弃:能舍方能得
世界本残缺,抛却求全妄想 140
舍得——小弃小得,大弃大得 146
有轻重便有取舍 152
知足常乐,放弃额外的追求 156
尽善尽美,用现实的方式去实现理想 162
人到无求品自高 166

第五章 自度:自己拯救自己
破茧成蝶要历尽磨练 172
除去恶念,方能得救 175
我有明珠一颗 179
心有清泉,沙子也成水 184
势如破竹的上进心 189
泥泞留痕,磨难是炼狱 193
自助者得天助 197
自己是最有威力的法宝 201

第六章 持戒:一切自由都有前提条件
坚持有原则的自由 210
心中不染铜臭 214
不做是非的传播者 218
贪戒:杜绝人生痛苦的最大根源 222
别为小事抓狂 227
嗔如刃,比刮骨钢刀更锋利 232
摆脱自大的「我慢」 236
谎言的纸包不住事实的火 240
恶语一句六月寒 244
理性约束,迈过人生的三重关隘 249

第七章 自省:心灵接近光明的象征
忏悔:生命之复活 256
自省像一道清泉 262
在深浅之间权宜做人 266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70
静察己过,勿论人非 273
覆水难收,后悔无益 276

第八章 精进:奋发进取,精益求精
谦虚有助于自我消融 282
为法忘躯,追寻充实人生 286
凡事认真,提升自我 290
为人所不肯为,成人所不能成 294
积极进取创造卓越人生 297
持之以恆方可登峰造极 301
心性专一,有始有终 306
精进,永不停息 311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第一章 慈悲:予乐拔苦的博大爱心

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弘一法师在他的有生之年发出了这样的唿声。他修佛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自身的超脱,而是为了去普度众生,去担负一切众生的罪恶,愿意去代替他们受苦。

世间的生命原本是没有任何所谓的「高、低、贵、贱」之分的,每一个生命都有着它所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并且我们在关爱其他的生命的同时,其实也是对我们自身生命的关怀与尊重。只有当一个人懂得善待他人的时候,他的人际关系才会和谐友好、充满温情。对于他人,假如你遇事往好处想,多感念别人的恩德,即使别人冒犯了你,也不介意,这样,别人自然会被你的诚意所感动,进而回报你以真诚。

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

自私是人的一种潜藏在心灵深处的本能慾望,它的存在与表现通常是不为人所察觉的,私慾较强的人不顾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一味地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在自己的私慾得到满足的时候却又心安理得地去享受。

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弘一法师在他的有生之年发出了这样的唿声。他修佛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自身的超脱,而是为了去普度众生,去担负一切众生的罪恶,愿意去代替他们受苦。以他的一人一肩之力去承担一切的罪恶,这就是佛家的无私与伟大,是佛家的真境界!

有兄弟三人,虽然没有出家,但是喜好求佛问道,时日一久,为了求得更高的悟境,一起相约出外行脚云游。

有一天,在日落时他们借宿于一个村庄,恰巧这户人家的妇人刚死去丈夫,带着七个子女生活,第二天,三兄弟正要上路的时候,最小的弟弟就对两位哥哥道:「你们两位前往求佛吧!我决定留在这里不走了。」

两位哥哥对于弟弟的变节非常不满,认为他太没有志气,出外参学,才见到一个寡妇就动心想留下来,气愤地拂袖而去。寡妇看到老三一表人才,就自愿以身相许。老三说:「你丈夫刚死不久,我们马上就结婚实在不好,你应该为丈夫守孝三年,再谈婚事。」

三年以后,女方提出结婚的要求,老三再拒绝道:「如果我和你结婚实在对不起你的丈夫,让我也为他守孝三年吧!」三年后,女方又提出要结婚,老三再度婉拒道:「为了彼此将来的幸福美满,无愧于心,我们共同为你的丈夫守孝三年再结婚吧!」

三年、三年、再三年,经过九年,这户人家的儿女们都长大了,老三看到他助人的心意已完成,就和妇人道别,独自步上求道的路。

一个妇道人家要独自抚育七个年幼的孩子实在不容易,幸好有老三自愿帮助她,他不入山打坐,反而为一家孤儿寡母服务,不为世间的五尘六慾所转,反而转变秽土为净域,可以说他才是真正懂得佛道的。所谓佛者,如果能活用,好比苦海的舟航,黑夜的明灯,更是救世的良方。

这则故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慈悲不但是成佛的根本,甚至是做人的根本,一个身怀无私之心的人,总是把他人的悲苦装在心里,把自己的私利放在一边;这种人才是真正的佛者;相反,现实中也有一些人,他们总想保全自己,自私自利,结果生出许多无端的烦恼。

从前有一个人,经过长途跋涉,非常疲倦和干渴。他看见一条竹筒连成的水道淌出清清的细流,就赶紧跑过去捧水便喝。喝饱后,他满足地对竹筒说:「我已经喝够了,水就不要再流了。」他说完后,发现水依然细细地流着,心中发起了火:「我说我喝完了,叫你不要再流,为什么还流?」有人见到他这个样子,暗自发笑,上前开导说:「你真没有智慧。你自己为什么不离去,反叫水不要来呢?」

世间的人挣扎于七情六慾,可是久而久之对这缠人不休的慾望也会生出疲厌。如是就想:「这些诱人的色声香味,不要再来到我的面前,使我眼见心烦。」可是五慾依然如旧,不断纠缠人心,于是按捺不住大发雷霆,再次诅咒:「我要你迅速消失,永远不要再出现,为什么你还来纠缠,让我见到心生烦恼?」有智慧的人说:「一个人若要离开五慾,应该收摄自己的六情,关闭心意,妄想不生,这样才能得到解脱。何必执着眼前的事相,而希望它不生呢?」

其实,这都是人的自私心理在作怪,自私是人类的劣根性之一。

人,无论是谁,都会有私心,这是人天性中的缺陷,但这种缺陷,并不是无药可救的。我们应该懂得,仁爱应摒却私心,自己对别人的态度,就是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善与爱无法共用的世界必是一片黑暗。

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一个自私的人註定会伤害到自己,而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反而会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把自私从你的心里赶走,你的心中就会充满光明。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究竟怎样才能成佛呢?参禅打坐,云游四海?

成佛很困难吗?需要几十年,甚至一生的艰苦修行?

修行成佛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就一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说佛》这本书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但又没有那种学院派的生硬感。作者在叙述的时候,语言非常流畅,而且很有画面感。我常常在阅读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作者笔下描绘的场景,甚至能感受到他所传达的情绪。他对于一些佛教名词的解释,也相当到位,不会用过于艰深的词汇,而是用一种大家都能理解的方式来呈现。我最欣赏的是,这本书在探讨深刻的哲学议题时,并没有失去它的文学性。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反而是一种享受。就好像是在欣赏一幅精美的画作,或者聆听一首悠扬的乐曲。这种将深奥道理与优美文字相结合的能力,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让我对作者的学养和才情都充满了敬佩。

评分

我很少会推荐书给别人,但《说佛》这本书,我真的觉得值得让更多人知道。它不是那种一读就忘的书,而是会在你的心里留下一些东西,让你在往后的日子里,时不时会回想起其中的某个章节、某句话。我身边的朋友,很多都面临着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常常会感到迷失。我常常在想,如果他们能读读这本书,也许会从中找到一些慰藉和力量。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黑暗中点燃了一盏灯,虽然不能照亮所有的路,但至少能让你看到前行的方向。它没有许诺给你什么神奇的改变,但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和看待自己的全新视角,这种视角,本身就充满了疗愈的力量。我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透过这本书,感受到那份宁静和智慧。

评分

这本《说佛》真的给了我不少惊喜。一开始,我以为它会是那种比较枯燥、讲经说法的书,毕竟“佛”这个字本身就带有一点距离感,好像是属于高僧大德才懂的领域。但读进去之后,我发现它用了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甚至带点幽默的方式来讲解一些佛教的道理。作者的文字很有温度,不会让人觉得说教,反而像是跟一位老朋友在聊天,分享他的人生感悟。他举的例子都非常生动,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情境,比如人际关系、工作压力、情绪波动等等。通过这些例子,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很多我们以为很复杂、很难解决的问题,其实在佛教的智慧里早有解答,而且方法并不需要我们出家修行,就可以在生活中实践。这让我对佛教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觉得它遥不可及,而是觉得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生活哲学。

评分

老实说,我是一个很挑剔的读者,尤其对于涉及宗教和哲学的书籍,很容易感到疲倦。市面上很多这类书,要么太晦涩难懂,要么流于表面,很难真正打动人心。《说佛》这本书,却完全打破了我的预期。它不是那种让你看了之后,感觉大脑被塞满知识,然后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书。相反,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困惑和迷茫。通过作者的引导,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并且尝试着去理解一些更深层次的生命意义。书中的一些观点,让我豁然开朗,也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接纳和宽容。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虽然我知道要真正做到书中的道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它给了我一个明确的方向,让我不再那么焦虑和不安。

评分

哇,我最近拿到一本很特别的书,叫做《说佛》。光是书名就很有吸引力,感觉会带我进入一个很不一样的心灵世界。拿到手后,我翻了几页,虽然还没来得及细细读完,但光是排版和文字触感就觉得很有质感,纸张不是那种亮面的,摸起来挺舒服的,感觉是用心制作的书。封面设计也很有意境,不是那种很花哨的,而是用一种比较内敛、写意的方式,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一种沉静的力量。我尤其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书签的设计,还有一些小插画,都透露出作者对内容的重视和对读者的体贴。我通常买书,除了内容本身,书的外在呈现也很重要,因为它会影响到阅读的心情和体验,《说佛》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让我还没开始深入阅读,就已经充满了期待。现在每天晚上,我都会把它放在床头,准备好好享受接下来的阅读时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