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安静,耳朵才能听到更多。
心脏只有拳头大小,放下烦恼纠结,就会看见别人温暖的笑脸。
你会发现,原来世界并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拥挤,生活也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痛苦难耐。
你默默的温暖着世界,世界终会还你一地阳光。
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们到王舍城去托钵。
路过一家染布店的时候,佛陀停下了脚步,站在店铺的旁边,专心的看着染布师傅染布,直到整个染布的过程结束后,佛陀才继续向前走。
回到精舍,佛陀问随行的弟子:「今天外出,有什么感想和收获吗?」
一个弟子回答:「城里很繁华,很热闹。大家都在忙着出售、购买。」
「这么多人都在买卖,你们从中又看出点什么吗?」佛陀又问。
另一个弟子回道:「买卖的目的都是为了谋生。」
「对!」佛陀点点头,说:「除了生活需要滋养之外,我们的心灵也需要滋养。」
弟子们十分好奇,问佛陀:「要用什么来滋养我们的心灵呢?」
佛陀说:「今天,我看到染布店的师傅,他的全身被沾染了很多的颜色,但是最后却染出了一匹洁白的布,那个过程他非常的细心,就是为了不让布匹被染脏。」
众人终于明白佛陀白天的时候为什么会在染布店停驻了。
佛陀接着说:「其实修行也一样。我们处在这个浑浊而又复杂的世界,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的纯净。我们原有的本真,就像那块白布,若不小心呵护,即便染布师傅的技艺再好,它的色泽也不会有之前那么好。所以,我们要学染布师傅,仔细的呵护我们的心。」
@安宁喜悦:愿一切众生以禅悦为食
*学佛在自心,成佛在净心。佛家所有法门,最主要的就是使人明白自心所拥有的完满灵性;佛门所有修行之法,最主要的也是使人清净、澄澈自心。现代人惯于钻营技巧、计算得失,却总是忘了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一丝空隙,让自己拥有品尝喜悦的时间与空间。心平意舒,保持一份内在的安宁,用淡泊梳理人生,我们就会发现,原来世界并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拥挤,生活也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痛苦难耐。
心是一片欢喜田
剪开心结,做心灵的园丁
自然而然,才能自由恣意
枯荣随意,坐观日落的美丽
心平意舒,打坐到驴年
忙着欢喜,没有时间老
用清净之水养喜悦之心
@厚道是福:一颗善心抵万般机巧
*佛法讲究因果循环,重视因缘果报。种什么因结什么果,而「厚道」,正是那个最值得种下的「因」。透过算计别人得到的一时小利无法持久,机关算尽的人,往往到最后是得不偿失。殊不知,心界决定视界,从而决定世界。厚道之人拥有善良的眼神,而这种眼神拥有暖人的力量。吃亏如吃补、厚道是享福。你默默的温暖着世界,世界终会还你一地阳光。
宽厚是一种自我净化
互相温暖,才不会争吵不休
给人留余地,自己也宽敞
吃亏是柔弱者的力量
一份厚道抵万般机巧
点一盏暖人却不耀眼的心灯
@日行慈悲:只言片语皆可佈施
修佛与慈悲密不可分。心中的悲悯和善良促使修佛之人形成了一颗菩提心,而一颗圣洁的菩提心又督促了人一心向善。「诸恶不做,众善奉行」,这是每个修佛之人的行为准则。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行善、佈施也不是一件遥远的、力不能及的事。因为事事是善,一个微笑是善,一句关怀是善,一次小小的搀扶也是善,我们所能想到的所有对人有益的小事情都是善。也正因为事事是善,我们才可以时时行善。
片语金箔,皆可佈施
将微笑的种子种进他人心田
宽心给予,放心接受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让善恶的天平每天左倾
不得已时,惩罚亦是慈悲
智慧是慈悲的拐杖
你重要,他重要,我不重要
如春风般吹开他人冬眠的良心
@因缘和合:牵好自己手中的线
缘,一个令多少人深深纠结、牵挂的字。红尘因缘之网,网住了我们所有人。每个最细微的念头,都会结一个果;每根最细小的「红线」,都牵动着你我的明天。是静默不动,还是云水随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禅宗选择了「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的随性。我们普通人也许做不到这样豁达,但至少可以学着看开一点,让自己在红尘因缘之网中,来去随心,提放自如。
最细微的念头都有它的后果
云水随缘,生命之舟顺水推
惜缘不攀缘,所以随缘
和合因缘,牵好手中的线
今生业已成,何必待来生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
@慧心幽默:让人快乐可成佛
幽默不是耍嘴皮子功夫,逞口舌之能,而是一种让人快乐的智慧。让自己开心很容易,让别人微笑却很难。只有心慧之人,才能让他人会心一笑。我们景仰的那些高僧名士,除了文章、偈子流传千古,他们的那些奇闻趣事也一直为人们传诵,正是因为在那些趣事之中蕴涵着经久不衰的智慧与快乐,那是我们幸福生活里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所有烦恼,一笑了之
让聪明变成一种快乐
像东坡与佛印那样快乐
无心而求,尽享人生三乐
幽死一默,为死亡欢笑
@佛本多情:参出个活泼泼的生命
佛本多情,这是一个很多人都有意无意忽略了的问题。试想,如果修禅是为了修成枯木寒岩、万籁死寂,那禅又有什么好修的呢?当年佛陀正是因为见到众生被生老病死所累,心怀不忍,才苦参佛法,以求为众生寻得解脱之道。佛才是情根深种的有情之人啊!而我们普通人呢?我们穿行在大千世界之中,与天地万物共鸣,无时无刻不在动「情」,因此更应该像佛陀一样,心怀对众生的关怀与感恩,把自己的生命深深种进多情的红尘里。
修行,只为修一个活泼泼的生命
情根深种才是佛
做「有情」人,惜有「情」物
见素抱朴,才是人生至境
@真爱之美:面对幸福,春暖花开
亲情、友情、爱情,人类三大永恆的话题。其实,说到底人们追寻的只有一个:幸福。幸福是什么?从古至今,没人能给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答案,但我们至少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每个人都需要幸福。可如何获得幸福呢?认真活,好好爱!爱所有爱你的、不爱你的人,祝他们幸福美满,才能在自己心里收获平静、祥和,才能面对幸福,春暖花开!
内心简约,幸福才丰满
真爱,携手共赴生死
情不重,烦恼不生
放手也是一种爱
慈悲心源于孝敬心
撒手离去时满身轻松
@圆通自在:通融万物自无碍
很多时候,阻挡我们前进步伐的并不是旅途中的障碍,而是我们自己心里的障碍。我们恐惧的其实是恐惧本身,只有破除心里的恐惧、障碍,才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消除事物之间的分别,达到如水般「随物赋形」,通融无碍的境界。一个真正的快活之人,能于境遇不顺时转动自己的心,从而在生活里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自心自悟,人人心中有菩提
万般带不去,随顺不随俗
自知之明是条完美的底线
分别是阻挡视线的大门
琴弦有短长,音才有高低
如水智慧,随物赋形
做快活人,境不转心转
@空悟超脱:看破生死始成佛
生命无常,世事变迁,人们在红尘的无常中翻涌沉浮,不得解脱。于是一些人选择了看破,选择了「空」。殊不知,空,不是一无所有;空,其实是包容万有。一盏倒空的杯子才能装茶,一颗不含杂念的心才能沐浴佛法。盲目追求「一切皆空」并不能帮助我们解脱,只有静静的去体会「空悟」里包含的红尘大化的奥义,才能真的看破生死始成佛。
生命仿若不系舟
唯一能抓住的只有空无
空悟禅音红尘听
风过疏竹,来去自如
一切皆空实为样样都有
茶杯空了才能装茶
纵身大化,不喜不惧
死亡不过一场游戏
我平常不太喜欢读那些说教味太浓的书,总觉得少了点人情味。但这本书就不一样了,它就像是在跟我分享一个非常真实的生活故事,里面有开心,有失落,有迷茫,也有释然。我特别喜欢书里那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没有刻意煽情,也没有故作高深,就是很平实地把你带入到那个情境中,然后让你自己去体会。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书中讲到一个人如何从一段失败的感情中走出来,不是靠着“时间会冲淡一切”这种泛泛而谈的说法,而是通过一步步地疗愈自己,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我曾经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我需要的,就是这本书所给予的,那种“没关系,你不是一个人,慢慢来”的陪伴感。它让我知道,情绪的起伏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应对它,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不失去自己。
评分老实说,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还算可以,但这本书还是让我发现了很多盲点。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已经释怀了,但其实只是把那份情绪藏得更深了。书里提到了很多关于“认知偏差”的例子,比如我们常常会过度解读别人的言语,或者把一些小事放大成影响我们心情的大事。这一点真的太真实了!我发现自己也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明明对方没有那个意思,但我就自己脑补了一大堆,然后越想越生气。这本书就给了我一种新的视角,它让我认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内心的“过不去”,是源于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不健康的认知习惯。它不是直接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一些生活化的例子,让你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引导你找到更健康、更积极的应对方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卸下了一些无形的包袱,看待事情的方式也变得更加豁达了。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总能在困境中快速走出来,而有些人却会长期被负面情绪困扰?这本书似乎给了我一些答案。它没有贩卖“快速成功”的秘诀,也没有提供“万能钥匙”。相反,它更侧重于探讨一种“心态”的养成。你知道吗?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被事情本身打败,而是被我们的“心情”打败。这本书就如同一个心灵的导航仪,它帮助我认清那些常常让我们停滞不前的“心情导航点”,然后教我们如何调整航向。我特别喜欢它对于“放下”的解读,不是那种消极的放弃,而是积极地选择不被过去所束缚,然后轻装上阵。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启示。它让我明白,生活中的风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内心缺乏一把伞。这本书,就是给我准备的那把伞,让我即使在风雨中,也能找到一丝宁静和力量,继续前行。
评分这本书光看书名就觉得很有共鸣,你知道吗?有时候我们真的会被一些情绪给困住,明明事情已经过去了,但就是那个“过不去的心情”一直在脑海里盘旋,感觉整个人都被乌云笼罩。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很坚强的人,但总有一些时刻,会突然发现自己原来这么脆弱,被小事打倒,然后陷入莫名的低落。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收到一张来自远方的温暖明信片,上面写着“嘿,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没有给我什么轰轰烈烈的解决方案,也不是那种鸡汤式的“你要加油”。反而,它像一个老朋友,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跟我聊聊那些生活中的小确丧,那些让人忍不住叹息的瞬间。我特别喜欢里面讲到如何面对那些突如其来的不开心,不是去压抑它,也不是去过度放大它,而是学着去接纳,去理解,然后找到一个和它和平共处的方式。这种感觉很妙,就像你找到了一个和内心的自己对话的频道,不再是单方面的苦恼,而是多了一份理解和包容。
评分我一直是个很注重生活细节的人,但有时候,这些细节反而会成为压垮骆驼的稻草。记得有一次,工作上遇到了一些挫折,回家又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家人发生争执,那一刻,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和我作对。沮丧、愤怒、委屈,各种情绪像海啸一样席卷而来,让我喘不过气。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从那种状态里走出来,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很多时候,困住我们的不是事情本身有多么糟糕,而是我们如何解读和处理这些事情的情绪。这本书正好击中了我的痛点。它让我明白,很多事情之所以“过不去”,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模式或者说“心结”没有解开。它不是教你如何去改变外在环境,而是引导你向内看,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去认识那些让我们产生负面情绪的根源。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做一场深度的自我探索,我开始能够更冷静地看待一些让我感到烦恼的人和事,不再轻易被情绪牵着鼻子走,而是多了一份主动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