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密宗?
真伪密宗又如何分别呢?
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文字解说,阐释西藏密宗的种种现象、疑问,导引您深入了解密宗的特色、修持以及与其他宗派之间的分别。
书中并附图说明密宗法器的形制、用途,佛像坐姿、手印的涵义;解释密宗常用名词,期能裨益初学密宗者的指引、参考。
作者简介
谈钖永
广东南海人,1935年生。童年随长辈习东密,十二岁入道家西派之门,旋即对佛典产生浓厚兴趣,至二十八岁时学习藏传密宗,于三十八岁时,得甯玛派金刚阿阇梨位。1986年由香港移居夏威夷,1993年移居加拿大。
早期佛学着述,收录于张曼涛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通俗佛学着述结集为《谈钖永作品集》。主编《佛家经论导读丛书》并负责《金刚经》、《四法宝鬘》、《楞伽经》及《密续部总建立广释》之导读。其后又主编《甯玛派丛书》及《大中观系列》。
所译经论,有《入楞伽经》、《四法宝鬘》(龙青巴着)、《密续部总建立广释》(克主杰着)、《大圆满心性休息》及《大圆满心性休息三住三善导引菩提妙道》(龙青巴着)、《宝性论》(弥勒着,无着释)、《辨法法性论》(弥勒造、世亲释)、《六中有自解脱导引》(事业洲巖传)、《决定宝灯》(不败尊者造)、《吉祥金刚萨埵意成就》(伏藏主洲巖传)等,且据敦珠法王传授註疏《大圆满禅定休息》。着作等身,其所说之如来藏思想,为前人所未明说,故受国际学者重视。
近年发起组织「北美汉藏佛学研究协会」,得二十余位国际知名佛学家加入。2007年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及「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办「汉藏佛学研究中心」主讲佛学课程,并应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之请,讲如来藏思想。
我一直对西藏文化情有独钟,尤其对那深邃的密宗信仰充满了敬畏与好奇,但说实话,坊间许多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就流于表面,很难真正触及核心。《西藏密宗百问(修订版)》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是它那种“接地气”的叙述方式,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而是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循循善诱地解答读者最真实、最普遍的疑惑。它把那些看似高深的密宗概念,比如“灌顶”、“阿阇黎”、“坛城”等等,都解释得既清晰又形象。我特别喜欢它对“业力”和“解脱”的阐述,不再是冷冰冰的理论,而是结合了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让我深刻体会到“种善因,得善果”的道理。而且,书中对于一些修行上的误区,也做了非常到位的澄清,避免了许多可能产生的执着和偏差。我记得其中一个问题是关于“为什么密宗的仪轨看起来很复杂”,书里的解答让我明白了,那些复杂的仪式背后,其实蕴含着非常深刻的象征意义,是帮助我们收摄心神、快速契入觉悟状态的殊胜方法。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仰望,而是真正地开始理解和尊重这份宝贵的智慧。
评分一直以来,藏传佛教那种庄严而又充满活力的氛围,总让我心向往之,但总觉得它的门槛很高。《西藏密宗百问(修订版)》这本书,恰恰打破了这种隔阂。它不是那种让你背诵经文、记忆名词的教科书,而是以一种对话的方式,解答你心中最直接、最想知道的问题。我记得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密宗修行会有那么多的“忿怒尊”,看了这本书才知道,那其实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方便法门,是为了降伏内心的烦恼和障碍。书中对于“轮回”和“解脱”的探讨,也让我不再觉得人生充满无奈,而是看到了通过修行可以改变命运的希望。它让我明白,所谓的“修行”,并不是要脱离现实生活,而恰恰是要在生活中去实践,去转化。书中的很多例子都非常贴切,比如把修行比作“洗涤心灵的尘垢”,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净化的意义。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用最贴近我们生活的方式,引导我们去认识和理解西藏密宗的智慧,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心性的好书。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西藏密宗的印象,大多来自于一些电影或者新闻报道,总觉得它带有一种神秘的、甚至有点“奇特”的色彩,总觉得离我太远。《西藏密宗百问(修订版)》这本书,用一种非常坦诚和直接的方式,一点一点地剥开了我对密宗的那些刻板印象。它没有回避任何读者可能会有的疑惑,无论是关于“生殖崇拜”之类的敏感话题,还是关于“藏传佛教是否与世俗生活有冲突”的问题,都给出了非常理性且充满智慧的解答。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业力”的解释,它不是一种宿命论,而是强调了我们当下行为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修行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可能性。这种积极的、赋权于个体的观念,让我觉得非常有力量。而且,书里还穿插了许多关于藏传佛教修行者生活的小故事,让那些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生动具体,仿佛我能看到一位位修行者在雪域高原上的生活和他们对佛法的虔诚。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真实密宗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它背后那份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个对藏传佛教一直充满好奇,但又不太敢深入了解的台湾读者,常常觉得那些概念、仪轨听起来既神秘又遥远。《西藏密宗百问(修订版)》这本书就像一位温和的向导,把我带入了一个我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世界。它没有用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而且很能引起共鸣的方式,解答了我心中那些藏了很久的疑问。比如,一开始我一直以为密宗一定是很复杂的“修法”,但书里解释了“密”其实是指“不共”、“不共的加持”等等,让我觉得亲切了不少。还有关于“本尊”的概念,我之前总以为是某种神祇,看了书才知道原来更多是一种人格化的觉悟,是自己内心力量的显现,这真的颠覆了我过去的认知。书里的许多比喻都很有趣,像是把修行比作“播种”或者“点灯”,让我更容易理解那些抽象的法门。读完之后,我感觉我对西藏密宗的敬畏心还在,但更多的是一种了解后的安心和想要进一步探索的动力。这本书的修订版,让原本就扎实的问答更加完善,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对藏传佛教有一定基础的读者,都会从中获益良多。
评分作为一个长年在台湾接触各种佛法书籍的同修,我可以说,《西藏密宗百问(修订版)》这本书,在我阅读过的同类书籍中,绝对是名列前茅的上乘之作。它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藏传佛教中最具代表性的密宗思想和实践,以问答的形式呈现出来,而且是“问”到了点子上,解答也是“答”到了根源。书中对于“菩提心”、“空性”、“慈悲”等核心概念的阐述,既不失其原有的深度,又能够让初学者甚至是不曾接触过密宗的读者,都能理解其精髓。我特别欣赏它对于“密宗的传承”和“上师的重要性”的解释,这部分内容的处理非常恰当,既强调了传承的不可或缺,又避免了落入盲信的误区。书中还探讨了一些关于“生死”、“业果”等人生终极议题,用密宗的智慧给予了深刻的开示,让我受益匪浅。对于那些想要系统了解西藏密宗,又苦于找不到好入门书的朋友们,这本书绝对是值得强力推荐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