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新繹:圓融淡定的生命智慧

六祖壇經新繹:圓融淡定的生命智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禪宗
  • 六祖壇經
  • 佛教
  • 哲學
  • 人生智慧
  • 頓悟
  • 圓融
  • 淡定
  • 中國傳統文化
  • 心靈成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六祖惠能是中國佛教發展史上一位重要的關鍵人物,也是中國佛教史上影響最大的宗派禪宗的創始人。《六祖壇經》是惠能演講佛法的紀錄,字義淺顯,言簡意賅,句子簡短,容易記誦,仔細體會,能帶來智慧和見識;偈語文字優美雋永、意義深遠,更是值得一再誦讀涵詠。

  本書從禪宗的創始傳說說起,介紹《六祖壇經》的傳本,以及六祖惠能的生平行跡、學佛求法和宣講《壇經》的經過。按內容文氣將全書新編為六十章,分段校注詮譯,解讀詳盡,論說分明,是瞭解佛法的重要文學作品。

  《六祖壇經》由小故事說明大道理,放下欲望,自然能得到身心的清靜,生命因而活得更自在快樂!

作者簡介

吳宏一

  颱灣高雄人,一九四三年生。颱大中文研究所博士班畢業,國傢文學博士。曾任颱大中文係所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主任、中正大學籌備處顧問、香港中文大學中文係講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中文講座教授、北京大學人文基金高級訪問學者;曾主編教育部國立編譯館中小學語文教科書,並擔任颱、港、大陸等地多種學術期刊之編審顧問;曾獲美國學術交流基金會資助,赴美訪問一年,並曾擔任新加坡教育部海外華文顧問;曾獲颱灣國科會傑齣研究奬、國傢文藝奬(文學理論類),香港研究資助局多次研究資助等。

  已齣版:《清代詩學初探》、《清代詞學四論》、《清代文學批評論集》、《詩經與楚辭》、《白話詩經》、《先秦文學導讀》、《儀禮鄉飲酒禮儀節簡釋》、《中國文學鑑賞(唐詩、宋詞、元麯、明清小品)》、《溫庭筠菩薩蠻詞研究》、《論語新繹》、《老子新繹》、《作文課十五講》、《從閱讀到寫作》等專書三、四十種,學術論文約百篇。除研究中國文學及古代文獻外,也從事新文藝創作,齣版過《迴首》、《微波集》、《波外》、《閤唱》、《留些好的給彆人》等詩文集,作品曾被選入颱灣、韓國、馬來西亞等地語文教科書。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自序 7
《六祖壇經》解題 9

第1章  登壇說法 32
第2章  賣柴聞經 37
第3章  黃梅求法 44
第4章  師命作偈 49
第5章  眾推神秀 53
第6章  楞伽變相 56
第7章  神秀夜題 59
第8章  罷畫看偈 64
第9章  神秀再作 68
第10章  惠能作偈 72
第11章  密傳衣法 82
第12章  庾嶺傳法 91
第13章  大梵因緣 98
第14章  佛性無彆 100
第15章  定慧不二 104
第16章  一行三昧 109
第17章  燈光體用 116
第18章  頓漸皆悟 118
第19章  三無法門 121
第20章  看心看淨 129
第21章  禪定法門 135
第22章  自性三身 140
第23章  清淨法身 145
第24章  應身化身 149
第25章  圓滿報身 153
第26章  四弘誓願 156
第27章  無相懺悔 161
第28章  三歸依戒 167
第29章  摩訶即大 173
第30章  般若智慧 179
第31章  觀照智慧 186
第32章  般若三昧 189
第33章  般若頓教 195
第34章  萬法一心 199
第35章  大善知識 204
第36章  悟無念法 209
第37章  傳與不傳 212
第38章  無相滅罪 215
第39章  達摩宗旨 222
第40章  西方淨土 228
第41章  淨土真諦 233
第42章  無相修行 241
第43章  傳宗依約 254
第44章  南能北秀 258
第45章  誌誠問法 261
第46章  法達轉經 268
第47章  智常問乘 276
第48章  神會悟禪 280
第49章  三科法門 286
第50章  三十六對 292
第51章  離相離空 297
第52章  法宗壇經 301
第53章  真假動靜 303
第54章  一花五葉 312
第55章  禪宗世係 322
第56章  眾生即佛 326
第57章  自性真佛 330
第58章  六祖禪寂 337
第59章  滅度紀事 340
第60章  壇經傳承 344

參考書目舉要  351

圖書序言

自序

  年紀逐漸老大,迴首嚮來蕭瑟處,覺得人生雖然風雨載塗,但畢竟時有陽光普照。有些人,值得紀念;有些事,值得迴憶;有些書,值得推薦。

  人生的道路有很多很多條,所謂「世路多歧」。有人生來渾渾噩噩,白白走瞭一遭;有人不知方嚮,猶如暗夜到瞭十字路口,徬徨而無依;有人則始終認定一個方嚮,勇往而直前。哪一條路適閤你呢?完全在乎你自己的選擇。

  書有很多很多種,但就一般人而言,「書到用時方恨少」。少的不是書,是你所需要的知識。知識,包括智慧和見識。對於人生的道路,很多書都曾談到,但值得推薦的。

圖書試讀

第十章惠能作偈

有一童子於碓坊邊過,唱誦此偈。惠能一聞,知未見性,即識大意。能問童子:「適來誦者,是何言偈?」

童子答能曰:「你不知,大師言生死事大,欲傳衣法,令門人等各作一偈,來呈吾看,悟大意,即付衣法,稟為六代祖。有一上座名神秀,忽於南廊下書無相偈一首,五祖令諸門人盡誦。悟此偈者即見自性,依此修行,即得齣離。」

惠能答曰:「我此踏碓八箇餘月,未至堂前。望上人引惠能至南廊下,見此偈禮拜。亦願誦取,結來生緣,願生佛地。」

童子引能至南廊。能即禮拜此偈。為不識字,請一人讀。惠能聞已,即識大意。惠能亦作一偈,又請得一解書人於西間壁上題著,呈自本心。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識心見性,即悟大意。惠能偈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颱。
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又偈曰: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颱。
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
院內徒眾見能作此偈,盡怪。惠能卻入碓坊。

〔直譯〕

有一個年輕的修行者,從舂米的磨坊旁邊經過,口中高聲唱誦這首偈語。惠能一聽,知道作者還沒有悟見自己的本性,而且馬上就瞭解偈語的大概內容。

惠能問年輕修行者:「剛纔你所唱誦的,是誰說的偈語?」

年輕修行者迴答惠能說:「你有所不知。弘忍大師說生死是人生大事,想要傳授袈裟心法,命令所有門人等等,各作一首偈句,『來呈給我看』。有悟得禪法要旨的,就傳給他袈裟心法,稟承為禪宗第六代祖師。

「有一個上座弟子名叫神秀的,忽然在南廊下題瞭無相偈一首。五祖命令所有的門人都要誦念,能夠領會這首偈語,就能夠悟見自己的本性,依照這首偈句修行,就可以解脫生死的輪迴。」

惠能迴答說:「我在這裏踏碓八個多月,從來沒有到過禪堂前麵。希望上人您帶領我惠能到南廊下,去看這首偈語禮拜它。我也願意誦念記取,結下輩子的因緣,希望往生佛國的淨土。」

年輕修行者帶領惠能到南廊下。惠能立刻禮拜這首偈句。因為不認識字,請一個人讀誦。惠能聽瞭,馬上瞭解要旨。惠能也作瞭一首偈句,又請瞭一個懂得提筆寫字的人,在西邊的廊壁間題寫上去,呈現自己見自本心的心得。

不識得自己的本心,縱使學習禪法也沒有好處;能夠識得本心,見自本性,就能夠領悟禪宗的要旨。

惠能的偈句是這樣說的:

覺悟的菩提本來沒有樹木,
清明的鏡子也不會有鏡颱。
本來的心性即常清清淨淨,
哪裏會有沾染黏著的塵埃?

又有一首偈句說:

心靈是覺悟的菩提樹,
身體是清淨的明鏡颱。
明鏡本來就清清淨淨,
哪裏會沾染黏著塵埃?

寺院內的門徒俗眾,看到惠能作瞭這偈句,都覺得非常奇怪。惠能退迴到碓坊去。

〔新繹〕

這一章是寫惠能聽人唱誦神秀的偈句,即知神秀未得無上菩提,尚未悟得佛性,所以在眾人麵前另作偈句。所作直指人心,引人側目。

上文說神秀作瞭「身是菩提樹」那首偈句之後,五祖弘忍要門人焚香敬誦,此章開頭即承此而來,說有個年輕的修行者,經過惠能踏碓的工作場所,正在高聲唱誦這首偈句。惠能一聽,即知大意,而且知道作者尚未悟見本性。所以嚮該年輕修行者打聽,纔知道事情的原委。

從年輕修行者的答話中,我們可以知道五祖私下召見神秀要他再作一偈的事情,眾人是不知曉的。大傢仍然認為神秀原作是「無相偈」,已經達到無上菩提的境界,隻要依此修行,即可脫離輪迴苦海。

神秀所作的「身是菩提樹」一首,究竟是不是「無相偈」呢?曆來讀者頗有疑義,筆者下麵參考近代學者歐文樂等人的說法,就此試作一解。

上一章五祖弘忍私下召見神秀於堂內門時,已經說過神秀「隻到門前,尚未得入」,還達不到「無上菩提」。因此期許他「要入得門,見自本性」。「見自本性」的「見」,是特彆重要的。這些話,對於五祖之傳付衣法,所以取惠能而捨神秀,關係非常緊切。有人因此把神秀和惠能對立起來看,其實那是錯誤的。禪宗雖然後來有南北之分,惠能和神秀雖然有頓悟和漸修的不同,但他們在佛性本有的認識上,基本上並無差彆。他們主要的差異,隻是在於解脫苦海、證成涅槃的實踐工夫上,有頓悟和漸修的不同而已。

用戶評價

评分

《六祖壇經新繹:圓融淡定的生命智慧》這個書名,讓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最近在生活和工作上,總會遇到一些難以預料的狀況,有時會感到無力,有時又會覺得鑽牛角尖。身邊的朋友有推薦我一些心靈成長類的書籍,但我總覺得那些內容離我有點遠,不夠貼近我的實際生活。而「圓融淡定」這幾個字,恰恰是我最渴望擁有的特質。我對《六祖壇經》的印象,是它蘊含著深刻的智慧,能夠幫助人看透生命的本質。這次的「新繹」,我猜測應該是結閤瞭現代的觀點,讓古老的智慧更容易被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所理解和應用。我特別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際的操作方法,教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用一種更為從容、更為平和的心態去麵對各種挑戰。例如,當我遇到意見不閤的人時,該如何保持圓融?當我麵對挫摺時,又該如何淡定地處理?我相信,如果這本書真的能做到,那它絕對會成為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讀物。

评分

這本書名《六祖壇經新繹:圓融淡定的生命智慧》聽起來就像是為我量身打造的。最近常常覺得自己像顆陀螺,被生活推著團團轉,每天忙忙碌碌,卻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也越來越難感受到快樂。心裡總覺得有個地方是空虛的,渴望找到一種能夠讓自己更安定、更踏實的力量。我聽過《六祖壇經》的大名,知道它是禪宗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但老實說,對內容的瞭解隻是一知半解,覺得有些距離感。這次看到「新繹」這兩個字,就覺得很有意思,似乎是在說,它會用一種比較現代、比較容易被我們理解的方式來詮釋。我特別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修行方法,或者是一些能夠幫助我們調整心態的觀念。例如,如何在麵對人生的起伏時,保持一顆淡定的心?如何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做到真正的圓融?我希望這本書不隻是一本學術著作,更是一本能夠陪伴我,帶領我一步步找到內心寧靜的指南。

评分

我對《六祖壇經新繹:圓融淡定的生命智慧》這本書的評價,其實更多是基於一種期待。身為一個在颱灣生活瞭這麼久的人,我見證瞭社會快速變遷,也感受到瞭其中帶來的一些壓力與不安。每當覺得有點迷失方嚮,或是被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所睏擾時,我總會想起長輩們常說的「知足常樂」、「隨緣」。這些話雖然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而《六祖壇經》的智慧,聽說就是這種幫助人找到內心平靜的鑰匙。我非常好奇,這本「新繹」的版本,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解讀這些古老的經典?是會更貼近我們現代人講話的習慣,還是會加入一些新的社會觀察?我特別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讓我們在麵對人際關係的複雜、工作壓力的挑戰,或是對未來的焦慮時,能夠學會放下執著,用一種更為豁達、更為寬厚的態度去麵對。畢竟,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學習如何與這些不如意共處,並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平靜與力量。

评分

哇!一聽到《六祖壇經新繹:圓融淡定的生命智慧》這個書名,我就覺得好對味。最近生活中有好多瑣碎的事情纏繞著,總覺得心裡有點亂,希望能找到一些能夠讓自己沉靜下來,並且能夠更看開一點的方法。這本書名給我的感覺就是一股清流,好像在告訴我,人生不必總是緊繃著,可以有更從容、更圓融的姿態。尤其「圓融淡定」這幾個字,真的是我現在最需要的「心靈補帖」。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貼近現代人生活的角度,來詮釋《六祖壇經》的智慧,而不是那種遙不可及、學術性的講述。希望它能用淺白易懂的方式,引導我看到事情的另一麵,學習如何在紛擾的塵世中,保持一顆不被外界牽著鼻子走的心。尤其對我這種常常容易鑽牛角尖的人來說,能夠學到一種「淡定」的生活態度,大概是無價的。而且,「新繹」兩個字也讓我感到好奇,不知道會有哪些創新的觀點,讓古老的智慧煥發齣新的生命力,也讓我這個現代的讀者,能夠產生共鳴。

评分

這本書我一看標題就大概知道是什麼類型瞭,是那種比較心靈成長、宗教哲學類的。我平常不太接觸這類書籍,但偶爾會翻翻,看看有沒有什麼能啟發我的。這次之所以會對《六祖壇經新繹:圓融淡定的生命智慧》產生興趣,主要是被「圓融淡定」這幾個字吸引。我總覺得現代人好像都活得太用力瞭,什麼事情都要求快、求好、求完美,結果反而把自己搞得很纍。如果這本書真的能教我們怎麼「圓融」,怎麼「淡定」,那真的太棒瞭!我對《六祖壇經》本身其實瞭解不多,隻知道它很有名,是佛教裡很重要的一部經典。但我相信,真正的智慧是不分宗教、不分時代的,隻要是能夠幫助我們過得更好的方法,都值得我們去嘗試。希望這本書的內容能夠深入淺齣,不會太過艱澀難懂,讓我這個「入門者」也能看得懂、學得會。我特別想知道,書裡麵會不會有一些具體的例子,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摺、遇到壓力的時候,該怎麼去應用這些「圓融淡定」的智慧,而不是隻停留在理論的層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