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座落在高屏溪出海口,是高雄最南端的小渔村,隔着高屏溪跟东港遥遥相望,也隔着巴士海崃与小琉球相互辉映。长达一百七十一公里的高屏溪,在这里找到一个出口;我也在这里,编织一生的梦想与牵挂。
汕尾是台湾岛南,高雄林园南端的小渔村,傍着溪和海,曾有广大沙滩和沃野良田,如今都只能从回忆中找寻。书写这样的回忆,也记述与海为邻的生活,想念汕尾之外,同时指陈环保生态的浩劫与悲歌。
本书特色
本书中的文章,最初是在与妻儿吃饭时、睡觉前,用说故事方式片片段段叙述,之后记写下来,想让孩子们了解父叔伯祖过往生活,记住家族的发展历史,是一本父亲想告诉孩子们的床边故事。
作者简介
林加春
喜欢文学喜欢美学,专力儿童文学教育创作与推广工作,三十多年来曾主编儿童诗刊,公视儿童诗教学节目策划及主持人,曾获得教育部青年研究着作奖、人文社会科教学优良奖、师铎奖、屏师院杰出校友奖。着有《张小二》、《山爷爷与海姑娘》、《唐村》、《阿贝森林》、《怪奶奶》、《黑咪》、《鬼点子与死心眼》、《哈哈山的喷嚏王》等书。
自序
汕尾的明天
汕尾是一个被遗忘忽略的小地方。
全国周知的反国光石化案于2011年落幕,事件发展到末期,竟然有迁址到高雄汕尾的声音,虽然立刻被中央及地方政府否认,但不免启人疑窦:莫非汕尾被看作是石化工业的最佳落脚处?
更讽刺的是,2009年通过中油三轻更新扩建案,新的中油六轻于2012年完工,产能是旧三轻的二、三倍,石化工业竟然是汕尾逃不掉的宿命吗?
对于一个像我这样的「老」汕尾人来说,汕尾今日的处境,总让我心中有着几许悲凉。
汕尾地区隶属于高雄林园,却既不「高」也不「雄」、无「林」也无「园」,那不是它的本貌,汕尾彻彻底底被改头换面了!
在汕尾出生,在汕尾成长,就业后虽然旅居异乡,但魂牵梦系的仍是故乡的一切。常常叹问:是怎样的因素?让一个原本纯朴宁静的小渔村,肩负起全民经济发展的重任;让石化工业取代农渔业,在这里落脚生根,再不肯离开撤除!一场生态浩劫所造成的环境悲剧,难道就这样永无休止的上演?
守不住汕尾沙滩,留不住汕尾荣景,却也无力阻止破坏、争取改善,眼看昔日汕尾的好土地、好风水、好空气,跟随时间脚步成为「历史」,汕尾人总是心头疼惜、惭愧、郁闷。
除去自然力量不说,汕尾地区各个小村、庄头的没落还有政策因素:经济发展的大旗一举起,种种糖衣包装的宣传解说,掩护未知、无知甚或明知的伤害,理直气壮,不容汕尾人迟疑置喙的交出土地,让出天空和海域。现在,我们只能从回忆里描绘曾经有的汕尾风情,曾经有的奋斗和欢乐、苦痛……
无能为力,徒然唏嘘,我的「悲凉」由是而生。
收在这本书中的文章,最初是在与妻儿吃饭时、睡觉前,用说故事方式片片段段叙述,之后记写下来,想让孩子们了解父叔伯祖过往生活,记住家族的发展历史,所以一开始都挑孩子们觉得好玩、熟悉的事,同时也写得浅白些。不料,越写越走入自己的情绪中,笔下渐渐出现感叹、托寄和批评,用词也多了点讲究。只是,写作的初衷没变,这仍然是一个父亲想告诉孩子们的床边故事。
始终认为,自己有丰富的童年生活,有单纯鲜明的喜怒哀乐,都因为出门就有田、有海、有沙滩。对照现在孩童的生活环境,我不啻是幸福太多了:没有环境污染,没有课业压力,可以安全的在沙滩、田野尽情活动戏耍;向大自然学习,远比补习才艺要快乐也更有意义。跟孩子叙说这些时不免带着得意骄傲,但越说越伤感,越失落,那些场景不能移交给下一代,自诩为「汕尾海边人」实在心虚。
没有人能够否定我们对大自然的依赖,当汕尾一年四季都在尘霾、臭气及噪音污染的环伺下,想有一方净土、一湾蓝海、一口纯净空气都是奢侈的念头时,从前的那片汕尾土地更显得弥足珍贵。
与其为孩子留下美好故事,不如给孩子们留下充满希望的健康环境,这比什么都重要!汕尾正在努力:清淤、净港、养滩、培育红树林……只是,当失去的比获得的多上无数倍,对这饱受摧残的乡土,我不禁怀疑:汕尾的明天在哪里?
2013.02.26 于澄清湖畔自在居
《想我汕尾》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不像一般的散文集那样,零散而随意,而是有着清晰的脉络和深厚的底蕴。作者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匠人,用他的笔触,将汕尾这个地方的每一个细节都打磨得精美绝伦。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传统文化的梳理和解读。那些古老的习俗,那些口口相传的传说,都被作者赋予了新的生命。他不仅在讲述,更在思考,在探索这些传统文化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这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体会。书中对历史的追溯,也让我看到了一个地方的成长和变迁。那些曾经的辉煌,那些经历的磨难,都成为了构成汕尾独特气质的一部分。作者并没有回避历史的复杂性,而是以一种客观而审慎的态度,呈现了历史的真相。这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本书,就像一部厚重的史书,又像一首悠扬的歌谣,它在讲述着一个地方的故事,也在回响着一个民族的记忆。
评分《想我汕尾》这本书,对我来说,像是一场意外的惊喜,又像是一次迟来的探访。我一直认为,真正的阅读,是能触及灵魂的,而这本书,做到了。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够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将平淡的生活描绘得波澜壮阔。他笔下的汕尾,不是简单的旅游景点介绍,而是一个有生命、有温度、有故事的鲜活个体。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人物的刻画,那些淳朴的渔民,勤劳的妇女,以及那些在时光中沉淀下来的老人,他们每一个人的形象都如此鲜明,仿佛就站在我的眼前,向我诉说着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坚韧与豁达,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书中关于大海的描写,更是令人惊叹。那广阔无垠的蓝色,那变幻莫测的天气,那孕育生命的海洋,都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充满了诗意和哲思。我能感受到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这本书让我明白,无论身在何方,故乡永远是我们内心最柔软的港湾。它承载着我们的过去,也指引着我们的未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能够通过这本书,去了解汕尾,去感受汕尾,去爱上汕尾。
评分最近有幸拜读了《想我汕尾》这本书,书中那些遥远而又亲切的笔触,仿佛将我带到了一个充满海风和乡情的所在。虽然我身在台湾,与汕尾地理上的距离不远,但心灵上的共鸣却穿越了海峡。作者以细腻的观察和饱含深情的情感,描绘了汕尾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从那古老的建筑,到熙攘的市场,再到淳朴的民风,无不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光芒。书中关于渔家生活的部分尤其让我动容,那辛勤的劳作,对大海的敬畏,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羁绊,都让我看到了生命最原始、最真挚的形态。我还记得书中描绘的那些小吃,那些仿佛只存在于记忆中的美味,通过作者的文字,竟也让我垂涎欲滴,仿佛能闻到那诱人的香气。书中所提及的那些传统节庆,那些热闹的仪式,更是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根植于土地的集体记忆。虽然我未曾亲身经历过,但透过文字,我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喜悦与庄重。作者对于历史的钩沉,对于地方文化的挖掘,也让我对这个地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存在,更是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和情感的载体。这本书让我反思了家乡的意义,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它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对归属感和根的渴望。读完这本书,我有一种冲动,想要亲自去汕尾走一走,看一看,去感受那些文字中所描绘的美好。
评分当我翻开《想我汕尾》这本书时,我并没有预设太多的期待,但我很快就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作者的文字,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仿佛是一位久违的老朋友,在向我娓娓道来他心中的故乡。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汕尾自然风光的描绘,那蓝天碧海,那金色沙滩,那海边渔船,都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我能感受到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他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书中对于当地民俗风情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那些独特的节日庆典,那些古老的传说故事,都让我对汕尾这个地方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仿佛也参与其中,感受着那份热闹与喜悦。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拔高,而是用一种平实的语言,记录下最真实的生活。这种真实,正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地方的根,一个地方的魂。这本书,是一次关于故乡的温柔唤醒,也是一次关于文化传承的深情呼唤。
评分读完《想我汕尾》,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能够将读者带入到书中的世界,感受那里的喜怒哀乐。我喜欢书中对汕尾历史文化的梳理和解读。那些古老的习俗,那些口口相传的传说,都被作者赋予了新的生命。他不仅在讲述,更在思考,在探索这些传统文化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这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体会。书中对当地人生活的描绘,也让我深受触动。那些淳朴的民风,那些勤劳的身影,都让我看到了生命最原始、最真挚的力量。作者没有刻意去美化,而是用一种真实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生活本来的面貌。这种真实,正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地方的根,一个地方的魂。
评分《想我汕尾》这本书,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作者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魅力的汕尾。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那广阔无垠的大海,那碧波万顷的渔场,那郁郁葱葱的田野,都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作者对于当地风土人情的描绘,也让我大开眼界。那些淳朴的民风,那些独特的习俗,都让我对这个地方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喜欢他对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描绘,那些真挚的友谊,那些深厚的亲情,都让我感受到了生命中最美好的连接。他没有回避生活中的艰难,但却始终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源自于他对生活的热爱,源自于他对家乡的深情。这本书,是一次关于故土的深情回望,也是一次关于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评分《想我汕尾》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陌生又熟悉世界的大门。作者以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带领读者深入了解汕尾。我喜欢他对于生活细节的捕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义。例如,书中对当地食物的描写,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诱惑力,让我仿佛置身于当地的市集,品尝着那些地道的美味。作者对于人际关系的描绘,也让我深受触动。那些淳朴的邻里之情,那些真挚的友谊,都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连接。他没有回避生活中的艰难,但却始终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源自于他对生活的热爱,源自于他对家乡的深情。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传承”的探讨。作者不仅仅在记录,更在思考,如何将这份宝贵的文化传承下去。这让我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文化,如何让它在时代变迁中焕发新的生机。这本书,是一次关于故土的深情回望,也是一次关于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评分读完《想我汕尾》,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者的文字,如同涓涓细流,缓缓地渗透进我的心田,滋润了我对家乡的思念。我出生在台湾,从小听着长辈们讲述关于大陆的故事,心中总有那么一丝模糊的憧憬。这本书,恰好填补了这份空白。它以一种非常写实而又充满诗意的方式,展现了汕尾的风貌。我喜欢书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那绵延的海岸线,那古老的渔港,那充满生机的田野,都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我仿佛能听到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闻到泥土和稻花的清香。更让我感动的是,书中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描绘。那些邻里之间的守望相助,那些亲人之间的默默关怀,都让我看到了人性中最温暖的一面。作者没有刻意去歌颂,而是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下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瞬间。这些瞬间,汇聚成了汕尾的魂,也汇聚成了这本书的魅力。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家”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种情感的连接,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让我更加明白,无论走多远,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
评分我必须说,《想我汕尾》这本书,绝对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他能够用最朴素的语言,描绘出最深刻的情感。我被书中那些关于“乡愁”的描写深深吸引。那种对家乡的思念,那种对故土的眷恋,是我作为在外漂泊的游子,感同身受的。书中描绘的那些家乡的景象,仿佛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我能感受到那份亲切,那份熟悉,那份在异乡难以寻觅的温暖。作者对家乡的描绘,并非是简单的赞美,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情感,有喜爱,有怀念,也有偶尔的遗憾。这种真实的情感流露,反而让这本书更加动人。我喜欢书中对那些平凡人物的刻画,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他们的故事,正是构成汕尾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书,让我更加坚信,无论走到哪里,家乡永远是我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是我们永远的依靠。
评分《想我汕尾》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次阅读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他用充满感情的文字,描绘出了一个鲜活立体的汕尾。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人物命运的刻画。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浮沉的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坚持,都让我深深地为之动容。作者并没有评判,而是用一种 empathetically (同理心) 的方式,去理解和呈现他们的故事。这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伟大。书中关于历史的追溯,也让我对这个地方有了更深的认识。那些曾经的辉煌与失落,都成为了构成汕尾独特气质的一部分。作者以一种审慎而客观的态度,呈现了历史的真相。这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本书,是一次关于故土的深情回望,也是一次关于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