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6
光复初来台木刻版画家朱鸣冈、黄荣灿、麦非等的意识形态,对台湾美术有过什么影响?台湾省交响乐团第一位团长蔡继琨,人称少将指挥,协助台湾省展成立,他们几年之间全都失踪了,书中以他们为主角,台湾美术若不再是紫色,到底什么颜色?
台湾光复后第一届省展,在波诡云谲中看似安然渡过。
大稻埕的山水亭台菜馆、波丽路西餐厅,彷彿还留着艺术家们杯觥交错的身影。
美术界内部却悄悄掀起意识形态的风暴。
台湾画、中国画,台湾话、中国话。
对台湾人来说,日治时代就像昨天的事,昨天还在喊天皇万岁,今天就中华民国万岁,昨天说我拥护帝国支持圣战,今天说我反抗日本热爱祖国……
「对,画家只管画他的画,其他的什么都别管。塞尚、梵谷他们会什么,他们因为不会才成为大画家。」陈澄波这样对杨三郎说。
曾为台湾最后一任总督长谷川清画肖像画的李石樵,看着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的照片,怎么也感觉不出一个凯旋将军的锐气。
来自唐山的蔡继琨,在充满不确定的战后氛围中,为举办美展和成立乐团奔走;记者黄荣灿在开往基隆的夜车上,不明白为什么响应建设新台湾而来的青年们,竟一个个抢着买船票要逃离这个岛屿……
谨以本书致变色的年代,消失的人们。
画家谢里法第一本长篇小说《紫色大稻埕》,写到1945年初,二次大战已近尾声。光复初期的台湾画坛,美术史演义也翻到了下一页。
大稻埕家家户户门前矗起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一片旗海中看到的正好调为紫色,随着时间过去,这片紫色又变了颜色。这本《变色的年代》所讲述的,正是短短数年间,民间乃至于画坛变色的过程。
跟随陈仪来台的蔡继琨,为筹办第一届省展四界奔走,在他频繁的走访中,让读者彷彿也跟着他看见了画家们的身影。郭雪湖、李石樵、林玉山、杨启东、颜水龙、杨逵、蓝运登、赵春翔、廖德政、李超然、陈逸松、林显模、麦非、黄永玉、朱鸣岗、洪瑞麟、张义雄、王井泉女儿、马白水……大稻埕的山水阁和波丽露,依旧是画家们谈笑宴聚的去处,但在画家们的谈话间,政治的阴影已悄然掩至。
在筹办全省美展这条故事主要轴线上,「语言」的使用显得格外有意义。筹备会两次开会,与会者皆用日语,到了第三次,因省党部介入,各说各话的局面,官样文章的过场,让画家们不得不表明各自立场。第一届省展顺利结束,关于东洋画与中国画的争论随即登场,传承自日本北宗画风的「湾制画」夹在中间,画已不再是画,而成了观点和立场之争。
画家郭雪湖眼中的蔡继琨,是个说不清自己是厦门人、鹿港人还是菲律宾华侨的「黑狗兄」;他在陈仪手下,是个挂有一颗星军阶的少将;在全省美展、国立台湾交响乐团的创建史上,则是个有能力的干才。小说后半段写到蔡继琨在乐团首次公演时失踪,显得有些突然。木刻版画家黄荣灿的消失,则似乎较为合理──他是从大陆单身来台的艺术家,是个没有政治自觉的读书人。当黄荣灿再度被人「看见」时,是在医学院人体解剖室,不论是否属实,这结局确实惊悚。
画家需要吸收知识的养分,当时左翼文化界也有外省、本省之分。外省画家和本地画家,被形容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亲人,除了语言还有生活习俗,对国家的认同感及个人在美术中的定位,每形之于语言就难免引起对方误会。紫色的大稻埕不知何时开始变成了灰色,时代的氛围则陷入红白大对抗;「变色」里包括了所有的颜色,像爆炸的烟火在瞬间一闪而过,人们还来不及看清楚已经不见了,最后残留在视觉里的还是只有白色。
作者简介
谢里法(1938年3月27日~)
生于台北市大稻埕,台湾知名画家,美术史家,艺术理论家。于国立师范大学美术系求学时,先后接受廖继春、林玉山、李泽藩、孙多慈等多位台湾前辈画家指导。1964年赴法国巴黎美术学院深造,1968年赴美国纽约博拉特版画中心研究,曾是五月画会的一员。横跨美术与文学领域,催生台湾文学研究会、台湾文化交流中心等团体。1993年与廖修平、陈锦芳一同创办巴黎文教基金会,设置「巴黎奖」奖励优秀青年艺术家赴国外进修。现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教授。曾担任总统文化奖、国家文艺奖、国际版画双年展等评审委员。着作有《日据时代台湾美术运动史》、《台湾出土人物志》、《我所看到的上一代》、《重塑台湾的心灵》、《艺术的冒险》、《纽约的艺术世界》、《探索台湾美术的历史视野》、《美术书简》、《紫色大稻埕》等。
变色的年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变色的年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