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天的五个条件-心念

回天的五个条件-心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心念
  • 修行
  • 佛学
  • 心灵成长
  • 自我提升
  • 顿悟
  • 回天
  • 正念
  • 智慧
  • 觉醒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天然师尊从民国七十八年到民国八十三年(西元1989~1994年)共六次临坛批示了《叮咛心语一○一则》,其中一段提到:「不要太强调和注重佛堂或道亲人数的多寡,而造成了争夺和拥有的心念,这都是不正确的,稍起偏差即起心计较,则易坠魔道。须知道,上苍最后的评功论果,是以德性、戒律、心念、愿行、火候而定昇降,并不在于外来的福德名相。」并特别交代这《叮咛心语一○一则》的语录是末后一着的「修办指南」,将来要传遍万国九洲。

  恩师说:「凡我徒儿皆当知道,三教传心别无功,真性常住万法通;离世住世无污染,妙用方知与佛同;离色离相无人我,念善念恶本来空;悟得本来无一物,彻天彻地处处通。」师尊深怕我们迷失在道名、道利、道权的名相上,而忘失光明的本性,故而做了这般深切的叮咛。

  恩师担心我们「若无真功实善,如何真正回天?」故又于民国八十七年、八十八年(西元1998、1999年)期间,由天然古佛、李铁拐大仙、济公活佛、韩湘子大仙、汉钟离大仙,分别在泰国、马来西亚批示了《叮咛心语一○一则》中的「德性、戒律、心念、愿行、火候」五篇妙训,旨在提醒吾辈从心性下功夫,以愿行为力量,依此五个方向作为回天的资粮;并交代将此五篇妙训编辑成册,以为末后修行的指南,是为「回天五个条件」之缘起。本社志此妙训之因缘,再加以收录汇整及註解演说,以完成恩师「训语指迷津,明白是知音;唯望真诚相应,聊慰仙佛心」的慈心悲愿。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回天的五个条件全训∕9
◇心念,是命运的主人∕32
◇「心念」镇坛训研习∕36
◇「心念」本训研习∕49
◇「心念」冠顶暨训中训研习∕150

图书序言

「心念」镇坛训研习--心念,是十法界种种现象变化的根源。

  真不假假不真  既是智者何用做愚人
  借假修真淡放下  不因我执困红尘
  尘界披土浊难超昇  悟此方是真正修道人

  ◆真不假假不真
  ■语意解释
  真者,不虚妄;假者不会真。道,是至真永恆存在的本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有边际的,而有形有相者会消灭、不常恆,只有永恆不变的才是真。

  ■研习心得
  《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道,乃先天地而存在,空寂无声无形,独立长存永不衰竭,循环运行永不止息,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简言之,道是存在的根源,是最初又是最终的存在。因为真空,故无形无象,不具备任何具体性;因为妙有,故是一切万物生成的源头。唯有得道的人,才能返于无极,入一真法界,而世间也只有这一件事情是「真」,其余皆虚妄不实。故六祖惠能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所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诚然圣凡之别,只在了悟「一」否?一即不二,不二是为道。唯有得悟大道的修行者,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方能解脱生死。

  当今白阳应运,先天大道应时而降,有道者得,无心者通。《六祖坛经.付嘱品》说:「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剎那即是真。」「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得悟真道的修办人生,才不会在颠倒、迷惑的妄念中轮转于六道「心境」中,无法自拔。在念念中为别人设想,正己成人、自立立人、自觉觉他的行持菩萨道。所以,开悟的人生是效圣法贤,驾慈航渡迷津,共挽人心与劫难,守志奉道,至诚无渝。故说「真的不假」,其道心至诚不二;「假的不真」,其道心虚妄不实,无有恆真,未能真积力久,遇考则倒。

  ◆既是智者何用做愚人
  ■语意解释
  既然是得受明师一指,得悟真道、见自本性的智者,便该走修办道的人生路,济世救人,超脱物外,再也不做追逐名利、载浮载沉的愚昧人了!

  ■研习心得
  智者,是能识透人生的真实义,了悟宇宙本源的人。明白人生如百代之过客,只是借假修真,一切如梦幻泡影;视功名富贵,如浪花涌现即逝一般,了不可得!然一般人却沉溺在时空交织中,真假莫辨,贪名着利,随波逐流,性溺苦海,愿做愚人而甘之如饴。故智者怎甘愿受红尘中的名利富贵、妻恩子爱、是非对错所束缚呢?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