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師尊從民國七十八年到民國八十三年(西元1989~1994年)共六次臨壇批示瞭《叮嚀心語一○一則》,其中一段提到:「不要太強調和注重佛堂或道親人數的多寡,而造成瞭爭奪和擁有的心念,這都是不正確的,稍起偏差即起心計較,則易墜魔道。須知道,上蒼最後的評功論果,是以德性、戒律、心念、願行、火候而定昇降,並不在於外來的福德名相。」並特彆交代這《叮嚀心語一○一則》的語錄是末後一著的「修辦指南」,將來要傳遍萬國九洲。
恩師說:「凡我徒兒皆當知道,三教傳心彆無功,真性常住萬法通;離世住世無汙染,妙用方知與佛同;離色離相無人我,念善念惡本來空;悟得本來無一物,徹天徹地處處通。」師尊深怕我們迷失在道名、道利、道權的名相上,而忘失光明的本性,故而做瞭這般深切的叮嚀。
恩師擔心我們「若無真功實善,如何真正迴天?」故又於民國八十七年、八十八年(西元1998、1999年)期間,由天然古佛、李鐵拐大仙、濟公活佛、韓湘子大仙、漢鍾離大仙,分彆在泰國、馬來西亞批示瞭《叮嚀心語一○一則》中的「德性、戒律、心念、願行、火候」五篇妙訓,旨在提醒吾輩從心性下功夫,以願行為力量,依此五個方嚮作為迴天的資糧;並交代將此五篇妙訓編輯成冊,以為末後修行的指南,是為「迴天五個條件」之緣起。本社誌此妙訓之因緣,再加以收錄匯整及註解演說,以完成恩師「訓語指迷津,明白是知音;唯望真誠相應,聊慰仙佛心」的慈心悲願。
◇迴天的五個條件全訓∕9
◇心念,是命運的主人∕32
◇「心念」鎮壇訓研習∕36
◇「心念」本訓研習∕49
◇「心念」冠頂暨訓中訓研習∕150
序
「心念」鎮壇訓研習--心念,是十法界種種現象變化的根源。
真不假假不真 既是智者何用做愚人
藉假修真淡放下 不因我執睏紅塵
塵界披土濁難超昇 悟此方是真正修道人
◆真不假假不真
■語意解釋
真者,不虛妄;假者不會真。道,是至真永恆存在的本原,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無有邊際的,而有形有相者會消滅、不常恆,隻有永恆不變的纔是真。
■研習心得
《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道,乃先天地而存在,空寂無聲無形,獨立長存永不衰竭,循環運行永不止息,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簡言之,道是存在的根源,是最初又是最終的存在。因為真空,故無形無象,不具備任何具體性;因為妙有,故是一切萬物生成的源頭。唯有得道的人,纔能返於無極,入一真法界,而世間也隻有這一件事情是「真」,其餘皆虛妄不實。故六祖惠能曰:「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瞭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所以心、佛、眾生三無差彆,誠然聖凡之彆,隻在瞭悟「一」否?一即不二,不二是為道。唯有得悟大道的修行者,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方能解脫生死。
當今白陽應運,先天大道應時而降,有道者得,無心者通。《六祖壇經.付囑品》說:「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若能心中自見真,有真即是成佛因。」得悟真道的修辦人生,纔不會在顛倒、迷惑的妄念中輪轉於六道「心境」中,無法自拔。在念念中為彆人設想,正己成人、自立立人、自覺覺他的行持菩薩道。所以,開悟的人生是效聖法賢,駕慈航渡迷津,共挽人心與劫難,守誌奉道,至誠無渝。故說「真的不假」,其道心至誠不二;「假的不真」,其道心虛妄不實,無有恆真,未能真積力久,遇考則倒。
◆既是智者何用做愚人
■語意解釋
既然是得受明師一指,得悟真道、見自本性的智者,便該走修辦道的人生路,濟世救人,超脫物外,再也不做追逐名利、載浮載沉的愚昧人瞭!
■研習心得
智者,是能識透人生的真實義,瞭悟宇宙本源的人。明白人生如百代之過客,隻是藉假修真,一切如夢幻泡影;視功名富貴,如浪花湧現即逝一般,瞭不可得!然一般人卻沉溺在時空交織中,真假莫辨,貪名著利,隨波逐流,性溺苦海,願做愚人而甘之如飴。故智者怎甘願受紅塵中的名利富貴、妻恩子愛、是非對錯所束縛呢?
《迴天的五個條件-心念》這本書,如同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的許多盲點。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理性的人,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的“心念”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大和具有影響力。作者對於“心念”的定義非常到位,它包含瞭我們所有的想法、感受、信念和期待,而這些,構成瞭我們看待世界的濾鏡。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心念慣性”的分析,它解釋瞭為什麼我們很容易陷入僵化的思維模式,以及如何打破這種慣性。這本書沒有給我灌輸任何心靈雞湯,而是用一種極其嚴謹和科學的態度,去解析“心念”的力量。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努力”,如果方嚮錯瞭,或者被錯誤的心念驅動,反而會事倍功半。作者提齣的“迴天的五個條件”,每一個都緊密圍繞著“心念”展開,讓我看到瞭實現轉機和突破的希望。這本書讓我開始有意識地去覺察自己的每一個念頭,去審視它們是否真正服務於我想要的生活。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啓濛,讓我開始瞭自我療愈和內在轉化的旅程。
评分讀到《迴天的五個條件-心念》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走進瞭一座古老而靜謐的圖書館,空氣中彌漫著知識與思考的氣息。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探索與治愈的意味,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力量,娓娓道來,卻又字字珠璣。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心念”這個概念的闡釋,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想法,更是一種深層的情感、意願和能量的匯聚。作者通過一係列生動的例子和深刻的洞察,引導讀者去審視自己內心的運作機製,去理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念頭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塑造我們的生活軌跡。這本書沒有空泛的說教,而是提供瞭一套可操作的框架,讓我們能夠更有意識地去管理自己的心念,從而影響我們的行為,最終改變現實。每一次閱讀,我都會有新的體會和感悟,仿佛每一次都像是在進行一次深入的自我對話,與內心最真實的那個聲音連接。這種感覺非常奇妙,它讓我意識到,我們所追求的“迴天”,或許並非是遙不可及的奇跡,而是源於我們內心深處的力量,一種能夠化解睏境、重塑希望的力量。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正在經曆人生低榖,或者渴望實現內心平靜與成長的朋友們。
评分閱讀《迴天的五個條件-心念》,我感覺像是被一位經驗豐富的智者引路,穿越瞭迷霧重重的內心世界。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哲學思辨的深度,又不失文學的優美。作者在探討“心念”這個主題時,沒有使用任何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用貼近生活化的語言,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意念的具現化”過程的描寫,它讓我深刻理解到,我們的思想是如何通過一係列微妙的機製,最終在現實生活中留下痕跡的。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評估自己那些長期存在的負麵思維模式,以及它們是如何悄無聲息地阻礙我前進的。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批判,而是提供瞭一整套切實可行的“心念重塑”方法。讀完這本書,我不再感到迷茫,而是有瞭一種清晰的方嚮感。我明白瞭,所謂的“迴天”,並非是等待命運的垂憐,而是需要我們主動去調整內心的頻率,去播種積極的意念,然後耐心等待它開花結果。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內心強大和生活幸福的大門。
评分我最近有幸拜讀瞭《迴天的五個條件-心念》這本著作,感覺如同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沒有像市麵上許多心靈成長書籍那樣,僅僅停留在技巧層麵,而是深入到瞭“心念”這個最根本的層麵進行探討。作者以一種沉靜而又富有穿透力的筆觸,揭示瞭心念在我們人生軌跡中的關鍵作用。我尤其驚嘆於書中關於“心念的磁場效應”的闡述,它讓我意識到,我們內心的每一個細微波動,都在嚮外傳遞著特定的頻率,而宇宙正是以這種頻率來迴應我們的。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一直睏擾我的問題,發現很多時候,癥結並非在於外部環境,而是在於我自身心念的偏差。作者提齣的“迴天的五個條件”,層層遞進,最終都指嚮瞭如何有效地駕馭和轉化自己的心念。讀完這本書,我不再是那個被動接受命運安排的人,而是變成瞭一個能夠主動創造自己人生可能性的人。我從中獲得瞭前所未有的力量感和掌控感,這種感覺,實在是一種巨大的財富。
评分《迴天的五個條件-心念》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遠超我的預期。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關於心靈成長的勵誌讀物,但它所探討的深度和廣度,讓我耳目一新。作者以一種極其冷靜而又充滿智慧的視角,剖析瞭“心念”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核心角色。它不是那種簡單告訴你“積極思考”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書籍,而是深入到心念形成的根源,以及它如何與我們的潛意識、過往經曆、甚至身體狀態相互關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心念的能量場”的描述,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那些不經意間的想法,它們究竟帶著什麼樣的能量,又在吸引著什麼樣的事物來到我身邊。作者用一種抽絲剝繭的方式,逐步揭示瞭實現“迴天”所必需的五個關鍵要素,而“心念”無疑是貫穿始終的核心。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無力,正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掌握自己心念的主動權。這本書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開始學習如何成為自己心念的“園丁”,而非被動的“收割者”。它幫助我認識到,真正的改變,始於內心的覺醒和對心念的深刻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