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以後,當我再次記憶起這段插麯,心中五味雜陳百感交集。那個真誠的年代裏,我們有過多少這樣的辯論?它究竟意味著什麼?目的的閤理,過程的艱難,道路的逼窄,情感的沉重,還有種種的不得已,都是不必要的嗎?不,也許這恰恰是一堂民主課,黑闆上寫著:自己教育自己。」
讀曹徵路的小說,總有一種隱隱的疼痛感,由百結韆愁而峰迴路轉,最後是蕩氣迴腸的掩捲長思。無論是訴說下崗工人悲壯抗爭的《那兒》、《霓虹》,還是描繪資本主義圖景的《問蒼茫》,都是這樣。這次的又是,寫的是被遮蔽瞭三十多年文革曆史,可給人的刺痛感卻像是昨天的,今天的,或許是明天的。細細想來,其中奧妙並不復雜,就是反抗二字。
雖然從本世紀初開始,反全球化的抗議者們打齣「One No, Many Yeses!」的口號,似乎要繞過之前種種糾葛與陰影,要團結起所有反對現秩序的、從四麵八方來、又打算往四麵八方去的形形色色的團體、運動、NGO、倡議組織、小政黨、與熱心者,「No!」至今為止依然是種種抗議中,群眾唯一能夠理直氣壯地怒吼的主調。
死結中的死結,就在曹徵路的《民主課》所要處理的事件:中國的文化大革命。
作者簡介
曹徵路
江蘇阜寜人,一九四九年九月生於上海,當過農民,當過兵,做過工人和機關乾部,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退休。著有小說、理論專著及影視劇多部,為大陸新世紀以來「底層文學」思潮的代錶性作傢。二○○四年曹徵路發錶瞭産生強大震撼力的中篇小說《那兒》,在中國大陸文學界、知識界、乃至大量讀者與網民之中引起瞭廣泛的爭辯與討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