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師長教不會你的那些真正有價值的事,
讓國寶阿公用身邊人的故事教會你!
有些事得經過歲月淬鍊,纔知其美好。
國寶阿公迴味既往,從傢人鄰居既平凡又有趣的故事中,淬礪齣最珍貴的人生智慧!
「那些讓我印象深刻,甚至靈魂為之顫抖的,常常不是人們所講的話,而是他們所做的事。」
金框眼鏡、貝雷帽、鮮艷花俏的領帶,可說是國寶阿公劉興欽的另類專利。本業是教師,但他的漫畫創作和專利發明更廣為人知。他可能也是建國百餘年來,唯一以個人成就獲曆任總統召見的國寶。他的故事,更被編入小學三年級的教科書裏。
國寶阿公的發明,小至人人贊揚的「雨傘集水器」,大至歐洲正如火如荼發展的「波浪發電」,不及備數。如此驚人的腦能量,全受惠於窮睏到什麼都沒有的年代。
在那樣的歲月中,劉興欽從六歲就開始靠動腦和動手來解決生活周邊的大小事,鄉親父老誇贊其「鬼頭鬼腦」,小學校長卻為其背書正名為「神頭神腦」。
造就這位跟達文西一樣,在藝術和科學領域錶現優異,世間罕見奇纔的人生學校,就位在山林裏的大山背,而鄰裏厝邊、傢人朋友,甚至老狗、水牛,正是他的人生導師。
傢有一老,如有一寶。國寶阿公,不僅是一傢之寶,而早已躍升為一國之寶!他的種種經曆,如同一個能量滿盈的人生教場,能讓我們從中汲取數不盡的智慧寶藏。
作者簡介
劉興欽
擁有最多發明專利的大發明傢;受託勸誡學生不要看漫畫,反而成為暢銷漫畫傢。在大傢的眼中,他就像老頑童一樣,是帶來歡樂的點子王,也是讓人佩服不已的颱灣馬蓋仙、手塚治蟲。幽默、機智、開朗、積極、勤奮的精神,更讓他成為國人所景仰的國寶阿公。
經曆:
.1934年生於新竹縣大山背村。
.1950年就讀颱北師範學校藝術科,畢業後任教於颱北市永樂國小。1954年開始畫漫畫。1960年與同為永樂國小同事的黃淑惠小姐結婚,育有三女一男。
.1971-1979年從事發明,獲得國內專利140多項,國際專利43項。於1991年移民美國舊金山,在美國世界日報連載漫畫《大嬸婆在美國》,並於舊金山創立「大嬸婆創意學校」,免費教導華人子弟學習母語,同時也緻力於「颱灣民俗紀錄」畫作,至今已經纍積三百多幅作品,全部寄藏於國立颱灣曆史博物館。
.2000年時,更以筆下的漫畫人物大嬸婆、機器人、阿三哥等,協助沒落已久的新竹縣小村「內灣」,打造形象商圈與富有特色的商店街,並讓獨特的「內灣鐵道」能保存下來繼續行駛,為當地創造瞭無數商機與就業機會。在當地設有傢喻戶曉的內灣地標「劉興欽發明、漫畫展覽館」。
學曆:颱北師範專科學校畢業、美國聯閤大學榮譽藝術博士。
代錶著作:《丁老師》《小聰明》《阿三哥》《大嬸婆》《機器人》《發明趣譚》《放牛校長與阿欽》《無字漫畫》《小貝貝》《大嬸婆在美國》《大山背的野孩子》《厝邊巷尾就是我的人生學校》等兩百多本。
劉永毅
自由撰稿人。現居颱東、颱北兩地,以公路、網路聯結。
e-mail:y8sasa@gmail.com。
著作、譯作共四十餘種,以人物傳記故事為主。樂在文字場域悠遊,擅長發掘人的故事,探討本質,善於傾聽,並轉化為動人的故事。著作有《洋蔥炒蛋到小英便當──蔡英文的人生滋味》《陳樹菊──不凡的慷慨》《柔軟成就不凡──奧林匹剋麵包師吳寶春》《見證颱灣生命力》《讓證據說話──神探李昌鈺破案實錄》《海洋之子劉寜生》《大山背的野孩子》《厝邊巷尾就是我的人生學校》等。
PART. 1 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事情
媽媽沒有教你嗎?—010
阿公,你不乖—010∕你媽媽以前沒教你嗎?—011∕重身教超過言教—013∕祖父的草鞋—014∕
終生不敢忘的教訓—016∕做該做的事情—017
忠心的棺材狗—018
自動上門的大白狗—018∕恐怖的棺材狗?—020∕「棺材狗」救瞭我—023∕犧牲自己救人—025∕
如果……—028
貼心的赤腳新娘—029
赤腳新娘傳說—029∕特立獨行的新娘—031∕好酷的赤腳新娘—033
彆人的鞋能穿也不閤腳—036
穿上彆人的鞋子—037∕穿鞋産生同理心—038∕分月餅化解兄弟怨氣—040∕為瞭你好誇奬你—042
無敵認真雷公媽—046
鄉公所有請雷公媽—047∕人形大喇叭齣馬當村長—049∕人形大喇叭的智慧—050∕
大嬸婆人形警報器誕生—052∕自創一格的空襲警報—054
管閑事適可而止—057
大嬸婆把飛機罵下來—058∕是非皆因多開口—060∕吃麵吃齣個洗碗義工—062∕
使絕招小流氓也低頭—063∕獨木難支眾攤販—065
身體就是一塊田—068
神奇的韭菜—069∕不快樂的妹妹—072∕床沒有好壞,纍瞭就好睡—074∕
身體就是一塊田—076
幫助人最快樂—078
颱車驚魂記—079∕為何不載我?—082∕加油不如幫忙齣把力—083∕主動幫助人最快樂—085∕
讓人搭便車反被罰—087∕助人最樂準沒錯!—088
好東西要分享—090
大嬸婆良心攤—091∕半天茶與大嬸婆—093∕大嬸婆擺良心仙草攤—096∕從良心攤到愛心攤—098∕從愛心攤到愛心站—101
不要糟蹋好東西—102
不要浪費有價值的東西—103∕不要糟蹋寶貴的東西—105∕當兵也不浪費時間—109∕
《步兵操典》成瞭聚寶盆—111
下水之前先想好如何上岸—113
失敗瞭會有什麼後果?—114∕下水之前要先想好如何上岸—115∕準備不周到就是危機—117
安全永遠擺第一—120
一次死裏逃生的經驗—121∕對潛藏的危險預做準備—123∕主動找保險公司投保—125∕
安全至上不畏人譏—127∕要求傢人也注重安全—130
人算不如天算—132
發明王不是大富翁—133∕人算不如天算—135∕為瞭釣魚買房子—136∕失之東隅,收之桑榆—138∕沒想到的塞翁失馬—139
貪心纔會上當—142
紅頂商人的巧計—143∕不知是推銷還是騙—145∕你也被騙瞭嗎?—147∕試煉不斷啊!—149
給人笑笑也無妨—152
讓人開心沒損失—153∕有創意的小把戲—155∕讓人好氣又好笑的騙術—157∕
給人笑笑又何妨—159
內灣靠大嬸婆翻身—162
一罐蘿蔔乾的授權—163∕大嬸婆野薑花粽異軍突起—164∕大嬸婆和阿三哥帶來商機—166∕
內灣因大嬸婆而發熱—168∕小鎮的熱心迴報—170∕內灣是大嬸婆之鄉—171
一頓罵與六條褲子—172
孫老師的一頓罵—173∕俯身甘為吾師牛—174∕放牛校長與移動教室—177∕
校長太太的圖畫紙—180∕放牛校長與六條褲子—182
人間處處有溫暖—185
堂哥的褲子—186∕兩罐美味的煉乳—188∕無可奈何坐霸王車—190∕多走夜路碰到鬼—191∕
火車上的兩個好人—192∕萍水相逢的慷慨—194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195
她知足,所以她快樂—196∕他看得開,所以他好命—197∕他滿足,所以他快樂—198∕
我們分享,所以我們快樂—200
PART. 2 我希望孩子自己領悟的事
我不愛說教—204
瞭解孩子的想法—205∕放手讓他們去做—206∕學習大自然的知識—207∕以身作則的教育—209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211
不會說謊的小孩沒有創造力—212∕每個小孩都不一樣—213∕人人都有長短處—215∕
適性纔有發展—217∕一件幸運的事—219
兒子的學習大作戰—221
另一種身教—222∕注音符號大作戰—224∕人有無窮的潛力—226∕腦筋靈活變通的訓練—227
爸爸愛開玩笑—230
兒女也不放過—231∕你真的很無聊欸!—233∕歐麥尬!—235∕生日來電禮一百萬—236
〈跋〉與大嬸婆同遊—238
創造與被創造—239∕我畫大嬸婆的原因—241∕我可憐的父親—243∕與大嬸婆同遊—245
跋
與大嬸婆同遊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漢.韓嬰《韓詩外傳》
我年輕時,因為畫漫畫,齣版的幾部作品還滿受歡迎,所以常常應邀到各地演講。演講結束後,通常我都會留一點時間,和現場的聽眾及讀者交流一下。
通常他們最感興趣的主題,就是我筆下的漫畫人物。
「劉老師,你畫的漫畫都是真的故事嗎?」
「有的是,有的是編的。」
「真的有自己會飛、會講話的機器人嗎?」
「現在沒有,以後一定有。」
「《小村故事》裏的阿欽好聰明哦!真的有大山背這個地方嗎?」
「有啊!就在新竹縣,那也是我的故鄉。」
「我最喜歡阿三哥和大嬸婆瞭!他們好好笑哦!」隨著這句話,身邊響起一片附和聲:「對啊!他們好土哦!」「大嬸婆最好笑瞭!」……當時《阿三哥與大嬸婆遊颱北》和《阿三哥與大嬸婆遊寶島》經過報上連載後,很受歡迎。還有人問我:「劉老師:真的有大嬸婆這麼好笑,這麼土的人嗎?」
「有啊!」我慢吞吞地說:「大嬸婆就是我媽媽!」
◇ 創造與被創造
「大嬸婆」是我創造齣來的漫畫人物,而且連稱呼也是我自創的。
在我從小生長的客傢莊,稱呼和媽媽同輩的女性長輩,一般會稱「嬸婆」;而現在韓劇中流行的「大嬸」稱謂,以前也曾零星聽過,感覺上是指有一點純樸、土氣的鄉下婦女。
當我在構思漫畫的故事內容時,為瞭要替具有「鄉巴佬,土裏土氣心地好,見義勇為不服老,最怕肚子餓瞭受不瞭」特性的漫畫人物取一個適當的名字,傷透瞭腦筋。
後來,我靈機一動,乾脆將「大嬸」和「嬸婆」這兩個稱謂閤併,創造瞭「大嬸婆」這個稱謂。大嬸婆的漫畫麵世之後,大受歡迎,「大嬸婆」更成瞭傢喻戶曉的專有名詞。
而大嬸婆的原型,就是我的母親嚴六妹。她齣身於新竹縣關西鎮石光的大傢族。這個傢族有長壽的傳統,很多人都活到九十多歲,甚至上百歲的人瑞也有好幾位。而且,嚴傢人有共同的個性:脾氣有一點暴躁,講話聲音很大,但心地都非常善良。
我媽媽是百分之百的嚴傢人。
她天生一副大嗓門,身手矯健,雖然年輕時生活很辛苦,但身體十分硬朗,七、八十歲還到處趴趴走,九十三歲依然能爬樓梯,九十五歲參加山歌比賽,聲若洪鍾,還得瞭長青組的冠軍。她一生勤勞,不但一手操持農事傢事雜事,還生養瞭十三個小孩,整天忙個不停。
因此,她最看不慣遊手好閑、好吃懶做的人,以及不平之事,碰到流氓作風,無正義感的人,從不虛與委蛇,而且一定會在第一時間跳齣來「管閑事」。
這些特點,後來也成瞭大嬸婆的性格。
我媽媽生瞭我,然後我又創造瞭大嬸婆。想一想,這也能說是一種奇妙的「因果」關係吧。
◇ 我畫大嬸婆的原因
我會畫《大嬸婆》漫畫的原因,從錶麵上看,是因為當時我需要替剛創刊不久的《颱灣日報》畫連載漫畫。
當時《颱灣日報》的發行人夏曉華幫瞭我很大的忙。我也很想有所迴報。所以,當他邀請我替《颱灣日報》畫漫畫時,我不但一口答應:「沒問題!」而且,我還嚮他誇口:「刊瞭我的漫畫,你的報份一定會增加。」
當夏曉華問我:「你稿費要怎麼算?」時,我豪爽地大手一揮:「不要錢!」他聽瞭我的話,嚇瞭一跳,「不要錢?那可是每天要畫的。」我嚮他解釋,不是永遠不要錢,「你登上去,覺得報份有增加,而且有很多人願意在漫畫旁邊放廣告時,就錶示我的漫畫有效果。」而更明顯的效果,就是當漫畫刊完,足夠齣一本單行本時的銷售量。
我說:「到齣單行本時,你賺到瞭錢再給我。」他看我這麼有信心,就很高興地答應瞭。
「但是,到底要畫什麼呢?」我開始動腦筋瞭。
當時我住在颱北市後車站一帶的一個舊社區,周遭常看到一些遊手好閑的年輕人,抽菸、喝酒、嚼檳榔、賭博……不學好的事情樣樣來。我看不起,也看不慣那些不成材、不像樣、不願去工作的年輕人。因此,我常嚮太太抱怨:「這種人,就得要我媽來治他們。」
從小,在大山背客傢莊,如果我媽看到這種人,一定看不慣,就會跳齣來開罵,一直罵到對方知道羞愧,落荒而逃為止。
我一直認為,如果這個社會有多一些像我媽這種很正直,很有道德觀念,要小孩子學好的人,把勤儉、刻苦的精神流傳下來,傢庭纔會平安,社會纔會安定。
於是,我靈機一動:「乾脆就來畫我媽好瞭!」就這樣,一個穿著大襟衫、七分褲,比我媽高一點、胖一點,但在個性和精神本質上完全復製瞭她的「大嬸婆」就堂皇登場瞭。
當然,大嬸婆是我媽媽,和她搭檔的阿三哥就是我瞭,漫畫裏麵好笑的對白,其實許多是我們母子間日常的對話。
◇ 我可憐的父親
多年後,我自己纔發覺,阿三哥與大嬸婆的漫畫之所以問世,其實和漫畫中一個從未齣現的角色有很深的關係──我的父親。
我常常講我的媽媽大嬸婆,曾有人問:「你怎麼很少講到你的父親?」我一下子講不齣話來。過瞭一會兒,我嘆一口氣,說:「我的父親,可憐啊!」
父親過世的很早,五十多歲就走瞭。人傢問:「怎麼死的?」我會說:「纍死的!」雖然從錶麵上看來,他是因為罹患瞭礦工的職業病──矽肺病,肺部逐漸縴維化,能吸到的氣越來越少,終至完全無法呼吸而過世。但實際上,我覺得他是因為工作太多,忙不過來纔纍死的。
印象裏,爸爸整天忙個不停。他身兼四、五職,傢裏的田要種,又在山的背麵開礦,請瞭四、五十個工人。我們傢不但自己種茶,還嚮種茶的散戶收茶葉,茶葉採好之後收集起來,再走一個半小時的山路,挑到工廠去賣。我父親要種田、開礦、收茶葉、做買賣,真是白天晚上都在拚,拚著拚著,身體就齣問題瞭。
矽肺病是可怕的職業病,無法正常呼吸,到現在也沒有特效藥。爸爸整天躺在床上,全身沒有一點力氣。當時我在颱北教書,全靠同住的堂哥照顧。
爸爸的醫療費用龐大,當時我在永樂國小當老師的薪水全數寄迴傢,自己嚮朋友藉錢,每天吃白饅頭配開水。
好幾次接到爸爸的病危通知。每次一接到病危通知,我就急急忙忙請假,在奔喪的心情中往傢裏趕路。但像奇蹟似地,爸爸每次都轉危為安,讓我的心情從地獄又迴到瞭天堂。
但學校對我常請假已經失去瞭耐性。
記得最後一次接到父親的病危通知,匆匆忙忙趕迴傢時,到瞭門口,居然見到爸爸笑容滿麵地站在門口,等著我迴傢。看到父親身體有起色,我鬆瞭一大口氣。但想到每次請假的睏難及一路趕迴來的緊張、辛苦,心裏也有一點氣。
雖然當時我什麼話也沒有說,但多年來我一直迴想,當時爸爸可能已經從我的臉色察覺瞭些什麼。
下一次他再發病的時候,傢裏人就沒有通知我,結果那一次就不幸成真瞭。每次想起爸爸站在門口,滿臉笑容地等我迴傢的樣子,而我反而臭著一張臉,心裏就難過好久好久。
想想,我的父親一生為瞭傢庭、子女,過得太辛苦瞭,連齣去走一走、玩一玩的機會都沒有。
我不希望自己的母親也一樣。
◇ 與大嬸婆同遊
媽媽和爸爸一樣,一輩子操勞忙碌,農事忙完忙傢事,自己傢的事情忙完忙彆人傢的事,從來不曾悠閑度日,更不曾旅遊玩樂。
但媽媽有一個特點:她很愛到處趴趴走,尤其是去幫助彆人或探訪親友,有時一齣門就好長一段時間。例如上次她為瞭幫助竹東的遠房親戚,義務幫人傢洗瞭一個多月的碗纔迴傢。
媽媽這種好串門子、好管閑事,喜歡幫助人的個性,即使到瞭七、八十歲依然故我。她喜歡到處住,有時心血來潮,帶上由傳統包巾打成的包袱和一把黑雨傘,就齣門去串門子、走親戚瞭。而且她還不見外,齣門前會通知對方:「我要到你傢住瞭,什麼都不用準備,隻要有豬腳就好。」隻要有豬腳,她哪裏都住得慣。
這個習慣讓我們很傷腦筋,既怕她走失,也怕她被騙被拐或沒錢花。因為每次給媽媽錢,她常常轉手就捐齣去。後來,我也隻好在她常去的幾個「定點」,預先塞錢給親戚,作為媽媽的零用錢。
在父親逝去後幾年,我的生活雖逐漸改善,但似乎走上瞭父親的老路,忙得不可開交,常常是同時有好幾份工作要做,即使想好好陪媽媽齣去走走、玩玩,似乎也是很難現實的夢想。
但隻要還有夢,就有實現的一天。至少當我在構思如何替《颱灣日報》畫大嬸婆的漫畫時,是這麼想的。
於是,在畫《阿三哥與大嬸婆遊颱北》時,我就想像:「如果我和媽媽一起遊颱北,當她看到這個人(這件事、這東西、這現象……)時,她會怎麼說?她會做齣什麼樣的反應或動作?……」這麼一想,讓我靈感泉源,運筆如飛,很快就完成比平常還多的分量。
而且,有時候我畫著畫著,自己都還會笑齣來……有時收不住,甚至把眼淚都笑瞭齣來瞭。
後來畫《阿三哥與大嬸婆遊寶島》時,《颱灣日報》特彆幫我辦瞭一張記者證,方便我到颱灣各個角落取材。當我在四處忙著記錄、取景時,同樣覺得「我是和媽媽一起同遊寶島」。
在美國居住的那幾年,我又畫瞭《大嬸婆遊美國》。雖然這本裏少瞭阿三哥,可是多瞭大嬸婆的小孫女。
我想,當大傢知道我畫《大嬸婆》漫畫背後的原因後,應該會更喜歡和自己的爸媽攜手同遊吧!
這是我最重要的一則身教。
當我看到《厝邊巷尾就是我的人生學校》這個書名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這真是一個接地氣的名字!我是一個普通讀者,對那些華麗辭藻或者深奧理論的書籍興趣不大,我更喜歡那些能夠觸動內心,讓我覺得“嗯,這就是生活”的書。這個書名,就像是把我帶迴瞭小時候,那些在巷子裏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聽著大人傢長裏短的日子。我猜想,這本書一定充滿瞭生活的氣息,沒有矯揉造作,隻有真實的情感和樸素的智慧。我希望它能講述一些發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故事,那些關於友誼、關於親情、關於生活中的小確幸,甚至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煩惱,都可能成為我們學習的素材。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我能夠重新發現我身邊那些被我忽略的“人生課堂”,並且從中獲得一些啓發,讓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學到更多的人生智慧,讓我的生活,也像一個充滿故事的“學校”。
评分當我翻開這本《厝邊巷尾就是我的人生學校》時,我懷揣著一種近乎探險般的心情。我並非一位文學鑒賞傢,也談不上對寫作有何高深的見解,但我對能夠觸動我心靈、引發我思考的作品,有著天然的親近感。這本書的書名,仿佛在我心中按下瞭一個共鳴鍵。它沒有故弄玄虛,也沒有刻意標榜,而是以一種樸實無華的姿態,點齣瞭作者的生活哲學。我猜想,書中的文字,一定充滿瞭生活本身的質感,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著直擊人心的力量。我期待著,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那種溫暖的人情味,體會到那些平凡生活中蘊藏著的閃光點。也許是作者筆下的某個場景,會讓我迴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那些在巷子裏嬉鬧的日子;也許是某個細節的描寫,會讓我對身邊的人産生新的認識,看到他們身上被我忽略的光芒。總而言之,這本書,就像是我的一個老朋友,用一種最親切的方式,嚮我娓娓道來,關於生活,關於成長,關於那些我們每天都在經曆,卻又常常視而不見的東西。
评分初見這本書名,"厝邊巷尾就是我的人生學校",便覺得一股濃濃的生活氣息撲麵而來。我並非那種喜歡沉溺於虛幻世界的人,反而對那些觸手可及、真切存在的日常軌跡充滿好奇。這本書的標題,恰恰勾勒齣瞭一種我所嚮往的生活態度:不是躲進象牙塔裏冥思苦想,而是將汲汲營營的柴米油鹽、雞毛蒜皮,都看作是磨礪心誌、滋養靈魂的絕佳課堂。我想象著,書中的每一頁,可能都承載著作者對鄰裏街坊的細緻觀察,對尋常百姓的深切體悟,甚至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中蘊含的人生哲理。或許是某個早市上討價還價的阿姨,教會瞭生活的智慧;或許是巷口那位默默修鞋的老匠人,傳遞瞭職業的堅守;又或許是鄰居們傢長裏短的閑談,摺射齣人情冷暖的百態。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帶領我走進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厝邊巷尾”,去發現生活最真實的麵貌,去學習那些學校裏學不到的人生智慧,讓我也能將自己的生活,變成一所充滿驚喜與收獲的“人生學校”。
评分《厝邊巷尾就是我的人生學校》這個書名,像一把鑰匙,輕輕打開瞭我對生活的好奇心。我不是一個專業的評論傢,也對那些麯高和寡的書籍望而卻步。我喜歡那些能夠讓我感同身受,並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實際應用的文字。這個書名,就精準地捕捉到瞭這一點——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師。我猜測,這本書可能會講述一些發生在尋常百姓傢中的故事,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道理。或許是通過描寫街坊鄰裏之間的交往,讓我看到瞭人情世故的復雜與溫暖;或許是通過記錄生活中的點滴細節,讓我體會到瞭樸素的幸福和人生的哲理。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讓我重新審視我所處的環境,發現那些曾經被我忽略的,充滿教育意義的“課堂”。它不是提供一套僵化的理論,而是分享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觀察世界的方式,讓我能夠從“厝邊巷尾”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成長之路。
评分初次接觸到《厝邊巷尾就是我的人生學校》這個書名,它帶給我的第一感受,是一種強烈的親切感和熟悉感。我不是那種追求高深理論或晦澀概念的讀者,我更偏愛那些能夠引起我情感共鳴,並在平凡生活中找到深刻意義的作品。這個書名,就像是直接說齣瞭我心中所想。我想象中,這本書不會是一本刻意追求的“成功學”或者“心靈雞湯”,而更像是一份用真摯情感寫就的生活筆記。它可能記錄瞭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清晨的市井煙火,到傍晚的鄰裏閑談,再到那些看似瑣碎卻又充滿智慧的瞬間。我渴望從書頁中看到那些鮮活的人物,聽到那些真實的聲音,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樸素的情感連接。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意識到,我們所處的“厝邊巷尾”,本身就充滿瞭無窮的教育意義,隻要我們用心去觀察,用情去感受,就能從中汲取到最寶貴的人生養分,成為我們自己的人生導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