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师长教不会你的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事,
让国宝阿公用身边人的故事教会你!
有些事得经过岁月淬鍊,才知其美好。
国宝阿公回味既往,从家人邻居既平凡又有趣的故事中,淬砺出最珍贵的人生智慧!
「那些让我印象深刻,甚至灵魂为之颤抖的,常常不是人们所讲的话,而是他们所做的事。」
金框眼镜、贝雷帽、鲜艳花俏的领带,可说是国宝阿公刘兴钦的另类专利。本业是教师,但他的漫画创作和专利发明更广为人知。他可能也是建国百余年来,唯一以个人成就获历任总统召见的国宝。他的故事,更被编入小学三年级的教科书里。
国宝阿公的发明,小至人人赞扬的「雨伞集水器」,大至欧洲正如火如荼发展的「波浪发电」,不及备数。如此惊人的脑能量,全受惠于穷困到什么都没有的年代。
在那样的岁月中,刘兴钦从六岁就开始靠动脑和动手来解决生活周边的大小事,乡亲父老夸赞其「鬼头鬼脑」,小学校长却为其背书正名为「神头神脑」。
造就这位跟达文西一样,在艺术和科学领域表现优异,世间罕见奇才的人生学校,就位在山林里的大山背,而邻里厝边、家人朋友,甚至老狗、水牛,正是他的人生导师。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国宝阿公,不仅是一家之宝,而早已跃升为一国之宝!他的种种经历,如同一个能量满盈的人生教场,能让我们从中汲取数不尽的智慧宝藏。
作者简介
刘兴钦
拥有最多发明专利的大发明家;受託劝诫学生不要看漫画,反而成为畅销漫画家。在大家的眼中,他就像老顽童一样,是带来欢乐的点子王,也是让人佩服不已的台湾马盖仙、手冢治虫。幽默、机智、开朗、积极、勤奋的精神,更让他成为国人所景仰的国宝阿公。
经历:
.1934年生于新竹县大山背村。
.1950年就读台北师范学校艺术科,毕业后任教于台北市永乐国小。1954年开始画漫画。1960年与同为永乐国小同事的黄淑惠小姐结婚,育有三女一男。
.1971-1979年从事发明,获得国内专利140多项,国际专利43项。于1991年移民美国旧金山,在美国世界日报连载漫画《大婶婆在美国》,并于旧金山创立「大婶婆创意学校」,免费教导华人子弟学习母语,同时也致力于「台湾民俗纪录」画作,至今已经累积三百多幅作品,全部寄藏于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2000年时,更以笔下的漫画人物大婶婆、机器人、阿三哥等,协助没落已久的新竹县小村「内湾」,打造形象商圈与富有特色的商店街,并让独特的「内湾铁道」能保存下来继续行驶,为当地创造了无数商机与就业机会。在当地设有家喻户晓的内湾地标「刘兴钦发明、漫画展览馆」。
学历:台北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美国联合大学荣誉艺术博士。
代表着作:《丁老师》《小聪明》《阿三哥》《大婶婆》《机器人》《发明趣谭》《放牛校长与阿钦》《无字漫画》《小贝贝》《大婶婆在美国》《大山背的野孩子》《厝边巷尾就是我的人生学校》等两百多本。
刘永毅
自由撰稿人。现居台东、台北两地,以公路、网路联结。
e-mail:y8sasa@gmail.com。
着作、译作共四十余种,以人物传记故事为主。乐在文字场域悠游,擅长发掘人的故事,探讨本质,善于倾听,并转化为动人的故事。着作有《洋葱炒蛋到小英便当──蔡英文的人生滋味》《陈树菊──不凡的慷慨》《柔软成就不凡──奥林匹克面包师吴宝春》《见证台湾生命力》《让证据说话──神探李昌钰破案实录》《海洋之子刘宁生》《大山背的野孩子》《厝边巷尾就是我的人生学校》等。
PART. 1 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事情
妈妈没有教你吗?—010
阿公,你不乖—010∕你妈妈以前没教你吗?—011∕重身教超过言教—013∕祖父的草鞋—014∕
终生不敢忘的教训—016∕做该做的事情—017
忠心的棺材狗—018
自动上门的大白狗—018∕恐怖的棺材狗?—020∕「棺材狗」救了我—023∕牺牲自己救人—025∕
如果……—028
贴心的赤脚新娘—029
赤脚新娘传说—029∕特立独行的新娘—031∕好酷的赤脚新娘—033
别人的鞋能穿也不合脚—036
穿上别人的鞋子—037∕穿鞋产生同理心—038∕分月饼化解兄弟怨气—040∕为了你好夸奖你—042
无敌认真雷公妈—046
乡公所有请雷公妈—047∕人形大喇叭出马当村长—049∕人形大喇叭的智慧—050∕
大婶婆人形警报器诞生—052∕自创一格的空袭警报—054
管闲事适可而止—057
大婶婆把飞机骂下来—058∕是非皆因多开口—060∕吃面吃出个洗碗义工—062∕
使绝招小流氓也低头—063∕独木难支众摊贩—065
身体就是一块田—068
神奇的韭菜—069∕不快乐的妹妹—072∕床没有好坏,累了就好睡—074∕
身体就是一块田—076
帮助人最快乐—078
台车惊魂记—079∕为何不载我?—082∕加油不如帮忙出把力—083∕主动帮助人最快乐—085∕
让人搭便车反被罚—087∕助人最乐准没错!—088
好东西要分享—090
大婶婆良心摊—091∕半天茶与大婶婆—093∕大婶婆摆良心仙草摊—096∕从良心摊到爱心摊—098∕从爱心摊到爱心站—101
不要糟蹋好东西—102
不要浪费有价值的东西—103∕不要糟蹋宝贵的东西—105∕当兵也不浪费时间—109∕
《步兵操典》成了聚宝盆—111
下水之前先想好如何上岸—113
失败了会有什么后果?—114∕下水之前要先想好如何上岸—115∕准备不周到就是危机—117
安全永远摆第一—120
一次死里逃生的经验—121∕对潜藏的危险预做准备—123∕主动找保险公司投保—125∕
安全至上不畏人讥—127∕要求家人也注重安全—130
人算不如天算—132
发明王不是大富翁—133∕人算不如天算—135∕为了钓鱼买房子—13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138∕没想到的塞翁失马—139
贪心才会上当—142
红顶商人的巧计—143∕不知是推销还是骗—145∕你也被骗了吗?—147∕试炼不断啊!—149
给人笑笑也无妨—152
让人开心没损失—153∕有创意的小把戏—155∕让人好气又好笑的骗术—157∕
给人笑笑又何妨—159
内湾靠大婶婆翻身—162
一罐萝卜干的授权—163∕大婶婆野姜花粽异军突起—164∕大婶婆和阿三哥带来商机—166∕
内湾因大婶婆而发热—168∕小镇的热心回报—170∕内湾是大婶婆之乡—171
一顿骂与六条裤子—172
孙老师的一顿骂—173∕俯身甘为吾师牛—174∕放牛校长与移动教室—177∕
校长太太的图画纸—180∕放牛校长与六条裤子—182
人间处处有温暖—185
堂哥的裤子—186∕两罐美味的炼乳—188∕无可奈何坐霸王车—190∕多走夜路碰到鬼—191∕
火车上的两个好人—192∕萍水相逢的慷慨—194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195
她知足,所以她快乐—196∕他看得开,所以他好命—197∕他满足,所以他快乐—198∕
我们分享,所以我们快乐—200
PART. 2 我希望孩子自己领悟的事
我不爱说教—204
了解孩子的想法—205∕放手让他们去做—206∕学习大自然的知识—207∕以身作则的教育—20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11
不会说谎的小孩没有创造力—212∕每个小孩都不一样—213∕人人都有长短处—215∕
适性才有发展—217∕一件幸运的事—219
儿子的学习大作战—221
另一种身教—222∕注音符号大作战—224∕人有无穷的潜力—226∕脑筋灵活变通的训练—227
爸爸爱开玩笑—230
儿女也不放过—231∕你真的很无聊欸!—233∕欧麦尬!—235∕生日来电礼一百万—236
〈跋〉与大婶婆同游—238
创造与被创造—239∕我画大婶婆的原因—241∕我可怜的父亲—243∕与大婶婆同游—245
跋
与大婶婆同游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汉.韩婴《韩诗外传》
我年轻时,因为画漫画,出版的几部作品还满受欢迎,所以常常应邀到各地演讲。演讲结束后,通常我都会留一点时间,和现场的听众及读者交流一下。
通常他们最感兴趣的主题,就是我笔下的漫画人物。
「刘老师,你画的漫画都是真的故事吗?」
「有的是,有的是编的。」
「真的有自己会飞、会讲话的机器人吗?」
「现在没有,以后一定有。」
「《小村故事》里的阿钦好聪明哦!真的有大山背这个地方吗?」
「有啊!就在新竹县,那也是我的故乡。」
「我最喜欢阿三哥和大婶婆了!他们好好笑哦!」随着这句话,身边响起一片附和声:「对啊!他们好土哦!」「大婶婆最好笑了!」……当时《阿三哥与大婶婆游台北》和《阿三哥与大婶婆游宝岛》经过报上连载后,很受欢迎。还有人问我:「刘老师:真的有大婶婆这么好笑,这么土的人吗?」
「有啊!」我慢吞吞地说:「大婶婆就是我妈妈!」
◇ 创造与被创造
「大婶婆」是我创造出来的漫画人物,而且连称唿也是我自创的。
在我从小生长的客家庄,称唿和妈妈同辈的女性长辈,一般会称「婶婆」;而现在韩剧中流行的「大婶」称谓,以前也曾零星听过,感觉上是指有一点纯朴、土气的乡下妇女。
当我在构思漫画的故事内容时,为了要替具有「乡巴佬,土里土气心地好,见义勇为不服老,最怕肚子饿了受不了」特性的漫画人物取一个适当的名字,伤透了脑筋。
后来,我灵机一动,干脆将「大婶」和「婶婆」这两个称谓合併,创造了「大婶婆」这个称谓。大婶婆的漫画面世之后,大受欢迎,「大婶婆」更成了家喻户晓的专有名词。
而大婶婆的原型,就是我的母亲严六妹。她出身于新竹县关西镇石光的大家族。这个家族有长寿的传统,很多人都活到九十多岁,甚至上百岁的人瑞也有好几位。而且,严家人有共同的个性:脾气有一点暴躁,讲话声音很大,但心地都非常善良。
我妈妈是百分之百的严家人。
她天生一副大嗓门,身手矫健,虽然年轻时生活很辛苦,但身体十分硬朗,七、八十岁还到处趴趴走,九十三岁依然能爬楼梯,九十五岁参加山歌比赛,声若洪钟,还得了长青组的冠军。她一生勤劳,不但一手操持农事家事杂事,还生养了十三个小孩,整天忙个不停。
因此,她最看不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人,以及不平之事,碰到流氓作风,无正义感的人,从不虚与委蛇,而且一定会在第一时间跳出来「管闲事」。
这些特点,后来也成了大婶婆的性格。
我妈妈生了我,然后我又创造了大婶婆。想一想,这也能说是一种奇妙的「因果」关系吧。
◇ 我画大婶婆的原因
我会画《大婶婆》漫画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当时我需要替刚创刊不久的《台湾日报》画连载漫画。
当时《台湾日报》的发行人夏晓华帮了我很大的忙。我也很想有所回报。所以,当他邀请我替《台湾日报》画漫画时,我不但一口答应:「没问题!」而且,我还向他夸口:「刊了我的漫画,你的报份一定会增加。」
当夏晓华问我:「你稿费要怎么算?」时,我豪爽地大手一挥:「不要钱!」他听了我的话,吓了一跳,「不要钱?那可是每天要画的。」我向他解释,不是永远不要钱,「你登上去,觉得报份有增加,而且有很多人愿意在漫画旁边放广告时,就表示我的漫画有效果。」而更明显的效果,就是当漫画刊完,足够出一本单行本时的销售量。
我说:「到出单行本时,你赚到了钱再给我。」他看我这么有信心,就很高兴地答应了。
「但是,到底要画什么呢?」我开始动脑筋了。
当时我住在台北市后车站一带的一个旧社区,周遭常看到一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抽菸、喝酒、嚼槟榔、赌博……不学好的事情样样来。我看不起,也看不惯那些不成材、不像样、不愿去工作的年轻人。因此,我常向太太抱怨:「这种人,就得要我妈来治他们。」
从小,在大山背客家庄,如果我妈看到这种人,一定看不惯,就会跳出来开骂,一直骂到对方知道羞愧,落荒而逃为止。
我一直认为,如果这个社会有多一些像我妈这种很正直,很有道德观念,要小孩子学好的人,把勤俭、刻苦的精神流传下来,家庭才会平安,社会才会安定。
于是,我灵机一动:「干脆就来画我妈好了!」就这样,一个穿着大襟衫、七分裤,比我妈高一点、胖一点,但在个性和精神本质上完全复制了她的「大婶婆」就堂皇登场了。
当然,大婶婆是我妈妈,和她搭档的阿三哥就是我了,漫画里面好笑的对白,其实许多是我们母子间日常的对话。
◇ 我可怜的父亲
多年后,我自己才发觉,阿三哥与大婶婆的漫画之所以问世,其实和漫画中一个从未出现的角色有很深的关系──我的父亲。
我常常讲我的妈妈大婶婆,曾有人问:「你怎么很少讲到你的父亲?」我一下子讲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我叹一口气,说:「我的父亲,可怜啊!」
父亲过世的很早,五十多岁就走了。人家问:「怎么死的?」我会说:「累死的!」虽然从表面上看来,他是因为罹患了矿工的职业病──硅肺病,肺部逐渐纤维化,能吸到的气越来越少,终至完全无法唿吸而过世。但实际上,我觉得他是因为工作太多,忙不过来才累死的。
印象里,爸爸整天忙个不停。他身兼四、五职,家里的田要种,又在山的背面开矿,请了四、五十个工人。我们家不但自己种茶,还向种茶的散户收茶叶,茶叶採好之后收集起来,再走一个半小时的山路,挑到工厂去卖。我父亲要种田、开矿、收茶叶、做买卖,真是白天晚上都在拚,拚着拚着,身体就出问题了。
硅肺病是可怕的职业病,无法正常唿吸,到现在也没有特效药。爸爸整天躺在床上,全身没有一点力气。当时我在台北教书,全靠同住的堂哥照顾。
爸爸的医疗费用庞大,当时我在永乐国小当老师的薪水全数寄回家,自己向朋友借钱,每天吃白馒头配开水。
好几次接到爸爸的病危通知。每次一接到病危通知,我就急急忙忙请假,在奔丧的心情中往家里赶路。但像奇蹟似地,爸爸每次都转危为安,让我的心情从地狱又回到了天堂。
但学校对我常请假已经失去了耐性。
记得最后一次接到父亲的病危通知,匆匆忙忙赶回家时,到了门口,居然见到爸爸笑容满面地站在门口,等着我回家。看到父亲身体有起色,我松了一大口气。但想到每次请假的困难及一路赶回来的紧张、辛苦,心里也有一点气。
虽然当时我什么话也没有说,但多年来我一直回想,当时爸爸可能已经从我的脸色察觉了些什么。
下一次他再发病的时候,家里人就没有通知我,结果那一次就不幸成真了。每次想起爸爸站在门口,满脸笑容地等我回家的样子,而我反而臭着一张脸,心里就难过好久好久。
想想,我的父亲一生为了家庭、子女,过得太辛苦了,连出去走一走、玩一玩的机会都没有。
我不希望自己的母亲也一样。
◇ 与大婶婆同游
妈妈和爸爸一样,一辈子操劳忙碌,农事忙完忙家事,自己家的事情忙完忙别人家的事,从来不曾悠闲度日,更不曾旅游玩乐。
但妈妈有一个特点:她很爱到处趴趴走,尤其是去帮助别人或探访亲友,有时一出门就好长一段时间。例如上次她为了帮助竹东的远房亲戚,义务帮人家洗了一个多月的碗才回家。
妈妈这种好串门子、好管闲事,喜欢帮助人的个性,即使到了七、八十岁依然故我。她喜欢到处住,有时心血来潮,带上由传统包巾打成的包袱和一把黑雨伞,就出门去串门子、走亲戚了。而且她还不见外,出门前会通知对方:「我要到你家住了,什么都不用准备,只要有猪脚就好。」只要有猪脚,她哪里都住得惯。
这个习惯让我们很伤脑筋,既怕她走失,也怕她被骗被拐或没钱花。因为每次给妈妈钱,她常常转手就捐出去。后来,我也只好在她常去的几个「定点」,预先塞钱给亲戚,作为妈妈的零用钱。
在父亲逝去后几年,我的生活虽逐渐改善,但似乎走上了父亲的老路,忙得不可开交,常常是同时有好几份工作要做,即使想好好陪妈妈出去走走、玩玩,似乎也是很难现实的梦想。
但只要还有梦,就有实现的一天。至少当我在构思如何替《台湾日报》画大婶婆的漫画时,是这么想的。
于是,在画《阿三哥与大婶婆游台北》时,我就想像:「如果我和妈妈一起游台北,当她看到这个人(这件事、这东西、这现象……)时,她会怎么说?她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或动作?……」这么一想,让我灵感泉源,运笔如飞,很快就完成比平常还多的分量。
而且,有时候我画着画着,自己都还会笑出来……有时收不住,甚至把眼泪都笑了出来了。
后来画《阿三哥与大婶婆游宝岛》时,《台湾日报》特别帮我办了一张记者证,方便我到台湾各个角落取材。当我在四处忙着记录、取景时,同样觉得「我是和妈妈一起同游宝岛」。
在美国居住的那几年,我又画了《大婶婆游美国》。虽然这本里少了阿三哥,可是多了大婶婆的小孙女。
我想,当大家知道我画《大婶婆》漫画背后的原因后,应该会更喜欢和自己的爸妈携手同游吧!
这是我最重要的一则身教。
《厝边巷尾就是我的人生学校》这个书名,像一把钥匙,轻轻打开了我对生活的好奇心。我不是一个专业的评论家,也对那些曲高和寡的书籍望而却步。我喜欢那些能够让我感同身受,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实际应用的文字。这个书名,就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一点——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会讲述一些发生在寻常百姓家中的故事,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或许是通过描写街坊邻里之间的交往,让我看到了人情世故的复杂与温暖;或许是通过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让我体会到了朴素的幸福和人生的哲理。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让我重新审视我所处的环境,发现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充满教育意义的“课堂”。它不是提供一套僵化的理论,而是分享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让我能够从“厝边巷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评分初见这本书名,"厝边巷尾就是我的人生学校",便觉得一股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我并非那种喜欢沉溺于虚幻世界的人,反而对那些触手可及、真切存在的日常轨迹充满好奇。这本书的标题,恰恰勾勒出了一种我所向往的生活态度:不是躲进象牙塔里冥思苦想,而是将汲汲营营的柴米油盐、鸡毛蒜皮,都看作是磨砺心志、滋养灵魂的绝佳课堂。我想象着,书中的每一页,可能都承载着作者对邻里街坊的细致观察,对寻常百姓的深切体悟,甚至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或许是某个早市上讨价还价的阿姨,教会了生活的智慧;或许是巷口那位默默修鞋的老匠人,传递了职业的坚守;又或许是邻居们家长里短的闲谈,折射出人情冷暖的百态。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带领我走进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厝边巷尾”,去发现生活最真实的面貌,去学习那些学校里学不到的人生智慧,让我也能将自己的生活,变成一所充满惊喜与收获的“人生学校”。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厝边巷尾就是我的人生学校》时,我怀揣着一种近乎探险般的心情。我并非一位文学鉴赏家,也谈不上对写作有何高深的见解,但我对能够触动我心灵、引发我思考的作品,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这本书的书名,仿佛在我心中按下了一个共鸣键。它没有故弄玄虚,也没有刻意标榜,而是以一种朴实无华的姿态,点出了作者的生活哲学。我猜想,书中的文字,一定充满了生活本身的质感,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我期待着,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那种温暖的人情味,体会到那些平凡生活中蕴藏着的闪光点。也许是作者笔下的某个场景,会让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那些在巷子里嬉闹的日子;也许是某个细节的描写,会让我对身边的人产生新的认识,看到他们身上被我忽略的光芒。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是我的一个老朋友,用一种最亲切的方式,向我娓娓道来,关于生活,关于成长,关于那些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却又常常视而不见的东西。
评分初次接触到《厝边巷尾就是我的人生学校》这个书名,它带给我的第一感受,是一种强烈的亲切感和熟悉感。我不是那种追求高深理论或晦涩概念的读者,我更偏爱那些能够引起我情感共鸣,并在平凡生活中找到深刻意义的作品。这个书名,就像是直接说出了我心中所想。我想象中,这本书不会是一本刻意追求的“成功学”或者“心灵鸡汤”,而更像是一份用真挚情感写就的生活笔记。它可能记录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清晨的市井烟火,到傍晚的邻里闲谈,再到那些看似琐碎却又充满智慧的瞬间。我渴望从书页中看到那些鲜活的人物,听到那些真实的声音,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朴素的情感连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意识到,我们所处的“厝边巷尾”,本身就充满了无穷的教育意义,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用情去感受,就能从中汲取到最宝贵的人生养分,成为我们自己的人生导师。
评分当我看到《厝边巷尾就是我的人生学校》这个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真是一个接地气的名字!我是一个普通读者,对那些华丽辞藻或者深奥理论的书籍兴趣不大,我更喜欢那些能够触动内心,让我觉得“嗯,这就是生活”的书。这个书名,就像是把我带回了小时候,那些在巷子里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听着大人家长里短的日子。我猜想,这本书一定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没有矫揉造作,只有真实的情感和朴素的智慧。我希望它能讲述一些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故事,那些关于友谊、关于亲情、关于生活中的小确幸,甚至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烦恼,都可能成为我们学习的素材。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我能够重新发现我身边那些被我忽略的“人生课堂”,并且从中获得一些启发,让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学到更多的人生智慧,让我的生活,也像一个充满故事的“学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