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整个下午,我就那样定定地看着,我从没有想到,阳光移动的脚步竟会那般令人怦然心动。以前,我们当然都见过阳光,但绝不会想到它可以分割成多少块如此细碎的光芒,更怎会想到自己会为几小块投射在房间内的光线而激动,而守候呢?而且,往往就在这样的守候里,一天过去了。
温柔看待人世的眼光
从努力活着的劳动者身上发现力量
〈无怨〉是囚犯的心境和雷雨声中重建自我完整的体悟。〈地上岁月〉在农村生活的汗土味里寻找自由与生机。〈同胞〉描绘原住民的一般行迹,感受人与人之间不同而仍可相依相近的亲密。〈渔人.码头〉叙述渔人讨海的辛劳,摹写港边工作过活的众生相。〈山中书〉有浸染山林的安静气质以及与僧人的交会凝望。〈人在社子〉探看城市边陲被忽视而隐忍的所在,为社子岛的人文地理志。〈在山谷之间〉行走花东纵谷,夜宿原住民工寮。〈矿村行〉书写矿工生存实境,荒谬的工作,恐怖的厄运。〈遥远的杵声〉形容阿美族丰年祭,怀念那唱咏的旋律。〈亲爱的河〉述说文明与水的关系,及亲爱的乡愁。〈我的太鲁阁〉回忆年轻狂野的山林时光,并担忧人的若干痴障。〈老兵纪念〉则是记述「外省兵」数不尽的离乡战乱血泪印痕……
出狱后开始尝试写作时,用世之心相当强烈。把文学当作社会关怀与改革的一种方式,并且尽可能作为时代见证,认为文学作品不应只为消遣,只求趣味,更要能为不会提笔写文章的劳动人民说话,能唤醒意识,促进自我的理解和相互的理解,积极提升人性,诱导出无数积极的改革行动。所以《地上岁月》的写作题材,是社会现实问题导向的。写这个时代,写社会问题。写农村、农民、渔民、矿工、原住民、老兵、都市边缘的聚落;向人群中取材,极少写自己私领域的事。──陈列
【得奖纪录】
〈无怨〉曾获第三届时报文学奖散文首奖,翌年,〈地上岁月〉再获首奖。
作者简介
陈列
本名陈瑞麟,一九四六年生于嘉义农村。淡江大学英文系毕业,曾任国中教师二年,后因政治事件系狱四年八个月。出狱后,以〈无怨〉获第三届时报文学奖散文奖首奖,隔年再以〈地上岁月〉获第四届散文奖首奖。一九九一年以《永远的山》获第十四届时报文学奖推荐奖,成为自然书写的经典作品之一。在参与政治活动约十年之后,回归文学专事写作。目前定居花莲。着有《地上岁月》、《永远的山》、《人间.印象》、《踌躇之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