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有关人受伤、孤单、徬徨,以及勇气与希望的故事
陈列历时约十载,无数次反覆删修的「大散文」写作
我希望从一个回首的角度,通过艺术的处理,以一本完整的散文册,安静而细致地去辨识这一路走来过程中,在身边与心里不时迟疑摇晃的或真或假的光与影,让这一次的写作,如卡夫卡所说的,「是一只从黑暗中伸出、向美探索的手。」同时,纪念台湾走过的一段年代。
二十六岁那年,他寄居佛寺读书,于早晨叩钟里醒来,在规律的打板声中止静就寝,起卧安然,以为可以单纯思索文学,生活节奏很轻,世界很远。但那一个突兀的深夜,急促的敲门声打破幽静,莫名的肃杀与质疑将他扯进一处森冷的黑暗里。世界一夕间扭曲变调。
歧路之后,是伴随一生于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徬徨踌躇,整部书实为一篇长达三十年岁月的散文书写,分为五个章节,记录五段时空:首章〈歧路〉写一九七二年,他在佛寺的文学生活,被捕与审讯。〈藏身〉记述出狱后一年的日子。〈作伙〉为从政之后,参与党部运作与第一次参选经验。〈假面〉将时空移至中山楼,记录做为国大代表的见闻与省思。〈浮云〉则是经历选举后,从乡间草野观看朝野的心情。
全书流露的是一种情怀,而非情绪;是一种祝福与祈祷,而非控诉。当一个人面对人生的徬徨,信心的质疑,如何观察、看待,并寻求一种解释,如何与更大更宽广的天地连结,得到安顿。陈列的文章不见得有答案,他以诗学的角度,追索时代社会面貌,细致地叙说自我信念反思、盘整的历程。内敛沉静中,带着滔滔雄辩的力量。
作者简介
陈列
本名陈瑞麟,一九四六年生于嘉义农村。淡江大学英文系毕业,曾任国中教师二年,后因政治事件系狱四年八个月。出狱后,以〈无怨〉获第三届时报文学奖散文奖首奖,隔年再以〈地上岁月〉获第四届散文奖首奖。一九九一年以《永远的山》获第十四届时报文学奖推荐奖,成为自然书写的经典作品之一。在参与政治活动约十年之后,现已回归文学专事写作。目前定居花莲。着有陈列作品集:《地上岁月》、《永远的山》、《人间.印象》、《踌躇之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