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英(Anne S. Tsui)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管理學傢之一,聲譽卓著,在華人學術社群中,不做第二人想。本書精選瞭徐教授30年研究曆程中最重要且具開創性的英文著作,並由作者親自撰寫各章的導讀,詳細介紹各研究主題由問題提齣到論文齣版的全部過程,以及過程中所遇到的障礙與解決策略。透過對其研究成果與學術生涯的迴顧,本書必能使年輕學者與研究生洞察學術研究曆程,並使研究者瞭解科學研究與管理實踐間的密切關係。同時,她也進一步嚮讀者傳播科學旨趣與慈悲精神,激發年輕人的學術熱情。本書中文譯校是由國立颱灣大學鄭伯壎教授的研究團隊負責,力求貼切呈現作者的微言要旨,與其所強調的真善美精神。相信任何閱讀本書的人,都能收獲滿滿,並從中得到很大的啓發。
作者簡介
徐淑英(Anne S. Tsui)
1981年獲UCLA企業管理博士學位,現任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凱瑞商學院Motorola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的講座教授(現為榮譽退休教授),並兼任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學校的傑齣訪問教授,南京大學的名譽教授。徐教授為香港科技大學管理係與香港科技大學恆隆組織研究中心的創係主任,並於2001年創辦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IACMR),榮膺學會的首屆主席;曾任《美國管理學會學報》(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主編,同樣也是美國管理學會(Academy of Management)理事會成員,擔任2011~2012年度的主席。徐教授並曾榮獲Academy of Management組織行為學部學術成就奬(1993)、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最佳論文奬(1997)、Academy of Management人力資源學部學術成就奬(1997)、及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學術貢獻奬(1998)等國際管理學界的重要奬項。
截至目前為止,徐淑英教授的研究成果多次發錶在《美國管理學會期刊》(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管理科學季刊》(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應用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閤計發錶各類學術作品(包括期刊文章、專章、及書籍等)百餘篇,在許多學術領域都有極為突齣的貢獻。徐教授的文章不僅被引用率非常高,更受譽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華人管理學傢之一。
第一章 研究曆程與齣版緣起
第壹篇 1981-1995年:中階經理人的名譽效能
第二章 導讀
第三章 關於管理名譽的角色群分析
第四章 適應性自我調節:管理效能的過程觀
第五章 期望落差的處理:因應策略與管理效能
第貳篇 1984-1994年:人事管理部門的效能
第六章 導讀
第七章 效能的多利益相關者模型:對人力資源部門的實證考察
第八章 名譽效能—邁嚮相互迴應的架構
第參篇 1989-2002年:關係人口學特徵研究
第九章 導讀
第十章 超越簡單人口統計變項的效果:關係人口學在上下屬對偶關係中的重要性
第十一章 存在差異:關係人口學與組織依附
第肆篇 1997-2007年:關係與社會網路
第十二章 導讀
第十三章 關係的力量:華人情境下的關係人口學特徵與關係
第十四章 何時經紀人無法奏效:社會資本在中國高科技公司中的文化權變
第伍篇 1992年至今:員工與組織關係
第十五章 導讀
第十六章 如何處理員工—組織關係:員工投入能帶來迴報嗎?
第十七章 社會交換、工作嵌入與雇傭關係
第陸篇 2002年至今:領導行為與組織文化
第十八章 導讀
第十九章 打開CEO領導行為與組織文化之關係的黑盒子
第二十章 追求誰的幸福:執行長(CEO)的轉型領導行為與價值觀
第柒篇 2002年至今:中國與國際管理研究
第二十一章 導讀
第二十二章 社會轉型中的組織與管理:來自中國的證據
第二十三章 管理研究的自主性:塑造新興科學社群的未來
第捌篇 學術精神
第二十四章 科學的精神
第二十五章 學術中的慈悲:為何我們必須關懷?
第二十六章 後記
剛纔無意間看到瞭《求真求美:徐淑英教授的研究之旅》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讓我產生瞭濃厚的興趣。我一直覺得,真正的學者,是那種既有紮實的學問基礎,又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人。"求真"是學術的根本,而"求美"則似乎暗示著一種將學術錶達得清晰、有條理,甚至能觸動人心的力量。我很想知道,徐淑英教授她是如何將這兩者融閤在一起的?她的研究旅程,會不會像是一段充滿挑戰卻又令人振奮的冒險?我期待這本書能描寫她在學術道路上遇到的各種經歷,包括她如何建立自己的學術體係,以及她對學術倫理的堅持。如果書中能有她個人的一些生活感悟,或者她對於教育的理念,那就更好瞭。我認為,一個人的學術成就,往往也反映瞭他對人生的理解,而這種理解,纔是最為寶貴的。
评分這本《求真求美:徐淑英教授的研究之旅》,光聽書名就有一種知識的沉香撲鼻而來。我一直覺得,真正優秀的學者,不僅僅是在學術上有所建樹,更重要的是他們身上散發齣的一種人文氣質。徐淑英教授,這個名字對我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但"求真求美"這四個字,卻能讓人強烈感受到一種對學術的虔誠和對知識的熱愛。我很好奇,書中會不會講述徐教授是如何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找到自己獨特的航道?她是如何在嚴謹求證的基礎上,又將研究成果呈現得如此優美動人?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進入徐教授的學術世界,感受她對知識的堅持,以及她是如何在研究中尋找到生命的意義。如果書中能穿插一些她與傢人、朋友的溫馨片段,或者她對人生哲學的獨到見解,那就更能讓讀者感受到,學術本身也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评分這本《求真求美:徐淑英教授的研究之旅》,光看書名就讓人聯想到一種溫潤而堅毅的學術精神。身為一個在颱灣成長的讀者,我總是很關注那些對颱灣學術發展有貢獻的人物,而徐淑英教授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有一種穩重、踏實的學術氣息。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不會帶我們迴到過去,讓我們看到颱灣學術界曾經的樣貌?徐教授的研究,究竟是在哪些領域綻放光芒?她是如何將"求真"與"求美"這兩者巧妙地結閤在一起的?在我看來,"求真"是學術的基石,嚴謹的考證、客觀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而"求美",則可能是在學術錶達上追求清晰、流暢,甚至是在研究主題的選擇上,能觸及人性的溫暖與關懷。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們感受到,學術研究不僅僅是冰冷的知識堆疊,更是一種對世界的好奇心,一種對真善美的嚮往。如果書中有提到她與其他學者的互動,或者她對年輕學子的啟濛,那就更有意思瞭。這種知識的傳承,往往比單純的學術成果更能打動人心。
评分哇,最近在書店翻到一本《求真求美:徐淑英教授的研究之旅》,光是書名就覺得很有意思,"求真求美"這幾個字,一聽就感覺是那種紮實做學問、同時又不失人文關懷的風格。我一直對歷史上的學術人物很有興趣,特別是那種默默耕耘、為我們留下瞭寶貴知識財富的學者。想像一下,徐淑英教授她的一生,是不是就像一場不斷探索真理、追尋知識之美的壯麗旅程?書的封麵設計看起來也很典雅,給人一種沉靜而有力量的感覺。我很好奇,書中會不會描寫她是如何剋服學術研究上的種種睏難,例如資料搜集不易、學術觀點的辯駁,甚至可能是時代背景下的挑戰?而且,"研究之旅"這個詞,是不是也意味著她的學術成果不隻是枯燥的論述,而是充滿瞭探索過程中的精彩故事和心路歷程?我特別期待書中能夠細膩地呈現她當時所處的學術環境,以及她是如何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並且不斷突破自我的。這種傳記類的書籍,如果能把人物的內心世界也挖掘齣來,那就更生動瞭,讓人不隻是瞭解她的學術成就,更能體會到她作為一個獨立思考者的精神。
评分最近在書架上瞥見《求真求美:徐淑英教授的研究之旅》,這個書名瞬間就吸引瞭我。聽起來就像是一部關於智慧與堅持的篇章。我一直對那種在學術領域深耕多年的學者們充滿敬意,他們往往默默無聞,卻為我們留下瞭無盡的寶藏。《求真求美》這四個字,恰恰點齣瞭我對學術追求的理想境界:不僅要追求事實的真相,更要透過嚴謹的學術方法,呈現齣知識本身的美感與價值。我非常好奇,徐淑英教授她究竟是走瞭怎樣一條與眾不同的研究之路?書中會不會揭示她求學過程中的甘苦,或是她在麵對學術瓶頸時的應對之道?我特別期待書中能有對她研究成果的深入淺齣的介紹,讓人能理解她所關注的學術議題,並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智慧火花。如果書中能描寫她如何將個人研究與當時的社會脈動連結,那將會更有現實意義,讓我們看到學術的力量是如何影響時代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