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英(Anne S. Tsui)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学家之一,声誉卓着,在华人学术社群中,不做第二人想。本书精选了徐教授30年研究历程中最重要且具开创性的英文着作,并由作者亲自撰写各章的导读,详细介绍各研究主题由问题提出到论文出版的全部过程,以及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与解决策略。透过对其研究成果与学术生涯的回顾,本书必能使年轻学者与研究生洞察学术研究历程,并使研究者了解科学研究与管理实践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她也进一步向读者传播科学旨趣与慈悲精神,激发年轻人的学术热情。本书中文译校是由国立台湾大学郑伯壎教授的研究团队负责,力求贴切呈现作者的微言要旨,与其所强调的真善美精神。相信任何阅读本书的人,都能收获满满,并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
作者简介
徐淑英(Anne S. Tsui)
1981年获UCLA企业管理博士学位,现任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商学院Motorola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的讲座教授(现为荣誉退休教授),并兼任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校的杰出访问教授,南京大学的名誉教授。徐教授为香港科技大学管理系与香港科技大学恆隆组织研究中心的创系主任,并于2001年创办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荣膺学会的首届主席;曾任《美国管理学会学报》(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主编,同样也是美国管理学会(Academy of Management)理事会成员,担任2011~2012年度的主席。徐教授并曾荣获Academy of Management组织行为学部学术成就奖(1993)、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最佳论文奖(1997)、Academy of Management人力资源学部学术成就奖(1997)、及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学术贡献奖(1998)等国际管理学界的重要奖项。
截至目前为止,徐淑英教授的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美国管理学会期刊》(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管理科学季刊》(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应用心理学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合计发表各类学术作品(包括期刊文章、专章、及书籍等)百余篇,在许多学术领域都有极为突出的贡献。徐教授的文章不仅被引用率非常高,更受誉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华人管理学家之一。
第一章 研究历程与出版缘起
第壹篇 1981-1995年:中阶经理人的名誉效能
第二章 导读
第三章 关于管理名誉的角色群分析
第四章 适应性自我调节:管理效能的过程观
第五章 期望落差的处理:因应策略与管理效能
第贰篇 1984-1994年:人事管理部门的效能
第六章 导读
第七章 效能的多利益相关者模型:对人力资源部门的实证考察
第八章 名誉效能—迈向相互回应的架构
第参篇 1989-2002年:关系人口学特征研究
第九章 导读
第十章 超越简单人口统计变项的效果:关系人口学在上下属对偶关系中的重要性
第十一章 存在差异:关系人口学与组织依附
第肆篇 1997-2007年:关系与社会网路
第十二章 导读
第十三章 关系的力量:华人情境下的关系人口学特征与关系
第十四章 何时经纪人无法奏效:社会资本在中国高科技公司中的文化权变
第伍篇 1992年至今:员工与组织关系
第十五章 导读
第十六章 如何处理员工—组织关系:员工投入能带来回报吗?
第十七章 社会交换、工作嵌入与雇佣关系
第陆篇 2002年至今:领导行为与组织文化
第十八章 导读
第十九章 打开CEO领导行为与组织文化之关系的黑盒子
第二十章 追求谁的幸福:执行长(CEO)的转型领导行为与价值观
第柒篇 2002年至今:中国与国际管理研究
第二十一章 导读
第二十二章 社会转型中的组织与管理:来自中国的证据
第二十三章 管理研究的自主性:塑造新兴科学社群的未来
第捌篇 学术精神
第二十四章 科学的精神
第二十五章 学术中的慈悲:为何我们必须关怀?
第二十六章 后记
哇,最近在書店翻到一本《求真求美:徐淑英教授的研究之旅》,光是書名就覺得很有意思,"求真求美"這幾個字,一聽就感覺是那種紮實做學問、同時又不失人文關懷的風格。我一直對歷史上的學術人物很有興趣,特別是那種默默耕耘、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知識財富的學者。想像一下,徐淑英教授她的一生,是不是就像一場不斷探索真理、追尋知識之美的壯麗旅程?書的封面設計看起來也很典雅,給人一種沉靜而有力量的感覺。我很好奇,書中會不會描寫她是如何克服學術研究上的種種困難,例如資料搜集不易、學術觀點的辯駁,甚至可能是時代背景下的挑戰?而且,"研究之旅"這個詞,是不是也意味著她的學術成果不只是枯燥的論述,而是充滿了探索過程中的精彩故事和心路歷程?我特別期待書中能夠細膩地呈現她當時所處的學術環境,以及她是如何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並且不斷突破自我的。這種傳記類的書籍,如果能把人物的內心世界也挖掘出來,那就更生動了,讓人不只是了解她的學術成就,更能體會到她作為一個獨立思考者的精神。
评分這本《求真求美:徐淑英教授的研究之旅》,光聽書名就有一種知識的沉香撲鼻而來。我一直覺得,真正優秀的學者,不僅僅是在學術上有所建樹,更重要的是他們身上散發出的一種人文氣質。徐淑英教授,這個名字對我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但"求真求美"這四個字,卻能讓人強烈感受到一種對學術的虔誠和對知識的熱愛。我很好奇,書中會不會講述徐教授是如何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找到自己獨特的航道?她是如何在嚴謹求證的基礎上,又將研究成果呈現得如此優美動人?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進入徐教授的學術世界,感受她對知識的堅持,以及她是如何在研究中尋找到生命的意義。如果書中能穿插一些她與家人、朋友的溫馨片段,或者她對人生哲學的獨到見解,那就更能讓讀者感受到,學術本身也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评分剛才無意間看到了《求真求美:徐淑英教授的研究之旅》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讓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一直覺得,真正的學者,是那種既有紮實的學問基礎,又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人。"求真"是學術的根本,而"求美"則似乎暗示著一種將學術表達得清晰、有條理,甚至能觸動人心的力量。我很想知道,徐淑英教授她是如何將這兩者融合在一起的?她的研究旅程,會不會像是一段充滿挑戰卻又令人振奮的冒險?我期待這本書能描寫她在學術道路上遇到的各種經歷,包括她如何建立自己的學術體系,以及她對學術倫理的堅持。如果書中能有她個人的一些生活感悟,或者她對於教育的理念,那就更好了。我認為,一個人的學術成就,往往也反映了他對人生的理解,而這種理解,才是最為寶貴的。
评分這本《求真求美:徐淑英教授的研究之旅》,光看書名就讓人聯想到一種溫潤而堅毅的學術精神。身為一個在台灣成長的讀者,我總是很關注那些對台灣學術發展有貢獻的人物,而徐淑英教授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有一種穩重、踏實的學術氣息。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不會帶我們回到過去,讓我們看到台灣學術界曾經的樣貌?徐教授的研究,究竟是在哪些領域綻放光芒?她是如何將"求真"與"求美"這兩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在我看來,"求真"是學術的基石,嚴謹的考證、客觀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而"求美",則可能是在學術表達上追求清晰、流暢,甚至是在研究主題的選擇上,能觸及人性的溫暖與關懷。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們感受到,學術研究不僅僅是冰冷的知識堆疊,更是一種對世界的好奇心,一種對真善美的嚮往。如果書中有提到她與其他學者的互動,或者她對年輕學子的啟蒙,那就更有意思了。這種知識的傳承,往往比單純的學術成果更能打動人心。
评分最近在書架上瞥見《求真求美:徐淑英教授的研究之旅》,這個書名瞬間就吸引了我。聽起來就像是一部關於智慧與堅持的篇章。我一直對那種在學術領域深耕多年的學者們充滿敬意,他們往往默默無聞,卻為我們留下了無盡的寶藏。《求真求美》這四個字,恰恰點出了我對學術追求的理想境界:不僅要追求事實的真相,更要透過嚴謹的學術方法,呈現出知識本身的美感與價值。我非常好奇,徐淑英教授她究竟是走了怎樣一條與眾不同的研究之路?書中會不會揭示她求學過程中的甘苦,或是她在面對學術瓶頸時的應對之道?我特別期待書中能有對她研究成果的深入淺出的介紹,讓人能理解她所關注的學術議題,並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智慧火花。如果書中能描寫她如何將個人研究與當時的社會脈動連結,那將會更有現實意義,讓我們看到學術的力量是如何影響時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