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向阿拉巴尔致敬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作 尉任之∕译
我们见过对他们来说什么都不算严肃的游戏者。我们也见过勇于顶撞法庭与监狱的人。但我们却很少见到对什么都不严肃以待的游戏者去顶撞法庭与监狱。就算他勇于挑战佛朗哥和卡斯楚,阿拉巴尔却不是一个异议分子,也不是一位斗争的佈道者;他是一个玩游戏的人;他构想的艺术是一个游戏,被他触碰到的世界也立刻成为游戏。但这个世纪是一个禁绝游戏的场域,是一个为游戏者挖掘的陷阱。〈于是他们为花戴上手铐〉,这部受佛朗哥监狱囚禁而获得灵感的剧作,也是我第一部读到的他的作品;那时我还在就像监狱统治的布拉格;我对我自己说:「有一天,当我们的恐惧已被遗忘的时候,阿拉巴尔这出戏,这朵奇妙的肮脏的想像的兰花,这朵灿烂的发臭的恶之花,将会流传下去。」当然,我错了。不是这出向萨德(Sade)热烈致敬的戏会流传下去,而是他人重新改写历史的那些陈腔滥调,它们——从今天开始——将强行置入过去数十年累积下来自以为可资借鑑的观点,因为在这个严肃与愚笨的世纪的怀抱中,只会生出比严肃更严肃、比愚笨更愚笨的东西来。「世界变得极度严肃,严肃地荒谬。」贡布罗维兹(Gombrowicz)对评论家说,他们为他拍手,将他定义成严肃到要死的作家。
噢——阿拉巴尔,该怎样命名您在它底下前行的那颗星星?马克思、反马克思、托克维(Tocqueville)、沙特、曼德拉、布希?没有比大历史的黑手党对您而言更无关痛痒的了。守护您的星叫塞万提斯。有一天,您曾庄严地对苍天举手,围绕着您的群众(拥马克思的群众或反马克思的群众?管他去的……)以为听见迷人的失当言论,哄堂大笑(但您清楚知道:只有在我们最严肃的时候我们才能成功引人发笑)。而后,借由最清明的荒诞无意义,您在《金刚的女儿》(La fille de King Kong )——我最近读到的您的着作中——阐述了同样的愿望。这是一本游戏小说(romanjeu),而每一种游戏,足球、橄榄球、跳棋,都是一座在形式上完美规划的规则的监狱。与棋手相反,艺术家同时是囚犯也是监狱的设计者,他们为自己创造出只属于自己的规范。《金刚的女儿》:五十个章节(每章从不超过三页)包括了:1.关于主角背景的片段;2.主角对塞万提斯的追念(从不超过一个段落);3.一或两句谚语(譬如《唐吉诃德》中桑丘说的那些谚语),以及4.每章以一个晦涩难懂的句子做结。游戏是危险的:有警语,也有如此渊博、如此严格、万分清明,以致把我们都烦扰窒死的写作机制。
噢——阿拉巴尔,遵循规律而固定使用修道般严谨的规则却又能如此淫猥地让人发噱,您是如何达成的?您是怎样使一个掉入算计与规则转盘、不真实又不可能的人物,深深感动着我,让我读着那些荒唐的情节却又不忍释卷,一口气将它读完?金刚的女儿在教会学校寄读,后来沦为娼妓,成功宰了两个皮条客之后逃往美洲;帮派年迈的老板尾随着她,想把她做掉却反而被她吸引:不是被她的身体,也不是被她的灵魂吸引,而是被她对塞万提斯的热爱,她在逃亡中时时想念着塞万提斯的作品。是他,塞万提斯,这部小说的主宰。最后一章中,杀手老板骑着一头驴子,热爱塞万提斯的妓女骑在一匹马上,在星空下,在美洲的草原上,远远地,他们一起并肩离去。噢——塞万提斯,我们的父亲,希望你的名字得到保佑,永远跟我在一起,因为在这个世界,在这个不爱我们的世界,在这个极度严肃的世界上,孤零零的我们只有你。
自序
FA大调 费南度.阿拉巴尔∕作 尉任之∕译
路易.阿拉贡(期刊《法国文学》的负责人)宣称为自己的文章作序让他有晕船的感觉。
但鲸鱼只要在帆布躺椅中躺平就能治癒他的晕眩
在一本书出版之际谈作者自己,是否是个好主意?
特别是对一位作家来说……就算是最守时的「连环杀手」也无法杀死时间
有些作者在他们的前言中长篇大论
甚至让真正的内容凋零失色。
很明显地,大部分您的同行会捍卫他们自己的领域
爱国主义的缘故,蚊子的王国大于大象的王国
另一些作者则避而不谈
像塞万提斯本人
会谈唐吉诃德吗?
他情愿「干净且赤裸地,没有前言做装饰地」出版他的作品。
他怕读者不相信他的前言吗?
无神论者能上天堂是因为上帝不信他们。
您怎样看待您的三封信?
它们像三次吶喊……我想要纵声嚎叫。
您不曾害怕两个还活着的暴君会报复您?
在藏污纳垢的地方「命运」的轮盘是俄罗斯制造的
所以您拒绝用塞给读者一个关于您意图的摘要、分析和报告来吸引他们的兴趣?
我毋宁指出这三封信写作的概念与背景;摘要、分析您们做得远比我好。
第三封信写给已过世的收信人:「禽兽已死,邪恶已逝」?
史达林在莎剧般的情状下过世的时候,我才二十多岁。
为什么要写信给他?
我必须承认我曾经被这头野兽、这位高智商神学院学生的独创性所吸引。我试着彰显他独特的犯罪人格的复杂性。这就是这封永远无法抵达收件人的信的来由。
在佛朗哥过世的时候你跟卡里尤、拉.帕修纳丽亚、利斯特以及埃.坎培西诺合称「不准回西班牙的五重奏」……「因为你们是最危险的」?
因为靴子发出的声响永远尾随着拖鞋的宁静。
您的音信在您的国家长期禁绝?
聪明的恶人偏好红色的公牛。
您自认「被放逐者」而非移民者?
我没有根源,但有一双腿。我被放逐(流亡),我在比较好的环境下写下这三封信。
您会再想到这三个巨人?
丑恶可怕的以异想天开为名的野兽们正是新人类普罗米修斯氏的创造物。
您是唯一被佛朗哥完全查禁的作家!
表面上看来这令人难以置信。将军过世之后(他寿终正寝,国葬时上百万人流着眼泪),买我书的人都很失望:我完全不是人们想像中「令人生畏的萨德侯爵加罗培斯比尔」。
为什么唯一在暴君佛朗哥生前写给他的公开信正好是您所写?
因为我的一生是一连串牧神潘(Pan)所支使的意外,一直如此……
您如何看待您所信仰的无政府主义?
随意粗略地。没有任何预谋(所有不困惑的都不能纳入人性的范畴)。
书名《三封写给独裁者的信》带给我一种莫名的肃穆感。它不像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畅销书,更像是一件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艺术品。我尤其好奇这“三封”的递进关系,是层层深入的剖析,还是截然不同的视角?“独裁者”的设定,更是激发了我对其中可能涉及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的猜测。台湾读者,我们都深知历史的复杂性,以及“真相”的脆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教条式、非说教式的方式,带我们进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们在阅读中,重新审视那些被冠以“独裁”标签的人物,也反思我们自身对于权力的认知。
评分读到《三封写给独裁者的信》这个名字,我第一反应就是“胆识”。在这个信息爆炸,却又常常被过滤和操弄的时代,敢于直接向“独裁者”发声,本身就是一种姿态。这三封信,无论内容如何,其存在的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挑战。我想象中的书写,或许不是激昂的政治宣言,而是渗透着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是面对至高无上权力时,个体最赤裸的良知与勇气。台湾的读者,我们经历过戒严,也见证过民主的转型,对于“独裁”的体悟,或许比很多人都要来得深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激起我们内心深处对自由与尊严的珍视,提醒我们曾经为之奋斗的一切。
评分我翻开《三封写给独裁者的信》,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那些书写历史的宏大叙事,那些波澜壮阔的时代变革,以及其中个体在洪流中的渺小与抗争。书名中的“独裁者”三个字,本身就承载着巨大的权力象征与争议,而“三封信”的结构,又透露出一种精心设计的叙事手法。是冷峻的批判,还是带着温度的质问?是绝望的呐喊,还是寻求救赎的微光?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一种能穿透历史迷雾,直抵人心深处的共鸣。它是否会讲述那些我们曾经听闻,但却未曾深究的故事?是否会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标签化的人物和事件?
评分《三封写给独裁者的信》,这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戏剧张力,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种对抗,一种对话,一种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努力。这三封信,在我看来,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承载着沉甸甸的情感、思考,甚至是某种历史的使命。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一种超越时空的对话,让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物,通过这三封信产生某种奇妙的联系。台湾的读者,我们对历史的解读,尤其是对涉及两岸关系的,往往有着更复杂的情感和视角。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观察角度,一种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也更珍惜当下自由的视角。
评分《三封写给独裁者的信》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那些被权力压制的声音,以及那些即便身处绝境,也依然不放弃沟通与呐喊的灵魂。这三封信,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象征,一种连接不同时空、不同视角与不同立场的方式。它可能不是一册单纯的政治读物,而更像是一种文学性的探索,用文字作为武器,去解构权力,去还原人性。作为台湾读者,我们对于“信”这个载体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它意味着私人、意味着情感、意味着一种面对面的交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极其细腻而又深刻的方式,触动我们对于历史、对于人性、对于自由的最深层思考。
评分“独裁者”三个字,总是让人联想到权力的绝对,以及个体在其中的渺小。而《三封写给独裁者的信》这个书名,却巧妙地将这种宏大叙事拉回到了“信”这个极其个人化的载体上。这让我对书中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好奇。这三封信,究竟是带着怎样的情感和目的被写下?是控诉,是哀求,还是某种更深层次的交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极其细腻且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将我带入到那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让我去感受书写者当时的绝望、勇气,甚至是希望。作为台湾读者,我们对于“权力”与“自由”的边界,有着深刻的体会。
评分《三封写给独裁者的信》,光是书名就带着一种史诗般的质感,让人立刻感受到一股沉甸甸的历史气息。我脑海中勾勒出的,是一个充满张力与矛盾的故事。这三封信,究竟是历史洪流中的一声叹息,还是一个微小个体对巨大权力的无声反抗?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极其深刻的洞察力,去剖析权力运作的本质,去展现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复杂与多变。作为台湾读者,我们对于历史的理解,往往带有我们独特的视角和情感。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让我们在阅读中,重新思考那些被标签化的历史人物,也反思我们自身在历史进程中的位置。
评分当我看到《三封写给独裁者的信》这个书名时,我脑海中立刻闪过许多关于历史的画面,以及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普通人如何面对强大权力时的挣扎。这三封信,在我看来,是一种非常个人化、非常情感化的叙事方式。它可能不像宏大的历史著作那样冰冷,而是带着温度,带着声音,带着情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极其细腻的方式,去触及历史中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去展现那些被权力遮蔽的真相,或者是那些在压迫中依然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作为台湾读者,我们经历过特殊的历史时期,对“独裁”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评分“独裁者”三个字,在我的脑海里勾勒出许多历史画面,有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有沉默的受难者。而“三封信”的意象,则给我一种私密而又郑重的感觉。这本《三封写给独裁者的信》,我预期它会是一场关于权力与良知、压迫与反抗的深刻对话。它或许不会直接给出答案,但一定会引发我们无尽的思考。我想象中的内容,可能是从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视角出发,通过三封信的递进,逐渐揭露出历史的真相,或是某种情感的纠葛。对我而言,这本书的吸引力在于它的“留白”,在于它给予读者想象的空间,去填补那些历史的空白,去感受那些被压抑的情绪。
评分这本书名《三封写给独裁者的信》一出,就带着一股子悬念和历史的厚重感,让人忍不住想知道,这三封信到底写了什么?是控诉?是劝诫?还是某种更复杂的情感抒发?身为一个长期关注两岸关系,对历史和政治都有着一定思考的台湾读者,我最关心的莫过于这“独裁者”的指代,以及写信人与收信人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这本书会是纯粹的历史虚构,还是会触及我们熟悉或忌讳的某些角落?我期待它能带来某种程度的“对质”,无论是以文字还是以历史的回响,去揭开那些被尘封的真相,或者至少,引发我们更深刻的反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