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郭实猎七部较具代表性的中文小说:
《赎罪之道传》(1834)
《常活之道传》(1834)
《是非畧论》(1835)
《正邪比较》(1838)
《诲谟训道》(1838)
《生命无限无疆》(1838)
《小信小福》(出版年份不详)
《赎罪之道传》于道光甲午年(1834)出版,此版本现为孤本,弥足珍贵。相较于1836年的修订版,初版《赎罪之道传》不但多出三回目,内容更与修订版迥异,在角色与情节方面皆有出入。
《常活之道传》主要讲述清代儒者李端挥霍纵慾,后来被充军而死于 路上,而其子天赐后来归信基督教。作者在内文论及当时佛教与民间场景,借以阐释基督教思想。
《是非畧论》内容以小说式的对话问答描写当时英国国情,以及中国人对英国人的刻板印象。将基督思想置入英国宗教文化中传达。
《正邪比较》借讨论「我之心亦以何养之乎?」的中心问题,讨论基督教救赎论思想。特别针对当时世人于的刻板印象进行扳正,并强调与政治社会的合作和贡献。
《诲谟训道》作者大力批评时弊,描写民间犯罪与中国社会腐败。笔触深刻,呈现外国宣教士操作基督教汉语作品时的特殊视野。
《生命无限无疆》全书讲述的是广州商人李令与朋友刘岱讨论死亡与永生的问题。其中借着临终对答及丧仪的场景,传递基督教末世观,在问答词句中展现作者对人们在死亡恐惧上的深度关怀。
《小信小福》针对当时的社会思想进行批判,内容涉及许多异教神明、敬礼仪式的描绘,并以基督教教义贯通儒家思想,极富基督教汉语作品特色。
蒐集本书文献的过程历经走访海内外各大图书馆,其中《赎罪之道传》1834年版与《小信小福》都来自荷兰莱顿大学东亚图书馆孤本,其余作品现于市面也难得一见。此外本书更针对每部作品重新标点、分段及注释。详列内文参照之文献,特别着重与圣经相关互文,读者借此得览十九世纪中文圣经译本之风貌。
得奖纪录
本书通过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学术评审
作者简介
原作
郭实猎(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 1803-1851)
是举足轻重的十九世纪来华新教传教士,有学者指出1830年代的中国基督教史是郭实猎的年代。出版的各类中文作品超过六十部,可考的小说作品不下十余部。就小说创作量而言,郭实猎在十九世纪来华的所有新教传教士中首屈一指。
1831年他假扮中国人来华,在沿海三次旅行中还曾搭乘鸦片商船。为了传教,他成立中国益智会、福汉会等等,因其受洗人数超过千人,之后甚至当上英国政府在华「抚华道」职位。他生平着作高达六十多部,许多是作为宣教小册子发放的内容。他一共经历过三段婚姻,最后长眠于香港坟场。
编注者简介
黎子鹏
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助理教授及宗教研究文学硕士课程主任,专门研究及教授基督教与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宗教文化、圣经文学翻译等。专着有Negotiating Religious Gaps: The Enterprise of Translating Christian Tracts by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Monumenta Serica, 2012)、《经典的转生──晚清〈天路历程〉汉译研究》(2012);编着有《晚清基督教叙事文学选粹》(2012);译着有《属灵友情礼赞》(2011)、《晨光喜露──圣经与生命的反思》(2009)及《活学圣经──和合本修订版(新约)》(合译) (2012);论文发表于多份国际期刊,如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Translator: Studi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International Bulletin of Missionary Research、《中国文哲研究通讯》、《汉学研究》、《编译论丛》、《汉语基督教学术论评》及《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等。2011年,他获中文大学颁发「卓越研究奖」及「文学院杰出教学奖」。现正从事「晚清基督教中文小说(1807-1911):宗教与文学的跨学科学研究」的课题,此项研究由香港研究资助局资助。
总序 周联华iii
编者序 黎子鹏ix
导论 黎子鹏 xiii
参考文献 lxxxiii
编辑凡例 xcii
赎罪之道传 1
常活之道传 237
是非畧论 287
正邪比较 331
诲谟训道 365
生命无限无疆 395
小信小福 407
编者序
郭实猎(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 1803–1851)是举足轻重的十九世纪来华新教传教士,有学者指出一八三0年代的中国基督教史是郭实猎的年代。郭实猎又被称为「传教士企业家」,其工作范围非常广泛。他笔耕不绝,着作甚丰,出版的各类中文作品超过六十部,其中历史、地理作品有《大英国统志》、《古今万国纲鉴》及《万国地理全集》等,耶稣及圣徒的传记包括《耶稣神蹟之传》和《摩西言行全传》,教义问答包括《天教各条问答解明》和《紧要问答》等,祈祷书包括《圣会祷词》,其他神学着作还包括《教条》及《皇城信式》等。郭实猎又致力《圣经》的汉译工作,参与翻译《旧遗诏圣书》及《救世主耶稣新遗诏书》,其译本后来被太平天国钦定採用。他还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综观郭实猎的作品,不少採用小说的形式,就连历史着作如《大英国统志》、耶稣传记如《救世耶稣受死全传》及圣经概论《圣书註疏》等也以人物对话与故事情节作为引子,可见他对小说的体裁情有独钟,而可考小说作品不下十余部。就小说创作量而言,郭实猎在十九世纪来华的所有新教传教士中首屈一指。
由是观之,若要深入了解晚清中国基督教史,就无法回避郭实猎;若要深入研究郭实猎,就必须分析他的中文着作;若要深入考察其中文着作,就难以忽略其小说作品。郭实猎的小说大部分具有浓厚的本土化特征,如採用章回体,故事多以明清两代为时代背景,以中国官员、儒生和商人等为角色,又涉及不少中国社会、文化、风俗的描绘,并时常援引中国传统的文史哲经典来论述基督教思想。这批小说有如色彩鲜艳的万花筒,生动记载了郭实猎对中国宗教、文化、社会、政治等议题的看法,以及对中国基督教文学创作的种种尝试。职是之故,本书选择以中文小说为切入点,无论对郭实猎、晚清基督教史,以至中国基督教文学等研究领域而言,皆饶具意义,冀盼有助发掘这批小说的宗教和文学价值。
本书收录了郭实猎七部较具代表性的中文小说,包括《赎罪之道传》(1834)、《常活之道传》(1834)、《是非畧论》(1835)、《正邪比较》(1838)、《诲谟训道》(1838)、《生命无限无疆》(1838)及《小信小福》(出版年份不详)。碍于篇幅所限,部份较重要的小说如《悔罪之大畧》和《圣书註疏》等,暂时无法收录,盼将来有机会再分册整编。至于小说的版本问题,除《赎罪之道传》外,其他六部作品只有一个版本。而《赎罪之道传》在一八三四年出版后,于一八三六年印行修订版,两者无论在篇幅、内容和文笔上,差异皆甚大。本书决定选取《赎罪之道传》的初版,主要考虑该版本的珍贵价值。学界讨论《赎罪之道传》时,基本上是沿用一八三六年的修订本。根据笔者研究所得,莱顿大学东亚图书馆所藏的一八三四年版《赎罪之道传》已成为孤本,大英图书馆的藏本也残缺不全,仅得下半部分。事实上,其余六部小说现存的版本也寥若晨星,当中《小信小福》亦仅见于荷兰莱顿大学东亚图书馆。故此,这批作品的重大文献价值不言而喻。
为了切合现代读者的需要,编者为每部作品重新标点、分段及注释。至于编写注释方面,除了为个别字词释义及标示出处外,编者特别关注这批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与传教士着作的互文关系。另外,郭实猎于小说中引用《圣经》之处,编者尽可能地参照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圣经》汉译本,把相关经文在注释中胪列出来,让读者得以窥览早期中文《圣经》翻译的面貌,以及其对郭实猎小说创作的影响。
编者撰写了一篇导论及七篇作品简介,导论将综合讨论郭实猎的生平事蹟、创作理念及出版背景,然后对小说文本作深入的分析,集中考察郭实猎中文小说的书写策略。每篇简介则概述了个别作品的内容提要,而《赎罪之道传》那篇兼论两个版本的差异。
本书得以出版,实在有赖众多友人的鼎力相助。首先,我衷心感激「汉语基督教经典文库集成」总编辑曾庆豹教授,继《晚清基督教叙事文学选粹》之后,诚邀我担任本册的主编。在此还要特别多谢橄榄华宣出版发行集团出版部编辑王钟山先生和偶文琦小姐,他们在出版计划、排版及校对方面提供了专业的意见。而部分注释的编写、文本的基础分析及文字润饰的工作,我幸获多位研究助理的慷慨相助,分别有黄信之、郑贞文、陈彦齐、谢松宏、吴绘钧、黄媛媛、李竞及孔德维,他们的辛劳与友情令我铭感于心。
为了蒐集郭实猎作品的珍贵版本及相关文献,笔者多年来走访过海内外各大图书馆,主要有荷兰莱顿大学东亚图书馆(East Asian Library, Leiden University)、牛津大学博德利安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 University of Oxford)、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Harvard-Yenching Library, Harvard University)、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Yale Divinity School Library)、澳洲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大英图书馆(British Library)、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Library)、英国伯明翰大学图书馆(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Library)及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在此谨向以上各图书馆的负责人深表谢忱,尤其是牛津大学博德利安图书馆的David Helliwell、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的Martha Smalley、大英图书馆的GrahamHutt,以及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基督教在华发展史文献部的黄淑薇女士。我想特别鸣谢莱顿大学东亚图书馆的Koos Kuiper,2011 年暑假让我饱览该馆的郭实猎私人藏书,为本书的编注奠下扎实的文献基础。
本研究及文献的蒐集,承蒙香港研究资助局「优配研究金」(General Research Fund, Research Grants Council):「晚清基督教中文小说(1807–1911):宗教与文学的跨学科研究」(项目编号CUHK447510)的资助,谨此致谢。
最后,我不得不向郭实猎先生表示谢意。他长眠于香港跑马地的香港坟场(Hong Kong Cemetery),160 多年来一直见证着香江的变迁。也许出于缘份,我每天从香港仔到中文大学上班,务必途经香港坟场,不期然会遥遥一瞥绿荫下的郭氏居庭,而他每次总向我挥一挥手,默默催促我马上加鞭,好让那批尘封已久的小说早些重见天日。
黎子鹏
2013 年2 月28 日
香港中文大学
這次入手《郭實獵基督教小說集:贖罪之道傳》的精裝版,純粹是衝著「郭實獵」這個名字來的。他的寫作風格,一直以來都有一種獨特的魅力,那種溫柔而堅定的力量,總能輕易地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這次聽說他將基督教的信仰精神融入小說創作,讓我感到非常好奇。畢竟,要將這麼宏大且深刻的議題,透過引人入勝的故事來呈現,絕非易事。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和感受信仰的力量,或許能從中看到一些我過去未曾留意到的生命面向。精裝版的設計,也讓我覺得它很適合收藏,擺在家中的書架上,隨時都能取閱,讓閱讀的過程充滿儀式感,也讓人感覺像是擁有一件珍貴的藝術品,不僅是閱讀內容,更是欣賞作者匠心獨運的呈現方式。
评分這本《郭實獵基督教小說集:贖罪之道傳》的精裝版本,光是拿在手裡,那沉甸甸的分量和細緻的印刷質感,就讓人感受到了出版方的用心。我一直對郭實獵先生的作品抱持高度的期待,尤其聽聞這是一本基督教小說集,更增添了一份好奇。在現代社會,真正能深入探討信仰,又不落俗套、引人入勝的小說創作,其實並不多見。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些心靈上的觸動,或許是關於生命的意義,關於寬恕的難能可貴,或是關於如何在紛擾的世界中尋找內心的平靜。精裝版的呈現,本身就是一種對閱讀的尊重,也預示著內容的紮實與不凡,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書頁,讓書中的故事引領我進入一個充滿深刻省思的文學世界,期待能從中汲取力量,或是獲得新的啟發,讓閱讀成為一種滋養心靈的旅程,而不僅僅是打發時間的消遣。
评分這次入手《郭實獵基督教小說集:贖罪之道傳》的精裝版,純粹是衝著「郭實獵」這個名字來的。他的寫作風格,一直以來都有一種獨特的魅力,那種溫柔而堅定的力量,總能輕易地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這次聽說他將基督教的信仰精神融入小說創作,讓我感到非常好奇。畢竟,要將這麼宏大且深刻的議題,透過引人入勝的故事來呈現,絕非易事。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和感受信仰的力量,或許能從中看到一些我過去未曾留意到的生命面向。精裝版的設計,也讓我覺得它很適合收藏,擺在家中的書架上,隨時都能取閱,讓閱讀的過程充滿儀式感,也讓人感覺像是擁有一件珍貴的藝術品,不僅是閱讀內容,更是欣賞作者匠心獨運的呈現方式。
评分我對《郭實獵基督教小說集:贖罪之道傳》的精裝版一直非常感興趣。郭實獵先生的作品,我一直覺得他的文字有種特別的溫度,能夠細膩地描繪人物的內心世界,並引導讀者進行深刻的反思。這次以基督教為主題的小說集,我認為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創作領域,但也正因如此,更讓我期待他能在此展現出獨到的見解與敘事技巧。我希望書中的故事,能夠超越單純的宗教論述,而是透過真實的人物情感和生活片段,來傳達信仰的核心價值,例如愛、寬恕、犧牲與盼望。精裝版的呈現,也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是一次閱讀體驗,更像是一場心靈的朝聖,值得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
评分買這本《郭實獵基督教小說集:贖罪之道傳》的精裝版,實在是個美麗的意外。起初只是隨意瀏覽書訊,就被「贖罪之道傳」這個書名深深吸引。它讓我聯想到許多關於救贖、關於寬恕,以及關於生命中必須面對的挑戰與選擇的宏大敘事。而郭實獵這個名字,雖然不是我熟悉的類型作家,但「基督教小說集」這個標籤,卻激發了我對作品深度和廣度的想像。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能夠找到一本能引導人思考生命本質、尋求心靈慰藉的書籍,實屬不易。我希望這本書能透過文學的力量,帶給我一些關於人生困境的解答,或者至少,讓我對生命中的苦難與希望有更深刻的體悟。精裝版的質感,更是讓這份期待增添了幾分價值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