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一座城市,可以只看她的夜,
京都就可以。
人们爱游京都,却不知夜里的京都比白天更加迷人。
从除夕夜的钟声、花街精灵般的舞妓、仲夏河畔的纳凉床,
到年度盛会五山送火、祇园祭宵山,
京都的夜,精采得令人眼花撩乱。
让我们跟随曲培棻的脚步,走访千年古都的一千零一夜。
大家都爱京都,不论何时到访,京都总是充满游客。
一般人到京都旅行的行程不外乎参观寺庙、逛市场、坐咖啡馆,或街头漫步,很少有人特地游赏夜晚的京都。但如果你以为夜晚只剩下餐厅与居酒屋营业,所以除了吃饭喝酒外,只能留在旅馆里休息,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身为千年古都,京都有着各式各样的祭典,有些在白天举行,有些从白天延续到晚上,但也有着非得在晚上才能举行的祭典,热闹非凡的祇园祭、震慑人心的五山送火与鞍马火祭皆如是;配合樱花与枫叶季,不少寺庙神社特别开放夜间餐观,让游客得以一览夜樱与夜枫之美;在特别的节日如除夕夜、七夕或平安夜,京都当然不能免俗的以各项传统活动待客;更别提七、八月间绵延鸭川畔的纳凉床,绝对是京都消暑的一大卖点。若是错过京都的夜晚就等于错过了一半的京都!
曲培棻走访京都超过三十次,为名副其实的「京都通」。在本书中,她以优雅的文字照片披露许多独家景点与玩赏祕笈,下回造访京都,千万记得带上本书。
名人推荐
王治平(华研唱片音乐总监)
米力(旅游作家)
余湘(WPP传播集团GroupM台湾区董事长暨总裁/联广传播集团董事长)
林氏璧(日本自助旅游中毒者)
施人诚(资深唱片人/歌词作家)
陈建骐(资深音乐人)
膝关节(影评人)
谢哲青(节目主持人/作家)
优雅推荐(依姓氏笔画顺序排列)
作者简介
曲培棻
在广告业磨练了近三十年的创意文字,赢得国际、国内各式广告奖,擅长行销与创意整合。四季酱油、满汉大餐、什么玩意儿、甜蜜约定、7-ELEVEN心热园、重量杯等国人耳熟能详的产品,都来自她的命名。
去过京都超过三十次以上,《京都33祝福》(天下文化出版)是她写的第一本书,《夜京都》则是第二本。千年京都蕴藏的美学与灵性、享乐与思维,在字里行间娓娓道来。
现任「允想广告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保护流浪动物的「台湾动物共和国」理事,养了五只大狗,拥有日本「真多吕人形」教授资格 。
作者序
一、 钟声一○八响送旧迎新
二、 一见倾心五花街
三、 月与樱的花开之约
四、 青龙神的凉夏宴
五、 力、爱、光的宇宙能量
六、 极尽所能礼赞阴翳
七、 喜新恋旧的京都七夕
八、 结界子夜前人神同欢
九、 风吹十里醉
十、 旧历的京之七夕
十一、 快板的五山送火与法兰西料理
十二、 一千两百年的压轴送火
十三、 千灯供养千菩萨
十四、 京都的夜宴地图
十五、 浴火纯阳净化
十六、 山枫点火
十七、 巧夺天工花灯路
十八、 平安京的平安夜
作者序
身为古都旅人,我永远是黄昏来、白昼去,京都总以夜的飨宴为我洗尘。
许多人误会京都作息如寺院般早睡早起,这是天大的误会,到了京都虚度漫漫长夜,可是浪费了一半游趣。殊不知此地夜生活修炼得炉火纯青,秉烛夜游本是富贵人家的娱乐,京都人可追溯自西元七九四年建都开始,夜夜寻欢作乐到凌晨才寐。
京都白昼的庄严,随日暮变为绮媚,若说日是神佛、夜是妖魅,神佛是救人离苦,妖魅才令人乐而忘我,美到极致引人着迷是媚术,日本美学向来倾心夜比日多,当今还有哪个都市能修炼一千两百年?
延历十三年(西元七九四年)十月日本第五十代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择地时循中国风水学觅得「四神相应」的京都盆地,都市规划从随、唐朝长安城的「条坊制」,平安京当时东西宽约四•五公里;南北长约五‧二公里。京城中央以南北向的朱雀大道(宽二十八丈,约八十四公尺)为主干道,延朱雀大道从北到南、东西向开一到九「条」通,与朱雀大道平行各画南北向古称「坊」的路,「条」与「坊」交错成棋盘状的整齐市容。由于仰慕唐文化,京都朱雀大道西半为右京「长安」;东半为左京「洛阳」,日后东区发展繁荣超越西区,「洛阳」或简称「洛」变成京都的代称。
平安京建都后,除应仁元年(西元一四六七年)爆发长达十一年的「应仁之乱」将京都烧为焦土,除此之外未遭战争摧毁。所谓日久成精,入夜后的古都展现活灵活现的风韵,游走其间有感李太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之「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文采俊逸、瑰奇幻异的京都深深吸引我,晚光浪漫得让人情生意动,单身旅行也得其所哉,可以夜宴、夜游、夜祭、夜行、夜梦、夜曲、夜读、夜市、夜光杯、夜来香、夜生活。将原本在俗务中紧绷的心弦松开,急促读秒的生理时钟也缓摆了。
行销学里有「体验式经济学Experience Economy」学说,指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商品,是消费全程的经验,京都是祖师爷级的先驱,一碗茶、一杯酒、一出戏、一碟菜讲究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的满足,精巧绝伦、富涵意境,让我常有人生夫复何求的喟叹。
本书缘起于《京都33祝福》付梓后,许多朋友发愿巡礼诸寺求取御朱印,由于白昼行程已有了方向,他们最有兴趣是晚上的京都如何?
月下京都的面相万千,这是个好大的题目啊!我竟然不自量力地答应下来。
冥冥中巧意安排,颇多脉络接轨上《京都33祝福》曾介绍的历史神佛人事物,未曾读过的朋友恳请一览。
而京都夜的丰富岂能在十八章中包罗,取舍颇有愧意,夜里的妖怪、魔界,特殊的餐厅、音乐都成遗珠,日间的行事如祇园祭等等不符合夜的主题,资讯庞大几可独立成册,如有机会容日后再叙。
我并非日文精通之人,却与京都结有宿缘,三十年间心领神会,神游千年荟萃各种文化而成的奥妙,在此感谢过去教诲我京都与日本知识文化的亲人长辈朋友们,并拜谢神明的眷顾保佑。
再次深深祝福阅读本书的每位有缘人,期盼大家能在我心中最罗曼蒂克的城市,接受京都夜游神的盛情款待,取悦性灵感官,爱情修成正果,留下生命中美好的回忆。
曲培棻
旧历的京之七夕
买一件浴衣在京都很值得,七月开始新历七夕可以穿、祇园祭可以穿、八月旧历七夕穿、盂兰盆会可以穿,纯棉麻料的这款夏季和服最合适汗流不止的盆地勐暑,约会样貌不狼狈又很有女人味。
梳好露出颈背的发髻簪上绢花,晚上去堀川通过「京之七夕」,京都认定旧历七夕的道理是:牛郎会织女当然要按照正确的天体运行才遇得见啊!光从这点可看出京都人对于用西洋历过节气只是表面工夫的那种不以为然。
新月像纯银的细钩在京都星海里垂钓,人们鱼贯巡游在堀川两侧,这条流经皇宫附近与二条城门前的川,帮平安时代的贵族运输物资、引水造园、培育京野菜,也曾漂洗友禅染的布几百年,但二次世界大战后京都市下水道工程将堀川地下化,人们逐渐淡忘这条水路,直到二○一○年开始举办「京之七夕」,堀川的人气在夜里回魂重现。
化身天河的堀川是留在地面约两公里长的排洪圳,南起二条城前堀川通与御池通交会处,北至今出川通。置身低于路面三四米的深沟,我们像被放进夜里的魔法窄谷,在仅容两人散步的河道边很自然地牵了手,上游不时漂下泛蓝光的圆珠,残影勾勒流水俏皮的生命力。
两排参天的七夕「笹」林被光打亮得像枝枝银竹,「短册」如银箔轻舞,手机相机闪光灯此起彼落。行程似慢慢展开卷轴的画,引我们往上游走去,边发出惊叹又边好奇「接下来会看见什么?」白日寻常的排水圳,夜里被施了光的幻术,创造出不见街景只见天的视觉效果,人们在仲夏夜甜蜜地梦游。
堀川水里出现了美丽的布,水波折射投影图样呈现京都纺织得织女真传,中国爱情神话毫不矫情地融入在地风土人情,如原生般且更被珍惜,最让人心服是沟渠里的水在布疋衬底下如许清澈,鲜艳的图样变幻,天真的孩子们看得出神。
古来堀川两岸的西阵织与友禅染巧夺天工,与七夕「乞巧」结有宿缘。上乘的和服料子是一幅构思精密的画,一卷布恰如其分裁成左襟、右襟、两袖延伸背面共四片组成一件和服,织布与绘染时早配置妥布匹上的花色,透过缝制将这幅艺术品完成,名店里垂挂架上的和服常美得不可方物,价格也高得不可置信,真可用天衣来形容。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能够激发想象力的载体。《夜京都》恰恰做到了这一点。我喜欢作者那种富有诗意的语言,它像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画,勾勒出京都夜晚的迷人景致。那些细微之处的描写,例如风吹过竹林的沙沙声,或是雨滴落在石子路上的清脆声,都仿佛近在耳畔。书中没有刻意去渲染什么,但那种氛围感却油然而生。我仿佛能感受到夜色中弥漫的淡淡忧伤,以及隐藏在宁静之下暗流涌动的生命力。我喜欢书中那些留有想象空间的情节,没有明确的结局,而是让读者自己去续写。它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最美的风景,往往存在于未知的远方,最动人的故事,往往留有想象的余地。这本书也让我对“感悟”有了新的理解,原来所谓的感悟,并不是突然的顿悟,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经历中,慢慢沉淀下来的对生命、对世界的理解。
评分我是一个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人,而《夜京都》这本书,则像一本打开了历史之门的钥匙。它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将历史故事融入到生动的场景描写之中。我仿佛看到了平安时代贵族们在夜晚吟诗作对的场景,也看到了明治维新时期,西方文明与日本传统文化的碰撞。书中那些关于古老神社、寺庙和庭院的细节描绘,让我对京都的建筑风格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喜欢作者那种抽丝剥茧般地讲述历史的方式,不急不缓,循序渐进,让我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这座城市的过去。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那些曾经居住在京都的文人墨客的描写,他们留下的诗句和文章,仿佛穿越时空,与我产生了共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历史并非尘封的过去,而是与当下紧密相连,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它让我对“传承”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些古老的文化和传统,是如何在岁月的长河中被保存下来,又如何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触及灵魂深处的文字有着特别的偏好,而《夜京都》无疑就属于这一类。书中不仅仅是对京都景色的描绘,更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作者在描写真实的人物时,那种内敛而深沉的情感表达,让我感同身受。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独自在深夜京都街头游荡的灵魂,在寻找着某种失落的东西,或是面对着内心的迷茫。书中关于“无常”的论调,让我思考了很多。人生就像京都的四季,繁花似锦,转瞬凋零;秋叶灿烂,终将归于尘土。而在这短暂的生命旅程中,我们又该如何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书中那些哲学性的思考,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感悟。我喜欢那种在阅读中与作者进行精神对话的感觉,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流,在获得启迪。这本书也让我对“寂静”有了新的认识,原来真正的寂静,不是没有声音,而是心灵的宁静,是能够聆听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声音。
评分自从上次读完那本关于老上海的书,我就一直渴望找到一本同样能唤起我心中怀旧情愫的作品。而《夜京都》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份期待。我喜欢那种将历史的厚重感与当下的生活气息巧妙融合的叙述方式。书中那些关于京都的老照片,虽然模糊,却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沧桑感,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我仿佛能听到远处寺庙传来的悠远钟声,看到人力车夫在月光下疾驰的身影,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点滴。作者在描写这些画面时,用了许多我不太熟悉的词语,但正是这些词语,构建了一种独特的美学意境,让我沉浸其中。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懂的轻松读物,需要你放慢脚步,细细品味。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京都秋季夜晚的描写,那种红叶在月光下泛着微光的景象,以及冷冽空气中夹杂着落叶的气息,都让我心生向往。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慢”这个概念,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能够找到一处能够让人静下心来,感受时间流淌的角落,是多么奢侈的事情。
评分这本《夜京都》的封面设计就足以让人沉醉。深邃的夜空下,古老的建筑剪影勾勒出迷人的轮廓,一抹淡紫色的月光透过层层叠叠的屋檐,仿佛能感受到京都夜晚特有的宁静与神秘。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期待着能跟随作者的笔触,在墨色晕染的文字里,感受这座千年古都独有的韵味。从前对京都的印象,大多停留在白天的金阁寺、清水寺,那些人潮涌动的画面。但这本书,似乎带领我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维度——一个被夜色温柔笼罩,卸下白日喧嚣,回归本真面貌的京都。那些隐藏在街巷深处的日式居酒屋,闪烁着昏黄灯光;那些寂静的石板小路,似乎还残留着艺伎走过的细碎脚步声;那些掩映在黑暗中的庭院,会不会藏着古老的故事和传说?这本书的序言让我对作者的笔力有了初步的感知,那种细腻而富有画面感的文字,让我瞬间被吸引。它不是那种直白的叙述,而是充满了暗示和留白,仿佛邀请读者自己去填补那些空白,去想象,去感受。我仿佛已经闻到了空气中混合着淡淡的檀香、雨后泥土的清新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花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