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和友谊,永远探索不尽——法国Fnac 于2010年採访曼纽尔‧菲欧(Manuele Fior)
问:《爱情、乡愁》(cinq mille kilometres par secinde) 是一个爱情故事吗?
答:第N个爱情故事。一开始,这算是文学中常见的结构:三人行与爱情 (?)。我是楚浮的大粉丝,必然有受到某些影响。这段爱情可以因为空间距离及时间流逝,掩饰,变形,结果被高度理想化,而在现实中,主角们原先的想法逐渐有了改变。另外有一个平行的议题,就是科技的进步给人一种假象,以为可以借此弥补时空差距,在任何情境下都能沟通,甚至都已经变成陌生人。毕竟故事从开始到结束历经二十年。
问:故事的建构?
答:起初试着遵循传统的文学模式,聚焦在一位主角身上,他是赢家,比我有勇气,做了我所不敢做的事;但是到头来,这条主线总会消失,我会触及人物较真实的生活面。在漫画这一行,我们经常陷入有点刻板,机械化的剧情;我总试着将人物设定成和我一样的高度,而不把他们当作木偶;也就是说,由他们决定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我。一开始,就像在厨房做菜之前一样,我提供一些材料,设定角色是一个比较勇敢,坚强的人…… 然后看他会做出什么料理。至于他最终该前往哪一个方向,我都不会讶异。
问:这是一本自传吗?
答:不,一点也没有自传的成分。不过,故事中出现的地点是我曾经去过的。我曾在埃及和挪威工作,我是义大利人,也住过德国…… 至于人物,则完全是虚构的,就连外型也是,跟我所认识的人没一个相像。通常,我用的是这种技巧:赋予每个人物一点跟我本身的个性有关的成分;有时候以相反的型态呈现,例如有些人物有勇气做某些我没有勇气做的事,或者相反地,他们比我还要懦弱胆怯…… 结果,每个人物都有一小部分我的特质,然后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发展。就我个人来说,当人物是我所不熟悉的,我觉得比较自由。如果你对号入座,把自己想成其中某个人物,你很容易感同身受,去为自己辩护;而若从外部去看那些人物,那不是你的人生,不是你的故事,你就比较自由,比方说,可以恶搞他们之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