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宫部美幸 Miyabe Miyuki
1960年出生于东京,1976年以《吾家邻人的犯罪》出道,当年即获得《ALL读物》推理小说新人奖,1989年以《魔术的耳语》获得日本推理悬疑小说大奖、1999年《理由》获直木奖确立畅销推理作家地位,2001年更是以《模仿犯》囊括包含司马辽太郎奖等六项大奖,缔造创作生涯第一高峰。
写作横跨推理、时代、奇幻等三大类型,自由穿梭古今,现实与想像交错却无违和感,以温暖的关怀为底蕴、富含对社会的批判与反省、善于说故事的特点,成就雅俗共赏,不分男女老少皆能悦读的作品,而有「国民作家」的美称。近来对日本江户时代的喜好与探究,写作稍偏向时代小说,近期作品有《怪谈》、《暗兽》、《附身》等。2007年,即出道20週年时推出《模仿犯》续作《乐园》。2012年,再度挑战自我,完成现代长篇巨着《所罗门的伪证》。
相关着作
《不需要回答》
《天狗风─通灵阿初捕物帐2》
《孤宿之人(上)》
《孤宿之人(下)》
《小暮照相馆(上)》
《小暮照相馆(下)》
《忍耐箱》
《怪谈──三岛屋奇异百物语之始》
《暗兽─续三岛屋奇异百物语》
《终日(上)》
《终日(下)》
《英雄之书(上)》
《英雄之书(下)》
《颤动岩──通灵阿初捕物帐1》
译者简介
高詹灿
辅仁大学日本语文学研究所毕业。
现为专职日文译者,主要译作有《蝉时雨》、《隐剑秋风抄》、《剑客生涯》系列、《光之国度》、《夜市》等书,并有数百本漫画译作。
个人翻译网站:www.translate.url.tw
附身
打在屋檐上的雨声,似乎变得稍稍轻柔。
雨势终于转弱了──心不在焉地看着《诸国温泉效能鑑》的志津,抬起目光,微微推开格子窗,觑着外头说道。
「哎呀,是冰雨。」
随话语唿出的气息,无比雪白。她像要躲避吹进窗内的寒风,急忙想关上窗,但佐一郎悄悄凑近,按住妻子的手,引颈眺望户外。
原来如此,雨声减弱是因逐渐掺进雪。他探向窗前栏杆,细碎冰粒落入掌中。
「会转为下雪吗?」
志津忧愁地轻叹,靠着佐一郎的背。
「若江户也是这样的天气,天满宫的梅花就全毁了。」
佐一郎没马上回答,继续承接着冰雨。只见天空积着厚厚的云层,灰云朝屋檐正上方垂落。
约莫是从前天申时(下午四点)飘起雨,佐一郎一行恰恰来到户冢旅馆。虽然是像雾雨般的细雨,却连绵不断,昨晚一度停歇,今早卯时(上午六点)一过,又落下豆大的雨滴。吃完午餐,仍不见雨停的迹象。
「云静止不动,雨也在这一带滞留不去。」
佐一郎不仅没要关窗的意思,还几乎探出整个上半身。志津连忙离开他背后,挨近火盆。
「江户远在十里半外,天气或许不一样。」
他们夫妇住的房间,位于旅馆正面二楼。旅馆的出入口兼充茶屋,宽敞的土间摆着两个大铁锅,随时煮着水。此刻,锅里也冒出白茫茫的蒸气,让佐一郎鼻端一热,旋即又消失。
刚才出入口一阵热闹,应该是有旅客进住。可能是下雨的缘故,意外涌进许多客人,旅馆愈来愈拥挤。整排房间和走廊满是嘈杂人声。
「冷得教人吃不消,请关上窗户吧。」
志津尖声道,佐一郎只好乖乖关上。回头一看,妻子缩在旅馆提供的棉袄里,紧挨着火盆。志津满含怨怼地瞪视佐一郎,叹道:
「照这情况,依旧无法动身。」
「别板着脸嘛。」佐一郎温柔地安抚她。「我们不必赶路,又有何妨?等太阳露脸,当天就能回家。」
「好不容易能泡汤疗养,这下身子骨全冷啦。」
「既然这样,要返回箱根吗?」
「我受够走那种山路了。」
「那就绕道鎌仓,去大山参拜,或到江之岛的弁天参拜也不错。」
「那得花不少钱,我们身上的钱不够。」
「写信回家要点盘缠就行。在钱送来之前,悠哉住下吧。」
(評價八) 最近讀完《附身》這本小說,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平常其實算是一個對題材比較挑剔的讀者,很多故事寫到最後都讓我感覺有點虎頭蛇尾,但這本《附身》卻是一部從頭到尾都緊緊抓住了我的心的作品。一開始吸引我的是它獨特的題材,但真正讓我愛不釋手的,是作者對故事的構思和文字的駕馭能力。作者並沒有急於展現恐怖的場面,而是從主角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微小變化開始,一點點地營造出令人不安的氛圍。這種「細水長流」式的敘事方式,反而讓恐怖感更具穿透力。我讀的時候,會不斷地在想,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讓主角的行為變得如此不同?而且,作者對於台灣在地文化的描寫,真的非常到位。書中的一些對話,一些生活場景,都充滿了濃濃的台灣味,這讓我在閱讀時,感覺就像是在看自己身邊的故事一樣,代入感非常強。最讓我驚豔的是,作者對「附身」這個概念的詮釋。它不再是一個單純的鬼魂侵佔,而更像是一種情感的延續,一種記憶的交織,甚至是一種未了的心願在現實中的體現。這種獨特的視角,讓整個故事變得非常有深度,也引發了我對「附身」背後更深層次的思考。我讀到某些情節時,甚至會為角色的遭遇感到心疼,為他們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糾結。而且,作者在推進劇情時,總是能不斷地給我驚喜,每一個轉折都設計得非常巧妙,讓人意想不到。這是一本能夠同時讓你感受到驚悚、懸疑,以及深刻人文關懷的作品,我強烈推薦。
评分(評價一) 最近真的是被這本《附身》給燒到了!我平常其實不是那種特別愛看奇幻或恐怖類型的讀者,但這本書的題材實在太吸引我了,加上聽說評價很不錯,就忍不住把它帶回家了。我拿到書的時候,它的裝幀設計就讓我眼睛一亮,那種帶點神秘感又不過度張揚的風格,就好像在暗示著書中隱藏的某種秘密。翻開第一頁,我其實有點緊張,畢竟「附身」這個詞本身就帶有一種未知的恐懼感。但作者的筆法非常細膩,他沒有一開始就拋出什麼驚悚的畫面,而是慢慢地鋪陳,用一種非常生活化的方式,描繪出主角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細微變化。一開始,我還以為這只是一個關於心理疾病或者壓力過大的故事,但隨著劇情的推進,你會發現事情絕對沒有那麼簡單。作者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非常深刻,你真的能感受到主角在面對這些超自然現象時的迷茫、恐懼,以及那種無助感。而且,他對於台灣在地的一些文化符號和生活場景的融入,也讓我這個在地讀者感到非常親切。你會看到熟悉的街景,聽到日常的對話,這使得故事的代入感瞬間提升。當我讀到某個情節時,那種雞皮疙瘩起來的感覺,真的是很久沒有過了。但最讓我驚豔的是,作者並沒有把重點放在單純的嚇人,而是深入探討了「附身」背後可能存在的意義,是心靈的寄託?是未了的心願?還是另一種形式的連結?這些留給讀者的思考空間,才是這本書最迷人的地方。我真的非常推薦大家來讀讀看,你會發現,這不僅僅是一本「附身」的故事,更是一次對人性、對情感,甚至對存在本身的深刻叩問。我現在每天晚上都忍不住想多看幾頁,但又怕太快讀完,有點捨不得。
评分(評價七) 我必須承認,我對「附身」這個題材,一開始是抱持著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附身》這本書,從書名上就充滿了神秘感,而我對這種能夠挑戰我感官極限,同時又能引發我深度思考的故事,總是充滿好奇。拿到書後,我發現它的裝幀設計也非常符合我的期待,低調而有質感,彷彿預示著書中將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內核。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他並沒有用過於華麗的辭藻,而是用一種平實卻充滿張力的筆法,帶領讀者進入主角的內心世界。我特別喜歡作者處理「附身」這個概念的方式。它不是那種單純的鬼魂入侵,而是將其演繹成了一種更為複雜的情感和記憶的交織。這讓故事跳脫出了傳統靈異的框架,更深入地探討了人與人之間,甚至人與過去之間的聯繫。我讀到某些情節時,會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壓迫感,但同時又會對主角的遭遇產生深深的同情。作者對於台灣在地風情的描寫,也讓我在閱讀時感到非常親切。你會讀到熟悉的街道景象,聽到日常的對話,這些都讓故事更加真實可信。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構思劇情時的細膩。每一個看似不經意的細節,都可能是後續情節的重要伏筆。這種「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寫作手法,讓我在閱讀時,總是不斷地猜測和期待。而且,作者在處理主角情感轉折時,也做得非常出色。你會看到主角從迷茫、恐懼,到最終的勇敢面對,這個過程的刻畫非常細膩,充滿了人性的光輝。總之,《附身》是一本能夠讓你同時體驗到驚悚、懸疑,以及深刻情感洗禮的佳作,絕對值得推薦。
评分(評價六) 當初會選擇《附身》這本書,純粹是因為它的書名和封面設計,給了我一種莫名的吸引力。我一向對帶有神秘色彩或探討人性深層的作品情有獨鍾,而這本書顯然符合我的胃口。翻開書本,作者的文字立刻就抓住我的注意力。他並沒有採用嘩眾取寵的開頭,而是用一種非常沉穩、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主角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尋常的感受。那種感覺,就像是你發現身邊有什麼東西正在悄悄改變,但又無法確定具體是什麼,這種未知的焦慮感,被作者寫得淋漓盡致。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台灣在地生活細節的描寫,像是某個巷弄的氣味,某種特定時刻的聲響,或是人與人之間那種含蓄而真摯的互動,都寫得非常到位,讓我這個在地讀者讀來倍感親切。這種真實感,是很多虛構作品難以企及的。而「附身」這個主題,在作者的筆下,被賦予了更深層的意義。它不只是一個簡單的靈異事件,更像是主角內心深處某種被壓抑的情感、或是過去未了的心願的具象化。這種處理方式,讓整個故事的層次感大大提升,也引發了我對「附身」背後更深層次的思考。我讀到某些情節時,甚至會開始反思,自己是否也曾有過類似的感受,或是是否也在無意識中被某些過往的經驗所影響。作者的敘事節奏也很不錯,他總能在適當的時候製造出懸念,讓你渴望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但又不會讓你感到壓力過大。而且,他對於人物情感的刻畫,也相當深入。你會看到主角的掙扎、恐懼、懷疑,以及最終的成長,這些都寫得非常真實,非常有感染力。總之,《附身》是一本能夠讓你同時感受到驚悚、懸疑,以及深刻人文關懷的作品,非常值得一讀。
评分(評價五) 不得不說,我這陣子真的被《附身》這本書給深深吸引住了!我平常就是個對題材要求比較高的人,很容易覺得很多故事都「套路化」,但這本《附身》卻讓我耳目一新。一開始拿到書,我就被它的設計感吸引,那種帶著點復古又隱約透露著神秘的氛圍,就好像預告著裡面將是一個充滿未知與探索的故事。作者的寫作手法非常細膩,他並不是那種大開大闔、一上來就丟出各種超自然現象的作者,而是非常擅長從細微之處著手。主角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細微變化,一些旁人難以察覺的異常,都被作者描繪得淋漓盡致。我讀的時候,會不斷地猜測,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主角變成這樣?是壓力太大?還是真的有什麼「東西」在影響他?這種懸念的營造,真的非常高竿。而且,作者對於台灣在地文化的理解和運用,也讓我感到非常驚喜。書中的一些場景、一些習俗、一些人情世故,都寫得非常地道,彷彿就是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一樣。這使得故事的代入感非常強,我讀的時候,會覺得自己也身處其中,和主角一起經歷著這一切。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於「附身」這個概念的處理,有著非常獨特的見解。它不再是一個簡單的鬼魂入侵,而更像是一種情感的延續,一種記憶的糾纏,甚至是一種未竟之事在現實中的投射。這讓整個故事變得更加豐富和有層次感。我讀到某些情節時,會感到一陣寒意,但同時又會對角色的遭遇感到同情,甚至產生某種共鳴。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能夠同時帶給你驚悚、懸疑,以及深刻的情感體驗。我非常推薦這本《附身》,它絕對是一部值得你花時間去細細品味的作品。
评分(評價十) 最近被《附身》這本書完全「擊中了」!我平常其實不太愛讀那種一看就知道結局的故事,而是喜歡那種能夠不斷帶給我驚喜,讓我有機會去思考、去猜測的作品。而這本《附身》絕對是近期讓我讀得最過癮的一本。一開始吸引我的是它充滿神秘感的書名,但真正讓我欲罷不能的,是作者那種非常獨特且細膩的寫作風格。他並沒有像許多同類型作品那樣,一上來就用強烈的感官刺激來抓住讀者,而是從主角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微小、不起眼的變化開始,一點點地鋪陳出一個令人不安的氛圍。這種「細水長流」式的鋪墊,反而讓那種潛伏的恐懼感更加深入人心。而且,作者對於台灣在地文化的融入,也是我非常欣賞的一點。書中對場景的描寫,像是某個老街的氛圍,某個社區的氣息,或是人與人之間那種看似平常卻又充滿玄機的互動,都寫得非常生動,讓我在閱讀時,感覺就像是親身經歷一般。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附身」這個主題的詮釋。它不再是一個簡單的靈異事件,而更像是一種情感的延續,一種記憶的交織,甚至是未竟之事在現實中的體現。這種處理方式,讓整個故事變得非常有深度,也引發了我對「附身」背後更深層次的思考。我讀到某些情節時,甚至會為角色的遭遇感到心疼,為他們之間的關係而感到糾結。這是一本能夠同時讓你感受到驚悚、懸疑,以及深刻人文關懷的作品,我非常推薦。
评分(評價三) 身為一個可能算是「老讀者」了吧,對於題材的接受度其實很高,但要能真正打動我的,並不多。《附身》這本書,絕對是近期讓我驚豔的一本。我第一次注意到這本書,是因為它在網路上的一些討論,大家對於「附身」這個主題的討論非常熱烈,而且普遍評價都很好,就讓我好奇心大起。拿到書的當下,我第一眼就被它的封面設計給吸引了,那種低調卻充滿張力的視覺,彷彿已經劇透了書中即將展開的風暴。作者的敘事手法非常獨特,他沒有採用那種線性、循序漸進的敘事,而是透過一些看似不相關的片段,慢慢拼湊出一個完整的畫面。這種「留白」的藝術,讓讀者在閱讀時,需要自己去動腦筋,去連結,去猜測,這無形中就增加了閱讀的趣味性和挑戰性。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附身」現象的描寫。它不是那種粗暴的、為了嚇人而嚇人的橋段,而是將這種超自然的元素,巧妙地融入了主角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狀態之中。你會看到,這種「附身」是如何一點點地侵蝕著主角的意志,又是如何迫使他去面對一些他一直以來都在逃避的問題。而且,作者對於台灣本地的風土人情,有著非常細膩的觀察和描寫。書中的一些場景,一些對話,都充滿了濃濃的台灣味,這讓我在閱讀時,感到無比的親切和熟悉。讀到某些地方,我甚至會停下來,回想自己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或者身邊的朋友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這種情感上的共鳴,是很多國外翻譯小說很難帶給我的。總的來說,《附身》不僅僅是一本能夠讓你感到刺激和懸疑的書,它更是一本能夠讓你深入思考,關於自我、關於記憶、關於情感連結的深刻作品。我認為,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過了它本身的類型標籤。
评分(評價四) 我平常其實不太會主動去追逐所謂的「熱門書」,而是比較隨緣。這次接觸到《附身》這本小說,完全是因為朋友的推薦。他當時是這樣形容的:「這本書會讓你晚上不敢關燈睡覺,但又忍不住想一直看下去。」當時我還覺得有點誇張,但讀完之後,我只能說,朋友形容得非常貼切。這本書的開頭,我以為會是很典型的靈異故事,但作者的筆觸卻非常沉穩,他沒有一開始就拋出太多的恐怖元素,而是透過主角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細微的變化,一點點地勾勒出一個不安的氛圍。你會發現,主角的行為舉止,開始變得有些奇怪,有些反常,但旁人卻又說不上來具體是哪裡不對勁。這種「細思極恐」的感覺,才是最讓人毛骨悚然的。而且,作者對於台灣在地文化和生活習慣的融入,做得非常自然。書中的對話,聽起來就像是我平常和朋友聊天一樣,那種親切感,讓我立刻就進入了故事的情境。當我讀到書中關於「附身」的描寫時,我被作者的想像力深深吸引。他並沒有將「附身」描寫成一個單純的鬼魂佔據身體,而是將其演繹成了一種更為複雜的情感和記憶的交織。這種處理方式,讓故事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驚悚,更深入到了人性的內心。我讀到某個情節時,甚至會為角色的遭遇感到心疼,為他們之間的糾葛而感到揪心。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推進劇情的時候,總是能讓你感到意想不到。每一個轉折,每一個伏筆,都設計得非常巧妙,讓你完全猜不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而且,作者在故事的結尾,留下了很多讓讀者思考的空間,這讓我在讀完之後,依然久久無法平靜。這是一本真正能夠觸動人心的作品,我強力推薦。
评分(評價九) 我平常不太會主動去購買特定類型的書籍,通常是看心情、看緣分。這次偶然間看到了《附身》這本小說,它的書名和散發出的那種神秘氣息,深深地吸引了我。拿到書之後,我並沒有立刻閱讀,而是先把它擺在書架上,讓它靜靜地「醞釀」了一下。當我終於翻開第一頁時,我被作者細膩的筆觸和獨特的敘事風格所吸引。他並沒有一開始就拋出驚悚的元素,而是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化的方式,描繪出主角內心的細微變化。那種感覺,就像是你發現自己身邊正在發生一些你無法解釋的事情,但又找不到源頭,這種莫名的不安感,被作者寫得淋漓盡致。我特別欣賞作者對於台灣在地文化和生活細節的描寫。書中的場景,像是某個熟悉的夜市,某條蜿蜒的小巷,或是朋友間的日常對話,都寫得非常生動,讓我這個在地讀者讀起來倍感親切。這種真實感,使得「附身」這個原本虛幻的概念,變得更加觸手可及。而且,作者對「附身」這個主題的處理,也非常有新意。它不再是單純的鬼魂作祟,而更像是一種情感的延續,一種記憶的糾纏,甚至是一種未竟之事在現實中的投射。這種豐富的詮釋,讓整個故事變得更有深度,也引發了我對「附身」背後更深層次的思考。我讀到某些情節時,甚至會為角色的遭遇感到心疼,為他們之間的關係而感到揪心。這是一本能夠同時讓你感受到驚悚、懸疑,以及深刻人文關懷的作品,我非常推薦。
评分(評價二) 老實說,我一開始拿到《附身》這本書的時候,心裡是帶著一點點懷疑的。台灣本土的靈異或奇幻題材,我讀過不少,有些確實不錯,但也有很多流於表面,或者刻意營造恐怖氛圍,結果卻讓人覺得有點尷尬。但這本《附身》給我的感覺很不一樣。它不是那種一開始就用很多符號、咒語來堆砌的書,而是從一個非常貼近常人生活的角度切入。我特別喜歡作者處理主角內心獨白的方式,那種掙扎、懷疑、自我質疑,以及偶爾冒出來的一絲希望,都寫得非常真實。你真的會覺得,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大概也會是類似的反應吧。書裡面對於場景的描寫也很用心,我讀的時候,彷彿就置身於那個地方,能聞到空氣中的味道,感受到周遭的氛圍。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是很多書都做不到的。而且,作者對於「附身」這個概念的處理,我覺得非常有新意。它不只是一個單純的鬼魂附體,更像是一種情感的延續,一種記憶的傳承,或者說是未竟之事的一種具象化。這讓整個故事變得更有層次感,也更有深度。我讀到後面,會開始思考,如果真的有一個「附身」的存在,那它究竟是敵人還是朋友?它帶來的是災難還是某種啟示?這種開放式的探討,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有新的想法產生。而且,作者的文字功底也很扎實,讀起來很順暢,不會有那種為了寫而寫的生硬感。很多細節的描寫,都恰到好處,既不會過於冗長,又能準確地傳達出想要表達的情緒。總之,這是一本讓我讀完之後,久久不能忘懷的作品,強烈推薦給所有喜歡思考、喜歡深度故事的讀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