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拿手术刀,下班拿乐器
你的医生很可能有一个祕密身分
旅美音乐家 马友友 盛情推荐
波士顿隆伍德交响乐团不可思议的故事
揭露音乐与医学之间惊人的交互影响与对话
音乐如何改变医学?音乐能像医师治疗病患那样,疗癒医师?作者黄美贤医师引人入胜的叙述,带领我们一探同时从事音乐与医业者的生命样貌。其中,治疗与音乐不但并行不悖,还相辅相成、相互辉映。波士顿隆伍德交响乐团惊人的故事,揭露了音乐与医学间不可思议的对话,两者在神经学层面上的交互影响,将为整体医疗行为带来莫大助益。
你也许听过隆伍德交响乐团(Longwood Symphony Orchestra,LSO),但它可不是普通的交响乐团。LSO创立于1982年,成员由波士顿地区杰出的医师、医学院学生与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组成,并自1991年起,在主席、首席小提琴手黄美贤医师(Dr. Lisa Wong)的领导下蓬勃成长。这群以自己的非凡成就引以为豪的音乐家,已享誉全球,拥有广大乐迷。
黄美贤医师在书中记录了这些医师的音乐才华,如何影响了他们从事医疗行为的方式;相对的,他们的职业对其音乐又带来何种改变。当一位外科医师从忙乱的急诊室,转换到严谨的交响乐团排练时,这中间经过怎样的认知与情感转换?早上到贫穷社区出诊,接着当晚在爵士乐团吹奏小号,是什么样的感觉?
本书优美独特,令人耳目一新且充满正面能量,是具备一切元素的大众非文学作品,在情感、灵魂、身体、智性与灵性的交织中,谱出动人的乐章。
本书特色
「恭喜隆伍德交响乐团,为音乐与医疗建立起如此清晰易懂的关联。遵循史怀哲博士的『尊重生命』哲学,黄医师与隆伍德交响乐团的成员,多方面彰显了人性。」——马友友
「表演的广度与创造性以及惊人的细腻,让我印象深刻。但这不是波士顿交响乐团,也不是新英格兰音乐学院,而是隆伍德交响乐团。」——《华尔街日报》
「音乐让人类生存的每一面向,获得养分、支持、维系及力量。音乐对我们的医疗人员及他们所执行的疗癒艺术,是多么自然天成的伙伴。黄医师引人入胜的叙述,提供了一扇进入医疗人员生命的忠实窗口;在那里,疗癒与音乐正幸福地共舞。这是所有追寻生命喜乐与贡献的人必读的启发之书。」——马克.邱吉尔、迪恩.艾默里塔斯,新英格兰音乐学院暨美国系统总监
作者简介
黄美贤 Dr. Lisa Wong
黄美贤博士是哈佛医学院小儿科的医师,并在波士顿南岸自己开业。她是隆伍德交响乐团董事会主席,麻州儿童观众计画的董事,并协助成立「让音乐回来」计画,让波士顿公立学校又再度开始在课堂上教授乐器演奏。
罗伯特.维亚加斯 Robert Viagas
罗伯特.维亚加斯创立并经营Playbill.com、Theatre.com及百老汇电视网,也是Playbill出版的编辑。他撰写或编辑过十四本书,现居纽约市。
前言─—柏纳德.罗恩医师
前言─—黄美贤医师
第一部:医界音乐家登场
1 医界音乐家序曲
2 带着小提琴的小儿科医师
3 音乐与治疗师,从阿波罗到史怀哲博士
4 隆伍德交响乐团找到了它的兰巴雷内
第二部:音乐、医药与治疗
5 音乐家—医师调合
6 音乐作为治疗媒介
7 音乐与脑部发展
8 左半球与右半球
9 克服失调
10 音乐家,治好你自己
11 音乐与心理健康
第三部:医界音乐家及社区
12 从冲突和弦到完美和谐
13 把人性带回医界
14 未来的医界音乐家
附录A:我们听的音乐
附录B:来自医界音乐家的个人建议
引用文章
附加文章
隆伍德交响乐团的社区伙伴一九九一~二○一一年
附注
前言
我这一生都在和病患与观众分享音乐与医学的疗癒艺术。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这两者之间有很强的相似处。两者都需要高度训练、热情、专注,还有分享的天性。当音乐家看着一段乐曲,那些音符只是纸上的黑点──是听觉的视觉呈现。一旦经过分析、消化和了解,而且一旦音乐家加入他或她自己的声音、经验和创造力,那些黑点就会奇蹟般地转化成令人震撼的美丽乐章,或令人心碎、充满感情的音乐。身为医师,我们也同样看到,诊断结果可以直接来自一堆实验室检验报告或大批X光片。医学就像音乐一样是门艺术:我们将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知识合併后,加入经验和创作力──然后得出只适用于某个病人的最佳诊断结果。就像我们聆听音乐,我们也必须聆听病人的话。
以音乐疗癒人群是我自己家族的共同信念。我先生,小提琴家张万钧(Lynn Chang)是一对医师夫妻的长子,如果他没有在一九七四年还在哈佛大学唸书时,于义大利赢得国际帕格尼尼大赛首奖的话,很可能也会成为医师。当他回到美国时,他很高兴地退了有机化学课(虽然我觉得他会成为一个好医师!),转而成为一位职业音乐家。他用他的音乐关怀他人。作为演奏家和老师,他指导并鼓舞了许多年轻人,跟着人生旅程的脚步,持续追求他们的梦想,无论是不是和音乐有关。有些他的学生进入美国的顶尖管弦乐团,从洛杉矶到芝加哥到波士顿都有。其他人则一边当医师、工程师或科学家,一边持续音乐生涯。我们都相信,音乐感动人生,并产生真正的社会改革。二○一○年十二月,万钧获邀在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上,为得奖者诗人刘晓波演奏,他也是一位身陷囹囫的人权斗士。在那里,对着一把象征性的空椅子演奏,他的音乐传达出有力的讯息。安徒生常被引用的话听来真实无比:「语言表达不出的意思,音乐可以。」
本书描绘好几位我的音乐与医学上同事的生活,他们投注相同心力,透过他们的医术与音乐来改变世界。这是关于隆伍德交响乐团的故事,它是波士顿一个由医疗专业人士所组成的乐团。正如交响乐团中每个乐器都扮演不同角色,隆伍德交响乐团的每位成员,也在这个医界音乐团体中扮演独特的角色。有些人是活力十足的年轻学生,人生才正要起步;其他人则是资深的元老级医师,有着多年的管弦乐团经历。二十八年来,乐团一直在音乐、医学及社区服务三个元素间寻求平衡,尽其所能地让世界变成一个更好、更健康、音色更优美的地方。
我们一直在投入心力让我们的社会恢复生气。过去一百年来,医学的发现与技术已根绝了许多疾病,改善了生活品质,并延长人类的寿命。但医学技术仍有未尽之处。身为医师,我们必须回归医学的根源。通常,诊断结果并不是靠着另一次的实验室检测或电脑扫描,而是安静地和我们的病人坐在一起。一个人的「生命迹象」不仅在于温度和血压,也在性格与情绪中。我们的音乐训练帮助我们去倾听,而不只是听见,而且能辨认出,每次的诊断中都有一首歌曲。
黄美贤医师 二○一一年十一月于波士顿
‘仁医乐手’这个书名,就像一个精致的钥匙,打开了我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期待着能够看到一种纯粹而美好的力量,一种能够跨越世俗的界限,直击人心的情感。我希望书中能够描绘出,当一个人能够将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对生命的无限热爱相结合时,所能爆发出的惊人能量。我期待着,这种能量不仅仅体现在治愈疾病上,更体现在抚慰灵魂、点燃希望上。书中的‘仁医’,或许不只是在用药,更是在用一份无私的关怀去触碰每一个脆弱的生命;‘乐手’,则是在用音符,编织成一首首疗愈的诗篇。我渴望在这个故事中,找到一种关于善良、关于奉献、关于生命价值的全新解读,让我的内心得到升华,让我的眼界得到开阔。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旅行,我迫不及待地想在这趟旅程中,发现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闪光点。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在我心中建立了一个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形象。这位‘仁医乐手’,他不仅仅是一个故事的主角,更像是我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并且会深深敬佩和怀念的人。他的每一次诊疗,都带着一份超乎寻常的细致和耐心,仿佛能洞察到病人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和渴望。而当他拿起乐器时,那份从指尖流淌出的音符,又似乎拥有了某种神秘的力量,能够消弭现实的严酷,让人们在片刻的宁静中找到喘息和力量。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这种‘治愈’的描绘,它不是简单粗暴的药物干预,而是渗透在每一个细节中的温暖与关怀,是对于生命尊严的极致尊重。那种人性的光辉,在书中的字里行间,散发着一种独特而持久的魅力,让我不禁一次又一次地回味,思考着自己生活中,是否也能成为别人眼中的‘仁医乐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温暖他人。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和节奏,让我一度感到有些意外。我以为会是那种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冲突的作品,但它呈现出的,却是一种更为内敛、更为细腻的叙事风格。主人公‘仁医乐手’的形象,并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完美无缺的英雄,而是一个有着自己困惑、有着自己挣扎的普通人。他的‘仁医’之术,并非总是立竿见影,他的‘乐手’才华,也并非总是受人瞩目。然而,正是这种真实和接地气,反而让我对这个角色产生了更深的共鸣。书中对细节的刻画,比如每一次演奏前,他手指在琴弦上的轻微试探,或者每一次询问病情时,他眼神中流露出的关切,都显得那么真实可信。我喜欢这种不急不缓的叙事,它给了我足够的时间去品味每一个情节,去感受人物内心的变化,去体会那种在平凡生活中闪耀的非凡光芒。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仁医乐手’,一开始就勾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一个能够用音乐抚慰人心的‘乐手’,如果同时又拥有‘仁医’般的关怀和技艺,那该是怎样一种令人敬仰的存在?我脑海中浮现出各种画面:或许是某个隐居山林,弹奏古琴的医生,用琴声调和病人的心绪;又或许是在喧嚣的都市中,一位白衣天使,在手术的间隙,拿起乐器,奏响一曲慰藉人心的旋律。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描绘出这样一种跨越了职业界限、将艺术与医术完美融合的灵魂。我希望故事能够深入探讨,音乐是如何在病痛的折磨中,成为一种独特的疗愈力量,不仅仅是缓解身体的痛苦,更能触及灵魂深处,给予病人希望和勇气。同时,我也好奇,成为‘仁医乐手’背后,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和牺牲,他们是如何平衡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并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真谛。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为我打开了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让我对其中可能蕴含的深刻情感和独特视角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我原以为会读到一个关于医生和音乐的故事,但实际上,它触及了更为宏大和深刻的议题。‘仁医乐手’这个角色的设定,简直是一个天才的构思。它巧妙地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技艺——医学的严谨与艺术的灵动——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立体而丰满的人物。我被书中对‘仁心’的解读深深打动,那种不计回报、全身心投入到帮助他人中的精神,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珍贵。而‘乐手’的身份,则为这种‘仁心’增添了一层浪漫而诗意的色彩。音乐在这里,不再是单纯的娱乐,而是成为了连接心灵、传递情感、甚至治愈创伤的桥梁。我从中看到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类情感复杂性的细腻描绘。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