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最早的全景式影像記錄,真實再現近150年前的晚清帝國;作者曾在香港生活五年,留下本地珍貴照片。
2.世界紀實攝影先驅、維多利亞女王禦用攝影師約翰o湯姆生的經典之作;入選世界攝影史100部最重要的畫冊。
3.一本攝影人必讀之書,中國攝影界人士無不肅然起敬的經典作品;齣版一個半世紀以來,知名度和影響力無遠弗屆。
4.第一次完整呈現英文版四冊原著,第一次擁有準確、認真的中文譯本。
本書是紀實攝影先驅約翰‧湯姆生的經典之作,是第一部通過照片多層麵介紹中國的全景式影像記錄,鏡頭下既有?官顥貴與販夫走卒,也有山川河流和民生時局,視角獨特嚴謹,真實再現150年前的晚清帝國,極富史料價值和收藏價值。譯者對老照片深有研究,翻譯功底紮實,對文中的地點、人物作瞭詳細考證,文中多附有譯註,足見其嚴謹。
名人推薦
約翰•湯姆生是最著名的拍攝中國的攝影師。——Roberta Wue(研究香港攝影史的著名學者)
約翰•湯姆生,以他在1860年代末至1870年代初對中國的人物和風光的生動寫照,無疑是當時最好的攝影師之一。他留下的眾多作品是一項巨大的財富,是衡量19世紀其他在中國活動攝影師的標杆。——Terry Bennett(英國研究東亞早期攝影史,特彆是日本和中國攝影史的著名學者)
作者簡介
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1837—1921)
蘇格蘭攝影傢、地理學傢、旅行傢,紀實攝影領域的先驅,是最早來遠東旅行、並用照片記錄各地人文風俗和自然景觀的攝影師之一。1862年,他成為皇傢蘇格蘭藝術學會的會員,於1866年入選皇傢人種學會和皇傢地理學會。1867年10月移居香港,開始瞭他攝影生涯中至關重要的幾年。1881年他被維多利亞女王指定為禦用攝影師。
譯者簡介
徐傢寜
長期從事中國老照片的研究和收藏,參與組織內地首個影像拍賣專場。編譯有《1900,美國攝影師的中國照片日記》、《1904—1905,洋鏡頭裏的日俄戰爭》、《近代中國的反光鏡》、《北洋歲月》、《中國與中國人影像》等書,並在《老照片》、《溫故》、《中國攝影》、《攝影之友》、《收藏》、《紫禁城》等雜誌發錶多篇文章。
前言:中國影像收藏與齣版新境界
譯序:晚清中國的光與影
自序
【第一部】
恭親王 香港 香港的港口 香港的轎子 一個中國學童 一個中國女孩 一個香港畫傢
香港的鍾樓 海傍 疍傢女孩 疍傢老婦和小孩 麯藝人 廣州的帆船 觀音廟的正門,香港
化緣的僧人 香港的街道 飯館裏的煙客 吞雲吐霧 晚飯過後 立誌功名 梳妝
勞動階層的四張肖像 海口,新的條約口岸,海南島 兩廣總督瑞麟 韃靼士兵 一位廣州仕女
女傭 新娘和新郎 廣州 昔日商館的所在,廣州 英國領事衙門,廣州 一傢廣州當舖
河南寺,廣州 五百羅漢堂 住持 廣州的揀茶工 廣州的藥房街 踩製香片和珠茶
齣口茶葉的稱重 一傢茶廠,廣州 一間品茶室,廣州 廣州的紳士 識銀 繅絲 澳門
颱灣島內的山道
【第二部】
木柵的竹子 颱灣的原住民 平埔番的民居 平埔番的範例 颱灣府附近 汕頭 中國南方的塔
潮州府的橋 男性的頭像,中國人和濛古人 中國女性的發式 中國的演員 鼓浪嶼 廈門港
廈門婦女 中國女子的小腳 福州的兵工廠 福州租界 永福的隱寺 鼓山寺的住持和僧人
老式帆船 租界一隅,福州 梯田 牌坊 福州的苦力 馬快 乞丐 轎子 犁地 濛古馬
中國的水果 茶樹 延平(YENPING)的急流 小船
【第三部】
浙江 寜波 福建會館 雪竇山 上海 上海外灘局部,1872年 上海的獨輪車 紡紗機
中國的法庭和懲處方式 枷刑 站籠 普陀山 揚子江 銀島 金山寺 南京的兵工廠
南京 明孝陵 洋槍隊 九江(租界區) 街頭小販,九江 九江碼頭 鋸木工在工作
織帶機 漢口 漢口(租界) 黃鶴樓 從漢口到巫峽
【第四部】
中國的政府機構 李鴻章 芝罘 天津 國子監 北京 觀象颱 觀象颱 中國的房屋
女性的發型 前門大街 鍾樓,北京 鼓樓 北京的一傢店舖 活人墓 中國的醫生
街頭娛樂和消遣,北京 古玩商 中國的青銅器 古瓷 滿族女士和她們的婚姻
孔廟裏的聖人牌位,北京 李善蘭和他的學生們 北京的一座牌樓 滿族葬禮,北京
班禪喇嘛的衣冠塔 圜丘和天壇,北京 滿族士兵 濛古人 朝鮮人 圓明園 銅亭,萬壽山
石像生,明陵 長陵棱恩殿 守夜人,北京 北京的駱駝 南口峽榖 居庸關雲颱 長城
【附錄】
約翰•湯姆生與《中國與中國人影像》
原書及翻譯參考書目
這本《中國與中國人影像:英國著名皇傢攝影師記錄的晚清帝國》所呈現的,與其說是一本曆史讀物,不如說是一場跨越百年的對話。我一直對那個充滿矛盾與變革的時代心懷敬畏,但書本上的文字描述,總歸隔瞭一層紗。而攝影,這種直觀的藝術,能夠以最直接的方式觸及人心。我尤其好奇,這位皇傢攝影師,他的身份和地位,是否會讓他有機會接觸到那個時代中國社會的各個層麵?是達官貴人的府邸,還是市井小民的日常?是宏偉的宮殿,還是破敗的村莊?這些影像,是否會捕捉到那個時代特有的神情,那些眼神中的無奈、堅韌、或是對未來的迷茫?我期待著,通過他的鏡頭,能夠窺見那個時代的真實肌理,感受那些鮮活生命的脈搏。
评分翻閱《中國與中國人影像:英國著名皇傢攝影師記錄的晚清帝國》這本書,我仿佛成為瞭一位時空旅人,置身於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東方帝國。我一直著迷於晚清的曆史,那些風雲變幻,那些屈辱與抗爭,總是在腦海中勾勒齣模糊的畫麵。而攝影,作為一種凝固時間的藝術,卻能將那些轉瞬即逝的瞬間,永遠地定格。我期待著,這位英國攝影師的鏡頭,能為我們揭示那些教科書上未曾細緻描繪的細節。他會如何看待當時中國的社會結構?他是否會捕捉到西方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碰撞的痕跡?那些普通中國人的生活狀態,他們的服飾、他們的錶情、他們的眼神,是否會透過照片,嚮我們訴說著那個時代的故事?
评分我之所以會被《中國與中國人影像:英國著名皇傢攝影師記錄的晚清帝國》這本書深深吸引,是因為我對曆史的認知,始終渴望著更直接、更具象的體驗。文字記錄固然重要,但終究是間接的。而攝影,則是一種穿越時空的“目擊”。我很好奇,這位英國皇傢攝影師,他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又帶著怎樣的視角和心態來記錄晚清的中國?他的鏡頭,是否會更加客觀冷靜?是否會捕捉到我們本土攝影師可能因為視角原因而忽略的細節?我期待著,這些影像能夠展現齣那個時代中國人真實的生存狀態,他們的衣食住行,他們的社會交往,他們的精神麵貌,都能夠通過這些珍貴的影像,鮮活地展現在我的眼前,為我構建一個更為立體、更為真實的晚清中國。
评分對於《中國與中國人影像:英國著名皇傢攝影師記錄的晚清帝國》這本書,我最大的期待,莫過於通過純粹的視覺語言,去理解一個曾經輝煌又逐漸黯淡的帝國。曆史的厚重感,往往伴隨著對細節的渴望。而攝影,正是捕捉細節的利器。我希望,透過這位皇傢攝影師的鏡頭,我能看到比文字描述更為生動、更為鮮活的晚清中國。他是否會捕捉到那個時代特有的光影?那些街頭巷尾的景象,那些人物的姿態,是否會讓我産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期待著,這些影像能夠填補我對於晚清社會生活各個層麵的認知空白,去感受那個時代人民的喜怒哀樂,去體會那個時代社會的脈搏。
评分當我在書店偶然翻開這本《中國與中國人影像:英國著名皇傢攝影師記錄的晚清帝國》時,一種穿越時空的吸引力瞬間將我捕獲。封麵那一幀褪色的黑白照片,靜靜訴說著一個遙遠時代的故事,我的好奇心如同被點燃的引綫,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瞭解。我腦海中浮現齣各種關於晚清的想象:是《紅樓夢》裏貴族生活的精緻,還是《辛亥革命》前夕風雨飄搖的動蕩?而這位“英國著名皇傢攝影師”的視角,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切入點。他是一位旁觀者,一位記錄者,他的鏡頭下,那些曾經鮮活的麵孔、熟悉的街景,又將呈現齣怎樣的陌生與真實?我期待著,這些影像能夠打破我固有的曆史認知,帶來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洗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