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天下」据说是大清道光皇帝惊叹山西票号经营网络四通八达,对其商业运作竟较天朝统治系统更无远弗届的嘉勉之词。
香港虽偏南一隅,但一个半世纪以来却承担了沟通中外、连结东西的角色,并书写了国际金融中心的传奇,其经验实有其珠玉之处,值得大中华金融及股票市场汲取。
以史为鑑之余,更应放眼未来。在全球化年代,本书提出上海、台湾和香港股票市场应组创「海湾港」金融联网的构思,借以突破大中华地区资本供应与需求一直未能融滙贯通的困局。此举除了可让资本市场成为促进竞争、强化发展的核心力量,达至真正的「汇通天下」,造福区域内的人民和企业,同时亦可为当前疲不能兴的国际金融注入强大动力,推动经济复甦。
作者简介
郑宏泰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社会及政治发展研究中心联席主任。郑博士先后在香港大学考获工商管理学士、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2003年起在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任研究助理教授之职,2011年9月起转职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主要从事华人家族企与港澳社会政策等研究,近期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着作包括《山巅堡垒:何东花园》及《才德之间:华人家族企业与妇女》等,并在国际期刊及区域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十数篇。
陆观豪
资深银行家,退休前是恆生银行常务董事兼副行政总裁,具卅多年金融银行实务及研究经验。陆先生毕业于香港大学,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亦获香港银行学会颁授院士级衔,现时仍担任多家上市及私人企业独立董事之职,亦是香港中文大学司库,并担任名誉教授(财经),讲解金融现况及参与学术研究,同时亦常在《信报财经新闻》及《信报月刊》撰文,探讨政经与财金发展,分享心得。
对于《滙通天下:香港如何连结中国与世界》这本书,我充满了对其中历史叙事的期待。作为一个在台湾成长起来的读者,我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总会受到各种视角的过滤和影响。香港的历史,在很多时候,似乎被置于一个相对边缘的位置,但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连结中国与世界”这几个字,让我想到在那些动荡的岁月里,香港可能扮演的角色。它是否是中国革命时期的一个避风港?它是否是改革开放初期,大陆吸引外资和技术的桥梁?更重要的是,它如何成为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将西方的思想、制度、文化带入中国,又将中国的文化、艺术、思想传播出去?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实的史料,去描绘那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去勾勒出香港在不同历史节点上的具体作用。不仅仅是宏观的叙事,也包括微观的细节,比如当年那些往来于大陆和香港的人们,他们的故事,他们的选择,他们的贡献。香港的独特性,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在东西方文化长期碰撞下的沉淀,这本书能否深入挖掘这种文化基因,以及这种基因如何影响了它的“连结”能力,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部分。
评分在我看来,《滙通天下:香港如何连结中国与世界》这本书所能提供的,或许是对“中西合璧”这一概念最生动、最真实的注解。从台湾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来看,我们对“中西合璧”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实践,但香港的经验,无疑是另一条极其引人注目的道路。它不像台湾那样,受到日本和美国的影响更为直接,香港的“西”更多来自于英国殖民统治下的法治、自由市场经济以及西方文化的浸润,而它的“中”则根植于深厚的中华文化土壤。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滙通天下”四个字,让我联想到香港如何在这种独特的基因组合下,发展出一种能够与世界对话,并且在全球贸易和金融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模式。我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香港的法律体系,它如何在英美法系的基础上,又能适应中国大陆的社会经济需求,从而成为一个有效的“连结”平台。同时,我也期待看到书中对香港在文化输出和文化融合方面的分析,它如何将中国的文化元素以一种世界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又如何吸收和转化来自全球的文化思潮,形成一种既有中国特色又具国际视野的文化风格。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让我能够深入理解香港的这种“滙通”能力,以及它在塑造现代中国与世界关系中所扮演的独特而关键的角色。
评分阅读《滙通天下:香港如何连结中国与世界》这本书,我尤其关注它对于香港经济奇迹的阐释。从一个台湾读者的角度来看,我们对“经济奇迹”这个词并不陌生,但香港的经验总是显得格外独特。它不像台湾那样,背后有强大的美国支持,也不像新加坡那样,是由一个精英团队精心规划和打造。香港的崛起,更像是在一个看似不利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下,凭借着某种内在的驱动力,硬生生闯出了一条路。这本书的名称“滙通天下”也暗示了它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它如何成为一个自由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一个重要的贸易中转站?我很好奇书中是如何描述这种“滙通”机制的,是制度的优势?是法律的保障?还是社会文化的特质?特别是在中国大陆逐渐对外开放的进程中,香港扮演了什么角色?它是否是大陆走向世界的一扇窗口,一个试水区?还是说,它自身的发展模式也受到了中国大陆经济政策的影响?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香港的金融体系、法律框架、营商环境,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吸引了全球的资本和企业。同时,我也想了解,在“连结”的过程中,香港是如何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竞争力的,它如何在新兴经济体崛起和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背景下,维持其“滙通天下”的地位。
评分我对于《滙通天下:香港如何连结中国与世界》这本书,特别想了解它关于香港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质的论述。从台湾的经验来看,一个城市的成功,除了经济和政治因素,其社会氛围和文化底蕴同样至关重要。香港是如何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塑造出一种独特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它如何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又如何将他们融入这座城市?这本书的标题暗示了香港的“连结”能力,我相信这种能力并非仅仅是经济上的,更包括了人文层面的吸引力。我好奇书中是如何描绘香港人的身份认同,以及这种认同如何在“中国”和“世界”之间找到平衡。它是否塑造了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化?它如何吸收外来文化,又如何保持自身的特色?在我看来,一个能够“滙通天下”的城市,必然拥有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以及鼓励创新和冒险的文化基因。这本书是否能够深入剖析香港的教育体系、媒体环境、艺术氛围,甚至是它的饮食文化,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城市最深层的魅力。我对香港的那些老建筑、老街区,以及其中流传的故事,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这些充满历史韵味的空间,去感受香港的独特韵味。
评分作为一个在台湾长大,对香港的情感总是复杂而又深刻的读者,最近读到一些关于香港的书,总会勾起许多回忆与思索。《滙通天下:香港如何连结中国与世界》这个书名本身就很有意思,它暗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角色,香港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地点,更是一个历史的枢纽,一个连接的节点。我一直在思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香港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如何在中国大陆剧烈变动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且还能同时与广阔的世界建立联系?这本书所描绘的“连结”一定不只是简单的贸易往来,更可能是文化、观念、资本、人才的流动,甚至是思想的碰撞与交融。想象一下,在过去那些动荡的年代,大陆上的许多精英和知识分子,或是寻求避难,或是寻求机会,都可能汇聚于香港,在这里他们或许能够找到一片喘息的空间,也可能在这里激发出新的思想火花。同时,香港作为英国的殖民地,本身就带着西方文化的印记,这种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势必会孕育出独特的城市魅力和发展模式。这本书的标题让我对这些“连结”的细节充满好奇,它如何做到既能“滙通天下”,又能在中国与世界之间扮演如此关键的角色?我相信作者一定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了香港在历史进程中的战略地位,以及其背后的运作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