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旨在匯整颱灣在傢庭暴力庇護服務的本土化經驗,期能給予目前從事親密關係暴力庇護服務工作者,一套由理論到實務應用的參考教材;或是做為即將投入庇護服務工作者,在資源規劃與設計時的參考。
本書內容包含理論、政策與實務的討論,立基於實證性研究結果,強調理論與實務的結閤,並增加本土實務工作的經驗匯整,期待透過本書的完成,對國內親密關係暴力的庇護服務工作的推展有所助益。
作者簡介
遊美貴(Yu, Mei-Kuei)
專長領域:傢庭暴力防治、兒童少年保護、社會工作直接服務(個案工作及團體工作)、社會工作督導、婦女和社會工作
個人簡曆--
現職: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副教授
學曆:
英國肯特大學社會工作博士(PhD in Social Work, University of Kent)
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
中國文化大學文學士及理學士(中文係文藝創作組、青少年及兒童福利學係)
經曆: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社會工作學院訪問教授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係副教授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係助理教授
慈濟大學社會工作係助理教授
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係兼任講師
空中大學宜蘭分校兼任講師
颱北市政府社會局社會工作員
第一章 庇護服務導論
第一節 庇護服務的意義與服務範疇
第二節 庇護服務重要性
第三節 庇護服務價值與信念
第四節 本書各章節說明
第二章 庇護服務的理論觀點
第一節 親密關係暴力的定義與類型
第二節 親密關係暴力的詮釋觀點
第三節 充權觀點與庇護服務
第四節 倡導觀點與庇護服務
第五節 反壓迫的庇護服務
第六節 女性主義觀點的庇護服務
第三章 颱灣庇護服務
第一節 曆史發展
第二節 服務輸送
第三節 颱灣傢庭暴力被害人庇護服務現況匯整
第四章 尋找安全的處所
第一節 進入庇護所
第二節 庇護機構的安全性
第三節 庇護資源的連結與轉介
第五章 庇護所經營與管理
第一節 庇護機構經營理念
第二節 庇護所專業工作人員
第三節 經費來源與運用
第四節 工作人員的專業訓練與壓力調適
第六章 設施設備及空間規劃
第一節 政府政策在設施設備的建議
第二節 庇護所設置
第三節 庇護所的內部空間規劃
第七章 庇護所的生活服務
第一節 庇護所生活服務範疇
第二節 生活作息協助
第三節 日常生活分工閤作
第四節 住民會議
第八章 社會工作的介入服務
第一節 婦女及其隨行子女個案服務
第二節 婦女支持性及成長性團體
第三節 庇護所延伸服務至社區
第九章 庇護所的服務方案
第一節 托兒服務方案
第二節 目睹兒童少年服務方案
第三節 兒童少年課後輔導方案
第四節 學習、休閑和娛樂活動方案
第五節 其他服務方案
第十章 庇護服務的迴顧與未來展望
第一節 颱灣在婚姻暴力庇護服務實務發展與挑戰
第二節 庇護服務的未來展望
第三節 結語
參考書目
作者序
作者於1999-2002年在英國求學期間,即以庇護所為主要的研究場域。自2003年返國後亦不斷投入庇護服務議題之研究,以及參與國內婦女庇護服務相關實務工作,故深切感受實務工作者的需求。作者以十年來投入庇護服務的研究,感念研究期間所獲得國內外庇護所的信賴與協助,無私地提供作者寶貴的資料及實務的經驗,在取得這些真誠的協助,更加深作者欲完成本專書的動能。
本專書的書寫為實證研究的集成,感謝行政院國傢科學委員會在專題研究計畫及專書寫作上的補助,以及許多實務工作者的參與。實際上,本書是本土實務工作者和作者,在理論、研究和實務推動的展現。本書內容包含理論、政策與實務的討論,立基於實證性研究結果,強調理論與實務的結閤,並增加本土實務工作的經驗匯整,期待透過本書的完成,對國內親密關係暴力的庇護服務工作的推展有所助益。
本書著作感謝所有庇護所實務工作者的協助,研究助理廖詠芳小姐的校稿,以及陳逸倫建築師針對建築和室內空間的專業建議,更感謝三位審查者所提供之意見。著作本書主要在於實務工作的需要,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下,完成理論與實務兼具的專書。本書仍有未竟事宜,也期待實務工作者繼續對於本書提供意見,並請不吝指教,以促進更多以實證研究為基礎的本土性專書的産生。
遊美貴
序於國立颱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2013年10月
作為一名社會工作領域的從業者,我一直都在尋找能夠真正觸及人心、指導實踐的專業書籍。《受虐婦女庇護實務》這本書,無疑是我近期閱讀中最具啓發性的一本。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著作,更是一本充滿實踐指導意義的“行動指南”。書中的案例分析深入淺齣,提齣的方法和策略都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如何在實際工作中為受助者提供有效的支持。作者的語言精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經過深思熟慮,充滿瞭經驗的沉澱和智慧的光芒。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賦權”和“復原力”的探討,這讓我對“幫助”的理解有瞭更深的層次。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幫助不是施予,而是喚醒,是讓受助者重新找迴屬於自己的力量。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新的工作視角,讓我更加自信地去麵對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挑戰。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它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或提齣論點,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感覺自己就像置身於一個真實的場景中,親眼目睹著那些故事的發生,感受著人物內心的波瀾。作者在處理這些敏感內容時,展現瞭極高的專業素養和人文關懷。她既能準確地描繪齣問題的嚴重性,又能不失分寸地展現齣人性的光輝。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問題根源時所展現齣的深度和廣度,她不僅僅停留在錶麵的現象,而是深入到社會、文化、心理等多個層麵進行剖析,這使得整本書的內容更加立體和深刻。閱讀這本書,我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和對弱者的尊重。它讓我明白,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溫柔以待,每一個睏境都可能孕育著堅韌的力量。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簡潔,甚至有些樸素,但正是這種不加修飾的風格,反而讓我對它充滿瞭好奇。在拿到書的那一刻,我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這似乎預示著裏麵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內容。翻開第一頁,紙張的觸感溫潤,油墨的香氣淡淡地飄散開來,瞬間就營造齣一種寜靜而專注的閱讀氛圍。我迫不及待地開始瀏覽目錄,每一個章節的標題都像是一個精心設計的謎題,激發著我去探索背後的故事和理論。我尤其對那些關於“理解”和“支持”的章節感到興趣,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難以言喻的睏境,而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能夠觸及心靈的解答。我期待著它能夠帶我走進一個全新的視野,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人性的復雜,以及在睏境中伸齣援手的重要性。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通往理解與同情的窗戶,我準備好迎接它所帶來的啓示。
评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衝擊是巨大的,它迫使我去重新審視我對“安全”和“傢”的理解。曾經,我以為安全就是物理上的不受傷害,以為傢就是遮風避雨的港灣。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安全,是心靈的安寜,是能夠自由地錶達自我,而傢,更應該是一個充滿愛與尊重的空間,而不是恐懼與壓抑的牢籠。作者在描述那些經曆過創傷的女性時,用詞非常謹慎,但字裏行間卻流露齣一種沉甸甸的同情和理解。我仿佛能聽到她們無聲的呐喊,感受到她們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勇氣。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人性的脆弱,但同時也看到瞭人性的強大。它讓我更加珍惜我所擁有的一切,並且更加願意去關注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是一本讀起來會讓你心疼,但同時又讓你感到力量的書,它讓我學會瞭用更寬廣的胸懷去擁抱這個世界。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故弄玄虛的理論,而是以一種直擊人心的方式,講述瞭那些在陰影中掙紮的生命。作者的文字充滿瞭力量,但又異常溫柔,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引路人,牽引著我一步步走進那些不為人知的角落。我被那些真實而細膩的案例所打動,那些鮮活的生命,她們的痛苦、她們的掙紮、她們的勇氣,都深深地刻在瞭我的腦海裏。這本書讓我開始反思,我們對“弱者”的定義是否過於狹隘?我們對“受害者”的理解是否過於片麵?它迫使我跳齣自己的舒適區,去感受那些我曾經忽視的、甚至可能是不敢去觸碰的情感。閱讀的過程雖然有時會伴隨著沉重,但更多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思考和覺醒。我感謝作者能夠將這些敏感而重要的話題呈現在我們麵前,讓我有機會去學習、去成長、去變得更加有同情心和理解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