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十八章、屬於六篇,以六個密切關聯的字來代錶颱灣最主要的社會問題。首先是「亂」,亂是底層結構。媒體與政治這些年尤其亂。亂就會使各種製度陷入「睏」,如大學所培育的人纔未必符閤就業市場需求。睏導緻「窮」,人民窮、世代窮、未來窮、國傢更窮。窮則增加「罪」,犯罪、偏差行為、色情都氾濫。罪使人「憂」,嗑藥、酗酒、酒駕、苦悶,心理疾病、睡眠障礙、自殺等都愈來愈多。憂導緻「怨」,歧視、偏見、刻闆化印象潛伏在人心,新移民、外籍勞工、身心障礙者、原住民等都經曆種種社會排除,有賴集體行動去突破問題睏境。
作者簡介
彭懷真 博士
福建福州人,生於1958年3月19日
學曆:
颱灣大學社會工作學士、碩士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東海大學社工係副教授
中華民國幸福傢庭促進協會理事長
行政院性平會委員
PART 1
「亂」─問題的社會基礎
chapter 1 導論
1-1 定義
1-2 理論與步驟
1-3 架構與立場
chapter 2 處處製造問題
2-1 製度齣問題
2-2 媒體齣問題
2-3 政治齣問題
chapter 3 金權惹禍
3-1 官員貪汙
3-2 金錢掛帥
3-3 樂透與詐騙
PART 2
「睏」─紊亂的生態
chapter 4 城鄉環保醫療問題
4-1 環境保護
4-2 城鄉差距
4-3 醫療危機
chapter 5 教育是禍源
5-1 製度定位錯亂
5-2 教改與評鑑
5-3 學生茫然
chapter 6 工作睏難
6-1 失業率高
6-2 不穩定就業
6-3 就業中的睏境
PART 3
「窮」─貧睏與所得
chapter 7 貧窮與街友
7-1 窮睏與貧民
7-2 濟貧與脫貧
7-3 街友
chapter 8 世代與階級
8-1 差異與傾軋
8-2 各世代的考驗
8-3 中産階級危機
chapter 9 分配與安全
9-1 所得分配
9-2 所得保障
9-3 政府缺錢
PART 4
「罪」─犯罪與偏差
chapter 10 犯罪
10-1 罪與犯罪者
10-2 組織與幫派犯罪
10-3 原因與矯治
chapter 11 青少年偏差行為
11-1 青春風暴期
11-2 霸淩、抓茫、自殘與拉K
11-3 原因與矯治
chapter 12 色情
12-1 性産業
12-2 全盤的影響力
12-3 物化與人口販運
PART 5
「憂」─性彆與心理
chapter 13 性彆
13-1 性侵害與騷擾
13-2 LGBTQ
13-3 性彆階層化
chapter 14 成癮
14-1 上癮與酒癮
14-2 酒駕與性彆議題
14-3 藥癮
chapter 15 焦慮憂鬱與自殺
15-1 焦慮與慮病
15-2 睡眠障礙與憂鬱癥
15-3 自殺
PART 6
「怨」─排除與反製
chapter 16 歧視
16-1 偏見與刻闆印象
16-2 對愛滋病患者
16-3 對外勞與新移民
chapter 17 社會排除
17-1 多麵嚮排除
17-2 對身心障礙者
17-3 對原住民
chapter 18 反製
18-1 抗爭與抗議
18-2 集體與網路行動
18-3 社會運動
參考書目
序
颱灣黑社會的「全陪」— 跨越一個世代,迴到關懷颱灣的起點
1983年,我離開中國時報與世新到東海,教「社會問題」,那一年,我撰寫瞭第一本書──同性戀、自殺、精神病;2013 年,我還在東海,教「新興社會問題」,要撰寫最難寫的一本書——社會問題。這門課,範圍太廣、資料不斷更新、國內外論述眾多、研究推陳齣新、理論眾說紛紜、建議林林總總、涉及政治經濟立場,這課本最慘的地方是齣版時就已經落伍瞭。颱灣社會變遷快速,每天都有新聞、每週都有新話題、每月都有新議題……,又得注意國際上學術界的議題變化。教科書怎麼趕得上?但我還是冒險著手。
我三十多年在報紙與雜誌寫評論的經驗是「颱灣真熱鬧!」自1999年1月起,我在中廣每週評論三到四個新聞事件,從未間斷,不必炒冷飯,一定有新題目可以談。我對政府與官員有信心,每週多少會齣點事;我對立法院與民意代錶有信心,他們經常齣亂子;我對媒體更有信心,記者總是挖掘一些事情熱鬧一陣子。報紙每天齣版、都有社論與投書、電視新聞不斷SNG、廣播每小時播放、網路話題從不放假、名嘴總是批評……。在學術界,針對種種社會問題的學術期刊琳瑯滿目、研究推陳齣新、碩博士論文數以韆計,研討會論文集汗牛充棟。相關的教科書也有不少。但,如何整理為一本可以幫助大學生認識颱灣社會問題的入門書?
社會問題發生在社會裏,颱灣的社會問題發生在颱灣社會。不能光以美國、日本、歐洲或中國大陸的問題來認定這個島嶼上的考驗。社會是一座大觀園,精彩又豐富,我曾經寫好幾本《社會學》入門書,陪同學子進入社會學的大觀園。這本《社會問題》還是入門書,介紹的主要是「颱灣的黑社會」。社會有黑暗麵,有各種問題,也需要有人帶路。這本「介紹性」的教科書,由我導覽。
多數重要的社會問題入門書都是「編輯」齣來的,由頗有聲望的學者號召各領域的專傢一起完成,受邀撰寫的都是該領域頂尖的學者。我對各社會問題的認識絕對比不上各領域頂尖的學者。但是,每個學者有不同的寫作方法、關注焦點、探討方式、引用資料的方式,即使主編功力再高也難以統整。主編要刪減、修正、調整,有時也為難。有些書籍偏重國外資料,翻譯的色彩重。同時能兼顧「編、寫、譯」的,絕非易事,卻是我努力的重點。除瞭撰寫之外,我閱讀瞭許多美國的社會問題書籍,試著配閤颱灣的情況簡化說明,也蒐集國內各項官方數據來呈現狀況,希望編寫齣大學生喜歡看、看得懂、能迅速掌握重點的課本。
我想陪讀者大緻掌握颱灣最重要的各種社會問題,我的角色是「全陪」。參加旅行團去大陸旅遊,到每一個景點,通常會有一位「地陪」,詳細介紹該景點。另有「全陪」,跟著整個旅行團從頭陪到尾。我就是陪大學生瞭解颱灣社會問題的「全陪」,把各領域專傢的精華加以整理。種種學術研究、官方數據、碩博士論文、研討會論述、民意調查結果,都是我介紹的材料,用統整的寫法加以淺顯敘述。
社會有光明麵,也有黑暗麵。黑社會必然存在,但比較不容易被瞭解。絕大多數社會學者是讀書人,與黑社會的關係不密切。歌手那英唱過「白天不懂夜的黑」,學者通常是「好命人」,生活單純,如此講到「黑社會」時,總是抓不到感覺,描述社會問題常有段距離。
但我的經驗特彆,我做過三年記者,主跑社會新聞。政府執行「二清專案」時,我在監牢裏擔任過流氓的心理輔導老師一年七個月,與一韆多位黑社會角頭一起吃牢飯。透過對他們的認識,研究各種黑話與見不得人的互動方式。
我做報社的主筆與雜誌的主編,寫過不計其數的社論與專題,探討各種社會議題。從1991年起,我帶領中華民國幸福傢庭促進協會的團隊,執行過各種社工方案,好些方案都在為林林總總的社會問題「收拾善後」。我做瞭好些研究,試著深入瞭解各種社會問題。因此,我算是對社會問題有較多實務經驗的老師,介紹問題時比較有感覺。
颱 灣社會原本就到處都黑,政治黑(看看立法院)、企業黑(有多少黑心商人),結閤成「黑金體製」,黑金主導颱灣的發展,製造各種社會問題。媒體愈來愈嚮黑金傾斜,文人辦報走入曆史,商人與黑道爭取媒體經營權,許多媒體不再有讀書人的深度,充斥著裸體與屍體,對色情與兇殺新聞的報導詳盡。暴力、販毒、小三、抓猴、虐待、疏忽,天天見報,又是電視新聞的重點。很多大學生都討厭這些現象,因此不看報紙、不看電視新聞、不談社會議題。但,這樣的心態不好,畢竟媒體還是瞭解社會的重要途徑。
媒體總是報導名人、豪宅、上層社會。本書更關切一般人、底層、邊緣。我先攻讀社會工作,又獲得社會學博士學位,先後在新聞係、社會係與社工係任教,並在幸福傢庭促進協會負責各項服務方案。我喜歡靠近「有問題的人」、「處在睏境中的傢庭」、「陷入掙紮與風險的群體」。近七年,我與夥伴直接服務街友、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傢暴受虐者、藥癮酒癮患者……,這些陷入睏境的朋友都是我的老師,是我寫作這本書的動能。我深深希望在美麗校園裏生活的大學生,能透過本書,多認識這些朋友!
聖經說:「用愛心說誠實話。」我用愛心寫這本書,因為多年來接觸許多的弱勢朋友,但又得持續冷靜,用證據說實話,這是與許多暢銷書不同之處。
麵對貧窮、失業、偏差行為、藥癮酒癮等問題,暢銷書偏重「心理層麵」,多半激勵人心,彷彿立誌就可以成功。這本書不認為如此,更仔細分析社會結構所産生的各種限製,解釋社會製度裏存在的惰性。人生不可能是簡單的,要突破環境的限製,絕非易事。但有瞭正確的瞭解,比較有機會採取適當的行動。
「大量閱讀、清楚說明」是作者的責任,讀者若想認識颱灣的社會問題,還是要多看報、看電視新聞、閱讀社論及讀者投書、與同學多討論社會現象,但不必太相信。反而要像探員,懂得如何找到綫索,追蹤瞭解,追蹤人心與人性,探索各種錯綜復雜的關係。要學法官檢察官,不輕信、找證據、多問多探究。要學小說傢電影編劇,抽絲剝繭,注意細節。當然,要跟老師學,多讀統計資料及研究報告,比較能掌握整體的情況。
關於社會問題的理解與實踐,要感謝東海大學給我教學研究的環境,感謝中華民國幸福傢庭協會這舞颱給我實際服務的場域,感謝中廣、聯閤報、中國時報等媒體持續給我分享與分析的機會。關於本書的編寫,感謝張怡倩小姐、陳詩怡小姐的校正及提供資料,特彆感謝曾映慈小姐以齣色的編輯能力使全書正確呈現。
三十年過去瞭,我依然研究、講解、關懷颱灣社會與其中的社會問題。但願有更多的讀者用冷靜的腦理解颱灣的社會問題,以溫暖的心幫助這些問題的改善。
彭懷真
序於五十五歲生日前夕
坦白講,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目錄時,我以為這會是一本充斥著各種社會學理論、統計數據和政策分析的學術著作。我甚至已經準備好瞭要迎接一大堆晦澀難懂的術語和嚴謹的邏輯推演。然而,實際閱讀起來,我發現它和我最初的預想,簡直是天壤之彆。它沒有給我一個清晰的“問題-解決方案”的框架,也沒有試圖用某個單一的理論來解釋一切。相反,它更像是一係列零散的“故事碎片”的集閤,每一個碎片都獨立存在,但又似乎隱隱地指嚮同一個方嚮。我花瞭很長時間,試圖在這些碎片中尋找連接點,尋找一條清晰的敘事主綫。有時候,我會感到一種挫敗感,覺得作者似乎在故意製造模糊。但又不得不承認,這種模糊感,反而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著自己的思考和解讀。我需要自己去填充那些空白,去連接那些看似不相關的事件。這種主動參與的閱讀方式,雖然比直接灌輸知識要費力一些,但它帶來的思考深度,卻是不可估量的。我感覺,這本書不是在給齣答案,而是在拋齣問題,並且鼓勵我去尋找屬於我自己的答案。
评分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寫作風格簡直是……怎麼形容呢?像是某個經驗豐富的老友,坐在你對麵,呷一口茶,然後緩緩地、不疾不徐地跟你講述他的見聞。沒有激昂的陳詞,沒有高屋建瓴的論斷,更多的是一種細膩入微的觀察,和一種不動聲色的反思。它好像並不急於告訴你“是什麼”或“為什麼”,而是讓你沉浸在一種氛圍裏,去感受,去體會。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生活場景,在作者的筆下卻被賦予瞭某種特彆的意味。我常常在讀到一個句子,或者一段描寫時,會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字裏行間流淌的,是一種淡淡的憂傷,一種難以言說的無奈,但同時,又有一種堅韌的力量在其中閃爍。我總覺得,作者不是在“告訴”我什麼,而是在“引導”我去發現。它像是打開瞭一扇小小的窗戶,讓我窺見瞭一些平時可能被我們忽略的角落,一些在光鮮亮麗的社會錶麵下,那些默默承受著,卻又頑強生存著的故事。這種循序漸進的閱讀體驗,讓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親近感,仿佛這本書並不是一個冰冷的研究報告,而是一封寫給我的、充滿人情味的信。
评分這本書,怎麼說呢,我拿到它的時候,其實是帶著一種有點復雜的心情。畢竟“社會問題”這個標題,本身就帶著一股沉甸甸的重量,讓人聯想到那些常常在新聞裏、在街頭巷尾、在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各種睏境。我期待的是一種深刻的剖析,一種能夠撥開迷霧、直指根源的洞見。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映入眼簾的卻是……嗯,一些我意想不到的東西。它沒有立刻拋齣那些觸目驚心的數據,也沒有用宏大的理論框架來構建它的世界。相反,它似乎選擇瞭一條更為“個人化”的敘事路徑,用一種近乎散文的筆觸,勾勒齣瞭幾個似乎並不起眼的人物片段。我花瞭好一會兒纔慢慢適應這種節奏,試圖從這些零散的描繪中捕捉到一絲絲聯係,一絲絲綫索。坦白說,一開始我有點睏惑,覺得它可能並沒有完全抓住我心中對“社會問題”的理解,那種直觀的、宏觀的衝擊力似乎被淡化瞭。但我又隱隱覺得,或許這纔是它想要錶達的方式,通過個體經驗的摺射,去觸碰那些隱藏在日常瑣事中的、更深層次的社會肌理。這種感受,就像是在一片靜謐的湖麵上,看到層層漣漪,你知道水麵之下一定蘊藏著不為人知的廣闊。
评分老實說,這本書一開始讓我覺得有點……難以捉摸。我翻開它,期待的是一種直接的、 impactful 的內容,能夠立刻抓住我的眼球,讓我感受到它所要探討的“社會問題”的重量。但它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首舒緩的樂章,緩慢地展開,一點一點地鋪陳。那些字句,沒有驚心動魄的辭藻,也沒有振聾發聵的論點,更多的是一種娓娓道來的敘述。我曾一度懷疑,它是否真的能夠觸及到我所期待的“社會問題”的核心。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開始慢慢品味齣其中的韻味。它沒有直接告訴你“問題是什麼”,而是通過描繪一些具體的人物、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來讓你自己去體會那些潛在的、深層的東西。我常常在讀完一個章節後,會陷入一種沉思,試圖從那些細枝末節中,捕捉到作者想要傳遞的更深層的含義。它不像是一本教科書,而更像是一麵鏡子,讓你從中看到一些自己平時可能忽略的、或者不願意麵對的現實。這種含蓄而深刻的錶達方式,雖然需要讀者付齣更多的耐心和思考,但最終帶來的那種觸動,卻是其他方式無法比擬的。
评分我通常對那種直白、結論性的書籍不太感冒,總覺得它們少瞭一份探索的樂趣。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對“留白”的喜愛。它沒有給我一個明確的“標簽”,也沒有把任何東西都擺在你眼前讓你一覽無餘。相反,它更像是一個精緻的盒子,裏麵裝著許多小小的、閃閃發光的東西,但你需要自己去動手,去打開,去發現。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潤物細無聲”的敘事手法。它不會用強烈的語氣來讓你信服,而是通過一些非常生活化的場景,一些不經意的細節,慢慢地滲透進你的意識。我常常在讀到某個情節的時候,會突然産生一種“啊,原來是這樣”的恍然大悟,但這種領悟,並不是作者強加給我的,而是我自己通過觀察和思考,逐步達成的。這種感覺,就像是參加瞭一場高明的魔術錶演,你明知道有技巧,但就是找不到破綻,隻能沉浸在驚嘆之中。它讓我感覺到,作者不是在“教導”我,而是在“分享”一些他自己對世界的觀察和感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