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级(产业)╳2级(产业)╳3级(产业)=6级产业化
开创农林渔业跨产业整合新商机!
日本KOSO经营研究所所长后久 博
以开发畅销商品的三大思考架构为本
深入剖析400个在地案例的成功创新对策与实践
台湾的农业发展与日本相同处于粮食自给率逐年降低的问题,根据行政院农委会2013年公布数据,台湾2012年粮食自给率再退1%,政府虽致力于活化休耕策略,但根本问题却在于过度仰赖进口与年轻族群饮食习惯日渐西化。
台湾农业不缺成熟优良的改良技术,但较为缺乏融入在地文化的畅销商品设计行销思考,如何从消费者需求切入的商品设计思考,并结合二级产业与三级产品特色的六级产业化才是活化台湾农业的关键之一。
本书作者日本KOSO经营研究所所长后久 博,以他多年从事活络农林渔业为目的的业务企划经验为出发点,提供了以活化在地资源与农山渔村文化为目的的畅销商品开发策略思考与实务作法,不但能提供政府等相关农业推动专责单位政策方向的思考,同时也能提供台湾各地积极营造地方特色的农山渔村发展在地风格的畅销商品设计方法。
★何谓六级产业化 ?
由农林渔业主导,结合农商工业优势,并利用在地特色融入创意商品的开发,借以振兴农业经济的活动,才是推动六级产业化的终极目标。
★开发畅销商品的三大思考架构
思考架构一 种子(SEEDS)‧需求(NEEDS)
思考架构二 附加价值化╳建立关系
思考架构三 品牌化
本书特色
1.第一本深入探讨产业六级化成功策略与实践方式的专书。
2.借镜日本400个在地案例,精辟解析畅销商品设计与创新的做法。
3.以丰富图表来清楚呈现,融入在地特色的畅销商品开发的策略企划与创新设计流程。
4.作者拥有非常丰富的农业产品的广告、宣传、品牌战略的企划制作经验,本书除了有理论为架构,更以丰富的案例来分享商品设计的实务做法。
名人推荐
专文推荐(依姓名笔划排列)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设计学院教授 林荣泰
中华农企业发展协会理事长 陈金柱
上下游新闻市集共同创办人‧果力文化副总编辑 蒋慧仙
作者简介
后久 博(GOKYU Hiroshi)
活络在地规划、商品开发顾问,现任KOSO经营研究所所长。
1969年从同志社大学工学部休学后,在制作公司担任祭典活动、嘉年华活动及新产品活动的企划制作工作。曾在企划公司从事企业展示会、展览及行销与销售活动,以及发展在地业务的企划制作。之后,从2001年起至2007年,担任全农集团公司的制作人,负责农产品、畜产品的广告、宣传、品牌战略的企划制作。
参与农业相关业务过程中,感受到农业身为生命产业的重要性,同时深感要活络农业、农村,需要一级产业、二级产业、三级产业合作的六级产业化,以及农商工等合作,同时也需要农业的综合产业化。
2007年设立KOSO经营研究所,以活络农林渔业、农山渔村为目的,从事业务企划、协调、写书、前往日本各个地方自治团体、相关机构、农业团体进行演讲、举办讲习。
译者简介
中卫发展中心
为非营利财团法人之产业技术服务机构。
热诚、精业、综效、卓越、是我们的价值观。
强化产业网络,提升经营综效;落实政府政策,推动产业升级,是我们的使命。
期许成为经营综效的策略伙伴、产业政策的得力推手。
出版序 「农业六级化的探析」 ‧中卫发展中心总经理 苏锦伙
推荐序
从设计创意到品牌行销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设计学院教授 林荣泰
六级产业化,创造具竞争优势的农林渔产业新面貌 ‧中华农企业发展协会理事长 陈金柱
六级产业化,看见台湾农业更多的「可为」与「可能」! ‧果力文化副总编辑 蒋慧仙
前言 地方没有生气,国家也无法展现活力!
第1章 活络农林渔业所面临课题
1 六级产业化与农商工合作的必要依据
(1)日本农业的衰退
(2)食品物流的变化与安全系统化的变动
(3)今村奈良先生提倡的农业六级产业化
2 六级产业化与农商工合作的共同点与相异点
(1)共通点
(2)相异点
3 踏入全新类别的问题与课题
(1)农林渔业与「物流业」合作的问题点与课题
(2)农林渔业与加工、制造业合作的问题点与课题
(3)农林渔业与外食业合作的问题点与课题
(4)建置食品系统的问题点与课题
第2章 开发畅销商品的三大思考架构
1 所谓畅销商品就是消费者需要的商品
2 商品的生命週期~商品有其寿命
(1)商品寿命有长有短
(2)商品生命週期与商品战略
3 开发畅销商品的三大思考架构
(1)创造运用强项而佔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2)种子(SEEDS)•需求(NEEDS)的思考架构
(3)附加价值化×建立关系的思考架构
(4)品牌化的思考架构
第3章 种子(SEEDS)•需求(NEEDS)思考
1 种子(SEEDS)•需求(NEEDS)的目标
2 种子(SEEDS)•需求(NEEDS)轴线整理课题
(1)从种子(SEEDS)•需求(NEEDS)轴线发想
(2)一项农产品成为产业群聚的契机
3 战略~以获得竞争优势为目标
4 合作、支援~以达成目的为目标
(1)自我革新的创新
(2)描绘、设计梦想
(3)能取得竞争优势的合作
5 打造畅销商品发想的提示「400件案例」介绍
(1)解决在地问题或课题的实践方案「83件案例」
(2)运用在地资源(农产品等)的商品开发实践方案「196件案例」
(3)开发商品类别的实践方案「113件案例」
6 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种子 需求
(1) 可再生能源与在地产业
(2) 可再生能源活用案例
第4章 附加价值化×建立关系的思考
1 附加价值化×关系建立的思考
(1) 生产、制造、物流、销售阶段的附加价值化
(2) 营造消费者、实际需求者的接触点、建立关系
(3) 拓展销路与提案能力
2 PR战略~知名度获取战略
(1) 重视PR吸引周边目光
(2) 媒体应对策略的心法
(3) 获得曝光度
3 活动战略~感动人心、赢得认同感
(1) 活动是「手段」也是「沟通媒介」
(2) 创造吸引周边目光的「手法」「方案」
4 成熟社会中的差别化战略
(1) 经验价值战略
(2) 品质价值战略
(3) 目录价值战略
(4) 独家价值战略
第5章 品牌化思考
1 品牌化的「虚」与「实」
2 在地品牌化是在地活化行动
(1) 何谓在地品牌
(2) 品牌化的益处
(3) 在地品牌是在地活化行动
(4) 品牌层级的妙技
(5) 品质保证主体与品种、商标登录
3 透过品牌、沟通赢得认同感
(1) 商品选择是由消费者的「好」「恶」决定
(2) 在地品牌化的五大要素
4 建立赢得消费者认同感的脉络
(1) 计划是从假说开始
(2) 建立战略剧本的架构
5 品牌管理~品牌的保护与管理
(1) 品牌保护与管理
(2) 品牌战略与管理
(3) 品牌管理组织的必要性
6 为在地品牌档案化所做努力
(1) 北海道北见市 しんや(股)——干贝加工产品
(2) 高知县高知市 青柳(股)——甜点、点心
(3) 栃木县宇都宫市 宇都宫饺子会——宇都宫饺子街
(4) 德岛县海阳町 丸本(股)(恩田农业合作社)——阿波尾鸡
(5) 长崎县长崎市 新三重渔业合作社——黄金竹荚鱼
(6) 群马县桐生市 ミラノリブ(MILANO RIB)(有)——高级原创丝绸织品
第6章 畅销的商品设计
1 品牌设计发展
(1) 视觉、沟通素材的验证
(2) 在地品牌「ふらの」(品牌名,发音为FURANO,来自地名富良野)的验证
2 蔬菜、稻作农家的设计发展
3 制茶业的设计发展
4 乳制品的加工、销售的设计发展
5 鳗鱼的养殖、加工的设计发展
6 果园的设计发展三项案例
(1) 主打不摘叶栽培「せいの(农园名称,无适当对应中文,发音为SEINO)农园」(青森县弘前市)
(2) 「奇异果、乡村、日本」(静冈县挂川市)包装设计
(3) 不是「中邨柑橘园」(宫崎县清武町)而是「なかむらくんち(译注:中文意思为中邨小弟的家)」的包装设计
第7章 食品安全的实践方案
1 确保消费者的信赖
2 食品安全管理
3 GAP(农业生产过程管理)
4 HACCP(危害分析、重要管制点)
5 安全追溯(透过生产履历追踪的可行性)
(1) 採用食品安全追踪系统的目的
(2) 採用食品安全追踪系统的基本事项
第8章 六级产业化及农商工等合作的执行注意事项
1 六级产业化的今昔
2 无法顺利推动的五大要因
(1) 多样化主体合作的优点、缺点
(2) 无法顺利推动的五大要因
3 团体化与法人化
(1) 多数决无法形成新想法
(2) 当事人意识改变在地
(3) 法人化
4 设计、架构建立与需求人材
(1) 设计、架构建立
(2) 为朝向农业主导的合作主体的目标所做努力
(3) 需求人材
■作者介绍
■个人档案
出版序
「农业六级化」的探析/财团法人中卫发展中心总经理 苏锦伙
产业经济的发展,已由农业、工业、服务业,进入所谓的「体验 经济」,影响所及是产业间的界限愈来愈模煳,彼此间也更难以做出确 切的区分。农业经济主要投入元素是土地和劳力,所以「多子多孙多 福气,有土斯有财」;工业经济的主要投入是资本和设备,因而有人人 琅琅上口「钱四脚,人两脚;用钱滚钱,重于用人赚钱」的谚语;服 务经济则强调品牌和行销,投入的重要元素是设计、形象和沟通,毋 怪乎「生意儿子难生」,因为品牌和行销已经走到企业资产无形化的运用。
体验经济特别强调「以创意、文化与美学和故事的综合体,加以 融合企业营运核心知识,将企业有形资产化为深度的回忆及感动,形 成企业与消费者间的沟通转化」。
由上述的趋势转变,不难发现其中投入元素已从「多少人、多少 钱、多少设备」等有形量化的追求,变成「有多少感动、有多少回忆 与记忆」等无形质性的描述;以前是称斤论两做买卖,现在则是要炫耍酷和供需间双方间的互动参与,这些诸多微妙的变化,让我们在不 知不觉中进入了所谓「无重量的产业经济环境」。
原本农业、工业与服务业间的产业界限,会越来越模煳及跨域整 合的需求也会持续扩大,农业更需要运用创意、文化、美学和故事等 元素来加持外,农业可以有服务业的成分,如休闲农场;农业也可以 有工业的成分,更可以有植物工厂或温室的观光工厂。因此,在体验 经济环境下的农业,必须兼顾由土地生产的优质产品 (Product)、满足 目前消费大众 (People) 忠诚体验的规划设计,和地域生态环境 (Planet) 的生活化营运等三方面的共生共荣。
所以,有效率的农业生产制造只是基本要求,如何塑造满意的 消费体验及死忠顾客,更是重要的课题。由于体验经济不是渐进式成长,而是跃进式的发展,她需要善用科技化或互动化工具,结合创 意、文化、美学和故事的综合体加以巧妙融合,再化为深度的回忆及 感动,把农业的敬天爱地惜物思维、工业的生产标准与效率,和服务 业的便利和品牌发展,做出完美的组合与融合。
假使农业是一产,工业是二产,服务业是三产,那么,一二 三 产 的「优势组合」 (1121356), 或 一 二 三 产 的「优势融合」 (1323356),所造就的体验经济便可以称作是六级产业。「农业的六 级化」即是以农企营运的核心知识为基础,使其一二三产业的「优势 组合」(1121356) 或「优势融合」(1323356),让农业的企业营运有 新的风貌与样态。
在体验经济来临时,不只农业有借一、接二、连三、晋六, 一产 六级化的压力,除了精进既有的农业技术,并把二产制度化、标准 化、大量化和品质化的优势带进农业,也要建立通路和品牌,并为农 民或农产品说一个令人心神驰往为之动容的故事,让消费者亲自体验 感动,以增加农业竞争力。
体验是要从人性和生活出发,她需要感质的商品,感性的场域和 感动的体验,这必须把消费者的需求渴望和品牌认知,串连作出完美 的无缝链结才能毕竟全功。说来,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台湾的农 业价值链从以生产为主导型态,转换到以创新和品牌供需服务导向的 六级化,其中涉及创意思维、生活态度、营业运作和企业资源组合等 的再造。「农业六级化」缺口的强化,就出现在产业价值链的两端,农 企所提供之服务、通路、品牌及创新营运,如何去尽兴满足顾客的需 求渴望,这可是农业六级化能否成功到位的首要课题。
若再从微观来剖析,产业发展到体验经济阶段,设计、美学与创 新研发,是一股不容轻忽的世界潮流,包括风格力、创新力和协和力 的落实及协同运作,都得再大大加把劲才行。当然,要比大、比钱, 台湾可真没得比,能比的是利基、风格,小而精、小而美,我们除了要会生产好的农产品,更要能想方设法的为自己的产品、奋斗历程、 生活趣事编织出一个能令人动容的故事,同时又能神闲气定的将它活 灵活现的说出,只要顾客买帐,这就是成功的创意展现,当然说出 的故事一定要能充分传达自我独有的价值主张与生活风格,基本的想 法是「从规格品 ( 比价格 ) 变成风格品 ( 比价值 )」(From Product to philosophy, from Spec to Style),只要其中富一点巧思,自然就能点石 成金,成为农业六级化个中的行销翘楚。
说自己的故事,卖自己的生活风格与价值主张,设计美学与风格 展现就是枢纽关键。如何发扬台湾农业既有的优势,再延伸扩展生产 制造网络,形成跨领域的结合,强化无缝链结产业跨界的「优势组合」 (1121356) 或「优势融合」(1323356) 之生态系统建构,提升农业 整体的作战力,并促进台湾农业寻求向上转折跃进的发展动能,希望 各位都能从本书中获得一些参考和启迪,特为之序言。
推荐序一
从设计创意到品牌行销/台湾创意设计中心董事长 林荣泰
本书作者从参与农业相关业务的过程中,感受到农业身负生活产业的重要性;并意识到活络农业,必需从一级到三级产业的相加相乘成为六级产业化。作者经由探索与分析,结合六级产业化与农商工合作,提出一个开发畅销商品之创新商业模式。本书所谓畅销商品意指「消费者有所需求的商品」,畅销的重点在于「精准锁定消费者益处」。作者并提出开发畅销商品的三大思考架构:(1) 种子(SEEDS)‧需求(NEEDS)思考架构;(2) 附加价值化 × 建立关系的思考架构;(3) 品牌化的思考架构。
笔者曾经在欧洲某个国际机场拍下,「Time to Surprise」与「Time to Desire」的两幅广告(如图1),正可以说明本书的核心思想。一般产品设计师关心的是产品的物理属性,如颜色、形状、质地、大小、重量等,也就是根据「工学」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机能,也就是本书所强调 --「消费者有所需求的商品」。因此,消费者通常会根据产品的效益,以价格和功能的评比作为决策的参考,这种诉求是理性的(Time to Surprise),正唿应本书「种子(SEEDS)‧需求(NEEDS)」的思考架构,也就是本书所聚焦 -- 「精准锁定消费者益处」。许多学者认为产品仅具有功能、安全、经济等基本条件,并无法满足消费者,产品的美学、联想、及感知条件,能够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味与个人形象,进而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设计师如能进一步赋予产品「精致」与「创意」的特性,以吸引消费者「想要」这个产品,这个过程正说明「附加价值化X建立关系」的思考架构。
现今是一个注重美感的时代,美感会产生愉悦,并触动人们内心追求美感体验的需求。因此,产品设计不只是满足消费者对功能的需求而已,更需要用心的模拟其使用时的另一种体验情境。当产品需要到想要的阶段后,消费者会再从产品整体面向,检视产品机能特征及外观风格,并开始关心产品美感层面的体验。这时候设计师如果用心的把「魅力」与「美感」注入产品,强化产品个性化的内涵,也就是一般所谓的品味,碰到懂得欣赏品味的消费者,就会从「想要」提升「渴望」,形成所谓的品牌忠诚度,这个过程正说明了「Time to Desire」,也就是本书所论述的「品牌化」的思考架构。假如把上述的「Time to Surprise」与「Time to Desire」代表消费者理性与感性需求,整合如图1所示,正可以说明消费者从需要、想要到渴望的过程。
本书也反应台湾经济发展的型式,从OEM提昇到ODM再转型到OBM的演化过程。过去代工生产时期(OEM),系以科技为基础,关心的是功能(Function)和使用(Use);进入自行设计时期(ODM)后,设计创意就益形重要,关心的是愉悦(Feeling)和使用者(User);当自创品牌的时期(OBM) 蓬勃发展,高感质(Hi-touch)的设计诉求就变成设计的核心价值。假如您同意上述的观点,那您不能错过 -- 《开发畅销商品之探索与分析》,推荐给所有希望借由设计创意达到品牌行销的读者。
推荐序二
产业六级化,创造具竞争优势的农林渔产业新面貌/中华农企业发展协会理事长 陈金柱
第一次结识本书作者后久博 所长是在2012年8月参加中卫发展中心所举办的日本农业六级化参访团,邀约作者前来餐叙。原先对于农产业六级化的概念,还有点模煳,不过在与谈过程中,经过他有系统化的说明后,深觉以宏观的角度去看农业的六级化产业,必需提高农业的附加价值,与农业区域性的活化,并利用在地特色融入创意商品的开发,振兴农业经济的活动,才是推动农林渔业,六级产业化的最终目标。
台湾农林渔业的发展,所面临的产销问题与日本相似,后久博 所长一直致力于日本农林渔业转型,使其走向农业六级产业化,农业不能一直停留在一级的一般产业,而是要跨入二级(加工制造业),及三级(服务、销售、流通业)等,也就是结合了农工商业的优势,彼此合作创造最佳的相乘效果,进而活络在地农业经济;也就是麦可.波特教授所提倡的『钻石模式,产业群聚概念』,有效利用地区性相关连企业及学界和政府资源,就是我们常说的:产、官、学界彼此的合作发挥所长,将是发展产业六级化的必要条件,也唯有如此,才能创造出具有竞争优势的农林渔产业新面貌。
农林渔产品最终还是要变成一种商品,才可能大量流通,现代的消费者求新求变,消费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因此商品的开发就是要锁定目标客群,并规划出商品,在他们的生活中变成了生活的必需品,如此该商品就会变成了畅销商品。
虽然成为了畅销品,但不保证永远畅销,产品都有寿命週期,因此要不断的创新;在本书中,后久博 所长提出了完整的概念,值得一提的是 『市桥式和菓子组合法』(16种创意组合法),在既有的元素下做出全新的组合,把不同事物的关连性互相结合,变成『重组』的全新组合,这种观念值得我们去探索。
农产品跟其他商品一样还是要透过广告宣传、企划、行销等策略,后久博所长提倡,透过农民市集,使农产品走向直销化,最近台湾各地农民市集不断的形成,也都缔造不错的成效,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在这过程中,我们农林渔业的先进,直接从一级产业的生产端,跨入加工、制造到三级产业的销售平台,朝向农产业六级化的世界潮流迈进。
也希望透过本书的发行,促使农林渔业界朋友们相互研讨,共同缔造台湾农林渔业发展的新契机。
推荐序三
六级产业化,看见台湾农业更多的「可为」与「可能」!/果力文化副总编辑‧上下游新闻市集共同创办人 蒋慧仙
台湾的农业生产条件和日本相当接近,我们都有着岛屿深耕细作、底藴深厚的农耕传统与技术,近年,却也都同样面临严峻的内部、外部挑战:
食安危机、粮食自给率偏低、农地流失与零细化、农家所得偏低、从农人口流失、气候变迁与环境资源耗竭、国际自由贸易竞争对在地农业的冲击......
一方风土,养一方人。农村与农业生产,支持了在地经济与人情网络、涵养生态生命,是连结城市脉动的脐带、亦是社会的安全瓣;其涵涉的伦理和价值,是无法被各式廉宜进口产品所替代的。
《开发畅销商品之探索与分析:六级产业化.农商工合作的新创商业模式》作者后久博先生,即是以「农业的生产和消费」为核心,提出「六级产业化」架构,辅以日本在地400个案例解析,对上述之挑战提出创新的对策。
「六级化产业化 = 一级产业x二级产业x三级产业」,亦即,如何将原属一级产业的农业生产,跨入二级(加工加值)与三级(服务)产业,从而赋予农业全新的价值。
多年来,台湾农业部门即以「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作为诉求,然而,农产业究竟可以如何注入创新商业思维、在产业链各个位置进行纵向与横向连结,似仍缺乏相关出版品与个案分析;此外,台湾家户型生产的小农占了相当大比例,在缺乏资金人力情形下,如何经营生产与消费端的连结、稳定质量甚至加以品牌化,就是更大的挑战了!
此书,正好补足了我们所需要的高度思维与具体战略:
针对「解决在地生产与就业」,如:休耕废耕地的利用、提升粮食自给率的作物选择、地区循环型农业的设计、盛产/格外农产品的加工应用、地方特色品种与传统技术的复活、特色风土餐旅、手工技艺传承,乃至于结合食安、食育的对策等,作者精选日本各地的精彩个案并加以精要分析。
在「产品开发」部份,作者提出从种子(Seeds)到需求(Needs)的架构,即(一)检视农林水产品在技术、历史、饮食文化、自然景观等之独特性(二)连结目标客群的生活场景(三)找出差异化特色(四)将生产者和加工制造、流通、餐饮服务业者、大学研究团体、地方自制组织连结起来。透过农商工结合与品牌化的努力,创造六级产业的活泼生机。
此书另一特色,是将讯息、策略的复杂思考过程,透过图表加以优化处理,可供有心投入农业生产、加工、品牌化的关系者,快速检视自己的条件、找到差异化的利基和可能的合作伙伴。
本书引介案例,从一项产品、一项服务开始,亦包括众多成功「六级产业化」,结合了创新研发、公平产销、体验经济、食育推广的方案,皆务实且具有参考价值。
最后,一定要提本书让我深深感动的两个地方:面对气候变迁与环境资源耗竭的挑战,如何将生态观念带入农业3R实践(Reduce, Reuse, Recycle);同时,也让我们看见了日本青年从农、女性、高龄者的积极创造。
我们的农业和农村,也可以如此活泼!相信所有关心台湾农业与农村现况的各界朋友们,都可以从此书得到激励与启发。
感谢中卫发展中心,长期关注台湾农业之际,持续透过农业论坛、交流参访、相关出版引进创新思维,让我们看见了生产者的脸孔和真实的生活场景,建立城乡/产销间的友善连结,也看到更多农业的可为与可能!
前言
地方没有生气,国家也无法展现活力!
我与不同地区建立互动关系,已有三十余年。在市区不远处就有田埂、农田、小山与河流,是我孩提时期的成长环境,也是当时随处可见的寻常景色。河流有如市区与农田的界线,越过河上的小桥,眼前即是开阔的田园风景。远处的竹林横向林立,有如屏风一般,形成与小丘陵间的分隔线。如此恬静的田园景致,提供孩子们思索如何玩耍的空间,也成为人与人情感交流的场域。
带头的孩子王承继前辈的教导,想着一个又一个的新游戏,因为前辈说「带头的人就是要让大家开心」,因而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玩乐。那些都是回想起来让人面红耳赤的游戏,不过当年大家可是玩得不亦乐乎。
现在是选购游戏的时代。许多发展完整且高级的游戏,清单一字排开,让人惊叹不已。有年长一辈认为年轻人单向接受游戏且乐在其中,因此缺乏「想像力」,以致「创造力」贫弱。透过高度进化的游戏而获取知识的年轻世代,不读说明书就能操作各种产品,进而学会如何使用。是否我们该注意的,是不读说明书就无法操作产品的年长一辈对创造力的缺乏?
思考方式从创意到构想、计划,依序进行,是最快且最确实进行的人所共通的特性。这就是拥有「假说发想力」。不读说明书,以接触、摸索的方式,从既有知识导引出假说,接触、操作,也可看成是验证假设,进而调查、分析的思考方式的实践。即便没有专业的调查、分析,想着手的时候,如果没有几个「假说发想」,事物将很难有所进展。对年长者的顾虑,或过于在意不同的关系人士,将使假说发想难以形成。这不是昔日成长时期的会议,而是在这一筹莫展的时代中具有创造性的会议。
发展六级化产业时,不少是以社会需求(消费者、实际需求者的需要)为前提而启动,而非因种子技术(素材、技术、饮食文化等)。单凭前提的条件要素,就能形成数个假说,让计划彷彿如鱼得水般顺利进展。有不发表意见的人、写不出企划书就无法做事的人,也有边摸索边发挥假说发想力的年轻人。既然如此,不妨试着从计划的初期阶段起,交给年轻人去进行。不求新求变很难造就畅销商品。
这是个国家与地方都缺乏预算的年代。预算少,只好靠捐款,或凭智慧、出汗出力打拼。启动在地内在的能量,为了在地发展,也为了肩负新世代的在地孩童,也为了自己,我们一定要有所作为。没有人会出手拯救。因此,我们需要「吸引力」。述说梦想,建立对在地问题与危机的共识,提升在地发展也能鼓舞当事人将意愿化为行动力。不是去说服,如果没有认同感也无法让人有所行动。
本书将借着农林渔业的六级产业化,做为地方推动符合在地现况的「创造新兴产业」、「创造雇用机会」并「活化农山渔村」的指南。运用农林渔产品、在地技术、饮食文化等在地资源的历史、文化,集合购买商品的主力客群,进行商品开发。商品开发并非目的。开发畅销商品,正可带动在地创造新兴事业与产业。本书就是「打造畅销商品」的指南。
本书文章少,图表与照片居多。电视时代那种饶舌的资讯,单向式的强迫接收,丝毫不给人自行思考的空间。图表则是充满空间,要填补空隙就要让想像力变得强大。期待本书的图表与照片能引发大家的创造力。
本人透过三轴思考编写这本指南。所谓三轴思考,是指「种子(SEEDS)•需求(NEEDS)思考(第三章)」、「附加价值化×建立关系的思考(第四章)」、「品牌化思考(第五章)」这三大思考主轴。本书以左侧为文章,右侧为图表、照片资料的编排方式,希望完成一本文章与图表、照片合为一体的指南。但仍有多处未呈现此种编排,还请多多包涵。
如果您对六级产业化与农商工合作有兴趣,为了地方、肩负在地未来的孩童们以及自己,不妨也运用在地资源,创造新兴事业或产业,为地方注入活力吧。深切期待年轻一辈发挥假说发想力、行动力。地方没有生气,国家也无法展现活力。
3 开发畅销商品的三大思考架构
六级产业化、农商工等合作所要面对最大的课题是「开发畅销商品」。理念固然重要,但光有官冕堂皇的理念,缺乏连结销量的依据的构想,计划也无法顺利推动。现在已非昔日有丰沛的公部门预算助以一臂之力的时代。目前的商品开发,正处于由缺乏业务预算的地方启动「在地经营」的时代。
不揭露使用何种素材,而用「某素材」且「想要创造这样的东西」来寻求答案,会出现让人惊讶的创意。这是运用威廉高登(新商品开发顾问)所开发的「高登法」,隐藏真正的主题而思考的创意发想方式。另外也有清单检视法,也就是将不同步骤的核心文字组合成「代、反、组、类、他、大、小」,一种充满乐趣的创意发想方式。这是由代(如果能够替代使用)、反(如果型式反转)、组(如果做组合搭配)、类(有没有类似的东西)、他(有无其他用途)、大(变大的话)、小(变小的话)等7个字汇组合所触发的方式。其他,还有连结(麻糬串:线切细棒丸子)、切割(金太郎糖)、扭转(彩虹螺旋棒棒糖)、替换(大福→赤福)等创意发想方式。
美国广告公司创办人James W. Young在着作《打造创意的方式》中,说明创意的原理。「所谓创意,就是将既有的元素做出全新的组合,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将既有元素导引出全新组合的能力,绝大部分仰赖发现不同事物关连性的能力」。「全新组合」、「重组」成为思考新商品的关键字。
但也并非不知道创意发想方式,就无法形成创意。创新商品开发的「战略假说」如果无法成形,也无法创造出具有独特性的商品。「假说」不能没有科学、统计及定性特质的根据。新一代的商品,存在于消费者的潜在欲望中。如果能引起潜在欲望,那就很有可能创造出新一代的热门商品。
看到“六级产业化”这个名词,就让我联想到很多关于农业转型的讨论。台湾的农业面临着人口老化、耕地面积有限等挑战,所以如何提升附加值、创造新的利润点,是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这本书如果能将“六级产业化”与“农商工合作”相结合,并提出“新创商业模式”,那绝对是有前瞻性的。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实践路径,来指导如何实现这种跨领域的整合?例如,一个地方如何能够围绕着某种特色农产品,建立起从种植、加工、包装、品牌营销,到观光旅游、文化体验的全产业链?并且,这种合作模式如何能确保各方的利益都能得到保障,避免出现“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有关于如何利用科技手段,例如物联网、大数据等,来优化整个生产和销售流程的讨论。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并且附带一些成功案例分析,那对于台湾农业的创新发展,无疑会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评分“开发畅销商品”这个题目,真的打中了我的心坎!毕竟,做任何生意,最终都是要看能不能卖得出去,而且是卖得好。这本书的副标题“六级产业化、农商工合作的新创商业模式”,听起来就非常有深度,也很有操作性。我一直觉得,台湾的农产品其实很有潜力,但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初级产品阶段,附加值不高。如果这本书能详细介绍如何通过“六级产业化”,也就是将第一、第二、第三级产业进行融合,来创造出更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那真是太棒了。特别是“农商工合作”这一块,我非常期待它能解析如何让农民、加工厂、商贸公司之间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形成一个高效的协作网络。例如,如何通过工业的技术,让农产品有更长的保鲜期,或者开发出更多样的加工品;如何通过商家的渠道,将这些产品快速地推向市场,并且塑造出有吸引力的品牌。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具体的商业模式设计,以及成功的实践案例,让我看到台湾农业转型的希望和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听起来就非常有意思,特别是“六级产业化”这个概念,虽然在台湾已经有不少讨论,但将其与“农商工合作”相结合,再加上“新创商业模式”的定位,立刻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农业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生产,它有太多可以被挖掘的附加价值。这本书如果能详细阐述六级产业化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实现农、商、工的有效联动,并且举出一些成功的案例,那就太好了。我特别关注的是,它能否提供一些可行的框架或方法论,帮助台湾的农企或有志于农业创新的人士,看到转型升级的路径。例如,从农产品初加工到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再到创立自有品牌进行市场营销,这个链条的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和资源整合。这本书如果能深入剖析这些环节中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如何通过科技、创意、合作来克服,那就绝对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宝典。尤其是“新创商业模式”这一点,我对它如何颠覆传统农业的思维方式,创造新的盈利点充满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副标题“农商工合作的新创商业模式”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球。在台湾,农产品通路一直是个大问题,很多小农辛苦耕耘,却难以获得合理的回报,甚至产品滞销。而“农商工合作”正是解决这个痛点的关键。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这种合作模式具体会是怎样的运作机制?是政府主导的平台,还是企业发起的联盟?它如何能够有效地对接生产端(农民)与市场端(商家),同时还能带动工业(加工、包装、技术研发)的发展?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提供一些具体的合作范则、合同范本,甚至是建立合作关系的成功案例分析?比如,某个地区如何通过发展当地特色农产品,与周边工厂合作进行深加工,再由商社负责品牌推广和全国销售,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果这本书能够详细解答这些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并且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对于推动台湾地方农业的升级,甚至帮助青年创业者进入农业领域,都会有巨大的帮助。我对书中关于“新创”部分的解读尤其感兴趣,想看看它能否为传统农业注入新的活力。
评分“开发畅销商品”这个词语,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简直就是金字招 bagus!再加上“六级产业化”和“农商工合作”这样的概念,我预感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在讲理论,更是在讲实践。我特别希望作者能够详细介绍,在台湾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将农产品通过“六级产业化”的理念,转化为真正能够打动消费者的“畅销商品”。这其中涉及到品牌定位、产品设计、包装创新、营销策略等等一系列细节。而且,“农商工合作”听起来就像是把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协同效应。这本书如果能深入剖析,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如何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并且公平地分配给参与者。比如,如何通过工业的技术支持,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它摆脱低价竞争的泥潭;如何通过商家的市场洞察,反哺农业的生产方向,让农民种出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我迫切想知道,书中是否有具体的案例,展示了这种模式是如何让农产品从“种出来”变成“卖得好”,甚至是“抢手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