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0
透过音乐探触灵魂,听见人类文明中最复杂、最美好的声音……
为什么巴哈的作品留传了两百多年仍然经典隽永?
为什么小提琴名家约夏‧贝尔在纽约地铁站拉琴,却少有人驻足聆听?
为什么几乎所有知名钢琴家,都可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弟子」?
杨照从历史来看古典音乐,讲述巴哈、莫札特、贝多芬、李斯特……等音乐家的故事,还原古典音乐风貌,探触作曲家创作的灵魂,更用宏观角度看待古典音乐数百年来的发展。他更教我们如何打开耳朵,训练听觉,反覆聆听思索,重新认识古典音乐的精巧与美妙。
作者简介
杨照
本名李明骏,一九六三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曾任《明日报》总主笔、远流出版公司编辑部制作总监、台北艺术大学兼任讲师、《新新闻》週报总编辑、总主笔、副社长等职;现为「新汇流基金会」董事长,News98电台「一点照新闻」、BRAVO FM91.3电台「阅读音乐」、公共电视「人间相对论」节目主持人,并固定在「诚品讲堂」、「敏隆讲堂」及「天下文化人文空间」开设长期课程。
自序 杨照
辑一 音乐的道理
听见噪音,才能听见音乐
垃圾车音乐是哪一首?
操弄时间的魔法
化冗长为神奇
音乐怪杰顾尔德
读谱的音乐与现场的音乐
台上唯一无声的音乐家
古典音乐急不来
战争沉船都击不倒音乐
中国大陆制造,音乐重镇转移?
不靠歌词听音乐
表演的本质
有谁不是李斯特的弟子?
李斯特的学生无一相似
练琴不等于重复演奏
民主的艺术与对位
别只听「快乐颂」
在音乐中加入文字与绘画
看见节奏,听出美感
在书法中体会时间流动
合宜的音乐
辑二 音乐的源流
巴哈和他的儿子们
当音乐远离上帝
从「费加洛婚礼」感受法国大革命
谁赢了莫札特?
新语汇造就新时代
贝多芬写了几首歌剧?
不霸气就不是贝多芬
耳聋带来想像与愿景
经典之后
输的不是音乐,是人
当作曲者不等于演奏者
从曲式解放吧
献给克拉拉
最珍贵的礼物
自由且孤独
致友谊
旧形式透出来的新光采
无法登台演唱的茶花女
附录一 人名对照表
附录二 曲目对照表
听见噪音,才能听见音乐
曾经来台访问的当红小提琴家约夏.贝尔(Joshua Bell),二○一一年一月,在媒体安排下化身街头艺人,选了华盛顿的地铁车站一站站了四十五分钟,演奏巴哈无伴奏组曲。那段时间中,一千一百人从他身边经过,但祇有不到十人停下来聆听他的琴音,而且总共祇有一个人惊讶地认出:「这不是约夏.贝尔吗?他怎么会在这里!」
四十五分钟(差不多一般音乐会半场时间)演奏结束,贝尔打开的琴盒里收到三十二美元的「打赏」。没错,差不多一千块台币,甚至不到台北观众为了去听他的独奏会付出的一张门票钱!
真是件有趣的事。但这样的实验说明了什么?说明:如果剥除名声光环,拿掉宣传,也没有昂贵造价音乐厅的条件配合,「市场」自主决定,其实约夏.贝尔的小提琴音乐祇值那么点钱,所以观众应该再考虑考虑,真的要花那么多钱去买票?
当然不是。古典音乐绝对是个「分众市场」,任何分众市场的产品,丢到大众市场上,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不过,这样的实验,倒是有助于让我们看出来,这个「分众」市场的规模与性质。
简单说,顶尖一流,最美最好的古典音乐,祇能够吸引华盛顿上班人潮的百分之一注意。所以,别再说:美好的音乐,「自然」会让人感动,这样通俗的音乐宣传,无助于让人认识音乐、接近音乐。
喜爱音乐,不是件「自然」的事,而是努力的结果,没有其他条件配合,能够「自然」被美好音乐吸引的人,不到百分之一。
你听到噪音了吗?
古典音乐的配合条件之一,是一颗想要与外面嘈杂环境隔绝开来的心。也就是说,先要认知我们一般活在嘈哗恶劣声音环境里,先懂得讨厌缺乏音乐性的混乱声音,才有办法开始接近音乐。
音乐教育应该从教小孩认识生活的声音环境开始。分解、放大每天充斥在我们周围的声音,请他们听,这样的声音对吗?这样的声音好吗?要让小孩把耳朵打开,不是听到音乐,而是听到噪音。因为习惯于活在噪音中的人,必定发展出的对应能力,就是关掉自己的耳朵,让大部分外在声音变得无意义无所谓,听了却没有听见,甚至能够完全充耳不闻。
经过约夏.贝尔身边没停下脚步的一千多人,几个人听到他的琴声?几个人是开着耳朵去赶上班通勤地铁的?不会太多吧,平日上班过程中种种噪音到处乱飞,如果什么声音都听进去,岂不要发疯了?可是听不见噪音的人,也就听不到音乐。我们的音乐教育,祇想到要将音乐灌输给小孩,却忘了倒退一步想:那要如何将音乐与其他声音分别开来?
古典的思索:想乐第三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古典的思索:想乐第三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