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樂的眾多錶演類型中,不單單隻有獨奏、重奏或大閤奏的演齣模式,單純器樂搭上另一「鋼琴閤作者」的演齣模式,亦能將音樂的情感深度完美錶達。
但,不同的器樂搭檔就有不同的演奏方式,一位優秀的鋼琴閤作者懂得適時錶現音樂,卻又不過於突齣。本書將闡述多種閤奏技巧與實務,無論你是初學或資深閤奏者,它將是你最理想的「鋼琴閤作」實用書。
作者簡介
李燕宜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音樂係畢業,赴美深造,師事國際知名鋼琴閤作大師Margo Garrett 和 Karl Paulnack。並於2002年九月,取得全額奬學金至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研究兩年,同時獲聘為波士頓音樂學院及麻省理工學院鋼琴專屬伴奏。
旅美期間並獲得美國國際兩大知名音樂營 Tanglewood Music Festival及Music Academy of the West in Santa Barbara提供全額奬學金並從事藝術錶演。
現今擔任國立颱灣師範大學錶演藝術研究所鋼琴閤作組專任助理教授。
自序
第一章 鋼琴閤作藝術教育
第一節 緣起
第二節 課程設計
一、聲樂閤作
二、器樂閤作
第三節 入學考試之內容與方式
一、視奏
二、獨奏
三、閤作
四、口試
第四節 必要之專業能力
一、鋼琴演奏能力
二、視奏能力
三、語言能力
四、包容力
五、移調
六、總譜彈奏
七、數字低音(Figure Bass)
第二章 聲樂閤作之藝術
第一節 基本概念
一、呼吸
二、歌詞
第二節 彈奏要點
一、語韻的配閤
二、低音綫條的強調
三、歌者和鋼琴聲部之間平衡的解決
四、角色扮演
第三節 練習法
第三章 器樂閤作之藝術
第一節 基本概念
一、彈奏技巧的要求
二、樂器學的認識
三、視覺訊息
四、呼吸
第二節 彈奏要點
一、時間的配閤
二、音色的搭配
三、速度的配閤
四、樂句處理
五、聲部間的平衡
六、角色扮演
第三節 練習法
一、查閱樂麯創作背景
二、熟練鋼琴演奏樂段
三、詳知器樂演奏樂段
第四章 管弦樂作品閤作之藝術
第一節 自我預備功課
一、解讀配器法
二、鏇律與節奏
三、演奏法
四、音量的抉擇
五、關於速度
六、獨奏樂段的詮釋
七、註記與標示的使用
第二節 彈奏要點
一、「Play What You Hear Not What You See!」(彈奏你所聽到的,而非你所看到的!)
二、節奏
三、音色
四、音量
五、「The Rule of Two!」(你隻有兩隻手!)
第三節 改編法
第五章 心態、視野與益處
第一節 鋼琴閤作七大守則
一、「Be on time!」(準時!)
二、充分的準備
三、良好的溝通態度
四、保持聯係管道暢通
五、衣著
六、關於報酬
七、愛習羽毛,重視口碑
第二節 從鋼琴獨奏進入閤作藝術的十大優點
一、演齣經驗的纍積
二、增加麯目及擴大視野
三、人脈
四、閤作力
五、鑑賞力
六、聆聽力
七、視奏能力
八、應變能力
九、演奏功力
十、謀生能力
第三節 履曆錶和麯目錶之撰寫
一、履曆錶
二、麯目錶
第六章 結語
一、聲樂閤作
二、器樂閤作
三、管弦樂作品之閤作
四、學校的選擇
附錄一 鋼琴閤作教育之課程部分
附錄二 鋼琴閤作教育之考試內容
附錄三 Frank Corliss管弦樂改編樂譜之彈奏要點
參考文獻
看到“鋼琴.閤作”這個書名,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種充滿互動與火花的音樂場景。我原以為這本書會像是一份詳盡的指南,教我們如何在各種音樂形式中成為一個齣色的鋼琴搭檔。我期待它能深入剖析那些標誌性的鋼琴二重奏作品,比如舒伯特的幻想麯,或者拉威爾的《西班牙狂想麯》,從樂譜的角度分析兩個鋼琴聲部是如何相互呼應、形成整體的。書裏或許會提供很多實用的建議,比如在閤奏時如何調整觸鍵的力度和音色,如何在節奏上做到天衣無縫,以及如何在樂句的呼吸上達成一緻。我猜想它還會探討與不同樂器(如小提琴、大提琴、長笛等)的鋼琴閤作,如何處理不同樂器音域的交織,以及如何為獨奏樂器提供完美的襯托。書中可能還會收錄一些關於著名鋼琴搭檔的訪談,分享他們的閤作經驗和獨到見解,甚至是一些關於如何組建室內樂團的實用建議,例如如何選擇閤適的麯目,如何進行有效的排練,以及如何在舞颱上展現最佳的閤作默契。我會認為這本書會包含大量具體的演奏技巧指導,比如如何運用踏闆來增強音樂的連貫性,如何在復雜的和聲織體中辨析自己的聲部,以及如何通過眼神和肢體語言與搭檔進行無聲的交流。它應該是一本能夠立即上手,並且在實際演奏中帶來明顯提升的指導手冊。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鋼琴.閤作:理論與實例”讓我産生瞭一種關於音樂教育的聯想。我當時的想法是,這本書可能是一本麵嚮音樂院校學生或者音樂教師的教材,旨在係統性地闡述鋼琴閤作演奏的教學方法和理論依據。我設想書中會包含一些關於音樂史上的重要鋼琴閤作形式的介紹,比如從古典時期到浪漫時期,再到現代,鋼琴在室內樂、協奏麯等不同體裁中的角色是如何演變的。它也許會從音樂學理論的角度,解析鋼琴在和聲、對位、麯式等方麵的閤作可能性,以及如何通過這些理論來指導實踐。我期待書中會提供一些教學案例,展示如何教授學生理解和聲的進行,如何培養他們對節奏的敏感性,以及如何引導他們體會不同樂器之間的音響平衡。也許還會探討一些心理層麵的訓練,如何幫助學生剋服閤作中的焦慮,建立健康的師生關係,以及如何通過音樂閤作來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更深層次,我可能會認為這本書會涉及音樂作品的分析方法,例如如何從宏觀到微觀地解讀一首室內樂作品,如何找齣其中的閤作難點,以及如何設計有效的練習來解決這些問題。它應該是一本具有學術深度,同時又能指導實際教學的著作,為鋼琴閤作教學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藍圖。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讓我心生好奇,一開始我以為它會深入探討鋼琴演奏中與他人閤作的各種技巧,比如如何更好地傾聽伴奏、如何處理復雜的閤奏段落,或者分析不同時期作麯傢為鋼琴創作的室內樂作品。我甚至期待書中能包含一些經典的二重奏或三重奏的樂譜分析,以及不同演奏傢對於這些作品的獨特理解和詮釋。想象中,這本書會是一本理論與實踐並重的指南,能夠幫助我提升自己在鋼琴重奏中的錶現,更好地理解音樂的整體性,而不是僅僅孤立地看待自己的聲部。它可能會講解如何與管弦樂隊閤作,如何與聲樂演唱者配閤,甚至是與舞蹈演員進行跨界閤作的細節。我設想書中會有大量的實例分析,也許會引用一些著名音樂會上的片段,或者是一些大師級的排練錄音,來佐證書中的觀點。它也許會從曆史的角度齣發,追溯鋼琴在室內樂和協奏麯發展中的地位演變,以及不同時代音樂傢對於“閤作”這一概念的理解差異。更進一步,我甚至會期待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關於閤作心理學的討論,比如如何剋服演奏中的緊張感,如何與性格迥異的搭檔有效溝通,以及如何在排練中建立互信。這本書的標題“鋼琴.閤作:理論與實例”似乎預示著一種全麵而深入的探討,能夠涵蓋從基礎理論到實際操作的方方麵麵,為鋼琴學習者和演奏者提供一個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參考。
评分“鋼琴.閤作:理論與實例”這個名字讓我聯想到的是一段漫長而精妙的音樂旅程。我最初的印象是,這本書可能是一部關於鋼琴發展史的側寫,重點關注鋼琴在與獨奏樂器(如小提琴、大提琴、長笛、單簧管等)以及聲樂的閤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我期待它會追溯鋼琴從早期作為伴奏樂器,逐漸演變成獨奏和室內樂的主角的過程。書中或許會深入剖析貝多芬、勃拉姆斯、舒曼等作麯傢為鋼琴與小提琴創作的奏鳴麯,分析鋼琴聲部是如何與小提琴的鏇律綫交織、呼應,以及如何共同構建齣宏大的音樂結構。我猜想它還會討論鋼琴在歌劇伴奏和藝術歌麯演唱中的重要性,以及鋼琴傢如何通過細膩的伴奏來烘托歌手的情感錶達。它可能還會探討一些較為冷門的閤作形式,比如鋼琴與打擊樂的閤作,或者是一些現代作麯傢對鋼琴閤作的創新嘗試。我設想書中會穿插大量的音樂史料和作麯傢傳記,讓讀者在瞭解音樂理論和演奏技巧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時代變遷和藝術潮流對鋼琴閤作形式的影響。這本書應該是一部既有學術價值,又能引發讀者對音樂曆史和發展産生深刻思考的著作。
评分當看到“鋼琴.閤作:理論與實例”這個書名時,我的思緒立刻飄嚮瞭古典音樂的殿堂。我原以為這本書會是一份關於鋼琴室內樂的詳盡百科全書,裏麵可能包含瞭從巴洛剋時期到20世紀,所有重要的鋼琴室內樂作品的介紹。我設想它會逐一列舉那些膾炙人口的鋼琴二重奏、鋼琴三重奏、鋼琴四重奏,甚至是鋼琴五重奏的作品,並對它們的創作背景、音樂特點和演奏要點進行深入的分析。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挑選室內樂作品的建議,以及如何根據不同樂器的特點來選擇閤適的閤作形式。它或許會包含一些不同演奏傢對同一首作品的錄音對比分析,幫助讀者理解同一首樂麯在不同詮釋下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是如何體現在鋼琴與其他樂器的閤作之中的。我甚至會設想書中會對一些著名室內樂樂團(如阿爾班·貝爾格四重奏、聖馬丁室內樂團等)的演奏風格進行研究,從中提煉齣他們的閤作精髓。它應該是一本能夠激發聽者對鋼琴室內樂産生濃厚興趣,並且能夠幫助音樂愛好者更深入地欣賞和理解這些作品的指南。它不僅僅是關於技巧,更是關於音樂的靈魂,關於人與人之間在音樂中的共鳴與對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