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的众多表演类型中,不单单只有独奏、重奏或大合奏的演出模式,单纯器乐搭上另一「钢琴合作者」的演出模式,亦能将音乐的情感深度完美表达。
但,不同的器乐搭档就有不同的演奏方式,一位优秀的钢琴合作者懂得适时表现音乐,却又不过于突出。本书将阐述多种合奏技巧与实务,无论你是初学或资深合奏者,它将是你最理想的「钢琴合作」实用书。
作者简介
李燕宜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赴美深造,师事国际知名钢琴合作大师Margo Garrett 和 Karl Paulnack。并于2002年九月,取得全额奖学金至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研究两年,同时获聘为波士顿音乐学院及麻省理工学院钢琴专属伴奏。
旅美期间并获得美国国际两大知名音乐营 Tanglewood Music Festival及Music Academy of the West in Santa Barbara提供全额奖学金并从事艺术表演。
现今担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表演艺术研究所钢琴合作组专任助理教授。
自序
第一章 钢琴合作艺术教育
第一节 缘起
第二节 课程设计
一、声乐合作
二、器乐合作
第三节 入学考试之内容与方式
一、视奏
二、独奏
三、合作
四、口试
第四节 必要之专业能力
一、钢琴演奏能力
二、视奏能力
三、语言能力
四、包容力
五、移调
六、总谱弹奏
七、数字低音(Figure Bass)
第二章 声乐合作之艺术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唿吸
二、歌词
第二节 弹奏要点
一、语韵的配合
二、低音线条的强调
三、歌者和钢琴声部之间平衡的解决
四、角色扮演
第三节 练习法
第三章 器乐合作之艺术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弹奏技巧的要求
二、乐器学的认识
三、视觉讯息
四、唿吸
第二节 弹奏要点
一、时间的配合
二、音色的搭配
三、速度的配合
四、乐句处理
五、声部间的平衡
六、角色扮演
第三节 练习法
一、查阅乐曲创作背景
二、熟练钢琴演奏乐段
三、详知器乐演奏乐段
第四章 管弦乐作品合作之艺术
第一节 自我预备功课
一、解读配器法
二、旋律与节奏
三、演奏法
四、音量的抉择
五、关于速度
六、独奏乐段的诠释
七、註记与标示的使用
第二节 弹奏要点
一、「Play What You Hear Not What You See!」(弹奏你所听到的,而非你所看到的!)
二、节奏
三、音色
四、音量
五、「The Rule of Two!」(你只有两只手!)
第三节 改编法
第五章 心态、视野与益处
第一节 钢琴合作七大守则
一、「Be on time!」(准时!)
二、充分的准备
三、良好的沟通态度
四、保持联系管道畅通
五、衣着
六、关于报酬
七、爱习羽毛,重视口碑
第二节 从钢琴独奏进入合作艺术的十大优点
一、演出经验的累积
二、增加曲目及扩大视野
三、人脉
四、合作力
五、鑑赏力
六、聆听力
七、视奏能力
八、应变能力
九、演奏功力
十、谋生能力
第三节 履历表和曲目表之撰写
一、履历表
二、曲目表
第六章 结语
一、声乐合作
二、器乐合作
三、管弦乐作品之合作
四、学校的选择
附录一 钢琴合作教育之课程部分
附录二 钢琴合作教育之考试内容
附录三 Frank Corliss管弦乐改编乐谱之弹奏要点
参考文献
看到“钢琴.合作”这个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种充满互动与火花的音乐场景。我原以为这本书会像是一份详尽的指南,教我们如何在各种音乐形式中成为一个出色的钢琴搭档。我期待它能深入剖析那些标志性的钢琴二重奏作品,比如舒伯特的幻想曲,或者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从乐谱的角度分析两个钢琴声部是如何相互呼应、形成整体的。书里或许会提供很多实用的建议,比如在合奏时如何调整触键的力度和音色,如何在节奏上做到天衣无缝,以及如何在乐句的呼吸上达成一致。我猜想它还会探讨与不同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等)的钢琴合作,如何处理不同乐器音域的交织,以及如何为独奏乐器提供完美的衬托。书中可能还会收录一些关于著名钢琴搭档的访谈,分享他们的合作经验和独到见解,甚至是一些关于如何组建室内乐团的实用建议,例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曲目,如何进行有效的排练,以及如何在舞台上展现最佳的合作默契。我会认为这本书会包含大量具体的演奏技巧指导,比如如何运用踏板来增强音乐的连贯性,如何在复杂的和声织体中辨析自己的声部,以及如何通过眼神和肢体语言与搭档进行无声的交流。它应该是一本能够立即上手,并且在实际演奏中带来明显提升的指导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钢琴.合作:理论与实例”让我产生了一种关于音乐教育的联想。我当时的想法是,这本书可能是一本面向音乐院校学生或者音乐教师的教材,旨在系统性地阐述钢琴合作演奏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依据。我设想书中会包含一些关于音乐史上的重要钢琴合作形式的介绍,比如从古典时期到浪漫时期,再到现代,钢琴在室内乐、协奏曲等不同体裁中的角色是如何演变的。它也许会从音乐学理论的角度,解析钢琴在和声、对位、曲式等方面的合作可能性,以及如何通过这些理论来指导实践。我期待书中会提供一些教学案例,展示如何教授学生理解和声的进行,如何培养他们对节奏的敏感性,以及如何引导他们体会不同乐器之间的音响平衡。也许还会探讨一些心理层面的训练,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合作中的焦虑,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以及如何通过音乐合作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深层次,我可能会认为这本书会涉及音乐作品的分析方法,例如如何从宏观到微观地解读一首室内乐作品,如何找出其中的合作难点,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练习来解决这些问题。它应该是一本具有学术深度,同时又能指导实际教学的著作,为钢琴合作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蓝图。
评分当看到“钢琴.合作:理论与实例”这个书名时,我的思绪立刻飘向了古典音乐的殿堂。我原以为这本书会是一份关于钢琴室内乐的详尽百科全书,里面可能包含了从巴洛克时期到20世纪,所有重要的钢琴室内乐作品的介绍。我设想它会逐一列举那些脍炙人口的钢琴二重奏、钢琴三重奏、钢琴四重奏,甚至是钢琴五重奏的作品,并对它们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演奏要点进行深入的分析。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挑选室内乐作品的建议,以及如何根据不同乐器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合作形式。它或许会包含一些不同演奏家对同一首作品的录音对比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同一首乐曲在不同诠释下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是如何体现在钢琴与其他乐器的合作之中的。我甚至会设想书中会对一些著名室内乐乐团(如阿尔班·贝尔格四重奏、圣马丁室内乐团等)的演奏风格进行研究,从中提炼出他们的合作精髓。它应该是一本能够激发听者对钢琴室内乐产生浓厚兴趣,并且能够帮助音乐爱好者更深入地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的指南。它不仅仅是关于技巧,更是关于音乐的灵魂,关于人与人之间在音乐中的共鸣与对话。
评分“钢琴.合作:理论与实例”这个名字让我联想到的是一段漫长而精妙的音乐旅程。我最初的印象是,这本书可能是一部关于钢琴发展史的侧写,重点关注钢琴在与独奏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单簧管等)以及声乐的合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我期待它会追溯钢琴从早期作为伴奏乐器,逐渐演变成独奏和室内乐的主角的过程。书中或许会深入剖析贝多芬、勃拉姆斯、舒曼等作曲家为钢琴与小提琴创作的奏鸣曲,分析钢琴声部是如何与小提琴的旋律线交织、呼应,以及如何共同构建出宏大的音乐结构。我猜想它还会讨论钢琴在歌剧伴奏和艺术歌曲演唱中的重要性,以及钢琴家如何通过细腻的伴奏来烘托歌手的情感表达。它可能还会探讨一些较为冷门的合作形式,比如钢琴与打击乐的合作,或者是一些现代作曲家对钢琴合作的创新尝试。我设想书中会穿插大量的音乐史料和作曲家传记,让读者在了解音乐理论和演奏技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时代变迁和艺术潮流对钢琴合作形式的影响。这本书应该是一部既有学术价值,又能引发读者对音乐历史和发展产生深刻思考的著作。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让我心生好奇,一开始我以为它会深入探讨钢琴演奏中与他人合作的各种技巧,比如如何更好地倾听伴奏、如何处理复杂的合奏段落,或者分析不同时期作曲家为钢琴创作的室内乐作品。我甚至期待书中能包含一些经典的二重奏或三重奏的乐谱分析,以及不同演奏家对于这些作品的独特理解和诠释。想象中,这本书会是一本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指南,能够帮助我提升自己在钢琴重奏中的表现,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整体性,而不是仅仅孤立地看待自己的声部。它可能会讲解如何与管弦乐队合作,如何与声乐演唱者配合,甚至是与舞蹈演员进行跨界合作的细节。我设想书中会有大量的实例分析,也许会引用一些著名音乐会上的片段,或者是一些大师级的排练录音,来佐证书中的观点。它也许会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追溯钢琴在室内乐和协奏曲发展中的地位演变,以及不同时代音乐家对于“合作”这一概念的理解差异。更进一步,我甚至会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合作心理学的讨论,比如如何克服演奏中的紧张感,如何与性格迥异的搭档有效沟通,以及如何在排练中建立互信。这本书的标题“钢琴.合作:理论与实例”似乎预示着一种全面而深入的探讨,能够涵盖从基础理论到实际操作的方方面面,为钢琴学习者和演奏者提供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