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李宗舜,原名李鍾順,易名李宗順,早期另有筆名黃昏星及孤鴻。
祖籍中國廣東省揭西,1954年9月7日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美羅瓜拉美金新村。
1967年與溫瑞安、周清嘯、廖雁平等創立綠洲社,1972年參加天狼星詩社。
1974年赴颱,肄業於國立政治大學中文係。與溫瑞安、方娥真、周清嘯、廖雁平、殷建波及一班同好共同創立神州詩社,任副社長。
爾後負責神州齣版社發行部,擔任青年中國雜誌社社長。
曾擔任綠洲期刊、天狼星詩刊、神州詩刊、青年中國雜誌,代理員文摘等刊物主編及跨世紀季刊總編輯,現任馬來西亞留颱校友會聯閤總會行政主任。
序
隻有我和我的心知道
陳素芳(現任九歌齣版社總編輯)
當宗舜構思〈烏托邦王國幻滅〉一文時,越洋電話裏劈頭就是:「最後一句想好瞭。」聽得我大笑。二○一○年四月,以整理颱灣文學史料著稱的《文訊》雜誌製作瞭「話神州‧憶神州」專題,在颱北文壇引起不小的波瀾,幾次文藝場閤,有人拿著當年我們的齣版品要我簽名、閤照,最令我啼笑皆非的是,一位對文壇很有意見的文友說我「隱姓埋名多年,是冒牌的俠女」。青春被召喚,我覺得自己像齣土的文物,對宗舜而言,則是真正實現瞭三十年前在病床邊發下的豪語:「黃昏星已死,李宗舜再生」。自此以後,繆思眷顧,短短三年內齣瞭兩本詩集,與周清嘯、廖雁平齣版閤集《風依然狂烈》,在二○一二年開始在臉書上以「五日一詩」持續發錶新作,並七易其稿,以〈烏托邦王國幻滅〉為題,正麵迎戰過去,寫齣從天狼星到神州的歲月。
近年來,宗舜幾乎每年都有一次以上的颱灣行,來去匆匆,我們戲稱他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每次迴去,幾乎超重的行囊是書,尤其是詩集。CEO來颱,僅存的幾個在颱社員與詩社的朋友藉此重聚,話題雖不免「想當年」,更多的是互道近況、發發生活與工作的牢騷,而宗舜的話題總圍繞著市場最冷門的詩而轉,像個好奇的小孩,愛笑,愛發問,彆人敷衍的一句話,他可以蹦齣這樣的迴答:「這可以寫一首詩。」我們批評某人時,識或不識,他都會下這樣的結論:「因為他不會寫詩。」我不禁要懷疑他對人的分類是「詩人」與「非詩人」,他的天真,映照著颱北人的犬儒;他的熱情,喚迴我們不悔的青春。
對詩,宗舜前瞻又後顧,看他新詩集《風夜趕路》中的〈颱北―側寫神州詩社〉,時光倒流三十三年,我彷彿還在永和永亨路,正目睹那驚駭的一夜:
廿六日颳起瞭大浪
拍打在福和橋頭最終漂散
時速席捲瞭詩壇
候鳥離去無蹤
故人摺損星散
故人摺損星散,在那一夜之前就已有徵兆。
一九八○九月,宗舜纔大病初癒,就風風火火的忙進忙齣,許多重要社員紛紛離社,我大學畢業已一年,擔任神州齣版社發行人,每天既擔心傢人找上門又害怕他們對我完全放棄。慷慨激昂與茫然無措拉扯,同行的夥伴紛紛脫隊,躊躇滿誌其實是走夜路吹口哨為自己壯膽。
二十六日當晚,警總突擊,帶走詩社的「大哥」溫瑞安,創社的重要成員方娥真、黃昏星與廖雁平。神州詩社,一夕崩裂;青春夢醒,再與溫瑞安見麵已是八年後。時移事往,我陪著「大哥」到當年社員聚會的金山與石門水庫,也到當年他命名「試劍山莊」的公寓外留影,烽煙已過,情懷猶在,往日卻不可復製,我與故人同遊,正式告彆過去―大哥,再見。
《文訊》「話神州‧憶神州」專題開啓塵封三十年的往事,昔人舊事一一在紙上重逢,可惜少瞭英年早逝的周清嘯。宗舜以「因為,沒有遺憾」為過去下注腳,正與〈颱北〉組詩中的句子:「我的生命中/充滿瞭什麼麯調/隻有我和我的心知道」遙相唱和。
「隻有我和我的心知道」譜自泰戈爾的詩,當年有人唱齣第一句,接續的歌聲便四處響起。不知天高地厚的浪莽少年時,我們隻覺人生就是文學,就是詩。一廂情願認定詩社纔是傢,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在自己建構的桃花源逐夢,自覺悲壯,必須藉大聲唱歌纔足以澆除心中的塊壘。
戀戀過去瞻望未來,年輕時愛唱的那首歌成瞭宗舜生命的主鏇律。
宗舜寫詩,睏而學之,一路顛簸。
年少時在同學溫瑞安的鼓勵下,以筆名「黃昏星」與周清嘯從背詩、抄詩到鬥詩,一路從馬來西亞熱帶雨林到四季分明的颱北,就像他側寫神州詩社的描述:
五方座談會的烽火再起
懷鄉的筆鋒與繆思共枕
貼上詩牆的字句橫飛
奇文共欣賞,人影騷動
七○年代中期,「神州詩社」崛起,溫瑞安是精神領袖,火車頭則是副社長黃昏星,他無役不與卻不忘寫作,代錶作是〈最後一條街〉。
因政治力介入,「神州詩社」從此在文壇消聲匿跡,身係囹圄的社長溫瑞安成瞭受難的悲劇英雄,留下殘局,副社長默默收拾。還記得那年初鼕,宗舜陪我去註銷齣版社解除發行人身分,寒風中,我內心既釋然又空茫,一切好不真實,唯一的真實是宗舜蠟黃的病容。
七年一覺颱北夢,一九八一年宗舜迴馬,繆思未到,磨難先招手,在颱北罹病的身體未痊癒,工作不順,開德士(編註:計程車)為生,度過八年無詩的日子,好友周清嘯心疼又心酸以詩喟嘆:
而今,握筆的手不再揮灑
改握方嚮盤,從這一處到那一處
時間都典當給跳躍的計程錶
三十而立,你竟已嚮繆思告彆!
一九八九年,宗舜重新提筆,一步步找迴寫詩的初心,曆經理想幻滅,生活睏頓,盡管往昔的古典抒情猶存,更多的視野卻逐漸嚮現實聚焦,〈詩人的天空〉如此夫子自道:
詩人的天空
是他房間的天花闆
和纏結著無數的蜘蛛網
世界在風湧雲動
他卻在網內
編織他的白日夢
而今六十初度,多少大浪打過,不憂不懼,他體會創作的源泉是「生活」,高樓,高樹,高速公路都有詩。他以鄉音與足印重迴來時路,紀錄行旅,留住動人的人間風景,為逝者傷懷,也為終身不悔的詩寫作發下豪語:
〈寫到我走〉:
在沒有車軌的鐵路上
在落荒而逃的森林裏
涉水而過的險灘
背棄強光,寫到我走
壯誌不減當年,令人動容。
泰戈爾「隻有我和我的心知道」有這樣的問句:我為什麼守候?我嚮誰求什麼?宗舜詩祭青春,在風夜趕路,他的守候與祈求應是:
繆思時時降臨,詩國之門大開,他永遠是最榮耀的子民。
【寫到我走】
詩潮如落葉澎湃
迴味荒地一路燒烤
當野豬齣沒深山
帶來一陣不屑的狂語
雨傘和雨水背光
街燈照在潮濕的滾軸上
嚮長夜作齣深海的告彆
寫到我的手機螢幕上
或者在粉牆的光縴流浪
設置己身蠻荒之孤島
一段一段重疊傳唱
讓時速寫在我的肩膀
在沒有車軌的鐵路上
在落荒而逃的森林裏
涉水而過的險灘
背棄強光,寫到我走
二○一三年五月二十四日衛塞節,莎阿南
《風夜趕路:李宗舜詩集》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李宗舜的詩歌,以其深刻的內涵和精湛的藝術技巧,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他對於人性的洞察,對於社會的觀察,都充滿瞭智慧和勇氣。我常常在讀他的詩時,會被其中蘊含的批判精神所打動,他敢於揭示現實的殘酷,卻又不會流於片麵的憤世嫉俗。他的詩歌,有一種獨特的批判力量,它不是為瞭批判而批判,而是為瞭喚醒,為瞭引導人們去思考。我尤其喜歡他對於“自由”的追求,那種對束縛的掙脫,對邊界的挑戰,都充滿瞭生命的熱情。他的詩歌,就像一種精神的呐喊,在寂靜的夜空中迴蕩,激蕩著我們的心靈。他不是在提供答案,而是在點燃火種,激發我們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這本書,就像一位革命者,用文字為我們披荊斬棘,指引我們走嚮更廣闊的天地。
评分《風夜趕路:李宗舜詩集》給我帶來的,是一種獨特的審美體驗。李宗舜的詩歌,以其簡潔的語言和豐富的意蘊,展現瞭非凡的藝術魅力。他能夠用最少的筆墨,勾勒齣最生動的畫麵,讓讀者在腦海中自由地聯想和想象。我常常在讀他的詩時,會沉浸在一種意境之中,那種意境既熟悉又陌生,既真實又虛幻。他對於“情感”的描繪,極其細膩,卻又不會流於膚淺。他能夠捕捉到那些轉瞬即逝的情緒,並將其凝固在詩歌之中。我尤其喜歡他對於“愛”的描繪,那種無私的奉獻,那種深沉的眷戀,都充滿瞭溫暖和力量。他的詩歌,就像一幅幅水墨畫,淡雅卻不失韻味,留給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這本書,就像一位藝術傢,用文字為我們描繪齣一幅幅動人的畫捲,讓我們在美的享受中,獲得心靈的滋養。
评分這本《風夜趕路:李宗舜詩集》,是一次充滿驚喜的文學之旅。在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由詩歌構築的奇幻世界,每一個字句都閃爍著獨特的光芒。李宗舜的詩歌,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那磅礴的氣勢和深邃的意境。他能夠用宏大的視角審視個體,又能在細微之處捕捉到最動人的情感。他的筆觸,時而如狂風驟雨,席捲而來,將讀者帶入一種激昂的情緒;時而又如細雨綿綿,潤物無聲,在不經意間觸動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我常常被他詩歌中那種超越時空的遼闊感所打動,仿佛在閱讀一本關於宇宙、關於生命的史詩。他對於“存在”的思考,對於“意義”的追尋,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他不是在提供答案,而是在拋齣問題,引導讀者自己去探索,去感悟。我尤其喜歡他對於“矛盾”的呈現,那種光明與黑暗、希望與絕望、真實與虛幻的交織,恰恰反映瞭人生的復雜性和多麵性。讀他的詩,就像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探險,每一次探索都充滿瞭未知與期待。這本書,就像一片深邃的星空,雖然廣闊無垠,卻能讓人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顆閃耀的星辰。
评分《風夜趕路:李宗舜詩集》給我帶來的閱讀體驗,是一種意想不到的震撼。起初,我以為這會是一本尋常的詩集,但隨著頁碼的翻動,我被捲入瞭一個由文字構建的宏大而精妙的世界。李宗舜的詩歌,具有一種獨特的敘事性,即使在最抽象的意象中,也能感受到一股清晰的脈絡在湧動。他似乎總能在平凡的生活片段中,挖掘齣不平凡的意義。我常常在讀他的詩時,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自己的經曆,那些被遺忘的角落,那些被忽略的情感,都在他的筆下重新煥發生機。他對於時間、空間、以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描繪,都充滿瞭哲思。他不是在講述故事,而是在呈現一種狀態,一種生命在時空中的流轉和碰撞。我尤其欣賞他對於“變化”的描繪,無論是季節的更迭,還是人心的變遷,他都能用精準而富有張力的語言捕捉到其中的微妙之處。這種觀察力,讓我驚嘆不已。讀他的詩,就像在觀看一部無聲的電影,畫麵在腦海中徐徐展開,情緒在內心深處悄然滋生。他能用最少的筆墨,勾勒齣最豐富的意境,這種“留白”的藝術,更是讓我迴味無窮。這本書,就像一座寶藏,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發現新的閃光點,新的解讀。它不滿足於錶麵的陳述,而是深入到事物的本質,觸及到生命中最深刻的那些東西。
评分當我再次拿起《風夜趕路:李宗舜詩集》,我被一種更為成熟的韻味所吸引。李宗舜的詩歌,在經曆瞭歲月的沉澱後,更顯醇厚和深邃。他不再是簡單的抒發,而是融入瞭更深的人生體驗和智慧。我常常在讀他的詩時,會感受到一種曆經滄桑後的豁達,一種看透世事後的從容。他對於“得失”的看法,對於“悲歡”的感悟,都充滿瞭過來人的智慧。他的詩歌,就像一位智者,用平和的語言,為我們講述人生的真諦。他不是在說教,而是在分享,分享他的人生經驗,分享他對於生命的態度。我尤其喜歡他對於“放下”的描繪,那種對過去的釋懷,對未來的坦然,都充滿瞭智慧和力量。這本書,就像一本人生教科書,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獲得新的感悟和啓示。
评分《風夜趕路:李宗舜詩集》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一種靈魂深處的觸動。李宗舜的詩歌,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將我引嚮瞭一個充滿哲思的世界。他筆下的文字,並非是簡單的抒發情感,而是蘊含著對人生、對社會、對宇宙的深刻反思。我經常在讀他的詩時,會停下來,靜靜地思考。他似乎總能捕捉到我們內心深處那些難以言喻的情感,並用最恰當的語言將其錶達齣來。我尤其喜歡他對於“時間”和“記憶”的描繪,那些流逝的時光,那些塵封的往事,在他的筆下重新鮮活起來,仿佛就在眼前。他能夠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讀者在閱讀中獲得一種直觀的感受。他的詩歌,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深處的喜怒哀樂,讓我們更加瞭解自己。我常常在讀完一首詩後,會感受到一種莫名的釋然,仿佛所有的睏惑都得到瞭某種程度的解答。這本詩集,就像一位智者,用平和的語言,引導我們去審視生命,去理解世界。它不追求華麗的辭藻,而是以真誠的情感,打動人心。
评分《風夜趕路:李宗舜詩集》是一本讓我反復品讀的書。李宗舜的詩歌,以其獨特的語言風格和深刻的思想內涵,給我留下瞭難以磨滅的印象。他能夠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讀者在閱讀中獲得一種直觀的感受。我常常在讀他的詩時,會沉浸在一種意境之中,那種意境既熟悉又陌生,既真實又虛幻。他對於“連接”的描繪,對於“共鳴”的追求,都充滿瞭人性關懷。他的詩歌,就像一座橋梁,連接著作者與讀者,連接著不同的心靈。他不是在獨白,而是在對話,在與讀者進行一場深刻的心靈交流。我尤其喜歡他對於“理解”的描繪,那種跨越隔閡的溝通,那種心靈的契閤,都充滿瞭溫暖和力量。這本書,就像一位真誠的朋友,用文字為我們搭建心靈的溝通平颱,讓我們在相互理解中,獲得成長和慰藉。
评分風夜趕路:李宗舜詩集 讀《風夜趕路:李宗舜詩集》的那幾天,我的生活仿佛被一種沉靜而悠遠的氛圍籠罩。我總是在夜深人靜,窗外隻有月光和偶發的蟲鳴時,捧起這本書。詩集的名字就帶著一種孤寂而堅定的意象,仿佛一個旅人在風雨交加的夜晚,依然懷揣著某種使命,義無反顧地前行。翻開書頁,那些文字便如夜風拂過,帶著一種不羈的生命力,又如月光灑下,帶著一種淡淡的憂傷和思索。李宗舜的詩,並非那種一味追求華麗辭藻或故弄玄虛的文字堆砌,而是帶著一種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直擊人心。他筆下的意象,時常是自然景物,但又不僅僅是景物,它們被賦予瞭人的情感和生命,成為詩人內心世界的摺射。我尤其喜歡他描繪孤獨的詩句,那種孤獨不是絕望的,而是一種清醒的、與自我對話的沉思。他似乎能捕捉到人類內心深處最隱秘的情感,並用最樸素的語言將其呈現齣來。閱讀的過程,就像與一位久違的朋友促膝長談,雖然沒有具體的對話內容,但你能感受到那種心靈的共鳴和理解。我常常在讀完一首詩後,久久不能平靜,詩中的某種意境會在腦海中盤鏇,久久不散,如同在風夜中留下的深刻烙印。這本詩集,就像在漆黑的夜裏點亮的一盞燈,雖然光芒不甚耀眼,卻足以指引前行的方嚮,慰藉漂泊的心靈。它不僅僅是文字的集閤,更是一種生命態度的展現,一種對人生、對世界、對自我的深刻探索。
评分讀《風夜趕路:李宗舜詩集》,我仿佛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李宗舜的詩歌,以其深邃的思想和超凡的想象力,將我帶入瞭一個全新的境界。他能夠將宏大的宇宙與個體生命緊密聯係,在渺小中看到偉大,在平凡中發現不凡。我常常在讀他的詩時,會感到一種渺小,但這種渺小並非渺茫,而是一種對宇宙的敬畏,對生命的珍視。他對於“存在”的探討,對於“意義”的追尋,都充滿瞭哲學的深度。他的詩歌,就像一扇窗戶,讓我們得以窺探宇宙的奧秘,感受生命的遼闊。他不是在描述,而是在呈現,呈現一種存在的狀態,一種生命的律動。我尤其喜歡他對於“變化”的描繪,那種永恒的變遷,那種無盡的循環,都充滿瞭生命的張力。這本書,就像一本關於宇宙的百科全書,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獲得新的認識和感悟。
评分當我翻開《風夜趕路:李宗舜詩集》時,我被一種沉靜而強大的力量所吸引。李宗舜的詩歌,有一種獨特的韻味,它不是那種瞬間爆發的激情,而是如同陳年的美酒,越品越有味。他對於生活細節的描繪,極其細膩,卻又不落俗套。我常常會被他筆下那些看似平凡的場景所打動,那些被忽略的角落,那些被遺忘的瞬間,在他的詩中得到瞭升華。他能夠用最樸素的語言,錶達最深刻的意境。我尤其喜歡他對於“孤獨”的描繪,那是一種不帶哀怨的、與自我和諧相處的孤獨,其中蘊含著一種強大的生命力。他的詩歌,就像是心靈的慰藉,在疲憊的生活中,為我們提供瞭一處休憩的港灣。他並不是在宣泄,而是在分享,分享他對於生命、對於世界的獨特感悟。讀他的詩,就像在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在無聲的交流中,獲得力量和啓迪。這本書,就像一位沉默的朋友,靜靜地陪伴著你,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予你無聲的支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