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Richard Lee李信明
曾任淡江大學、實踐大學等多所學校兼任講師。專長領域為後殖民論述、文學理論。
譯者簡介
鬍菁芬
中興大學外文係畢業。曾任法新社中文網站編譯、電視英語教學節目編劇。譯有《知識時代變革管理》、《神學士:歐瑪爾與賓拉登的全球聖戰》等。
前言
文學,是構成人類存在本質一個很重要的部分,而在所有的文學類型中,「詩」給人的第一 印象總是披著一層謎樣、難解的神秘麵紗。在這種情況下,筆者期許自己能扮演一個文化的傳譯者,解讀由隱喻和轉喻編寫而成的詩歌密碼,藉此介紹詩歌骨乾裏的 文化典型與知識轉換。要理解詩句中所透露的明確意義和弦外之音,文化典型和知識轉換是必須具備的曆史基礎。
本書的宗旨是要將英詩介紹給對文學規律、以及英詩的文化典型不甚熟悉的非英語係國傢的讀者。為瞭讓讀者深入探索詩的弦外之音,本書會有詳盡的概要介紹,包括作者的背景、詩的風格、以及詩作分析的具體練習。
我們也鼓勵讀者培養迴溯的想像力,如此有助於清楚判斷齣詩的特定文化背景,以說明其文學規律和其反映齣的知識之間緊密的關係。如此一來,讀者獲得的知識 不隻是事實,還有詩人想要傳達的觀念(ideas)。而且讀者將會體認到詩和象徵喻詞、美學的語言密切地閤作,共同築起一道阻擋現代人一窺其堂奧的高牆。
要拆除這道牆則有賴象徵資本(symbolic capital)的掌握,這有助我們瞭解曆時性與共時性對詩人與其詩作的影響。因此,詳盡解說曆時性與共時性就成為本書勢在必行的任務。
為求清楚起見,本書是依照時代來設計。全書大緻劃分為四個部分:
1 十六世紀早期和伊麗莎白時代
2 十七世紀與新古典時期
3 浪漫主義之革命年代
4 維多利亞時代與二十世紀
書中選齣二十位詩人(其中僅一位女性),讓讀者一覽詩歌堂奧及其文化指示物。各位可以悠遊於詩歌的世界,獲得藝術的趣味,更可經由詩的變革,認識以辯證的對立原則為基礎的文學發展史。
本書的主軸定位在愛情的文化想像這個題材上。愛情的文化想像一來是指我們生活方式的構成要素。二來,愛情的題材跨越國傢與個人,藉此可讓我們發展齣純淨 的認同感,並且對愛情典型的轉換有不同的體認。以宮廷詩(courtly poetry)來說,想像中的女性常有雙重視野──同時兼具優雅的理想形象與新教上帝的概念,反映齣當時宗教勢力強大的曆史背景。
筆者期望由愛情的文化想像這個角度切入,帶領讀者進入詩的世界,並且認識詩中所反映齣的世界觀。在此之前,希望讓讀者也能夠對詩是什麼、以及詩人想錶達什麼有一個基本的認識,當然還有詩中所透露的文化背景與藝術欣賞。
英詩有其技巧和專門用語,在我們選輯的詩裏常會齣現字尾如「-th」和「st」的古字,因此讀者也必須具備一些古語用法的常識。接著要請各位注意符號的使用,如「斜體字」、「引號」。例如,斜體字是指一部詩集或是散文集,而加上引號則是單指一首詩。
音韻和格律 Rhythm and Meter
詩有彆於散文,主要差彆在於詩以壓縮、摘要的方式錶達,陳述形式也要依循韻律規則。羅馬的雅各森(Jacobson)在對詩的分析中指齣,詩人通常會運 用兩種修辭技巧:隱喻(metaphor)和轉喻(metonymy)。讀者會因這兩種障礙而無法理解詩的意涵,因此需要對詩的曆時性 (diachrony)和共時性(synchrony)有充分的瞭解纔能排除這些障礙。
曆時性是說文化典型的轉換,而共時性則是指曆史上同時期的發展。此外,本書也會介紹詩的組成元素和一些基本觀念,讓讀者得以欣賞一首詩明確的意義、以及其弦外之音。
由於詩得遵循韻律規則,因此産生瞭配置音韻的格律。音韻係統的基礎是重音節和無重音節,由此而形成格律。而詩的長短通常有以下區彆︰
單韻律(monometer)、兩音步(dimeter)、三音步(trimester)、四音步(tetrameter)、五音步(pentameter)、六音步(hexameter)及七音步(heptameter)。
押韻和詩節 Rhyme and Stanza
押韻(rhyme)的決定因素,通常取決於最後一個母音,盡管也有押行中韻(internal rhymes)的。這個母音會重復、並和其他位置的發聲成雙發相同的母音。如果詩句最後的音節押重母音,則稱為「陽性韻」(masculine);若最後 押輕母音,則稱「陰性韻」(feminine)。
基本說來,押韻的形式可分為︰對句(couplet)、三行聯句 (triplet)、四行詩(quatrain)、八行詩節(octave)押韻。對句是兩行詩句有相同押韻。三行聯句照辭源學來說,就是三行都押同一個 韻。至於四行詩則是由四行詩句組成。八行詩節押韻則是八行詩,最早見於湯姆斯.懷亞特(Thomas Wyatt)改革義大利十四行詩(sonnet)而成的詩作中。
因此,押韻往往是形成「詩節」(stanza)的重要因素,在義大利文,詩節是「終止處」(stopping place)之意。大緻說來,押韻是一首詩中週期重復的單位,而詩節則是依照押韻而結束。
某些特定詩的押韻是有規則的,有些詩則沒有一定規則。不同的詩節可以輕易地由韻腳(rhyme)重復來做區彆。再者,也可以標點符號,如句號或分號來判斷。在印製的文本中偶爾會以空白來間隔。
古代及現代英語的時態差異
在古代英語中,文學錶達,特彆是詩的語言和現代英語的用法有些許不同。譬如說,時態錶達上的差異︰在古代英語中,詩人會用「doth」或「doeth」代錶現代英語中的「does」。「doest」則相當於現在口語中的「do」。因此,詩的規則如下︰
1 以「(e)th」作結尾的動詞,為第三人稱單數。
2 以「est」作結尾的動詞,則是第二人稱單數。
以上所述為進入詩歌殿堂的入門階。還有,各位也會看到一些省略記號,如「wander'd」等。建議讀者最好能夠將省略的文字大聲朗誦齣來,如此纔能記 住被省略的是哪些字。此外,詩的句子構造和我們平常所用的語法略有不同。各位應謹記,詩的語法並不如大傢想像中那麼閤乎「邏輯」。
一本詩集,僅僅是捧在手心,那紙張的觸感,油墨的馨香,就已經足夠讓人心生歡喜。更何況,《走進愛情詩界》並非一本尋常的詩集,它是一扇通往英詩殿堂的邀請函,更是一次深入靈魂的愛情對話。我一直以來都對英詩抱有一種既敬畏又渴望的情感,那些古老而優美的韻律,那些跨越時空的深情,總覺得遙不可及。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書,這種隔閡瞬間消弭。書中的選篇,無疑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它們像是散落在時間長河中的璀璨珍珠,每一顆都閃爍著獨特的光芒。從十四行詩的嚴謹與熾熱,到浪漫主義詩人不羈的激情,再到現代詩人的細膩與隱喻,這本書幾乎涵蓋瞭英詩愛情創作的各個時期和流派,為讀者提供瞭一個極佳的欣賞視角。而且,書中不僅僅是羅列詩歌,更重要的是那些賞析。這些賞析並非枯燥的學術分析,而是充滿溫度的解讀,它們像是一位資深的導遊,為我指點迷津,讓我能夠理解詩歌背後的故事,體會詩人傾注其中的情感,甚至能捕捉到那些隱藏在文字縫隙中的細微之處。我尤其喜歡其中對某個關於分彆的十四行詩的解讀,詩人用“如海浪拍打礁石,永不停止”來形容思念,賞析者則進一步闡釋瞭這種意象的精妙,它既錶現瞭思念的綿延不絕,又暗含瞭某種不可抗拒的力量,仿佛愛情本身就是一種自然法則,令人無法抗拒。這種深入淺齣的解讀,讓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詩句變得生動鮮活,仿佛每一首詩都在眼前上演著一幕幕感人的畫麵。
评分《走進愛情詩界》的另一個讓我驚喜之處,是它巧妙地將英詩的“美”與“深”相結閤。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英詩過於古典,過於艱深,難以親近。但這本書的選篇,既有那些韻律優美、意象鮮明的經典之作,比如華茲華斯的《我孤獨地漫遊,像一朵雲》,那種自然的景緻與內心的孤獨融為一體,讀來仿佛有風拂過;也有一些,在看似樸實的語言下,蘊含著深刻的哲思,比如奧登的《如果你想讓一個女人愛你》,錶麵上是寫愛情的技巧,實則是在探討人性與情感的復雜。更重要的是,書中的賞析,總能點齣詩歌的“美”在哪裏,讓讀者能夠欣賞到音韻的和諧,意象的精妙,結構的巧思;同時,又能挖掘齣詩歌的“深”意,讓讀者思考詩人想要傳達的情感、思想,以及那些隱藏在文字背後的社會文化背景。這種“由錶及裏”的解讀方式,讓我在欣賞詩歌時,既能感受到藝術的愉悅,又能獲得思想的啓迪。它讓我明白,真正偉大的詩歌,是能夠同時觸動我們的感官和心靈的。
评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雖然不算極盡奢華,但卻顯得十分用心。20K的字體大小,對於我這個不戴眼鏡閱讀稍微有些吃力的人來說,是剛剛好的。每一頁留白的程度,也恰到好處,不會顯得擁擠,也不會過於疏離。我尤其喜歡書中的插圖,它們並非是那種大麵積的、喧賓奪主的圖畫,而是以一種點綴的形式齣現,巧妙地穿插在文字之間,為詩歌增添瞭幾分意境。有的插圖,像是水墨畫的寫意,勾勒齣朦朧的意境;有的則像是素描的細膩,捕捉瞭人物的錶情和情感。這些插圖,在保持整體風格統一的同時,又各有特色,與所配的詩歌內容息息相關,共同營造齣一種唯美而寜靜的閱讀氛圍。有時候,我僅僅是看著這些插圖,就能聯想到詩歌中描繪的場景,甚至能夠感受到詩人當時的心情。這種視覺與文字的互動,讓閱讀的過程更加生動有趣,也讓那些原本隻能在腦海中想象的畫麵,變得觸手可及。
评分《走進愛情詩界》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讓我看到瞭愛情的多樣性,以及詩歌在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對愛情的獨特錶達。在這本書裏,我看到瞭古希臘羅馬神話中,愛神丘比特張弓搭箭的寓言,也看到瞭中世紀騎士文學中,對貴婦人含蓄而熱烈的愛慕;我感受到瞭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對愛情的解放和贊美,也體會到瞭維多利亞時代,社會規範下壓抑的激情與無奈。每一首詩,都像是一個窗口,讓我窺見瞭那個時代人們的情感世界。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一些看似簡單的愛情意象,比如“玫瑰”和“春天”,進行瞭非常深入的解讀。我們常常認為玫瑰就是愛情的象徵,春天就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但在這本書的賞析中,我瞭解到,不同的詩人,對這些意象的運用,有著多麼豐富的內涵。比如,有的詩人將玫瑰的刺比作愛情中的傷痛,有的則將它的芬芳比作愛情中的甜蜜;有的詩人將春天比作愛情初萌的喜悅,有的則將其比作愛情的衰敗和凋零。這種對意象的細緻剖析,讓我意識到,即便是最熟悉的詞匯,在詩人的筆下,也能煥發齣令人驚嘆的生命力。
评分“英詩朗誦MP3”這個附加項,對於我這樣一個平時聽覺享受大於視覺享受的人來說,簡直是驚喜中的驚喜。我一直認為,詩歌的魅力,不僅僅在於文字本身,更在於它被吟誦齣來的聲音。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如果隻是默讀,或許還能體會到它的韻律,但缺少瞭那種抑揚頓挫、情感飽滿的朗誦,總感覺隔靴搔癢。這本書附帶的MP3,則彌補瞭這一點。專業的朗誦者,用飽含深情的嗓音,將那些經典詩句一一演繹。我常常在夜晚,戴上耳機,讓那些來自異國他鄉的詩歌,在耳邊緩緩流淌。聽到拜倫那帶著些許頹廢和狂放的嗓音(雖然我知道不是本人,但朗誦者的演繹已經非常到位),讓我仿佛看到瞭那個不羈的浪漫主義詩人;聽到濟慈那如絲綢般細膩的吟哦,又仿佛感受到瞭他病弱身體裏蘊含的巨大藝術生命力。這些朗誦,不僅是語音的呈現,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我能聽到詩人對愛情的甜蜜,對失去的悲傷,對永恒的追尋,甚至是對生命短暫的嘆息。在聽《當一個靈魂的愛》(When I Have Fears)時,朗誦者那逐漸加快的語速,和最後一聲略顯無力的嘆息,將詩人那種對生命有限卻又渴望無限的掙紮,錶現得淋灕盡緻。這種聽覺的盛宴,讓詩歌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活生生、有溫度的存在。
评分從這本書裏,我收獲的不僅僅是詩歌的鑒賞能力,更重要的是對人類情感深邃度的理解。愛情,這個古老而永恒的主題,在無數詩人的筆下,展現齣瞭如此繁復的麵嚮。有初見的怦然心動,有熱戀時的纏綿悱惻,有思念時的輾轉反側,也有離彆時的錐心之痛,甚至還有對逝去愛情的懷念和祝福。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彌爾頓《失樂園》中,亞當與夏娃初見時那段詩句的賞析。那份純粹、未經世俗染指的愛戀,那種彼此眼中映照齣的完美,讓我深刻體會到,在最純粹的狀態下,愛情是多麼地具有神性。而當讀到勃朗寜夫人的《葡萄藤》,我則看到瞭女性在愛情中的力量與智慧,她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主動地去影響和改變。這些不同角度的呈現,讓我不再將愛情局限於某種狹隘的定義,而是認識到它如同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流,時而平靜,時而洶湧,時而清澈,時而渾濁,卻始終充滿生命力。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無論文化背景如何,人類對愛與被愛的渴望,對連接與歸屬的需求,都是共通的。
评分《走進愛情詩界》讓我最大的改變,在於它改變瞭我對“愛情詩”這個概念的理解。以前,我總覺得愛情詩就是寫男女之間的情情愛愛,充滿瞭甜蜜和浪漫。但讀瞭這本書,我纔意識到,愛情的範疇遠比我想象的要廣闊。它包含瞭對理想愛情的憧憬,對婚姻的思考,對傢庭的責任,甚至是對逝去愛情的懷念和對未來愛情的期盼。我讀到瞭凱瑟琳·曼斯菲爾德筆下,那種充滿生活氣息卻又蘊含著深沉情感的愛情描繪,她用極其細膩的筆觸,刻畫瞭夫妻之間微妙的情感變化,那種平淡中的深刻,讓我久久不能忘懷。我也讀到瞭葉芝,他晚年對愛爾蘭鄉野的愛,以及對理想女性的追尋,那份滄桑而深沉的情感,讓我看到瞭愛情與傢國情懷、人生哲學相結閤的可能。這本書就像是一麵鏡子,讓我看到瞭愛情在不同人生階段、不同人生境遇下的各種形態,也讓我更加珍惜身邊人給予的愛,無論是濃烈如火,還是平淡如水。
评分這本書的朗誦MP3,簡直是我的“隨身聽”裏的新寵。我發現,當我帶著耳機,聽著那些優美的英詩被充滿感情地朗誦齣來時,我的心情也會隨之變得寜靜而愉悅。有時候,在通勤的路上,聽著拜倫的《她走瞭》;那種離彆的傷感,似乎隨著列車的搖晃,一點點地在我的心中彌漫開來,又隨著終點站的抵達,被現實的喧囂所衝淡。我尤其喜歡在傍晚的時候,泡一杯熱茶,坐在窗邊,聽著濟慈的《夜鶯頌》。朗誦者那輕柔而富有感染力的聲音,仿佛將我帶入瞭那個充滿瞭自然芬芳的夜晚,與詩人一同感受著生命的脆弱與美好。我甚至會跟著朗誦者的節奏,在心裏默默地重復那些詩句,仿佛這樣就能與詩人産生更深的連接。這不僅僅是聽覺上的享受,更是一種心靈的洗滌和滋養。它讓我明白,詩歌不僅僅是文字,更是聲音,是情感,是生命的迴響。
评分拿到《走進愛情詩界》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它提供的“20K彩色”這個細節。我一直覺得,詩歌,尤其是愛情詩,本身就充滿瞭色彩。它們描繪著日齣日落的浪漫,星辰大海的遼闊,以及內心深處那最熾熱、最溫柔的情感。一本隻用黑白印刷的詩集,似乎總少瞭那麼點靈魂。而這本書的彩色印刷,絕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它更像是一種對詩歌意境的升華。當我讀到雪萊的《緻雲》時,腦海中浮現的不再是模糊的白色,而是書中精心設計的插圖,它準確地捕捉瞭詩人筆下雲朵的飄渺、變幻,以及詩人藉由雲朵錶達的那種自由不羈、又帶著一絲憂鬱的情感。這些色彩,或是清晨的淡粉,或是黃昏的橙紅,或是月夜的銀白,都與詩歌中的情感相得益彰,讓我在閱讀時,仿佛置身於詩人所描繪的場景之中。這種圖文並茂的設計,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沉浸感。而且,彩色插圖的選擇也十分考究,它們並非隨意拼湊,而是與詩歌內容緊密關聯,有的像是曆史畫捲的復刻,有的則充滿瞭現代藝術的想象力,為詩歌增添瞭更多的層次和解讀空間。這讓我想起,在某個關於愛情的詩篇中,詩人用“火焰”來形容炙熱的愛戀,書中的插圖便是一團燃燒的、絢麗的火焰,那色彩的層次和跳躍感,恰到好處地傳達瞭詩人心中的澎湃。
评分《走進愛情詩界》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書,每一次翻開,都能有新的發現和感悟。它像是一位博學的朋友,總是能在我需要的時候,給我以慰藉和啓發。我常常在遇到感情睏惑時,翻到書中某一首關於失戀的詩篇,或者關於婚姻的思考,那些超越時空的智慧,總能給我帶來新的視角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我記得有一次,我為瞭一件小事和伴侶爭執,感到非常沮喪。無意中翻到書中關於“寬恕”的詩歌,詩人的語言雖然古老,但其中傳遞的包容與理解,卻讓我豁然開朗。我意識到,愛情中的摩擦是難免的,重要的是如何去化解,如何去經營。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美妙的詩句,它更是在用詩歌的方式,教我們如何去愛,如何去感受愛,如何去麵對愛中的種種挑戰。我也會把它推薦給我的朋友們,希望他們也能在這片充滿詩意的海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美好與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