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频道」同名电视系列纪录片,共同制作年度大书
以300幅彩色照片及地图,和戏剧性的叙事方式
精彩而完整地记录了地球上,人类文明历史的每个阶段巨大演变,以及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
《文明的故事》是一部前所未有,如动作电影般节奏紧凑、刺激又具高度知识价值的人类文明史。
15万年前,第一批真正的人类用自己的两只脚站立在非洲大地堑。此后,我们的旅程就惊奇连连。从非洲的一块小区域,我们的足迹踏遍这颗星球,从西伯利亚冻原到撒哈拉沙漠,处处都是我们的家园。
时时改变,时时调适,我们在历史的每一个阶段发展出新的技术:从弩到砲,从楔形文字到活字,从帆船到巨无霸喷射机。我们一直在企求进步与创新。我们重新塑造风景,使河川改道,移走了山丘。我们建造了金字塔、城堡、城市和摩天大楼,以道路网、公路、航道、飞机航线和光纤电缆连结了世界。我们甚至已经来到能够自我改造的边缘。
《文明的故事》共分12章,完整呈现人类文明的历史,追本溯源从地球的诞生开始说起,并一一纪录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书中收录超过300幅的彩色照片与地图,生动呈现了趣闻轶事,更以第一人称戏剧性地描述历史上的关键点:铁器的发明、耶稣被钉十字架、罗马大劫掠、成吉思汗的统治、黑死病肆虐、印刷机发明、新世界之探索、工业革命的诞生、蒸汽机发明、全球迁徙之兴起、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电脑的发明等等。
本书重点
改变的种子
铁器时代
公民
东方如何拯救西方
瘟疫
新纪元
新世界
银
荒野
革命
终结者
遗忘或永恆
作者简介
潘蜜拉‧托勒博士(Pamela D. Toler)
世界历史协会和美国新闻记者与作家学会的一员,作品常刊登于历史、文化类的国家期刊。
以安‧莫里斯(Ian Morris)
史丹佛大学珍及蕾贝卡‧威拉德古典文学教授及历史学教授,也是史丹佛人类学中心研究员。他是电视系列纪录片《Mankind》的顾问,是人类学及历史领域获奖无数的知名专家。
译者简介
洪世民
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毕,曾任职棒球团翻译及教学杂志编辑,现为专职翻译及家庭主夫,译有《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告别施舍:世界经济简史》、《独居时代》等非文学书籍,以及 《灵魂的代价》等小说,育有一女一子。
前言
导读
改变的种子
铁器时代
公民
东方如何拯救西方
瘟疫
新纪元
新世界
银
荒野
革命
终结者
遗忘或永恆
延伸阅读
照片版权
前言
从我们在地球的第一天开始,人类就面临种种巨大的挑战。火山爆发,遮蔽了阳光。严酷的冰河时期延续了数万年。致死的瘟疫侵袭我们的身体,毁灭我们的细胞。还有造成满目疮痍的残暴武器。
一次又一次,预料之外的危机眼看就要让我们的故事戛然而止。
但《文明的故事》也是胜利的故事,因为从古至今,人类始终挺身迎接挑战。那些没让我们丧命的事,都让我们更强壮,而借由学习克服逆境,我们已向前跃进一步又一步。
近一万年以来,我们已经从一小群、一小群在旷野追逐动物的狩猎者,跃入聚集数千万人、生气勃勃的现代大都会。
《文明的故事》是这段过程兼具企图心与娱乐性的纪录。它以崭新有趣的方式诉说我们的故事,不时穿插生动的图片,以及经历那些事件的人物的话语。
不同于你或许读过的历史书籍,《文明的故事》着眼于最出乎意料的地方,来寻找足以解释「我们是怎么走到这里」的关键。
有些关键就存在于这颗星球本身──在海洋的潮汐,山脉的轮廓,在我们从大地开採的矿产之中。
有些在我们自己的身体里──我们的视觉,我们的血液,以及保护我们对抗感染的抗体。
还有很多隐藏于我们每天使用的东西──像胡椒、盐、糖和冰,这些不起眼的物品都在这篇故事扮演要角。
其他则来自散布地球各处的神祕遗迹──金字塔、巨石阵、万里长城。
有时,我们会放眼我们的世界之外──看星星或阳光的构造,或太阳的引力如何使我们的星球一面旋转着穿梭太空,一面在自轴倾斜摆动。
答案也常见于万物运作之中──子弹脱出枪膛后的旋转、拱门的完美平衡,或水在罗马渠道里的流动。
《文明的故事》将史学家与科学家的最新发现汇集成引人入胜的叙事,说明数十亿人民是如何合力打造我们今天居住的世界。
有些人民是响叮当的人物:凯撒、成吉思汗、乔治‧华盛顿、林肯;他们的决定改变了历史的方向。
但其他人则只是被卷入特殊事件的平凡百姓,例如在黑死病横行家乡、夺走半数人命时不得不埋葬妻小的安诺罗‧迪杜拉。或人在刚果的传教士艾莉丝‧哈里斯,她拍的照片揭露了史上最惨无人道的罪行之一。
从驯服火到发明铁器,从佛教的诞生到耶稣被钉十字架,从罗马的衰落到工业革命,从最早期的民主形态到民权运动的胜利,从印刷机到电脑──这本书将由内而外为我们展现历史。它生动、直接,而总令人瞠目结舌。
从石器时代以降,改变的速度一直在加快,而我们从历史学到最大的课题之一是:21世纪的变迁将大于从古到今的总和。它将带给人类新的挑战,且将以超乎想像的形貌发生。
历史为我们说明我们是谁,又来自何方;也教导我们,眼前的机会无穷无尽。人类精神已经证明能够迎击任何挑战。
但历史也告诉我们,世间没有绝对。
如果我们要继续奋战成功,像过去那般时常克服逆境,就必须了解我们自己的故事。
而阅读《文明的故事》一书,正是最好的起步。
以安‧莫里斯 于史丹佛大学
*斯巴达战士
保赛尼亚斯,崭露头角的年轻斯巴达指挥官,已整军待发,准备迎击波斯超强军力,面对真正的考验。对城市的菁英阶级来说,迫在眉睫的战斗是为证明他们军力高人一等,并维持斯巴达独立。对保赛尼亚斯而言,这也是个人的复仇。波斯人杀害他的叔父,他要他们血债血还。
保赛尼亚斯从部队挑出数百名士兵演练阵式,头盔和红色的披风,像大海一般席卷市郊干涸的山麓丘陵。每一名战士都一手拿着铁尖长矛,另一手持剑。一起行进时,他们形成一面坚不可摧的铁网。前排拿着密集连锁的盾,像一堵铁墙向前移动。「方阵」需要严格的军事纪律。如果其中一人破坏队形,整个单位就会受到威胁。
保赛尼亚斯不满意一个年轻士兵的表现──他的盾没有和队友的呈一直线,于是令全军停下,惩一儆百。保赛尼亚斯继续羞辱他,命令另一名士兵与他战斗。流血了,学乖了,年轻士兵回到他的位置,这一次让他的盾与他人紧密相接了。
在这个当儿,30万波斯大军正在希腊中部斯巴达的北方扎营。他们的将领马铎尼斯是仅次于国王薛西斯的第二把交椅,领导征兵部队,用鞭子鞭笞他们战斗。他们与骁勇善战的斯巴达人和雅典的民兵形成鲜明对比。
这部《文明的故事》是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它以其宏大的视野和精妙的笔触,勾勒出了人类文明的演进轨迹。作者的写作风格极为细腻,他能够捕捉到历史洪流中那些转瞬即逝的细节,并将其转化为深刻的洞见。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人口迁徙和民族融合的论述所吸引。作者并没有将民族视为固定不变的实体,而是展现了民族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迁徙、融合、重塑。他让我看到了,许多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民族和文化,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古代多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文化交流。书中对不同文明之间基因和文化交流的描绘,更是让我看到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联系。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我们是谁”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基因和文化的溯源之旅,让我对人类的起源和多样性有了更深的体会。
评分《文明的故事》给我带来的震撼,绝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多的是一种对生命和历史的全新认知。作者以一种近乎散文诗的笔触,描绘了人类文明的波澜壮阔。我曾以为历史是冰冷的数据和事件堆砌,但在这本书里,历史充满了温度和人性的光辉。书中对古代文明的衰落的解读,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没有简单地归咎于外敌入侵或天灾人祸,而是深入剖析了文明内部的结构性问题,比如社会阶层的固化、道德的滑坡、创新能力的枯竭等等。这让我反思,今天的我们,是否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作者巧妙地将历史的镜子照向当下,引发读者对文明可持续性的深层思考。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对比分析,例如东方与西方的思维方式、社会组织形式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塑造了各自独特的文明轨迹。这种宏观的视野,让我跳出了狭隘的民族或地域局限,看到了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魅力。读这本书,就像品一杯醇厚的陈年佳酿,初入口微涩,细细回味却有无穷的甘甜和层次感。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幅精美的画卷,让我流连忘返,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文明的故事》是一部令人心潮澎湃的史诗巨著,它将我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宏大叙事之中。作者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勾勒出了人类文明从混沌初开到繁荣兴盛的壮丽画卷。我尤其被书中对宗教和哲学在文明形成中所起作用的分析所吸引。作者并没有将宗教简单地视为迷信,而是深入探讨了宗教如何为早期社会提供了道德规范、世界观解释和群体认同感,从而在维系社会秩序和推动文明发展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对不同文明中各种哲学思想的阐述,也让我看到了人类在追寻真理和意义过程中的不懈努力。从古希腊的思辨,到东方的哲学智慧,这些思想的火花,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共同照亮了人类的精神世界。读到这里,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思考这些古老的思想,在今天是否依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作者在描绘文明冲突时,也展现了他独特的视角,他看到了冲突背后往往是资源争夺、文化隔阂,但也因此催生了新的融合与创新,使得文明在碰撞中不断获得新生。
评分这部《文明的故事》如同一座庞大的知识宝库,又像是一位睿智的长者,娓娓道来人类走过的漫漫长路。作者的叙事风格极为独特,他能将极为复杂和宏大的历史进程,用一种平实质朴却又充满力量的语言呈现出来。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技术革新在文明发展中所扮演角色的论述。从火的发现,到轮子的发明,再到后来的印刷术和蒸汽机,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像是文明的“蝴蝶效应”,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技术名词,而是深刻地探讨了这些技术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甚至思想观念。比如,印刷术的普及如何打破了知识的垄断,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这其中的因果关系被作者描绘得清晰可见。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的观点,思考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否真的呈现出一种线性发展的规律,还是充满了曲折与反复。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提供了海量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独立思考和深度探究的欲望。
评分《文明的故事》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读物,更像是一面可以映照现实的镜子。作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壮丽图景。我特别被书中关于经济体系变迁的分析所吸引。从原始的以物易物,到货币的出现,再到商品经济的繁荣,乃至现代金融体系的复杂运作,作者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他让我看到了经济活动如何驱动着文明的进步,又如何成为社会冲突的根源。书中对不同时代经济危机和繁荣的案例分析,都极具现实意义。他让我意识到,经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周期性的波动和挑战。作者在探讨经济问题时,也融入了对社会公平、资源分配等伦理层面的思考,这使得整本书在探讨经济的同时,也具有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评分《文明的故事》这部巨著,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深刻的洞见,彻底颠覆了我对历史的认知。作者不是在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在揭示人类文明发展的底层逻辑。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政治制度演变的论述感到惊叹。从早期部落的首领,到国王的统治,再到共和国的诞生,直至现代民主制度的建立,作者将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描绘得既清晰又富有张力。他分析了不同政治体制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文明的走向。书中对权力、法律、秩序的探讨,让我看到了人类社会在追求稳定与自由之间不断博弈的过程。我被书中对古代帝国兴衰的案例所吸引,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帝国,最终是如何因为内部的腐败、外部的压力而分崩离析,作者的解读既有史料的严谨,又不乏深刻的哲学思考。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次智力探险,让我不断地挑战自己的认知边界,对人类文明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体会。
评分这部《文明的故事》真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史诗级旅程,让我这个平凡的读者仿佛化身探险家,潜入人类文明的深邃海洋。刚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那宏大的叙事格局所震撼,他没有从孤立的事件切入,而是以一种近乎哲学的高度,审视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从早期人类的篝火旁,到如今信息爆炸的数字时代,每一个时代的变迁,每一个文明的兴衰,都被描绘得生动而深刻。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早期农业革命的论述所吸引,作者细致地剖析了耕作方式的改变如何不仅仅是食物来源的革新,更是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乃至人类思维模式的颠覆。那种从狩猎采集的游牧生活转向定居生活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仿佛就在眼前展开。书中对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与碰撞的描绘更是精彩绝伦,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地中海沿岸的商贸往来,这些历史的节点被作者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让我们看到了文明是如何在相互学习、借鉴甚至冲突中不断演进的。我惊叹于作者的博学,他能在如此广阔的领域内信手拈来,将宏大的历史图景与生动的人物故事巧妙地融合,使得阅读过程既充满知识的启迪,又不乏情感的共鸣。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揭开一个时代的神秘面纱,让我对人类这个群体所经历的漫长岁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这部《文明的故事》简直就是一场智慧的盛宴,让我这个普通的读者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与古往今来无数伟大的灵魂对话。作者的语言风格极其考究,他能用最凝练的文字,描绘出最宏大的场面,最深刻的道理。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城市化进程的叙述。从早期人类村落的形成,到古代城市的崛起,再到现代大都市的繁华,作者细致地分析了城市如何成为文明的孵化器和集散地。城市不仅是人口的聚集,更是思想、技术、艺术的交汇点。作者对不同时代城市的兴衰有着精辟的解读,那些曾经辉煌的城市,最终归于尘土,而另一些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这其中的原因,作者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让我看到了城市作为一种文明形态的演变,以及它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种渐进式的启迪,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仿佛在不断刷新我对文明的认知。
评分这部《文明的故事》如同一个巨大的万花筒,每一次翻阅,都能看到不同角度下的人类文明。作者的叙事手法极为灵活,他能够将宏观的历史趋势与微观的个体命运巧妙地结合起来。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关于艺术与文化在文明塑造中的作用的论述。作者没有将艺术视为奢侈品,而是将其看作是文明的精神内核和情感载体。从史前洞穴壁画的神秘符号,到古代文明的宏伟建筑,再到近现代的各种艺术形式,作者都展现了艺术如何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如何传递了人类的情感与梦想。他让我看到了,艺术不仅仅是美的追求,更是人类对世界、对自身的一种独特表达和理解。书中对不同文化圈的艺术风格的比较,更是让我领略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魅力。阅读这本书,就像是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我对人类的创造力充满了敬畏。
评分《文明的故事》这部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梳理,更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作者的叙事逻辑极为严谨,他总能在纷繁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中,找到文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科学精神的萌芽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感到着迷。作者并没有将科学视为独立于人类社会之外的纯粹理性活动,而是将其置于具体的历史背景之下,展现了科学精神如何在探索未知、质疑权威的过程中逐渐壮大。他让我看到了,科学的进步不仅依赖于技术的发展,更依赖于一种开放、包容、勇于怀疑的思维方式。书中对不同时期科学家的奋斗历程的描绘,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这些伟大的头脑,在黑暗的时代点燃了理性的火炬,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科学的魅力,也让我对人类智慧的无限可能充满了希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