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自己能以「后天台南人」的身分重新认识、亲近这块美好之地。
早晨被晒人的南方阳光唤醒(房间落地窗一定要用遮光窗帘)
三餐食在台南的骄傲满足感(绝对不会碰到美食地雷)
骑车时路人热情地拍肩实为常态(提醒我机车大灯忘了开)
这些温暖的小事描绘出我的台南生活轮廓。
以「一个物品」或「一件事」的形式,深入叙述在台南生活经历的乐趣。
总是不自觉,将台南旅行塞得太满,经历了连续十家排队小吃的战斗式行程,激情过后虽然也留下辉煌战绩、美好回忆,但,这好似变成某种制式公式,失去了灵魂。台南是最适合慢活的城市,我们却忍不住习惯还是快了起来,有点可惜。
这里有一百个好理由,告诉你为何常日的台南才真正有魅力。没有冠冕堂皇也不是矫情造作,而是回归到好好生活的初心,关于作者何芊澐(Sybil)在这个小城过生活的种种记忆以及体会。从菜市场到学校操场,从巷口的早餐店到走路五分钟路程的咖啡,从街角邻居的植栽到水族馆的小丑鱼,从淋上蛋汁的肉燥饭到扎实的手工饼干⋯⋯小小的理由们聚合成满满的生活感动。
【跟着Sybil,换个角度看见台南魅力】
◎过日子的理由─顺应南方节气的常日生活提案,融入此地的观察方式,以及私房的慢活散步地图。
◎尝的理由─当地限定的味觉记忆传承,庆祝日的一级餐点,难以忘怀的解馋点心,和充满朝气的早餐。
◎物的理由─日日使用的生活物代,职人手制作品,赠予朋友的礼物,或令人爱不释手的收藏
◎坐下来的理由值得一访的地方,花时间和自己相处的咖啡馆,适合家人朋友一起餐会的场所。
◎画画的理由─旅行回程后,以手绘重的途中乐趣,难忘时刻的纸上图文呈现。
Sybil:「真正在台南居住一段时间,发觉这个城市令我着迷的,是我在这里养成的生活习惯与常日片段。台南对我而言,不再是必访的小吃或老屋咖啡厅,而是住家附近巷内柑仔店二十元一包的饼干和午后在自家浴室沖的冷水澡。」
作者简介
何芊澐 Sybil Ho
1990年生于台中,毕业于成功大学工业设计学系。工作内容曾是品牌设计,目前以sybil-ho为品牌名创作生活用品和杂货。喜欢旅行也享受居家时光,偏爱收藏餐具容器、买花弄草和逛菜市场。认为台南是实践慢活的理想都市,细数小城生活不能忘记的小事,完成了「在台南生活的一百个理由」系列文章。2014年春天重新回到台南居住和生活。
Blog:sybil-ho.blogspot.tw/
Facebook专页:常日生活的理由facebook.com/DailyReasons
E-Mail:sybil1990@hotmail.com
#1 过日子的理由
1早春的南方阳光【曈SUNRISE Bed & Space、木子到森Hostel】
2底片收藏南方风景【神采沖印店】
3顶楼晒衣服的大太阳【自家屋顶】
4在地体验逛逛市场【水仙宫市场】
5慢跑途中拾回种子【成功大学自强操场】
6绿地上的榕树守护【成功大学榕园】
7午后沖一个澡【自家浴室】
8图书馆中庭的鸡蛋花树【成功大学设计学院图书馆】
9春天的花海与树木【台南公园、东丰路】
10缤纷晒衣的色彩指南【台南巷弄间】
11遇见悉心照顾的植物【家家户户门口】
12老车子新颜色【连成机车行】
13想念小丑鱼【心旷神鱼水族馆】
14五月的莲雾雨【艺术转角】
15老宿舍的猫咪巷弄【南一中旧教师宿舍巷子】
16银行屋檐燕鸟聚落【土地银行台南分行】
17五金超市彩色小凳【全国五金超市】
18南下列车的悠活分享【自强号、莒光号】
19生活里的故事和传说【鸭母寮市场】
20常日schedule 01:寻获旧物和它们的故事
#2 尝的理由
21肉燥饭淋上蛋汁【国华街肉燥饭】
22隐藏版法式可丽露【奶油鼻子】
23庆祝日子的散寿司【金将寿司】
24克林八宝台式包子【克林食品】
25老台南的手心甜味【老街椪饼椪糖】
26味兴鸡蛋奶油吐司【味兴西点面包厂】
27粽子填饱早晨的肚子【淘沙宫菜粽、圆环顶肉粽菜粽专家】
28住家楼下的热炒回忆【豪品味】
29浅草限定红豆甜点心【笛笛脆皮爆浆红豆饼】
30市场里的和风炸物【泉成点心店】
31替常去的店取一个暱称【圆环顶郭家阳春面】
32现烤古早味绵绵蛋糕【勤耕急鲜蛋糕】
33逛街前点一碗鸡肉饭【广仔虱目鱼丸】
34菜市场手煳葱蛋饼【阿公阿婆蛋饼】
35清明前后的春卷摊子【明新喜饼、金德春卷】
36家庭味消暑良方【金彩绿豆汤】
37表达谢谢的方式【胜利路水煎包摊子】
38午餐便当的和风选择【惠比寿寿司便当】
39等待出炉的美味时刻【胜利早餐】
40老式西点的一口秘密【新裕珍饼舖】
41日schedule 02:特殊日子的聚餐酒馆
#3 物的理由
42柑仔店20元饼干【巷口柑仔店】
43台制大花阳伞【民族路药房】
44量身订做的清爽步伐【振行鞋行】
45复古细致的童心乐趣【安平老街铁皮玩具】
46在地水果欧式风情【明新喜饼】
47杂货店的春天花束【草花弄】
48在小书店发现的七彩颜色线【台南街上小书店】
49老玻璃杯妆点白开水【热炒店、台南小露台】
50原木香气的生活书写【木子到森工作室】
51土耳其蓝色铁车的洋菓子玻璃柜【下町の洋菓子】
52旅人的纸本书写选择【府中街口笔记本摊】
53鹅卵石彩笔下的故事【石头伯 吴佬】
54布市场挑喜欢的布【西门布市场】
55手工制梅花印子剪刀【永泰兴刀剪行】
56小人儿陶杯和热姜茶【吴其铮、顺甜姜糖】
57诚实商店自助盆栽【府中街植物摊】
58春天的鹅黄绣花鞋【年・绣花鞋】
59探访城市里的B级品意义【义美食品盐梅糕】
60拾获老物的机会【建材行、旧家具集散地】
61绑一束束花当作礼物【三普花屋、金美芳花苑】
62schedule 03小走路时的下午茶
#4 坐下来的理由
63庭园散步后尝汤包【吴园、上海华都小吃城】
64怀旧冰城的古早滋味【新一二三冰城】
65搭车前的悠然等候【甜在心咖啡馆】
66口耳相传的早餐店【阿乌咖啡】
67骑楼下的茶香和阳光【奉茶】
68墙上的咖啡店菜单【小地球咖啡】
69住家附近的咖啡店【浮游咖啡】
70咖啡店民宿的自制早餐【木瓜屋B&B】
71可以自在唿吸的空间和时间【ROOM A】
72可可咖哩和友善的狗狗【doggie doggie】
73自然种子的珍惜收藏【千畦种子博物馆】
74桌上的食物照片【小说咖啡聚场】
75微风里的松饼三明治【阳光风田】
76咖啡点心坊等火车【常春藤咖啡点心坊】
77吐司烧店逗逗小猫【猫吐司】
78午餐时光配着阳光【优活厨房】
79下午赖着玻璃屋【老林居】
80常日schedule 04百年肉圆店的探访路线
#5 画画的理由
81红色烤炉的原味坚持【连得堂饼家】
82冬至排队买汤圆【育乐街、胜利路】
83好友分享的餐桌滋味【南瓜餐桌】
84决定自己的个人菜单【酱拌妈妈】
85小转角碗开富贵【林家碗粿】
86家庭香草料理的义式风情【以利亚小馆】
87美味的卤味与小菜选择【庙口清炖牛肉面】
88吸引人起床的巷口早餐【麦芽糖早餐店】
89贝果把咖啡店悠闲带回家【鱼羊鲜豆咖啡】
90雨天在家整理食材【自家小厨房】
91希腊风味米布丁【离家五百里】
92火烧天气与火烧虾仁饭【矮仔成虾仁饭、集品虾仁饭】
93小巷里红烧面店【楼下红烧面店】
94在地男子汉点心Bis'weet【饼干甘】
95彩绘电影海报看板【全美戏院】
96茶色玻璃碗装点心【跳蚤市场】
97手工抱枕的花漾报喜【双囍织品工房】
98夏末剔莹透明的爱玉冰【乔安扁担豆花】
99船形状的姜汁番茄切盘【莉莉水果店、裕成水果店】
100常日schedule 05巧克力爱不释手
前言
常日体验,台南的真实样貌
初到台南时,我对她的印象仅止于古蹟和小吃。
真正在台南居住一段时间,发觉这个城市令我着迷的,是我在这里养成的生活习惯与常日片段。台南对我而言,不再是必访的小吃或老屋咖啡厅,而是住家附近巷内柑仔店二十元一包的饼干和午后在自家浴室沖的冷水澡。
早晨被晒人的南方阳光唤醒(房间落地窗一定要用遮光窗帘)、三餐食在台南的骄傲满足感(绝对不会碰到美食地雷)、骑车时路人热情地拍肩实为常态(提醒我机车大灯忘了开),这些温暖的小事描绘出我的台南生活轮廓。
我和许多朋友的初次见面,都是因为台南而拉近距离。这个城市特别容易带来话题。从哪家的小吃最好吃、最道地;哪条街往里头走其实别有洞天;哪间店的老板最热情、最专业;哪个摊贩卖的食材最新鲜;到哪里有最老的老屋、最独特的铁花窗样式⋯⋯都可以引起朋友的笑声,和拍案叫绝的情景。
我特别羡慕家乡在台南的朋友们,能成长在文化底蕴深厚,却又如此从容不迫的小城里,被念旧而深邃的府城气息餵养长大。也感谢自己能以「后天台南人」的身分重新认识、亲近这块美好之地。
距离毕业一年时,我开始以照片和文字记录台南生活令人难忘的理由,作为倒数台南时光的图文记念。原本设定要写满的一百篇文章,一直写到毕业后搬回台中,开始设计公司的工作,仍未完结。
对我而言,工作日外的休闲娱乐,就是搭上往台南的列车,温习过去熟悉的店家,拜访旧识的朋友们。彷彿担心离开太久,和此地的连结就会断了线。「在台南生活的理由」系列文章,也随着我南下的次数,慢慢累积成可观的数量,最后竟成为自己重回台南的契机。
一开始书写的目的,主要是想放弃部落格介绍店家或美食的书写方式,把店家资讯留在文章最后面。尝试专注于以「一个物品」或「一件事」的形式,深入叙述我平日在台南生活经历的乐趣。
也衷心期盼读到书中文章的你,能安排一段常日的台南旅行。避开假日人潮,眼前风景更接近台南真实的样子。不要匆匆经过,在慢活的小城里多留几日。走入巷弄间,和屋前的婆婆伯伯聊天;找喜欢的店家坐下,优雅地消磨时间,静心感受小城的饱满和盛情难却。
#1过日子的理由──
底片收藏南方风景【神采沖印店】
用底片相机记录风景是我喜欢收藏台南的方式。台南独有的丰富颜色和晴朗天气,就算用一般照相器材拍起来,也丝毫不逊色。不过底片相机三十六张底片的有限额度,让拍照的人更加珍惜每一次按下快门前的眼前景致,这样真确珍惜的过程,成为每张底片照片无可取代的原因。
天气好时,我会在外出的包包里多放一台底片相机。底片机沉甸甸的重量,都会催促(鼓励)我,看到稍微让我多花一点心思的风景,就快点拿出相机拍下来吧。大部份来说,在被触动的心情下拍出来的照片,通常都不会懊悔底片浪费,而且还会有「还好我当时有纪录这一刻」的微妙心情。
每隔一阵子,我会把这段期间拍的照片整理一次,挑出喜欢或是印象特别深刻的几张,拿到相馆沖洗成实体照片。沖洗条件都一样:4*6大小,雾面(布面)相纸,四边留等宽白边。洗出来后按照片的颜色排到无印良品的透明相本里,成为可以翻阅的旅行记绿册。
因为底片相机喀擦一声后就无法回头,让我在每回按下快门前,都会特别仔细斟酌和停留过。所以之后回头看照片,总是特别容易回想起拍照当时的情景,常常被那一瞬的颜色和光线拉回当下的心情
in|神采沖印店|
地址:台南市东区胜利路181号
电话:(06)200-5690
营业时间:9:00~22:00,週六约近午开店,週日多休
我习惯沖扫底片和沖洗照片的优质店家。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让我“偷”到了台南的时光。不是说它提供了多少具体的旅游建议,而是作者以一种旁观者又沉浸其中的视角,为我展现了一个我从未真正认识过的台南。我被那些关于“味道”的描写所吸引,不是直接的味蕾刺激,而是通过对食物背后故事的讲述,让我仿佛尝到了那份古早的香甜,那份传承的滋味。书中对“日常”的捕捉,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她没有去刻意渲染宏大的场面,而是聚焦于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巷口玩耍的孩子,傍晚收摊的老人,甚至是晾晒在屋檐下的衣物,这些平凡的画面,却组合成了台南最动人的风景。我能感受到作者对这座城市的爱,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赞美,而是渗透到骨子里的懂得。她让“慢”成为一种生活哲学,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一种对周遭环境的温柔回应。
评分这是一本让人忍不住想立即打包行李,奔赴台南的绝妙读物!它没有直接罗列景点或是美食清单,但读完之后,你会惊叹于作者是如何不动声色地将这座城市的灵魂深深刻入你的心底。我仿佛能闻到老街巷弄里那股湿润的空气,混合着海风的咸味和早点铺飘出的豆浆香气。作者描绘的“慢”不是懒散,而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是晨光洒在古厝窗棂上的温柔,是午后茶馆里悠闲的时光,是黄昏时分,街边小贩收摊时那份满足的笑意。书里那些关于人情的片段尤其打动我,像是住在老巷口的阿婆,总是热情地招呼路过的陌生人,又像是深夜里,愿意为你留一盏灯的小店老板。这些细枝末节,构成了台南最真实、最温暖的底色,让我明白,生活不仅仅是生存,更是一种感受,一种与周遭环境和谐共处的状态。我曾以为台南只是地图上的一个点,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它是一个活生生的、充满故事的、值得我用一生去探索的宝藏。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并没有给我提供具体的“去哪里”、“吃什么”的指示,却让我对“在台南生活”这件事本身,充满了无限的向往。我被书中那些关于“人”的描绘所打动。那些在巷口闲聊的邻居,那些脸上带着岁月痕迹的店主,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淳朴和热情,让我觉得,这才是生活最真实的样子。作者没有去刻意渲染宏大的场面,而是将目光聚焦在那些构成城市脉络的细微之处,比如老屋窗台上的绿植,街边随处可见的石狮子,甚至是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却共同营造出台南独有的生活气息。我尤其喜欢她对“时间”的理解,那不是一种匆忙的赶路,而是一种缓慢的沉淀,一种对当下每个瞬间的珍惜。读完这本书,我仿佛已经体验了台南的生活,并且深深地爱上了这种慢而有力的节奏。
评分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书,应该能够带你去一个地方,而《在台南生活的一百个理由》这本书,绝对做到了。它没有用大量的篇幅去描述宏伟的建筑或是壮丽的风景,而是将目光聚焦在那些构成城市脉络的细微之处。我仿佛能听到古早味早餐店里锅碗瓢盆碰撞出的清脆声响,能闻到巷弄里飘来的卤肉饭的香气,更能感受到夏日午后,微风拂过老宅庭院时带来的那份宁静。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充满人情味,她描绘的不仅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风景,更是那些难以言说的、属于台南特有的生活哲学。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在她的笔下,都闪烁着温暖的光芒。我尤其喜欢她对“慢生活”的理解,那不是一种消极的懈怠,而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一种对当下时光的珍惜。读完这本书,我仿佛已经去过台南,并且深深爱上了它。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关于“生活”的顿悟,而不仅仅是关于“台南”的认知。它没有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告诉你应该如何“玩转”台南,而是以一种平等而亲切的姿态,邀请我一同去“感受”台南。我被那些关于“人”的故事深深吸引。那些在街边经营了几十年的小店老板,那些脸上刻着岁月痕迹的老人,他们身上的那种从容和淡定,让我觉得,生活本就该如此。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与作者一同漫步在古老的街道,感受着微风的轻拂。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时间”的理解,那不是一种急促的流逝,而是一种缓慢的沉淀,一种对当下每个瞬间的珍惜。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旅行,是心灵的抵达,是与一座城市产生共鸣。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拿起这本书之前,我对台南的印象模糊且零碎,充其量是一些略显陈旧的攻略里关于古迹和小吃的片段。然而,《在台南生活的一百个理由》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原有的认知。它更像是一封写给台南的情书,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对这座城市深沉而细腻的爱。我被书中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生活哲学深深吸引。比如,关于“吃”,它绝不仅仅是填饱肚子,而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社区连接,一种对季节的尊重。书中没有长篇大论地介绍菜肴,而是通过几个小故事,让我体会到食物背后蕴含的情感。一家传承三代的牛肉汤店,老板娘在招呼客人时脸上那种淡然的骄傲;路边摊的老爷爷,熟练地翻动着锅里的蚵仔煎,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的珍视,让我感受到了台南独特的魅力,一种超越物质、直达内心的富足。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充满魔力的盒子,每一次翻开,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惊喜。它并没有像一般的旅游指南那样,列出“必去景点”或是“必吃美食”的清单,却以一种更深入、更细腻的方式,展现了台南的灵魂。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人”的描绘。那些在巷口聊天晒太阳的老人,那些热心指路的陌生人,那些认真经营着自己小店的店主,他们共同构成了台南最鲜活的图景。他们的生活态度,那种从容不迫,那种对当下的小确幸的满足,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匆忙的生活节奏。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台南的眷恋,那种将这座城市视为家园的归属感。读完这本书,我不再觉得台南只是一个地图上的标记,而是一个充满温情、值得细细品味的生活空间。
评分这本《在台南生活的一百个理由》给我带来的,是一种非常独特且深刻的体验。它不像一本旅游指南,告诉你“去这里,做那个”,反而更像是一本让你在字里行间“品味”台南的书。我被书中那些关于“声音”的描写所吸引,不是直接描绘音乐,而是通过对生活场景的刻画,让我仿佛能听到老街的脚步声,小吃摊的叫卖声,甚至是清晨鸟儿的鸣叫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台南独有的城市交响乐。作者的笔触充满温情,她没有去描绘那些浮于表面的光鲜亮丽,而是聚焦于那些构成城市灵魂的细微之处,比如人们脸上的笑容,巷弄里的灯火,以及那些默默坚持的小手艺。我尤其喜欢她对“日常”的描绘,那不是一种平淡的重复,而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对当下小确幸的发现。读完这本书,我不再把台南仅仅看作一个旅游目的地,而是一个充满温情和故事的生活家园。
评分这是一本能让你在字里行间“闻到”台南的书。我不是说它写得多么细致地描写了香气,而是作者捕捉到了一种独属于台南的气息,一种混合了历史沉淀、生活烟火和海洋微风的独特味道。书中没有直接告诉你“你应该去哪里”,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让你仿佛置身其中。我看到了老屋被岁月温柔抚摸的痕迹,听到了街头巷尾传来的亲切交谈,感受到了日落时分,整座城市染上橘黄色的温暖。作者笔下的“生活”,不是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充满了诗意和哲学。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慢”的描绘,那不是一种消极的停滞,而是一种积极的享受,是对当下片刻的专注,是对身边美好事物的发现。我开始想象,自己也曾在那样的午后,坐在老街的榕树下,看着阳光穿过叶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听着远处传来的木鱼声。这本书让我明白,旅行的意义,很多时候不在于看了多少风景,而在于感受到了多少生活。
评分这本《在台南生活的一百个理由》给我带来的,是一种久违的,对生活本身的深度体会。它不像许多介绍目的地的书籍,上来就列举各种旅游攻略,而是像一个老朋友,拉着你的手,带你走进台南的脉络,感受它心脏的跳动。我被书中那些关于“日常”的描绘深深打动,比如清晨的菜市场,熙攘的人群,讨价还价的声音,还有小贩们脸上满足的笑容,这都是构成城市生命力的最真实画面。作者描绘的“人情味”,更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她笔下那些淳朴热情的居民,那些愿意与你分享生活点滴的店家,都让我体会到一种超越陌生人关系的温暖。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奶奶,在街角用她特有的方式招呼熟客,又像是在一个没有名字的茶馆里,听着隔壁桌谈论着生活琐事,这些片段,都让我对台南的生活方式充满了向往。它让我明白,一个城市真正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历史遗迹,更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以及他们所创造的,属于这座城市的独特氛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