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顺福
山东福山县人。中国文化大学东方语文学系韩文组毕业,曾任职文化大学东方语文学系,后转任中华民国外交部从事外交工作,曾担任驻史瓦济兰大使馆三等秘书、驻韩国大使馆二等秘书、驻圣文森大使馆二等秘书、驻韩国台北代表部二等秘书等等,外交经验丰富。
着作包括《韩国与朝鲜现代史》(国立编译馆)、《国际会议参与和谈判──兼述非政府组织(国立编译馆)。译着有《韩国名诗人金素月诗选集》等。
序
爱与咏叹,大韩民族的心声―读刘顺福《金素月诗选集》林焕彰
在冷湿的寒夜里,捧读刘顺福兄中译大韩民国二十世纪初、着名爱国诗人金素月诗选,遥想百年前、那个年代的大韩民国,笼罩在日本殖民的冰雪悲风苦雨、郁闷阴霾中,特别有份悲悽感与敬佩之意;诗人是民族的心灵,诗是时代的心声。
金素月出生在一九○三年、北韩平安道定州郭山;他写诗,成长于二、三十年代,可惜英年早逝,得年仅三十三;他的诗,具有那时代的自然诗风;尽管有人认为他的诗,民谣调性多于诗歌特质。其实,民谣或诗歌,大都来自该民族当世代的心灵之声,或许只是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而已,并不影响一位诗人对其作为诗人,爱他国家、民族、成长的母土,他的诗心是不受质疑的。读金素月的诗,自然而然,必定会回到那个年代的时空,去贴近感受他心灵的脉动,甚至与他共沉缅、哀伤与咏叹!
在韩国现代诗史上,一般认为金素月是属于性格「刚直」的诗人;也正因为他性格有此特质,作为一位爱国诗人,他的诗,对时代的不平遭遇,自然会多一份悲怆的情怀,即使抒写爱国、爱母土的情诗,也多隐含深刻、坚贞的悲情;透过顺福兄简洁的译笔,细读他的诗,处处都能让人感到心动!这也是多数韩国诗学评论家称:「素月的诗,具有强烈而纯粹的民族意识和传统思维,同时诗中也有怨恨与孤独。」
在细读金素月真情感人肺腑的诗篇之后,我禁不住要把很多段落抄录下来;当然,在这样的一篇短文,自然不允许我抄录太多,但我总不想放弃我所深深喜爱、又被它感动的一些诗句,进一步细细玩味,也借此和同好们分享,如:
听!远方,
春潮汹涌底唿唤,
水晶、玲珑的九重宫阙,宫阙的玄妙,
龙女无息的轻舞与歌声,春潮汹涌底唿唤,
苦闷的心灵深处……
―〈爱慕〉
片片粉碎的名字啊!
在虚空中消散的名字啊!
宁愿唿喊中而死的名字啊!
心中弥留的一句,
终未说尽呢!
―〈招魂〉
纵使君子拂袖而去,
唉!忘不了!有十五年之情,
雪飘山顶,撒于绿野!
山鸟,
栖于赤杨树上哀鸣,
往三水甲山之路是险峻。
―〈山〉
当君厌倦妾,
将要离去时―
妾甘愿默默无言的相送,
宁边的药山上,
採集杜鹃花―
撒在君即将经过的道路上;
―〈杜鹃花〉
1.
畜牲不知有故乡,
人们不能忘的是故乡,
醒着时不曾想望,
但睡着时不知不觉梦见故乡。
祖先遗骨所埋葬之地,
和牛犊相伴玩耍之地,
说不定就是那样的缘故,
啊啊!在梦中,时常见到故乡。
―〈故乡〉
山有花
满山花儿盛开,
花儿绽放,
无分春夏秋,
花儿盛开,
在满山上,
在满山上,
灼灿的花儿,
却在山那边独自盛开,
在山上鸣啾之小鸟,
欢喜绽放的花儿,
怡然情悦,
栖迟于山中,
满山花儿凋谢,
花儿凋谢,
无分春夏秋,
花儿凋谢。
杜鹃花
当君厌倦妾,
将要离去时―
妾甘愿默默无言的相送,
宁边的药山上,
採集杜鹃花―
撒在君即将经过的道路上;
且请一步一步地,
轻轻地践踏着花枝,
从那道路上走过去!
当君厌倦妾,
将要离去时―
妾宁死,也不流泪 。
註:宁边药山系地名。
初翻阅《韩国名诗人金素月诗选集》,就被那股浓郁的东方诗意所吸引。金素月先生的诗,总是有着一种独特的宁静美,仿佛远山的暮色,又或是雨后的初霁。他的笔触细腻而温婉,能够捕捉到生活中那些转瞬即逝的情感瞬间,并将其凝练成隽永的诗句。我尤其喜欢他对于“时间”的描绘,那种流逝的无奈,那种追忆的惆怅,都写得如此真切。他仿佛能洞察生命的本质,在短暂的瞬间中,感受到永恒的意义。他的诗歌,没有激昂的呐喊,也没有宏大的叙事,更多的是一种个人的感悟,一种对生命细微之处的体察。那些关于离别、关于思念的诗,总是带着淡淡的忧伤,但这种忧伤并非绝望,而是一种成熟的豁达,一种对人生无常的理解。我常常在读他的诗时,会陷入一种沉思,仿佛与他一同站在岁月的河边,静静地看着时光流淌。他笔下的景物,也总是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这本书,让我领略到一种不同于西方诗歌的东方韵味,一种含蓄而深沉的抒情方式,它不需要强烈的冲击,却能在读者的心中留下绵长的回味。
评分读完《韩国名诗人金素月诗选集》,我脑海中浮现的,并非是那些刻意追求意境的所谓“现代诗”,而是一种更古老、更贴近土地的抒情方式。金素月先生的诗,就像他笔下反复出现的山、水、月、风,自然而然,却又意味深长。他的语言是如此的简洁,仿佛用最少的笔墨,却描绘出最广阔的意境。我尤其喜欢他对于自然景物的描写,那些山峦的巍峨,江河的绵延,都不仅仅是背景,而是承载着诗人情感的载体。当他写到“风吹过,带来远方的思念”,那风就有了温度,有了故事。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一种对逝去时光的眷恋,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但这种感悟并非消极的悲观,而是一种温和的接纳,一种对生命轮回的理解。我仿佛能感受到他站在古老的城墙边,看着日升日落,思绪万千。那些关于离别的诗句,更是写得动人心魄,没有歇斯底里的呐喊,只有如泣如诉的低语,那种“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期盼,那份“相思无尽处”的怅惘,都让人心有戚戚焉。他的诗歌,像一位年长的智者,用最温柔的语言,讲述着人生的起伏,引导着读者去感受生命中最真挚的情感。每次翻开这本书,都能从中汲取到一份力量,一份面对生活风雨的勇气,一份对美好事物不灭的希望。
评分《韩国名诗人金素月诗选集》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一种沉静的力量。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韩国的乡野,感受着那片土地上独有的诗意。金素月先生的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他的语言简洁朴素,却能描绘出广阔而深邃的意境。我特别喜欢他诗歌中对“离别”的描绘,那份不舍,那份牵挂,都写得淋漓尽致,却又不过分渲染,恰到好处地触动人心。他仿佛能用最简单的文字,将最复杂的情感表达出来,这种功力,着实令人赞叹。读他的诗,你会感觉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但这种忧伤并非令人沉沦,反而带有一种超脱的美感,仿佛经历了风雨之后,沉淀下来的宁静与豁达。他的诗歌,就像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画,勾勒出山川的静谧,也描绘出人心的起伏。我仿佛能看到他独自一人,在月光下,写下那些关于思念、关于远方的诗句。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韩国诗歌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诗意”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诗意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藏在最朴素的情感之中。
评分《韩国名诗人金素月诗选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那种淡淡的忧愁中蕴含着的生命力。金素月先生的诗,没有激烈的呐喊,也没有张扬的情绪,却能在最不经意的字句中,触动人心最深处的情感。我特别喜欢他对于“时间”的描绘,那种岁月的流逝,那种回忆的牵绊,都写得如此真实,如此令人动容。他仿佛能将生命的无常,化作一种淡淡的诗意,让我们在感叹之余,更能体会到珍惜当下。他的诗歌,也常常描绘出对故土的眷恋,那些山川大地,都仿佛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承载着他最真挚的情感。我仿佛能想象他在秋日的午后,独自坐在窗边,看着落叶飘零,思绪万千。他的文字,就像韩国的传统音乐,悠扬而婉转,带着一丝淡淡的哀愁,却又充满了抚慰人心的力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诗人如何用最质朴的语言,去描绘最深刻的情感,如何将对生命的感悟,融入到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读懂的书,而是需要反复品读,才能体会其中无穷的韵味。
评分对于《韩国名诗人金素月诗选集》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一种回归。在这个充斥着信息碎片和浮躁情绪的时代,金素月先生的诗,就像一剂温和的良药,让我回归到内心的宁静。他的文字,有着一种古朴而纯粹的美感,仿佛从泥土中生长出来,自然而淳朴。我尤其欣赏他对于“故乡”的描绘,那些山峦、河流、田野,都承载着他深厚的情感,也唤起了我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思念。他的诗歌,并没有宏大的主题,也没有激烈的冲突,更多的是对个体生命体验的细腻描摹,对日常生活中情感流动的捕捉。他笔下的爱,是含蓄而深沉的,他笔下的愁,是淡雅而悠远的。我常常在读他的诗时,会不由自主地放慢呼吸,去感受字里行间流淌的温度。他仿佛能看透人生的无常,却依然怀揣着对生命的热爱。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到,真正的诗歌,不一定要惊天动地,它可以是细水长流,可以是润物无声,却能在潜移默化中,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评分阅读《韩国名诗人金素月诗选集》,对我而言,是一种心灵的洗礼。金素月先生的诗,有着一种独特的宁静致远之感,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山间,感受着大自然的呼吸。他的语言,干净而纯粹,没有丝毫的雕琢痕迹,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我尤其欣赏他对于“爱”的描绘,那种含蓄而深沉的情感,那种不求回报的付出,都写得如此真挚,如此动人。他仿佛能洞察人性的美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最动人的细节。他的诗歌,也常常流露出对故土的深情,那些熟悉的山川河流,都承载着他最深沉的眷恋,也唤起了我对家乡的无限思念。我仿佛能看到他独自一人,在寂静的夜晚,仰望星空,写下那些关于远方和思念的诗句。这本书,让我领略到了一种不同于喧嚣的诗意,一种沉浸在内心深处,缓慢而悠长的情感共鸣。它不是那种需要你费力去解读的“晦涩”之作,而是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最真挚的情感,却能让你在字里行间,找到自己内心的回响。
评分阅读《韩国名诗人金素月诗选集》,给我最深刻的体会,是那种对生命细微之处的敏感与关怀。金素月先生的诗,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刻意的煽情,却能在最朴素的语言中,流露出最真挚的情感。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失去”的描绘,那种淡淡的忧伤,那种不舍的眷恋,都写得如此细腻,如此动人。他仿佛能将生命中的每一次告别,都化作一首低吟浅唱的诗,让我们在感叹之余,更能体会到珍惜的意义。他的诗歌,也常常描绘出对故乡的深情,那些山川河流,都仿佛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承载着他最真挚的情感。我仿佛能看到他独自一人,在秋日的黄昏,看着夕阳落下,写下那些关于思念、关于故土的诗句。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诗人如何用最质朴的语言,去描绘最深刻的情感,如何将对生命的感悟,融入到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它不是那种需要你费力去解读的“晦涩”之作,而是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最真挚的情感,却能让你在字里行间,找到自己内心的回响,获得一份宁静与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诗意,深邃的蓝色背景,几笔泼墨勾勒出淡淡的山影,仿佛将读者瞬间拉入金素月笔下的那片静谧而悠远的韩国山川。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那种古老而又纯粹的情感,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故土的深情,对爱恋的缠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淡淡喟叹。初读之下,我便被那种质朴的语言所吸引,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堆砌,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如同山间的清泉,汩汩流淌,涤荡心灵。金素月先生的诗歌,总能勾勒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但这哀愁并非令人绝望,反而带有一种超脱的美感,仿佛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沉淀下来的宁静与通透。读着读着,我仿佛能看见他在月光下独自思索的背影,听见他低语着那些关于生离死别、关于时光流逝的呢喃。其中一些诗句,尤其关于离别的描写,那份不舍与无奈,那种“回头望月,月亦伤悲”的意境,让我几度红了眼眶。但同时,他的诗中也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即使在最黯淡的时刻,也能寻找到一丝微光,给人以希望。这种在悲伤中蕴藏希望,在平凡中显露不凡的特质,正是金素月诗歌最动人的地方。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次跨越时空的慰藉。
评分《韩国名诗人金素月诗选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意境。金素月先生的诗,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带着一种纯净而美好的气息。他的文字,没有惊天动地的华丽,却有着一种淡淡的诗意,如同远山的薄雾,又或是雨后的清晨。我特别喜欢他诗歌中对“孤独”的描绘,那种一个人静静地思索,一个人默默地承受,却又能从中找到一种超脱的力量。他仿佛能将生命中的种种无奈,化作一种淡然的诗意,让我们在感悟人生的同时,更能体会到内心的平和。他的诗歌,也常常描绘出对故乡的眷恋,那些熟悉的景物,都承载着他最真挚的情感,也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思念。我仿佛能想象他在清冷的月光下,独坐窗前,写下那些关于思念、关于远方的诗句。这本书,让我领略到了一种不同于浮躁的诗意,一种沉浸在内心深处,缓慢而悠长的情感共鸣。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读懂的书,而是需要反复品读,才能体会其中无穷的韵味,找到自己内心的慰藉。
评分这本《韩国名诗人金素月诗选集》给我带来的,是一种久违的纯粹感。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金素月先生的诗,仿佛一股清流,涤荡着我浮躁的心。他的文字,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就像孩童的眼神一样清澈,直抵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我特别欣赏他对情感的表达,那种爱,那种思念,那种离愁,都写得如此真挚,如此动人。他不会用夸张的词汇去渲染,而是用最朴素的语言,将情感的细微之处刻画得淋漓尽致。比如,当他写到“思念如细雨,绵绵无绝期”,那份思念的深沉,便无需多言。他的诗歌,也常常展现出对故土的眷恋,那些山川河流,都仿佛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承载着他最深沉的情感。我仿佛能想象他在异乡的夜晚,仰望明月,思念着家乡的一草一木。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情感的表达,原来,最深刻的情感,往往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诉说。金素月先生的诗,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初尝时或许平淡无奇,但越品越能感受到其醇厚浓郁的香气,越品越能体会到其背后深沉的韵味。它不是那种瞬间就能抓住眼球的快餐文化,而是需要慢慢品味,细细咀嚼,才能从中获得无穷的滋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