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劉順福
山東福山縣人。中國文化大學東方語文學係韓文組畢業,曾任職文化大學東方語文學係,後轉任中華民國外交部從事外交工作,曾擔任駐史瓦濟蘭大使館三等秘書、駐韓國大使館二等秘書、駐聖文森大使館二等秘書、駐韓國颱北代錶部二等秘書等等,外交經驗豐富。
著作包括《韓國與朝鮮現代史》(國立編譯館)、《國際會議參與和談判──兼述非政府組織(國立編譯館)。譯著有《韓國名詩人金素月詩選集》等。
序
愛與詠嘆,大韓民族的心聲―讀劉順福《金素月詩選集》林煥彰
在冷濕的寒夜裏,捧讀劉順福兄中譯大韓民國二十世紀初、著名愛國詩人金素月詩選,遙想百年前、那個年代的大韓民國,籠罩在日本殖民的冰雪悲風苦雨、鬱悶陰霾中,特彆有份悲悽感與敬佩之意;詩人是民族的心靈,詩是時代的心聲。
金素月齣生在一九○三年、北韓平安道定州郭山;他寫詩,成長於二、三十年代,可惜英年早逝,得年僅三十三;他的詩,具有那時代的自然詩風;盡管有人認為他的詩,民謠調性多於詩歌特質。其實,民謠或詩歌,大都來自該民族當世代的心靈之聲,或許隻是錶現形式上有所不同而已,並不影響一位詩人對其作為詩人,愛他國傢、民族、成長的母土,他的詩心是不受質疑的。讀金素月的詩,自然而然,必定會迴到那個年代的時空,去貼近感受他心靈的脈動,甚至與他共沉緬、哀傷與詠嘆!
在韓國現代詩史上,一般認為金素月是屬於性格「剛直」的詩人;也正因為他性格有此特質,作為一位愛國詩人,他的詩,對時代的不平遭遇,自然會多一份悲愴的情懷,即使抒寫愛國、愛母土的情詩,也多隱含深刻、堅貞的悲情;透過順福兄簡潔的譯筆,細讀他的詩,處處都能讓人感到心動!這也是多數韓國詩學評論傢稱:「素月的詩,具有強烈而純粹的民族意識和傳統思維,同時詩中也有怨恨與孤獨。」
在細讀金素月真情感人肺腑的詩篇之後,我禁不住要把很多段落抄錄下來;當然,在這樣的一篇短文,自然不允許我抄錄太多,但我總不想放棄我所深深喜愛、又被它感動的一些詩句,進一步細細玩味,也藉此和同好們分享,如:
聽!遠方,
春潮洶湧底呼喚,
水晶、玲瓏的九重宮闕,宮闕的玄妙,
龍女無息的輕舞與歌聲,春潮洶湧底呼喚,
苦悶的心靈深處……
―〈愛慕〉
片片粉碎的名字啊!
在虛空中消散的名字啊!
寜願呼喊中而死的名字啊!
心中彌留的一句,
終未說盡呢!
―〈招魂〉
縱使君子拂袖而去,
唉!忘不瞭!有十五年之情,
雪飄山頂,撒於綠野!
山鳥,
棲於赤楊樹上哀鳴,
往三水甲山之路是險峻。
―〈山〉
當君厭倦妾,
將要離去時―
妾甘願默默無言的相送,
寜邊的藥山上,
採集杜鵑花―
撒在君即將經過的道路上;
―〈杜鵑花〉
1.
畜牲不知有故鄉,
人們不能忘的是故鄉,
醒著時不曾想望,
但睡著時不知不覺夢見故鄉。
祖先遺骨所埋葬之地,
和牛犢相伴玩耍之地,
說不定就是那樣的緣故,
啊啊!在夢中,時常見到故鄉。
―〈故鄉〉
山有花
滿山花兒盛開,
花兒綻放,
無分春夏鞦,
花兒盛開,
在滿山上,
在滿山上,
灼燦的花兒,
卻在山那邊獨自盛開,
在山上鳴啾之小鳥,
歡喜綻放的花兒,
怡然情悅,
棲遲於山中,
滿山花兒凋謝,
花兒凋謝,
無分春夏鞦,
花兒凋謝。
杜鵑花
當君厭倦妾,
將要離去時―
妾甘願默默無言的相送,
寜邊的藥山上,
採集杜鵑花―
撒在君即將經過的道路上;
且請一步一步地,
輕輕地踐踏著花枝,
從那道路上走過去!
當君厭倦妾,
將要離去時―
妾寜死,也不流淚 。
註:寜邊藥山係地名。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詩意,深邃的藍色背景,幾筆潑墨勾勒齣淡淡的山影,仿佛將讀者瞬間拉入金素月筆下的那片靜謐而悠遠的韓國山川。翻開書頁,撲麵而來的,是那種古老而又純粹的情感,字裏行間流淌著對故土的深情,對愛戀的纏綿,以及對人生無常的淡淡喟嘆。初讀之下,我便被那種質樸的語言所吸引,它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的堆砌,卻有著直擊人心的力量,如同山間的清泉,汩汩流淌,滌蕩心靈。金素月先生的詩歌,總能勾勒齣一種淡淡的哀愁,但這哀愁並非令人絕望,反而帶有一種超脫的美感,仿佛經曆瞭風雨的洗禮,沉澱下來的寜靜與通透。讀著讀著,我仿佛能看見他在月光下獨自思索的背影,聽見他低語著那些關於生離死彆、關於時光流逝的呢喃。其中一些詩句,尤其關於離彆的描寫,那份不捨與無奈,那種“迴頭望月,月亦傷悲”的意境,讓我幾度紅瞭眼眶。但同時,他的詩中也充滿瞭對生命的熱愛,對美好事物的珍視,即使在最黯淡的時刻,也能尋找到一絲微光,給人以希望。這種在悲傷中蘊藏希望,在平凡中顯露不凡的特質,正是金素月詩歌最動人的地方。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詩集,更像是一次心靈的對話,一次跨越時空的慰藉。
评分初翻閱《韓國名詩人金素月詩選集》,就被那股濃鬱的東方詩意所吸引。金素月先生的詩,總是有著一種獨特的寜靜美,仿佛遠山的暮色,又或是雨後的初霽。他的筆觸細膩而溫婉,能夠捕捉到生活中那些轉瞬即逝的情感瞬間,並將其凝練成雋永的詩句。我尤其喜歡他對於“時間”的描繪,那種流逝的無奈,那種追憶的惆悵,都寫得如此真切。他仿佛能洞察生命的本質,在短暫的瞬間中,感受到永恒的意義。他的詩歌,沒有激昂的呐喊,也沒有宏大的敘事,更多的是一種個人的感悟,一種對生命細微之處的體察。那些關於離彆、關於思念的詩,總是帶著淡淡的憂傷,但這種憂傷並非絕望,而是一種成熟的豁達,一種對人生無常的理解。我常常在讀他的詩時,會陷入一種沉思,仿佛與他一同站在歲月的河邊,靜靜地看著時光流淌。他筆下的景物,也總是帶著濃厚的情感色彩,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仿佛被賦予瞭生命,與詩人的情感融為一體。這本書,讓我領略到一種不同於西方詩歌的東方韻味,一種含蓄而深沉的抒情方式,它不需要強烈的衝擊,卻能在讀者的心中留下綿長的迴味。
评分閱讀《韓國名詩人金素月詩選集》,對我而言,是一種心靈的洗禮。金素月先生的詩,有著一種獨特的寜靜緻遠之感,仿佛置身於雲霧繚繞的山間,感受著大自然的呼吸。他的語言,乾淨而純粹,沒有絲毫的雕琢痕跡,卻有著直擊人心的力量。我尤其欣賞他對於“愛”的描繪,那種含蓄而深沉的情感,那種不求迴報的付齣,都寫得如此真摯,如此動人。他仿佛能洞察人性的美好,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最動人的細節。他的詩歌,也常常流露齣對故土的深情,那些熟悉的山川河流,都承載著他最深沉的眷戀,也喚起瞭我對傢鄉的無限思念。我仿佛能看到他獨自一人,在寂靜的夜晚,仰望星空,寫下那些關於遠方和思念的詩句。這本書,讓我領略到瞭一種不同於喧囂的詩意,一種沉浸在內心深處,緩慢而悠長的情感共鳴。它不是那種需要你費力去解讀的“晦澀”之作,而是用最樸素的方式,錶達最真摯的情感,卻能讓你在字裏行間,找到自己內心的迴響。
评分對於《韓國名詩人金素月詩選集》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一種迴歸。在這個充斥著信息碎片和浮躁情緒的時代,金素月先生的詩,就像一劑溫和的良藥,讓我迴歸到內心的寜靜。他的文字,有著一種古樸而純粹的美感,仿佛從泥土中生長齣來,自然而淳樸。我尤其欣賞他對於“故鄉”的描繪,那些山巒、河流、田野,都承載著他深厚的情感,也喚起瞭我內心深處對傢鄉的思念。他的詩歌,並沒有宏大的主題,也沒有激烈的衝突,更多的是對個體生命體驗的細膩描摹,對日常生活中情感流動的捕捉。他筆下的愛,是含蓄而深沉的,他筆下的愁,是淡雅而悠遠的。我常常在讀他的詩時,會不由自主地放慢呼吸,去感受字裏行間流淌的溫度。他仿佛能看透人生的無常,卻依然懷揣著對生命的熱愛。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到,真正的詩歌,不一定要驚天動地,它可以是細水長流,可以是潤物無聲,卻能在潛移默化中,觸動你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评分《韓國名詩人金素月詩選集》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受,是一種悠遠而寜靜的意境。金素月先生的詩,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帶著一種純淨而美好的氣息。他的文字,沒有驚天動地的華麗,卻有著一種淡淡的詩意,如同遠山的薄霧,又或是雨後的清晨。我特彆喜歡他詩歌中對“孤獨”的描繪,那種一個人靜靜地思索,一個人默默地承受,卻又能從中找到一種超脫的力量。他仿佛能將生命中的種種無奈,化作一種淡然的詩意,讓我們在感悟人生的同時,更能體會到內心的平和。他的詩歌,也常常描繪齣對故鄉的眷戀,那些熟悉的景物,都承載著他最真摯的情感,也勾起瞭我內心深處對傢鄉的思念。我仿佛能想象他在清冷的月光下,獨坐窗前,寫下那些關於思念、關於遠方的詩句。這本書,讓我領略到瞭一種不同於浮躁的詩意,一種沉浸在內心深處,緩慢而悠長的情感共鳴。它不是那種一眼就能讀懂的書,而是需要反復品讀,纔能體會其中無窮的韻味,找到自己內心的慰藉。
评分閱讀《韓國名詩人金素月詩選集》,給我最深刻的體會,是那種對生命細微之處的敏感與關懷。金素月先生的詩,沒有宏大的敘事,也沒有刻意的煽情,卻能在最樸素的語言中,流露齣最真摯的情感。我尤其欣賞他對於“失去”的描繪,那種淡淡的憂傷,那種不捨的眷戀,都寫得如此細膩,如此動人。他仿佛能將生命中的每一次告彆,都化作一首低吟淺唱的詩,讓我們在感嘆之餘,更能體會到珍惜的意義。他的詩歌,也常常描繪齣對故鄉的深情,那些山川河流,都仿佛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承載著他最真摯的情感。我仿佛能看到他獨自一人,在鞦日的黃昏,看著夕陽落下,寫下那些關於思念、關於故土的詩句。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詩人如何用最質樸的語言,去描繪最深刻的情感,如何將對生命的感悟,融入到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之中。它不是那種需要你費力去解讀的“晦澀”之作,而是用最樸素的方式,錶達最真摯的情感,卻能讓你在字裏行間,找到自己內心的迴響,獲得一份寜靜與力量。
评分這本《韓國名詩人金素月詩選集》給我帶來的,是一種久違的純粹感。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金素月先生的詩,仿佛一股清流,滌蕩著我浮躁的心。他的文字,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就像孩童的眼神一樣清澈,直抵人心最柔軟的地方。我特彆欣賞他對情感的錶達,那種愛,那種思念,那種離愁,都寫得如此真摯,如此動人。他不會用誇張的詞匯去渲染,而是用最樸素的語言,將情感的細微之處刻畫得淋灕盡緻。比如,當他寫到“思念如細雨,綿綿無絕期”,那份思念的深沉,便無需多言。他的詩歌,也常常展現齣對故土的眷戀,那些山川河流,都仿佛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承載著他最深沉的情感。我仿佛能想象他在異鄉的夜晚,仰望明月,思念著傢鄉的一草一木。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情感的錶達,原來,最深刻的情感,往往是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訴說。金素月先生的詩,就像一壇陳年的老酒,初嘗時或許平淡無奇,但越品越能感受到其醇厚濃鬱的香氣,越品越能體會到其背後深沉的韻味。它不是那種瞬間就能抓住眼球的快餐文化,而是需要慢慢品味,細細咀嚼,纔能從中獲得無窮的滋養。
评分《韓國名詩人金素月詩選集》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那種淡淡的憂愁中蘊含著的生命力。金素月先生的詩,沒有激烈的呐喊,也沒有張揚的情緒,卻能在最不經意的字句中,觸動人心最深處的情感。我特彆喜歡他對於“時間”的描繪,那種歲月的流逝,那種迴憶的牽絆,都寫得如此真實,如此令人動容。他仿佛能將生命的無常,化作一種淡淡的詩意,讓我們在感嘆之餘,更能體會到珍惜當下。他的詩歌,也常常描繪齣對故土的眷戀,那些山川大地,都仿佛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承載著他最真摯的情感。我仿佛能想象他在鞦日的午後,獨自坐在窗邊,看著落葉飄零,思緒萬韆。他的文字,就像韓國的傳統音樂,悠揚而婉轉,帶著一絲淡淡的哀愁,卻又充滿瞭撫慰人心的力量。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詩人如何用最質樸的語言,去描繪最深刻的情感,如何將對生命的感悟,融入到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之中。它不是那種一眼就能讀懂的書,而是需要反復品讀,纔能體會其中無窮的韻味。
评分讀完《韓國名詩人金素月詩選集》,我腦海中浮現的,並非是那些刻意追求意境的所謂“現代詩”,而是一種更古老、更貼近土地的抒情方式。金素月先生的詩,就像他筆下反復齣現的山、水、月、風,自然而然,卻又意味深長。他的語言是如此的簡潔,仿佛用最少的筆墨,卻描繪齣最廣闊的意境。我尤其喜歡他對於自然景物的描寫,那些山巒的巍峨,江河的綿延,都不僅僅是背景,而是承載著詩人情感的載體。當他寫到“風吹過,帶來遠方的思念”,那風就有瞭溫度,有瞭故事。他的詩歌中,常常流露齣一種對逝去時光的眷戀,對人生無常的感悟,但這種感悟並非消極的悲觀,而是一種溫和的接納,一種對生命輪迴的理解。我仿佛能感受到他站在古老的城牆邊,看著日升日落,思緒萬韆。那些關於離彆的詩句,更是寫得動人心魄,沒有歇斯底裏的呐喊,隻有如泣如訴的低語,那種“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期盼,那份“相思無盡處”的悵惘,都讓人心有戚戚焉。他的詩歌,像一位年長的智者,用最溫柔的語言,講述著人生的起伏,引導著讀者去感受生命中最真摯的情感。每次翻開這本書,都能從中汲取到一份力量,一份麵對生活風雨的勇氣,一份對美好事物不滅的希望。
评分《韓國名詩人金素月詩選集》這本書,給我的感受,是一種沉靜的力量。在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韓國的鄉野,感受著那片土地上獨有的詩意。金素月先生的詩,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著直擊人心的力量。他的語言簡潔樸素,卻能描繪齣廣闊而深邃的意境。我特彆喜歡他詩歌中對“離彆”的描繪,那份不捨,那份牽掛,都寫得淋灕盡緻,卻又不過分渲染,恰到好處地觸動人心。他仿佛能用最簡單的文字,將最復雜的情感錶達齣來,這種功力,著實令人贊嘆。讀他的詩,你會感覺到一種淡淡的憂傷,但這種憂傷並非令人沉淪,反而帶有一種超脫的美感,仿佛經曆瞭風雨之後,沉澱下來的寜靜與豁達。他的詩歌,就像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畫,勾勒齣山川的靜謐,也描繪齣人心的起伏。我仿佛能看到他獨自一人,在月光下,寫下那些關於思念、關於遠方的詩句。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瞭韓國詩歌的獨特魅力,也讓我對“詩意”有瞭更深的理解,原來,詩意並非遙不可及,它就藏在生活的點滴之中,藏在最樸素的情感之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