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记:浮生寻梦纪行2

寻梦记:浮生寻梦纪行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旅行文学
  • 散文
  • 个人随笔
  • 成长
  • 人生感悟
  • 治愈
  • 情感
  • 游记
  • 梦境
  • 浮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本书的题名是「寻梦记」。其实是跟前年(2012)出版的拙着《浮生寻梦纪行》同一系列的第二本纪行的书。

  这里一共收录了十三篇单篇独立的东西;其中第3篇是台语世界的纪行,第13篇的〈附篇〉则是记述台湾人被日本殖民统治悲哀的一个侧面。其余十一篇都是实地留下足迹的纪行记录。

  旅程由近而远,从台湾出发到日本侨居地,再把脚步伸向东南亚,然后跨步到达欧洲。前后历时三十多年,空间涵盖台湾、日本、越南、高棉和新加坡以及意大利、瑞土、德国和法国等九个国家。

  在内容方面这回比较更着重历史的与文化的层面。地理风土既然是历史遗迹和文化营造的舞台,则不能只是观光的导游,而有必要深入发掘。

  从这个视点进行寻梦的纪行,既要见树更要见林。对于每一处漫游过的梦境,奇特而突出的记忆留下一些雪泥鸿爪耳
 

《星尘回响:遗忘之境的探索》 一、 序章:迷失的坐标与古老的低语 夜幕低垂,群星如同散落的钻石铺陈在无垠的夜空之上。在被称为“遗忘之境”的边缘地带,矗立着一座被时间侵蚀的古代天文台。观测者奥利安,一个沉迷于星图和失落文明的学者,正凝视着他手中的罗盘。这个罗盘并非指向南北,而是指向一种失落已久的“共振频率”。 奥利安坚信,宇宙并非如主流科学所言的冰冷、空旷,而是充满了尚未被解读的声波和能量流。他毕生的研究都集中在解读那些被认为只是神话的“天体之歌”——那是古代文明在观测宇宙时留下的信息片段。 “遗忘之境”是地理上的禁区,那里时间流速似乎存在诡异的偏差,古老的遗迹常常在瞬息间浮现又隐没。传说中,那里是最初被创造的“声音”最终消散的地方。 这一次,奥利安的罗盘指向了天文台深处的一口古井——“回音之渊”。他带来了最新改装的频谱分析仪,它结合了炼金术的精妙结构和现代物理学的计算模型。当他启动设备,空气中传来一阵低沉的、如同鲸歌般的嗡鸣。这声音并非来自外界,而是仿佛直接在骨骼深处产生共振。 在嗡鸣声达到顶峰时,古井的深处射出了一道幽蓝的光芒。光芒中,奥利安看到了一组流动的、复杂的几何图形,它们既像是数学公式,又像是某种复杂的乐谱。他意识到,他已经触及了“星尘回响”的入口。 二、 卷一:亚空间航行与时间错位 奥利安毅然决然地跳入了光束之中。他没有感受到坠落的恐惧,反而像是穿过了一层柔软的、布满细密颗粒的介质。 当他重新站稳时,眼前的景象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他置身于一个完全由半透明晶体构筑的空间中,光线在晶体内部折射出无穷无尽的色彩。这里被称为“亚空间枢纽”,是无数个平行现实的交汇点,时间在这里不再是线性的河流,而是交织的藤蔓。 在这里,他遇到了第一位真正的“同行者”——卡珊德拉。卡珊德拉并非人类,她是一种以纯粹能量形态存在的生命体,其形态不断变化,时而如飞舞的火焰,时而如凝固的琥珀。她自称为“时序的编织者”,负责维护枢纽的稳定,防止不同时间线的能量溢出。 卡珊德拉警告奥利安,他所追寻的“星尘回响”是一种极其不稳定的信息流,它携带着宇宙初生时的混乱与秩序,一旦完全吸收,轻则精神崩溃,重则个体存在被抹除。 奥利安解释了他的目的:他想理解那些被主流历史遗忘的文明,那些在宇宙大爆炸后不久就消逝的“先驱者”留下的知识。卡珊德拉被他的执着打动,同意为他导航,但条件是奥利安必须帮她解决一个迫在眉睫的危机:一股被称为“静默潮汐”的能量乱流正在吞噬枢纽边缘的稳定节点。 他们开始了一场穿梭于时间褶皱的航行。他们访问了“永恒的图书馆”——一个完全由固态记忆构成的维度,那里保存着数万个文明的兴衰史。他们目睹了某个高度发达的植物文明,如何因为无法理解“非对称平衡”的概念而自我瓦解;也看到了一个纯粹由声音构筑的帝国,如何因为一个错误的“变调”而彻底湮灭。 在航行中,奥利安开始学习如何“倾听”物质的振动。卡珊德拉教他分辨不同频率的“记忆残响”,通过调整自身的频率来短暂地与过去的实体产生共鸣。 三、 卷二:回响的源头与悖论之墙 通过分析那些“静默潮汐”的残留物,奥利安和卡珊德拉发现,这些乱流并非随机的灾难,而是来自同一个源头——一个被称为“零点共鸣器”的古代遗迹。这个共鸣器位于“遗忘之境”的最深处,一个被无数能量屏障保护的区域。 要到达那里,他们必须通过“悖论之墙”。 悖论之墙是一个由纯粹逻辑构成的迷宫。任何带有内部矛盾的信念或行为都会被墙壁立刻排斥,甚至粉碎。奥利安必须克服自己对既有物理法则的依赖,接受一个“同时存在与不存在”的哲学状态才能通过。 在穿越的过程中,奥利安遭遇了自己过去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错误——他曾错误地计算了某颗超新星爆发的时间。这个错误在他的意识中具象化成了一个燃烧着的虚影,试图将他拉回他设定的“错误现实”。在卡珊德拉的引导下,他不再试图“修正”过去,而是“接纳”了那个错误的发生,将其视为构成现在的一部分。 穿过悖论之墙后,他们进入了一个寂静的空间。这里没有光,没有声音,只有一种绝对的、压倒性的“空”。这是“零点共鸣器”的外部区域。 共鸣器本身是一颗巨大的、缓慢旋转的黑色球体,它似乎在吸收周围的一切能量,但又不产生任何反馈。 四、 卷三:星尘的真相与存在的代价 在共鸣器的核心,奥利安终于接收到了最强烈的“星尘回响”。这些信息并非语言,而是纯粹的、构造性的信息流,它们描述了宇宙最初的“意图”。 他了解到,宇宙并非随机膨胀,而是由一组极其精妙的“初始和弦”所驱动。那些失落的文明,并非是自然灭亡,而是他们在试图掌握这个“初始和弦”时,由于自身存在的不完美性,导致他们与宇宙的宏大旋律产生了“失谐”。他们没有消失,而是被分解成了最基础的能量信息,反馈回了宇宙的背景噪音中——这就是“星尘回响”。 共鸣器不是一个记录器,而是一个“重置”装置,一个筛选不和谐存在的终极工具。 此时,卡珊德拉的能量形态开始剧烈波动。她坦白了她的身份:她并非维护者,而是最初的“观察哨”。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对“零点共鸣器”的一种抑制,她的能量形态就是用来平衡共鸣器可能释放的、彻底抹除当前所有存在的“终极静默”。 “当你接收了足够多的回响,你就会成为下一个共鸣器的载体。你必须做出选择,奥利安,”卡珊德拉的声音带着撕裂的电流感,“是成为知识的容器,彻底消融于宇宙的背景信息流中;还是切断联系,带着残缺的理解返回你来时的坐标,永远生活在对‘未尽之真’的追寻之中。” 奥利安感受到了知识的巨大引力,它承诺了绝对的洞察力,但代价是“自我”的消亡。他看着那些流动的、美丽的、却又致命的信息,他想起了他所珍视的——那些尚未被完全理解的尘世间的微小情感、未完成的观测、以及那些仍然在努力构建自己意义的普通生命。 他选择了后者。他迅速运用从亚空间枢纽中学到的技巧,不是去吸收信息,而是去“反射”信息。他利用自己的生命能量作为棱镜,将那些过于集中的回响分散并导向了共鸣器的安全区域。 五、 尾声:振动的回归 能量风暴平息了。零点共鸣器重新归于沉寂的黑色。奥利安感到身体被抽空,但他携带的频谱分析仪却捕捉到了一个稳定而独特的信号——这是卡珊德拉在最后时刻给予他的礼物,一个“自我校准频率”。 他回到了古井旁。时间似乎只过去了片刻,但奥利安已然是沧海桑田的旅人。他没有带回任何可以直接展示的实物,但他理解了那些被遗忘的文明留下的真正信息:最伟大的知识,并非在于掌握宇宙的终极真理,而在于接受存在的局限性,并在局限中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谐振”。 他将那台分析仪放在了回音之渊的边缘,它不再记录宇宙的歌声,而是开始播放一种低沉、稳定、充满希望的“人造和弦”——那是他结合了人类的意志和星尘的片段而谱写出的旋律。 奥利安离开了遗忘之境,他没有成为神,而是成为了一个更精妙的观测者。他知道,宇宙的故事远未结束,而真正的旅程,才刚刚开始——在每一个尚未被完全理解的日常振动之中。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许极炖


  台湾高雄县旗山人。屏东中学、台湾大学历史系、文化大学历史研究所、东京大学东洋史博士班结业。除历史之外,1980年以后更用力投入台湾福佬语文的研究。

  1967年公费留日前,曾于旗山中学、台北一女中、建国中学、景美女中、静修女中以及文化大学任教多年。留日已四十余年,前二十年被禁止回台湾,目前已从大学的教职退休,做文化工作的义工。

  (日本台湾语言文化协会创会会长,现任顾问。)

  已出版着作有:《台湾话流浪记》、《台湾语概论》、《台湾话通论》、《常用汉字台语词典》、《台语文字化方向》、《台湾近代发展史》、《台语学讲座》、《台湾研心录》、《新台湾研心录》、《台湾语文论集》、《台湾白话史诗读本》、《浮生寻梦纪行》。共着《寻找台湾新座标》。译书:《日本文化史通论》、编译:《台湾近代化祕史》等。
 

图书目录

自序
目录

1、南台湾寻梦纪行
I、寻梦中ケ(e)大舞台    12
II、马头山眺望月世界    14
III、蕃薯寮寻梦路kam kiat    17
IV、复杂多元e教育    18
V、台语e文言音佮白话音    22
VI、少年寻梦e迷茫    26
VII、下淡水溪畔e青春梦    29
VIII、椰子树脚寻找大学梦    33

2、回国探寻残梦纪行
Ⅰ、    调查局「安排」回国    40
Ⅱ、    婚礼南北两样〝式 〞    42
Ⅲ、    蕃薯寮重温师生旧梦    44
IV、    观音亭彷彿罗汉门    48
V、    民进党与调查局两样「情」    52
VI、    蜻蜓点水曼谷探幽梦    56
VII、    探访香港走马看花    59

3、王育德博士的台语世界纪行
I、    引言    64
II、    为台语的起死回生请命    66
III、    追踪台语探源寻根;柳暗花明    68
IV、    台语的定位与名称的定调    72
V、    描绘台语书写制度的未来    77
VI、    沐浴学恩如乘春风    81

4、参加世台会回国助选纪行
Ⅰ、    我印象中的蔡英文女士    86
Ⅱ、    幸会蔡英文主席    87
Ⅲ、    民进党的再起与五都选战    91
Ⅳ、    总统的选举与回国助选    94
Ⅴ、    扫街拜票的助选纪行    96
Ⅵ、    从客家庄到中国城    100
Ⅶ、    助选活动后的检讨    102

5、北海道纪行
结缘北海道    106
北海道的诸道    108
遂行宿愿    112
「北海道」诞生前的北海道    114
虚幻的「虾夷共和国」    118
函馆巡礼    121
札幌农校的魅力    124
克拉克博士    125
新渡户稻造功在台湾    126

6、琉球沖绳纪行
Ⅰ、    琉球残梦在沖绳    132
Ⅱ、    见证沖绳的琉球梦    134
Ⅲ、    琉球与台湾的「因缘」    138
Ⅳ、    日本灭琉又侵台    147
Ⅴ、    美军攻佔沖绳    152
Ⅵ、    探访美军基地下的沖绳    160

7、越南纪行
Ⅰ、    国土的形成    172
Ⅱ、    自然的风貌    177
III、    百越民族与越南人    181
IV、    中国的统治与侵略    187
Ⅴ、    被蹂躏的殖民地    191
VI、    情牵胡志明    197
VII、    足迹与视线    205

8、甘埔寨高棉纪行
Ⅰ、    解题    218
Ⅱ、    安库吕越杜的託梦    219
Ⅲ、    契机    222
Ⅳ、    风土.地理环境    224
Ⅴ、    天候参旅游行程    226
Ⅵ、    高棉人的沧桑    227
Ⅶ、    两个歹厝边    232
Ⅷ、    施哈努国王对抗外头家神    235
Ⅸ、    现代甘埔寨的悲剧    239
Ⅹ、    后记    243

9、「香蕉人」的国度新加波纪行
I、    检验机缘    246
II、    「鼻屎大」的城市国家    248
III、    「香蕉人」国家营造的辛酸    251
IV、    福建帮的陈嘉庚与客家帮的胡文虎    254
V、    孙文在新加波的革命活动    257
VI、    在新加波所梦见的台湾    261

10、古代罗马文明探幽纪行
Ⅰ、    永远的都城罗马的恋情    266
Ⅱ、    罗马的诞生    269
Ⅲ、    条条道路从罗马出发    271
Ⅳ、    古罗马的探访    274
Ⅴ、    凭吊庞培城遗迹    279
Ⅵ、    路过那波里流连忘返    282

11、德意志古城探访纪行
Ⅰ、    阔别十年重游欧洲    286
Ⅱ、    "德意志"的人、地、国家与语言    288
Ⅲ、    德意志与神圣罗马帝国    291
Ⅳ、    地理景观和历史街道(通衢)    294
Ⅴ、    七大历史观光街道(通衢)素描    296
Ⅵ、    海德堡古意盎然    297
Ⅶ、    从罗丁堡走上罗曼蒂克的街道    301
Ⅷ、    访菲森巡礼世界文化遗产    303
Ⅸ、    辛蝶列拉的梦乡诺伊休曼修坦城    306

12、法国纪行今与昔
Ⅰ、    对法国的联想    313
Ⅱ、    六角形国土的国度    315
Ⅲ、    法兰西的诞生    318
Ⅳ、    永世中立的国度瑞士    320
Ⅴ、    从瑞士到法国    323
Ⅵ、    战争、圣女、凡尔赛宫    327

13、附篇-抚慰台湾人原日本兵的伤痕
 I、    「高砂族」日本兵史尼勇的出现    334
Ⅱ、    王育德的「挺身奉献」    335
Ⅲ、    「迎接会」的夭折    338
Ⅳ、    「台湾人原日本士兵补偿问题思考会」成立    340
Ⅴ、    从街宣、请愿而提告日本政府    342
Ⅵ、    借由诉讼促进从新立法    345
Ⅶ、    自由人权协会律师团的奉献    348
Ⅷ、    上诉与国会议员立法的酝酿    351
Ⅸ、    「特别救济法纲要」与议员恳谈会的壮大    354
Ⅹ、    高等法院的判决    356
ⅩⅠ、有马元治会长的折冲奋斗    358
ⅩⅡ、后记    359
 

图书序言

自序

  人生只有一回,这一回难能可贵的人生过程,该是寻找美梦的旅程吧。「梦」不应是空思梦想的幻想,而是触发于追求理想的媒介体(media),由是产生「点子」(idea)。所以「梦」不是凭空的想像,勿宁是实体的飞跃。

  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对我来说是「活到老梦到老」。有梦相随的人生,生命会充沛有活力,快乐往往会掩盖苦痛,因为有了梦,不致会绝望。

  这本「寻梦记」,记述从出生地幼小时的摇篮到最近的高棉Ankor Wat(吴哥窟)纪行,时间上长达一甲子以上。空间上则涵盖了台湾、日本、印度支那(中南)半岛的越南和高棉,还有港市国家新加坡。另外跨越到达欧洲的意大利、德国、瑞士和法国。

  全书收录了十三篇东西,其中有两篇(第1和第8)用台语撰写之外,其余十一篇都用中文写的。

  第3篇(台语世界纪行)描述台湾人母语命运的坎坷,第13篇(台湾人原日本兵索赔问题)记述台湾人被殖民统治悲哀的一个侧面。

  这些纪行文的内容着重历史文化和地理景观。世界的文化遗产是寻梦的重要指标。寻梦的纪行一直在继续中,在这过程中,固然常常慨叹自己的存在不过沧海之一粟。可是,既已发生的会留下痕迹,却亦未必尽然,爰勉力执笔涂鸦这本续篇纪行。

  在打字、编辑、印刷制订,甚至校正稿件各种作业承蒙林健贤经理鼎力协助,借此一角聊表谢意。而在出版发行方面惠承前卫林文钦社长慨助一併致谢。


许极炖 谨识于高雄
2014.01.28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當我看到《寻梦记:浮生寻梦纪行2》這個書名時,就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它不像那種直白的標題,而是帶著一種引人遐思的意境。「浮生」兩個字,很容易讓人想到人生如夢、聚散無常,而「尋夢紀行」則為這份「浮生」增添了一份堅定的方向感,彷彿是在說,即使生命短暫,我們依然可以帶著夢想,去經歷一場獨特的旅程。台灣社會的發展,本身就是一部充滿了各種「浮生」故事的史詩。從最早的先民拓荒,到如今多元文化的融合,無數人在這片土地上,追逐著各自的夢想。我猜測這本書或許會透過一個或多個角色的視角,去描繪他們在這趟「浮生尋夢紀行」中的經歷。我不太期待那種「王子公主」式的圓滿結局,反而更喜歡看到人物在面對現實的種種挑戰時,所展現出的韌性與成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一種比較貼近生活、有溫度的方式,去刻畫這些尋夢者的內心世界,去展現他們的堅持、他們的迷惘、他們的希望。我期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一些台灣特有的文化氣息,讓這場「浮生尋夢紀行」變得更加生動而富有意義。

评分

哇,看到《寻梦记:浮生寻梦纪行2》的封面,就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彷彿它就該出現在我的書架上。我一直很喜歡那種能夠帶人進入不同世界、體驗不一樣人生的故事,尤其喜歡那種带有淡淡懷舊色彩,又充滿希望的旅程。這次看到「浮生尋夢紀行」這個副標題,就覺得它一定不是那種快節奏、刺激的冒險,而是更像一趟心靈的長途旅行,可能有點蜿蜒曲折,但最終會抵達一個值得停駐的地方。我還沒開始讀,但光是想像,就已經感覺到那種細膩的情感流動。台灣這片土地,本身就充滿了豐富的歷史層次和多元文化交織的魅力,我總覺得好的故事,總能從生活周遭最細微的地方生發出來,像是巷口那間老麵店的香氣,或是巷弄間小孩嬉鬧的聲音,這些最真實的生活痕跡,往往最能觸動人心。我期待這本書能像這樣,用文字編織出一個個鮮活的場景,讓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彷彿自己也走在那條尋夢的路上,感受那份迷惘、那份堅持、那份最終的成長。台灣的讀者,對於「尋夢」這件事,應該都有著深刻的體會吧?我們看著這片土地從過去走到現在,也見證著許多人為了夢想奮鬥的故事,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落的嘆息,但正是這些起伏,構成了我們獨特的生命經驗。《浮生尋夢紀行2》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很詩意,也很有哲理,我猜測它可能不是那種直接告訴你「怎麼做」的勵志書,而更像是用一個個故事,讓你慢慢體會「為什麼」和「怎麼樣」,然後在故事的餘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我對它抱持著很大的期待,希望它能帶給我一些新的啟發,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旅程,也更加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

评分

老實說,我通常不太會被書名太過「文學化」的書吸引,因為有時候會覺得讀起來有點吃力,或者內容不接地氣。但《寻梦记:浮生寻梦纪行2》這個書名,卻意外地讓我停下了腳步。它沒有那種遙不可及的虛幻感,反而給人一種「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旅行,而夢想就是旅途中的指引」的感覺。台灣這片土地,就是一個充滿了各種「浮生」故事的縮影。從早期的先民來台開墾,到近年來年輕人追逐創新的夢想,我們見證了太多為了生活、為了理想而努力奮鬥的身影。我猜測這本書或許會描寫一些在台灣這片土地上,人們如何追尋自己內心渴望的故事。我不期待那種一帆風順的「夢想成真」的童話,反而更喜歡看到人物在過程中遇到的挫折、迷惘,以及他們如何一次次地站起來,繼續前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一種比較貼近生活、有血有肉的方式,去刻畫這些尋夢者。也許是一個小人物的堅持,也許是一個家庭的傳承,也許是對某個傳統技藝的守護。我期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看到一些熟悉的場景,聽到一些熟悉的聲音,讓這場「尋夢紀行」變得更加親切而動人。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些關於「堅持」的啟示,讓我明白,即使人生如浮萍,也總能在飄盪中找到自己的根,並向著陽光生長。

评分

當我在書架上看到《寻梦记:浮生寻梦纪行2》時,第一反應就是「這名字聽起來就很不錯」。我平常很少會主動去接觸那種名字很「文青」的書,但「浮生尋夢紀行」這幾個字,卻意外地引起了我的好奇。它不像那種過於矯揉造作的標籤,反而有一種經歷過時間洗禮的沉澱感。台灣社會的發展,其實就像一場漫長的「浮生」,在不斷的變遷與挑戰中,許多人都在尋找屬於自己的「夢」。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以怎樣的方式來呈現這種「尋夢」的過程。是透過一個人的故事,還是多線敘事?是聚焦於某個特定的夢想,還是涵蓋更廣泛的生命追求?我個人比較喜歡那種能夠引發思考,但又不至於過於說教的作品。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用比較自然、真實的方式,去展現人物的成長與轉變,讓我們看到,原來夢想的實現,往往是透過一步一個腳印的累積,而不是一夜之間的奇蹟。我也很喜歡那種能夠描繪出在地文化特色的故事。台灣的每一個角落,都有著獨特的風景與人情故事,如果這本書能夠將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那將會是一次非常美好的閱讀體驗。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溫暖的力量,讓我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時,能夠多一份從容與堅持,也能夠更加珍惜生命中的點滴美好。

评分

我必須說,光是《寻梦记:浮生寻梦纪行2》這個書名,就已經勾起了我腦海裡無數的畫面。我平常其實對那種比較「大而化之」的夢想主題有點敬而遠之,總覺得很多時候聽起來有點空泛,缺乏具體的支撐。但是「浮生尋夢紀行」這幾個字,卻給人一種非常踏實、同時又充滿詩意的感覺。它不像那種突然一飛沖天的夢想,而更像是一種在現實的洪流中,不曾停止的追尋。台灣的社會,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尋夢的縮影,從早期的開墾者,到現在的科技新貴,再到那些默默守護傳統技藝的職人,每一個世代都有自己的夢想,也都有為了夢想付出的努力。我很好奇,這本書會描繪出怎樣的「浮生」?是屬於個人獨特的生命歷程,還是更廣泛的社會縮影?我喜歡那種能夠觸及人心深處、引起共鳴的故事。台灣的讀者,尤其對於「小人物的奮鬥」和「平凡中的偉大」總是特別有感觸。我猜測這本書或許會透過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人物,講述他們不平凡的追夢故事,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掙扎與堅持。我對於「紀行」這個詞也很感興趣,它暗示著一種旅途,一種過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踏上一段充滿溫度的旅程,去感受那些在時間長河中沉澱下來的情感,去理解那些生命中看似瑣碎卻意義非凡的瞬間。我期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找到一些與自己生命經驗相呼應的片段,甚至能夠從中獲得一些力量,讓我對自己正在追尋的夢想,有更堅定的信心。

评分

我最近剛好在尋覓一本能讓我沉靜下來、好好思考人生的書,而《寻梦记:浮生寻梦纪行2》的書名,恰好就搔到了我的癢處。「浮生」,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種人生無常、世事變幻的感慨,但後面緊接著「尋夢紀行」,又注入了一股積極的生命力,好像是在說,即使人生短暫、充滿變數,我們依然可以懷抱著夢想,踏上屬於自己的旅程。台灣這片土地,經歷了各種歷史的更迭,也孕育了無數平凡卻偉大的生命故事。我常常在想,在這樣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環境中,人們是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又是如何堅持自己的夢想的?我猜測這本書可能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夢想」的定義,或許它並非總是宏大而遙不可及,也可能只是關於一份對生活純粹的熱愛,或是對某個小小的目標的執著。我個人特別喜歡那種能夠深入挖掘人物內心世界的作品,能夠看到他們在面對困境時的脆弱,也能看到他們在逆境中展現出的堅韌。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個溫柔的引導者,帶領我走進那些尋夢者的內心深處,去感受他們的孤獨、他們的希望、他們的成長。我尤其期待書中能描繪出一些台灣特有的風景或文化元素,讓人在閱讀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家鄉的溫度與魅力,讓這場「浮生尋夢紀行」更加貼近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

评分

《寻梦记:浮生寻梦纪行2》這個書名,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種悠遠的詩意,同時又帶著一種腳踏實地的感覺。「浮生」二字,讓人聯想到人生的短暫與漂泊,但「尋夢紀行」則像是為這份漂泊注入了一份目標與方向。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我們見證了太多為了夢想而付出的努力,也經歷了許多人生的起伏。「浮生」對我們而言,可能不只是一種感嘆,更是一種生活狀態的寫照,而「尋夢」則是我們在這份狀態中,不曾停止的追求。我猜測這本書可能會用一種比較溫柔、內斂的方式,去描繪人們在追逐夢想過程中的心路歷程。我不太喜歡那種過於煽情或者充滿說教意味的內容,反而更欣賞那種能夠引發讀者自身思考的作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感受到,原來「夢想」的實現,往往是透過一次次微小的努力和堅持累積而成,它可能不是轟轟烈烈的,但卻是充滿生命力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種心靈的共鳴,讓我能夠在其中找到一些關於人生意義的解答,或者至少,讓我對自己正在進行的「尋夢紀行」更加充滿信心。

评分

看到《寻梦记:浮生寻梦纪行2》的書名,我的腦海裡瞬間蹦出了好多和「夢」有關的畫面。台灣人對「夢」這件事,應該都有著很深的體會,畢竟在這片土地上,我們經歷了太多從無到有的過程,也見證了太多為了理想而奮鬥的故事。「浮生」這個詞,聽起來帶有幾分隨遇而安的灑脫,但「尋夢紀行」又注入了一股積極的主動性,彷彿是在說,即使人生有時看起來像場隨機的漂流,我們依然可以為自己的人生設定一個方向,去追尋心中的那個「夢」。我猜測這本書會是一部充滿人情味的作品,它可能不會聚焦於偉大而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更關注那些藏在平凡生活中的「小確幸」與「大追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一種比較細膩、寫實的筆觸,去描繪人物在追逐夢想過程中所經歷的種種,包括他們的喜悅、他們的失落,以及他們如何從中學習和成長。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找到一些關於「堅持」的啟示,讓我明白,原來追逐夢想,不一定需要驚天動地的壯舉,有時候,僅僅是日復一日的努力,就能累積出令人驚嘆的成果。

评分

我看到《寻梦记:浮生寻梦纪行2》這本書的時候,腦海中瞬間浮現出了許多畫面。身為台灣人,我們對「浮生」這個詞應該都有著一種特別的感受,人生如夢,短暫而又充滿變數。但是「尋夢紀行」又給了這份「浮生」一份積極的意義,好像是在說,即使人生充滿未知,我們也應該勇敢地去追尋心中的那個「夢」。我猜測這本書可能不是那種教你如何成功的「雞湯」,而是用更細膩、更真實的筆觸,去描繪人們在追逐夢想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台灣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多元融合的社會,有著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們,也有著各種不同的夢想。我很好奇,這本書會聚焦在哪些「夢想」上?是關於個人價值實現的夢想,還是關於社會貢獻的夢想?又或者是關於人際關係、家庭情感的夢想?我特別喜歡那種能夠深入挖掘人物情感的作品,能夠看到他們在面對困難時的無助,也能看到他們在獲得支持時的溫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個溫柔的夥伴,陪我一起走過這趟「浮生尋夢紀行」,讓我在其中找到一些共鳴,一些慰藉,甚至是一些啟發,讓我能夠更加堅定地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

评分

坦白說,《寻梦记:浮生寻梦纪行2》這書名一開始吸引我的,是它那種充滿詩意又帶著點淡淡憂傷的氛圍。「浮生」二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人生的短暫與無常,但在「尋夢紀行」的加持下,又注入了一股積極的力量,彷彿是在說,即使人生如夢,我們依然可以懷抱希望,踏上追尋的旅程。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每個時代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浮生」故事,從早期的移民奮鬥,到現今的社會變遷,無數人都在努力地追逐著自己心中的「夢」。我猜測這本書或許會以比較溫和、寫實的方式,去描繪人們在追逐夢想過程中所經歷的起伏。我不太喜歡那種過於戲劇化或者充滿巧合的劇情,反而更傾向於看到人物在面對真實挑戰時的掙扎與成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觸及到一些比較深層的情感,讓我們感受到,原來「夢想」並非總是遙不可及,有時候,它就藏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藏在我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裡。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進入一個細膩的情感世界,去感受那些真實的喜怒哀樂,並在故事的餘韻中,獲得一些力量,去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去更加勇敢地追求自己所熱愛的一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