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内战与中美关系:马歇尔使华秘密报告

国共内战与中美关系:马歇尔使华秘密报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George Catlett Marshall
图书标签:
  • 国共内战
  • 中美关系
  • 马歇尔报告
  • 冷战
  • 历史
  • 政治
  • 外交
  • 中国近现代史
  • 美国政策
  • 秘密报告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马歇尔使华期间向美国国务院的报告书,按照报告书的时间先后排序。马歇尔的报告,对使华期间的工作进行了完整的叙述,对每一次的会谈、会谈者的对话、国共双方的建议和反建议、每一事件的经过等等,都有详细的记载。虽然只是对事件的演变和进程作了「客观」的叙述,很少涉及事情的本质和内幕,但不少地方仍能流露出当时美国的真实意图,对研究内战时期的国共关系与中美关系颇具参考价值。

本书特色

  此书于1976年在美国出版,在这之前,美国没有出版过关于马歇尔使华的完整记录,故本书的出版,让马歇尔使华的记载更趋完整,故对于对国共内战、中美关系或马歇尔使华事宜有兴趣的读者来说,是很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1880-1959)George Catlett Marshall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

  1901年毕业于维吉尼亚军事学校。
  1917年赴法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美国军事战略的主要计画者和组织实施者。
  1945年12月作为总统特使赴华调解国共关系,参与国共谈判。
  1947年1月回国并出任国务卿,拥护推行「冷战」政策的杜鲁门主义,提出并实施复兴西欧经济的「马歇尔计划」,参与发起并成立北大西洋条约组织。
  1950年9月至1951年9月任国防部长,参与制定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军事战略。

译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


  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的工作者集体翻译,译者有:林海、吕浦、毛正坎、曾学白、黄光域、江枫,其中吕浦、林海对全部译文作了校订。


图书目录

译者说明

绪言

一、我使华的基本原则
二、到达中国;初步商谈
三、政治协商会议
四、三人小组
五、停战令
六、达成关于停战令协定的会谈
(a)满州问题
(b)热河问题
(c)拆除交通线障碍物问题
七、军事调处执行部
八、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
九、关于政协决议的争议
十、恢复交通
十一、恢复交通
十二、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
十三、达成「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协定的会谈
(a)协定的名称
(b)宪兵和铁路警卫队
(c)整编与统编
十四、向军调部发出的履行「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
      的指令
十五、停战令在满州的应用;军事调处执行部执行小组进入满州
十六、不履行政协决议的背景
十七、军事调处执行部的组织与任务
十八、日本军民人员从中国的遣返
十九、军事调处执行部执行小组进入满州;满州的局势
二十、在我回到中国时局势的恶化;各种事件导致达成满州临时休战协定
二十一、满州暂时休战的声明;在长春设立军事调处执行部前进指挥所
二十二、满州休战十五天期间的谈判
二十三、将满州的休战期限延长到6 月30 日;在这个期间的谈判
二十四、五人会议举行会议讨论地方政府问题;冲突的蔓延和局势的恶化
二十五、八月份的谈判;
        召开以司徒雷登博士为主席的五人小组会议的努力未获成功;
        杜鲁门总统和蒋委员长之间的函电往来;军事和经济形势的继续恶化
二十六、继续努力召开以司徒雷登博士为主席的五人小组会议未获成功;
        周恩来将军赴上海
二十七、由于国民政府进攻张家口和美国终止调停努力的结果,使中国存在着  
        分裂的可能性;中共拒绝张家口休战建议
二十八、国民政府佔领张家口与11 月12 日召开国民大会命令的颁发;
        第三方面参加调停的努力;周恩来将军返回南京
二十九、第三方面继续调停;蒋委员长颁发停战令
三十、三人小组非正式会议;国民大会于11 月15 日召开;
      周恩来将军返回延安
三十一、美国海军陆战队在中国的任务;和他们撤离有关的各种因素
三十二、对华军事援助计画和这种援助的中止
三十三、国民大会和新宪法;杜鲁门总统的美国对华政策声明
三十四、我的使命和美国参与军调部工作的结束

中国共产党对美国的态度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期待莫过于能从一个相对“局外人”但又深度介入的视角,来审视那个塑造了今日台湾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马歇尔的报告,如果真的能如书名所示,是“秘密”的,那么它很有可能包含了一些当时公开的外交辞令背后,美国决策层不为人知的真实想法和评估。国共内战不仅仅是中国内部的权力斗争,更是冷战初期大国博弈的缩影。美国如何看待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如何评估中共的实力和发展潜力,以及最关键的,美国究竟有没有一套清晰且一以贯之的对华政策,还是在动态局势中不断摇摆?这些都是台湾读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历史的演进轨迹与我们息息相关。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的史料证据,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美国在国共内战中的角色,以及它对战后中国政治格局的形成所起到的作用,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史书,更是一份理解我们自身历史根源的指南。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剖析当时美国对中国局势的判断,以及这种判断是如何在战略层面转化为实际行动的。

评分

我一直对马歇尔将军这个人颇感兴趣,他不仅是二战时期的重要军事将领,也是战后美国外交史上的关键人物。他被派往中国担任调停国共冲突的特使,本身就说明了当时美国对中国问题的重视程度,以及希望通过外交手段来阻止中国滑向全面内战的努力。这本书以“秘密报告”为名,让我对报告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它是否记录了马歇尔在实地考察后,向上级汇报的那些不便公开的观察和判断?比如,他对国民党政府内部腐败、效率低下等问题的真实评价,或者他对中共组织能力、群众基础的评估。从台湾的角度来看,了解美国当时对国共两党实力的认知差距,以及美国政府对中国大陆未来走向的预期,对于理解整个国共内战的走向至关重要。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新的、以前未公开的史料,或者提供一些不同于以往官方叙述的解读,那么它对于我们重新审视那段历史,将具有非凡的意义。我希望报告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美国如何看待中国内部政治派别、以及如何评估其长期稳定性的具体分析。

评分

我一直对近代中国史,特别是国共内战时期的中美关系感到非常好奇,尤其是从美国决策者的视角来看待这段历史。马歇尔作为当时美国派往中国的重要特使,他的观察和报告,势必能为我们提供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视角。这本书的“秘密报告”这几个字,让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和真实想法充满了期待。从台湾的角度来看,理解国共内战的起因、发展以及最终结局,与我们自身的历史和未来息息相关。这本书如果能深入剖析当时美国在处理国共关系、评估中国政治局势时的战略思维,以及这种思维是如何影响了中美关系的发展,那就太有价值了。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马歇尔如何理解中国政治力量的动态,比如他对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观察,对共产党组织纪律和群众动员能力的评估,以及他对苏联在中国扮演角色的看法。这些细节,对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那段塑造了今日台湾命运的历史,至关重要。

评分

关于马歇尔使华,我一直觉得那段历史充满着微妙和复杂。国民党政府固然有其问题,但中共的崛起和最终掌控大陆,其背后必然涉及复杂的国际因素,而美国作为当时的超级大国,其角色扮演尤为关键。这本书名为《国共内战与中美关系:马歇尔使华秘密报告》,光是“秘密报告”这几个字,就足以勾起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深层分析和评估的浓厚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挖掘马歇尔在华期间,与中国各方人士接触所获得的真实信息,以及他如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对美国政府的战略建议。尤其是,报告中是否能反映出,美国当时在支持国民党和阻止共产党方面,是否存在战略上的犹豫、矛盾,或者是否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考量?从台湾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命运来看,我们总是处在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交织的焦点上。因此,任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美国对中国大陆政策制定过程的书籍,都极具参考价值。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们揭示,当时美国是如何评估中国内战的潜在后果,以及他们又认为自己的介入能够达到何种程度。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让许多关心近代史,尤其是国共内战与当时复杂国际局势的台湾读者,看到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马歇尔的身份特殊,作为当时美国军事代表团的团长,他身处国共两党争夺中国大陆主导权的敏感时期,他的观察和判断,必然带有那个时代美国对中国问题的战略考量。这本书的“秘密报告”这几个字,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让人好奇在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里,美国高层究竟是如何评估和理解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政治意图以及中国大陆的未来走向的。从台湾的角度来看,国共内战的结局直接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环境和政治格局,因此,任何能帮助我们更深入理解这场内战背后国际因素的史料,都显得尤为珍贵。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揭示出,在当时的美国高层决策者眼中,中国大陆的未来是怎样被设想的,以及这些设想又是如何影响了他们对国共两党的外交政策的。同时,报告中对中国社会各阶层、国民党和共产党内部运作的观察,以及对其他国家(尤其是苏联)在华影响的分析,也可能提供一些我们之前未曾接触过的细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