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平等教育法的立法通过施行,其目的为何?教育人员的角色为何?要当检察官吗?当法官吗?何谓校园性别事件?通报、不通报,「疑似」如何判断?调查小组的权限为何?调查报告如何撰写?提惩处建议是调查小组的责任还是义务?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与调查小组的关联性?这些在处理校园性别事件过程中所产生的疑惑,应如何釐清?
本书作者为大学法律系专任教师,教授刑法、证据法学、性别与法律课程,以法律理论为基底,集结处理校园性别事件处理之经验,每章以新闻案例做为思考出发,将性别平等教育法之立法目的、法律解释以及个案处理中,可能产生之疑惑,以非传统法律教科书之文字,提供给相关教育人员做为参考依据,并且由司法实务审判工作者,审阅模拟撰写之调查报告书,希冀若在将来可能进入的司法程序中,获得法院之肯定。
作者简介
苏满丽
【现职】
亚洲大学财经法律学系专任助理教授
【经历】
曾赴瑞典隆德大学法律社会学系担任访问学人(Sociology of Law, Lund University, Sweden, 2008.07-2009.02),进行性别主流化及校园议题观察研究。致力于将所学法律通俗化之工作,包括参与司法实务少年观护所、监狱的法治教化工作,以及校园性别平等教育议题推广。除列为教育部性别平等教育学术∕实务∕调查人才库之外,历任县市政府家庭暴力及性侵害性骚扰防治委员会委员、性骚扰防治委员会委员、妇女权益促进委员会委员、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委员及教育部第10届中央教师申诉评议委员会委员。
【学历】
中正大学法律学研究所法学博士
【着作】
爱情性别与法律校园性别事件理论概述与处理实务校园性别事件救济理论与争议实例概述—正当法律程序校园法律与生活向性骚扰说不--轻松解读性别三法
审阅:林宜民
【现职】
台湾高等法院台中分院刑事庭
【经历】
担任司法官为刑事审判实务工作多年
【学历】
中兴大学法学士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法学硕士
四版序
三版序
二版序
自 序
第1章 校规是不是法律?——谈基础的法律概
新闻实例∕2
本章导读∕7
壹、基础的法律责任分类∕7
贰、实体法与程序法概念∕12
参、法位阶∕16
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20
本章回顾∕23
重点提要∕23
参考资料∕24
第2章 我以为学校是孩子可以安心长大的地方——认识性别平等教育法
新闻实例∕28
本章导读∕36
壹、案例事实∕37
贰、判决书背后的人文叙事∕38
参、从两性到性别的意识扭转∕40
肆、性别平等教育法的立法目的与功能∕43
本章回顾∕53
重点提要∕53
第3章 教师的多维影像——谈教育人员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新闻实例∕56
本章导读∕61
壹、教师的多维影像∕62
贰、从法律谈教师之权利义务∕62
参、教师之责任∕65
本章回顾∕74
重点提要∕75
第4章 孩子别怕,我们会一起保护你!——谈为何要通报及规定
新闻实例∕78
本章导读∕82
壹、为何要通报∕82
贰、通报规定∕85
参、通报实务效能与困境∕90
本章回顾∕97
重点提要∕97
参考资料∕98
教师加油站∕105
第5章 可说不可说——保密规定
新闻实例∕116
本章导读∕117
壹、为何要保密∕117
贰、法律规定∕118
参、法律效果∕123
本章回顾∕126
重点提要∕127
教师加油站∕128
第6章 性别平等教育法管到谁——适用主体
新闻实例∕136
本章导读∕139
壹、适用主体∕139
贰、法律竞合∕140
参、程序处理∕143
本章回顾∕145
重点提要∕146
第7章 性侵害、性骚扰、性霸凌,谁说了算——类型与认定
新闻实例∕148
本章导读∕151
壹、法律意义之行为∕151
贰、校园性侵害∕152
参、校园性骚扰∕158
肆、校园性霸凌∕161
伍、校园性别事件适用困境∕162
本章回顾∕168
重点提要∕168
教师加油站∕169
第8章 给我SOP其余免谈——调查处理流程
新闻实例∕178
本章导读∕179
壹、前 言∕179
贰、行政程序法理适用及相关重要规范∕180
参、调查启动∕181
肆、管 辖∕184
伍、适用对象∕186
陆、收件及任务编组∕187
柒、回 避∕187
捌、调查过程∕188
玖、调查结果∕203
拾、申复程序∕207
拾壹、惩处之执行∕210
本章回顾∕211
重点提要∕211
第9章 法官怎么说——校园性侵害、性骚扰或性霸凌判决实务选论
新闻实例∕214
本章导读∕217
壹、诉讼审判之证据法则∕217
贰、高雄行政法院九十八年度再字第十七号判决∕224
本章回顾∕228
重点提要∕228
第10章 模拟案例之调查报告撰写
壹、前 言∕230
贰、撰写调查报告之注意事项∕231
参、案例撰写情境说明∕232
案例类型
.大专1—女师对男生∕233
.大专2—男师对女生∕264
.中小学—生对生∕285
第11章 问答参考做法
壹、通 报∕304
贰、身分适用∕307
参、程序如何启动∕313
肆、调查处理∕328
伍、处置及执行∕331
陆、其他类型(简答)∕337
附 录
○○学校校园性侵害性骚扰或性霸凌事件作业
处理流程及相关权责单位参考作法∕354
校园性别事件调查程序执行注意事项∕360
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组成调查小组行政处理庶务需知∕363
性别平等教育法(民国100年6月22日修正公布)∕364
校园性侵害性骚扰或性霸凌防治准则(民国101年5月24日修正公布)∕376
性别平等教育法施行细则(民国101年10月24日修正公布)∕389
四版序
性别平等教育法于二○○四年立法施行迄今已将届十年,性别平等教育法立法目的属「教育」本质,希冀透过法律之规范效力,要求教育人员进行「性别平等教育推广」,以及「性别个案处理关怀」二大面向。
着者对于法制施行后之观察,若以第一个十年做类型化分析,教育主管机关、全国各级学校,在关于性别平等教育法所规定的个案的调查与处理议题的规范了解,以及关于个案调查程序与实践,佔去主要资源分配,可以称为是「个案正义实施」期。在性别平等教育法施行后的影响,最大的变化应是激使教育人员必须接触法律,理解相关法条理解与法学理论架构,成为教育人员于校园工作时的必要知能。而法律规范的效能在于过去发生于校园内性别事件,因欠缺法律强制规范,被害人无法获得公平正义,现今因有性别平等教育法关于个案调查之法定程序,则校园内之滥权者、侵害者不能再伤害任何人。
性别平等教育法,既然系为「教育」,则原始立法目的应首重在「性别平等推广」面向,透过教育的落实,建立公民的基础意识。初始校园教育工作者对于「性别」概念局限于生理性别──「男」、「女」的认识,进而渐有多元性别的概念,但相关的如「性倾向」议题,如何教?谁教?教谁?还处于众声喧哗的状态。这样的讨论引起百家争鸣,终究是呈现了公众关怀,公民意识的建立与内化,其实从不会是一日促成,而是需要长时间的观察、认同、接纳而成为生活意识的一部分。因此,在第二个十年的努力方向,应着重在于性别平等教育推广面向,就如同有机菜园(学校)需要的翻土动作,土壤健康了,植物(学生)有了自我保护的抵抗力,也就不怕害虫(滥权者、侵害者)。
着者从事法律教学工作,鑑于校园教育人员依法所担负之任务,初始为文整理相关资料,敬供参酌,陆续因应相关法律修正,而进行文字修整,惟校园性别事件所涉及之议题甚广,另以专书蒐罗关于申复救济部分;再者关于性别工作平等法、性别平等教育法及性骚扰防治法等性别三法之适用为何,亦另有专书发行,读者可以斟酌运用。
感谢许多教育人员默默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却仍然不减热忱,只为了──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有爱、有关怀的友善教育环境。
与您同在。
─柏拉图─
教育的目的,在于让每一个人俱备「做自己应该做的事」的意愿
苏满丽谨识
三版序
本书于二○一一年七月出版,后因相关法律修正,即于同年十二月进行文字增修,惟因性别平等教育法之子法原为「校园性侵害或性骚扰防治准则」增修为「校园性侵害性骚扰或性霸凌防治准则」,本书亦进行增修,以提供教育人员于处理校园性别事件时最新之法律资讯。另为方便读者阅读,本版次再将所增加之问答与二版问答重新编整,提供读者于个案处理时之参酌。
为便利教育人员于个案处理,本书另提供不定期更新法条增补电子资料,以及程序处理建议使用之表单,关于申复救济部分,涉及法律原理原则层面较广,已有专书发行,读者可以斟酌运用。
感谢许多教育人员默默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却仍然不减热忱,只为了──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有爱、有关怀的友善教育环境。
与您同在。
─柏拉图─
教育的目的,在于让每一个人俱备「做自己应该做的事」的意愿
苏满丽 谨识
2012年6月
二版序
本书于今年七月出版发行,但因性别平等教育法、教育人员任用条例,教师法陆续配套增修,另外儿童及少年福利法大幅修订为儿童及少年福利与权益保障法,并且公布施行;又因性别平等教育法新法加入关于性霸凌定义,相关连之子法即校园性侵害性骚扰防治准则亦将进行增修,为提供教育人员于处理校园性别事件时,最新之法律资讯,本书即进行相关文字之修整,另提供不定期更新法条增补电子资料,读者可以斟酌运用。
本书并增加作者于校园与教育人员进行有关校园性别事件之研习时,教师所提出相关问题之拟答,但限于篇幅,关于申复救济部分,因涉及法律原理原则层面较广,将另以专书方式集结分析。
感谢许多教育人员默默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却仍然不减热忱,只为了──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有爱、有关怀的友善教育环境。
与您同在。
─柏拉图─
教育的目的,在于让每一个人俱备「做自己应该做的事」的意愿
苏满丽 谨识
2011年12月
自序
一位国中辅导室主任打电话给我,因为学校发生校园性别事件,想要我给予他们在个案上处理的法律能量时,提到学校先前的一个个案。电话中的另一端叙说:
「……之前,我们学校有一个女学生,国二,和同是我们学校毕业的一个男孩,大这个女孩二岁,谈感情,男孩去当兵,后来女孩怀孕了。学校老师发现的,依法通报。妇幼队本来跟女孩约一个星期五,要去医院处理。刚好中央长官到地方视察,妇幼队要帮忙交通指挥,就改约到隔一个星期一。星期六的时候,男孩子当兵休假回家,女孩就说了这些事情,二人决定骑机车私奔,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路上,发生车祸,被大卡车辗过,男孩当场死亡,女孩重伤送医,胎儿也没有了。……」
我从电话的这一端,没有看见说话的辅导主任的表情,在她讲完之后,我们电话的两端都呈现静默。虽然,不久之后,我们继续谈着新的个案的处理内容,但是,我无法抹去在我脑中想像,这二个孩子在决定骑机车想要找到一个大人管不到,法律限制不到的安全地方的那种无助、焦虑与期望。
为什么我们成人的世界,无法让孩子有信任感,孩子得用自己的方法去找自己的天堂?我无法想像,这个女孩在这样的意外发生之后,她的生命里对我们成人所设计的法律制度,是否会认同?
修习法律,从法律系的学生到成为教法律科目的老师,十数年以来,如何将法律成为日常生活的公民意识,尤其在参与了校园性别事件处理的过程中,教育人员是否可以熟稔性别平等教育法的立法目的,而落实于个案的处理,以及通案中进行性别平等教育,以扭转过去两性刻板印象,建立人性尊严,性别地位之实质平等的教育环境,这样的思考,是作者多年来的关怀重心。
性别平等教育法要做什么?教师在校于进行教育工作时,除了社会对于教师角色伦理性的期待之外,教师是否能于教育执行中,贯彻法治国基本精神?
性别平等教育法的通过施行,当校园发生校园性侵害、性骚扰或性霸凌事件,在程序处理过程中,可能因为教育人员无视法律存在,或是恣意解释法律,自身触法却不知,且往往成为媒体竞相报导的标题,然后成为社会舆论所抨击的箭靶,也造成校园教育环境的不安定。而教育人员本身涉入法律纠纷之后,司法程序耗费时日,非短促时日内可以完结,在其从事教学工作之过程,难以期待有教学品质,而莘莘学子则成为无辜的牺牲者。
本书系集结作者数年来,以法律作为介面,参与校园法律——性别平等教育法之研习、授课、讲演之资料,希望给予阅读者在处理校园性别事件时之参酌。并且考量在处理校园性别事件时之撰写调查报告书,由林宜民法官协助审阅模拟之调查报告范例,提供教育人员参酌,以免遭受将来司法认定之反挫。
另外本书写作过程,正值立法院三读通过修订性别平等教育法相关条文,影响相关法规命令之修改,又在校园进行个案处理之人员,面对文书整卷,往往成为一大负担,因此,本书因应法条修改以及个案文书档案编卷需求,另提供不定期更新之电子资料,包含表单范例,读者可以斟酌运用。
法律是人民生活秩序的保障,法律应该是被信赖的,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没有恐惧的校园,是所有教育人员的天职。
─柏拉图─
教育的目的,在于让每一个人俱备「做自己应该做的事」的意愿
苏满丽 谨识
2011年5月28
这本书的出版,真的像是在校园安全议题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我当初是在一个教育座谈会上偶然听到这本书的,当时讲者就极力推荐,说它对于理解和处理校园里的性别相关事件非常有帮助。我个人一直对这方面的事情很关心,觉得在教育现场,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困境都是因为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指导和实操经验。市面上关于性别教育的书籍不少,但真正能深入到“事件”层面,并且提供“处理实务”的,实在不多。《校园性别事件理论概说与处理实务(四版)》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缺。 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它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性平手册,而是有着清晰的理论框架和具操作性的指导。虽然我还没来得及逐字逐句地研读,但光是目录和前言就让我感到惊喜。它不仅概括了“校园性别事件”这个概念的由来、发展和不同面向,还很深入地探讨了相关的理论基础,比如权力关系、社会建构、身份认同等等,这些都是理解复杂性别议题的关键。而且,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处理实务”这部分,这让我非常期待。我知道校园里发生的性别事件,往往牵涉到受害者、加害者、学校行政、辅导单位、甚至家长,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恰当的处理,否则很容易造成二次伤害。这本书能提供一套方法论,实在太重要了。 我特别欣赏它“四版”的更新,这意味着它不是一本静态的书,而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性别议题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动态和敏感的领域,新的概念、新的挑战、新的法律法规层出不穷。一本能持续更新的书,更能保证其内容的与时俱进,能够真正指导我们在当下复杂的校园环境中应对各种挑战。我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深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尴尬,也经历过一些棘手事件,当时如果能有这样一本参考书,或许能少走很多弯路。 这本书的出现,对于许多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我们常常在处理这些事件时感到力不从心,一方面是专业知识的不足,另一方面是缺乏明确的处理流程和法律依据。这本书的“理论概说”部分,能帮助我们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理解事件发生的根源和深层原因。而“处理实务”部分,则像是一个详尽的行动指南,从事件的报案、调查、评估、辅导,到后续的教育和预防,都可能提供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这对于减少个案处理的随意性,提高处理的专业度和公正性,非常有帮助。 总而言之,我认为《校园性别事件理论概说与处理实务(四版)》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专业书籍。它不仅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操指导,更能促进校园性别平等的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安全、更友善的学习环境。我非常期待能深入阅读这本书,从中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方法,并将之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营造一个零性骚扰、零性暴力的校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本书的出版,是值得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和学习的。
评分我最近在学校图书馆里翻到了一本《校园性别事件理论概说与处理实务(四版)》,当时就觉得很有分量,也很有必要入手一本。在我看来,在台湾的教育界,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动性别平等,但具体到“事件”的处理,常常会觉得有些力不从心。这本书的出现,感觉像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后盾。 它的“理论概说”部分,我非常看好。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和解决问题,首先要从理论上下功夫。《校园性别事件理论概说与处理实务(四版)》应该会深入地探讨校园性别事件背后的社会结构、权力运作,以及文化观念的影响。这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能够建立起一个更宏观的视角,不再仅仅停留在个案的表象,而是能够看到事件的本质和根源。我特别期待它能介绍一些比较前沿的性别理论,比如交叉性理论,或者对不同群体在性别事件中面临的独特挑战进行分析。 而“处理实务”部分,更是我最关心的。在处理校园性别事件时,往往需要多方的协调和配合,比如学校的行政部门、辅导团队、甚至可能需要社工和法律专家。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套标准化的处理流程,并且详细说明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比如如何进行公正的调查、如何保护当事人的权益、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以及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那简直是太有帮助了。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实操性的技巧,比如访谈技巧、证据固定方法,甚至是冲突调解的策略。 “四版”的更新,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更高。这意味着它已经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多次的迭代。性别的议题非常敏感且变化多端,社会观念也在不断进步。一本能够持续更新的书,才能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和权威性,能够指导我们应对当下最迫切的问题。我希望它能够涵盖一些近年来出现的新的性别议题,比如网络性别暴力,或者在性别认同多元化背景下出现的新挑战。 总的来说,我认为《校园性别事件理论概说与处理实务(四版)》是一本具有高度实践意义的学术专著。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能为我们在处理复杂的校园性别事件时提供清晰、可靠的操作指引。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提升台湾校园的性别平等教育水平,保护学生的权益,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书架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本《校园性别事件理论概说与处理实务(四版)》,当时买这本书的时候,就是觉得标题很吸引人,而且考虑到它已经出到“四版”,说明内容肯定是非常成熟和经得起检验的。在台湾,我们一直强调要给学生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但性别事件的发生,往往让我们在处理上感到手足无措。这本书的出现,我觉得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一个非常及时的支持。 从书名来看,它就把“理论”和“实务”两个非常重要的维度结合在了一起。我很期待它的“理论概说”部分,能够帮助我们去理解校园性别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性别不平等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社会中,而校园又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本书或许会从社会学的角度,比如父权制、性别角色分工、以及社会文化的建构等方面,来剖析这些事件的根源。这对于我们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建立更具批判性的性别观,非常有帮助。 而“处理实务”部分,则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我常常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往往会因为缺乏经验而显得慌乱。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套清晰、可操作的处理流程,比如从事件的通报、初步的评估、到深入的调查、以及后续的心理辅导和法律支持,都能够有明确的指引,那将极大地提升我们处理这类事件的效率和专业度。而且,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保护受害者的隐私、如何避免二次伤害、以及如何与家长沟通协调的建议,这些都是非常棘手的环节。 “四版”意味着这本书经过了多次的修订和补充,这让我非常放心。教育领域的知识和实践,尤其是关于性别议题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一本能够不断更新的版本,说明它的内容紧随时代潮流,能够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这对于我们来说,能够学到最前沿的知识,不至于被落伍的信息误导,是非常重要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新出现的性别议题,或者在技术发展背景下出现的新的挑战的应对方法。 总而言之,我认为《校园性别事件理论概说与处理实务(四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用型学术著作。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构建起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能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南。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台湾校园的性别平等教育注入了新的力量,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有效的工具,来应对和解决那些棘手的性别事件,从而为学生们打造一个更加安全、公正、包容的学习成长空间。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在台湾,我们一直强调校园安全,但“性别事件”这个词,听起来就让人感到沉重和复杂。很多时候,我们作为教育者,在面对这类事件时,都显得有些茫然和无力。我当初是在一个教育论坛上偶然看到有人提到这本书,说它对于理解和处理校园性别事件非常有帮助,于是就毫不犹豫地入手了。 《校园性别事件理论概说与处理实务(四版)》这个书名,就精准地抓住了核心。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实务”,这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我期待它在“理论概说”部分,能够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性别事件的成因,比如,它是否会从社会学的角度,解析权力结构、性别角色固化、以及媒体影响等因素?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比较前沿的理论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这些事件。 更让我期待的是“处理实务”部分。我常常觉得,理论知识很重要,但当真正面对一个棘手的事件时,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南,就容易陷入困境。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套详细、可操作的处理流程,比如从事件的报案、初步的调查、证据的收集、到后续的心理辅导、以及如何与家长沟通协调,甚至包括法律上的相关规定,那将是对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巨大的帮助。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进行有效的访谈,如何保护受害者的隐私,以及如何避免二次伤害。 “四版”这个标签,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很高。这意味着它不是一本一次性出版的书,而是经过了多次的修订和完善。性别议题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社会对性别平等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一本能够持续更新的书,更能保证其内容的及时性和权威性,能够指导我们应对当前最棘手的挑战。我期待它能够涵盖一些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性别事件,或者对现有处理方法进行优化和调整。 总而言之,我认为《校园性别事件理论概说与处理实务(四版)》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能为我们在处理复杂的校园性别事件时提供清晰、可靠的操作指引。这本书的出现,绝对是为提升台湾校园的性别平等教育水平,以及保护学生的权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评分我最近刚入手了这本《校园性别事件理论概说与处理实务(四版)》,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翻了几页,说实话,感觉比我想象的还要厚重和扎实。我一直觉得,在台湾的教育体系里,关于性别平等教育的推广和深化,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的地方。尤其是在处理一些比较敏感或者说复杂的性别事件时,很多时候感觉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一个统一、清晰的指导原则。这本书的出现,感觉像是及时雨,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比较系统化的梳理和指导。 这本书的“理论概说”部分,我感觉它不仅仅是在陈述概念,更是深入探讨了这些概念背后的社会、文化以及心理学基础。比如,它可能涉及到一些关于权力不对等、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以及个体身份认同的形成等议题,这些都是理解为什么会发生性别事件,以及事件会以何种形式发生的重要前提。我之前接触过一些性平教育的资料,但往往比较零散,这本书能够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逻辑清晰的理论框架,这对于我们形成一个更全面的认知非常有帮助。 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处理实务”的部分。我深知,理论再好,如果不能落地,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在校园里,一旦发生性别事件,处理的及时性、公正性、以及对当事人的保护和支持都至关重要。这本书能够提供具体的处理流程、调查技巧、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解读,这对于一线工作者来说,简直是福音。特别是涉及到一些调查取证、证据收集、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等环节,有详细的指导,可以大大降低出错的风险,也更能保障事件处理的规范性。 “四版”这个标签也让我觉得这本书很有价值。意味着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和迭代。性别议题本身就在不断演变,社会对性别平等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一本能够持续更新的书,才能保证其内容不过时,能够真正反映当下社会对性别事件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最新的案例分析和处理经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当前校园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 总而言之,这本书我觉得对于所有关心校园性平议题的人来说,都非常有参考价值。无论是学校的行政人员、辅导老师、班级导师,甚至是家长,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指导。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最终为我们的下一代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这本书的出版,绝对是为推动校园性别平等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