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为世界陆地边界最长和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
保卫边界及处理周边国家的领土争议
长久以来都是中共政府的首要任务
本书旨在处理以下两个问题,其一为中共处理边界争议的行为规律为何;次为守势现实主义对于中共处理边界争议行为的解释效力为何。作者研究发现,中共处理边界争议的行为,以「威胁」为一动因,配合双方外交关系的好坏,便可釐清其何时选择何种方式的运作逻辑:在受到「威胁」的影响下,若双方外交关系正常,中共将启动谈判解决边界争议;但若双方关系对立,中共则将动用武力捍卫其领土安全。
此外,根据中共处理边界争议的实际运作情况与假设预测的比对,作者亦进一步发现守势现实主义具有80%的解释效力。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动机与目的
第二节、文献回顾
第三节、分析架构与章节安排
第四节、研究方法与研究限制
第二章、守势现实主义理论与检验方式
第一节、现实主义的理论发展
第二节、守势现实主义的内涵
第三节、假设推论
第四节、具体操作与检验标准
第三章、中共与苏联、中亚的边界争议
第一节、边境问题纵览
第二节、规律的探寻
第三节、守势现实主义的检视
第四章、中共与南亚的边界争议
第一节、边境问题纵览
第二节、规律的探寻
第三节、守势现实主义的检视
第五章、中共与东南亚的边界争议
第一节、边境问题纵览
第二节、规律的探寻
第三节、守势现实主义的检视
第六章、结论
第一节、规律的探寻
第二节、守势现实主义的验证
第三节、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中共建政以来边界条约/ 协定一览表」
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
附录三、嘉庆25 年中国全图
附录四、光绪34 年中国全图
這本書的標題,勾起了我對於中國大陸過去幾十年來在國際事務中,特別是邊界問題上的行為模式的極大興趣。身為一個台灣人,我們對周邊海域的關注,可說是與生俱來。從釣魚台的爭議,到南海的各方角力,這些都牽涉到我們對於自身生存空間與發展權益的切身感受。書中提到的「戰略選擇」,我理解為是在面對外部壓力與內部需求之間,所做出的權衡與決策。而「守勢現實主義」這個理論框架,我個人認為,或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它是否意味著,中共在面對強大的外部力量時,選擇了一種積蓄力量、伺機而動的策略?或者,這種「守勢」本身,就是一種更為高明的「攻勢」?例如,透過法律戰、外交斡旋,甚至是透過經濟影響力,來達到其戰略目標。我非常好奇,書中會不會舉出一些具體的歷史案例,來證明或駁斥「守勢現實主義」的觀點。尤其是在一些關鍵時刻,像是與越南、印度在邊界問題上的較量,或是對台灣問題的處理,這些情況下中共的決策過程,是否真正符合「守勢」的定義?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紮實的研究,讓我們能夠更為客觀地評估,中共在這些複雜的邊界爭議中,其真實的意圖與行為邏輯,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政治宣傳的層面。
评分一直以來,對於中國共產黨在處理與鄰國的陸地與海洋邊界爭議時的策略,我都有著濃厚的好奇。畢竟,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以及台灣與周邊國家,都存在著複雜的海洋權益劃分問題。這本書的書名,雖然直接點出了研究的範圍和理論框架,但對於實際操作層面,我更想知道的是,在面對諸如南海、東海等區域的緊張局勢時,中共究竟是秉持著何種思維,採取了哪些具體的手段。尤其是1949年建國至今,這六十年的時間跨度,涵蓋了冷戰、改革開放、以及中國崛起等關鍵歷史節點,這些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必然會對其戰略選擇產生深遠影響。書名中提到的「守勢現實主義」,聽起來像是一種較為謹慎、被動應對的姿態,但我總覺得,中共在許多時刻展現出的決斷與主動性,似乎又不太符合這個標籤。因此,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在所謂的「守勢」之下,是否隱藏著更為精密的計算與長遠的佈局。它會不會揭示,在看似平淡的「維護主權」口號背後,其實有著更為複雜的權衡與考量,甚至在某些時刻,是為了避免更大的衝突而不得不採取的「不得已」的選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不同於表面解讀的視角,幫助我們理解中共在國家利益與國際關係中的真實盤算。
评分對於「中共處理邊界爭議的戰略選擇」,我一直抱持著一種高度的關注,因為這直接關係到區域的穩定與和平,而台灣正處於這個區域的關鍵位置。書中提出的「守勢現實主義」這一理論框架,著實引發了我對於其真實含義的深入探討。我所理解的「守勢」,並非全然的被動,而是可能包含著一種以退為進、積蓄力量的策略。這六十年的歷史跨度,勢必見證了國際格局的巨大變遷,從冷戰的對峙,到多極化的世界,中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經歷了深刻的演變。我非常好奇,這本書將如何去檢驗「守勢現實主義」這一理論。它會不會深入分析,在不同歷史時期,中共在處理與鄰國的邊界爭議時,所採取的具體行動,並將這些行動與「守勢現實主義」的理論預設進行對照?例如,書中是否會探討,中共在面對強勢壓力時,是如何運用法律、外交、經濟手段,來達到「守勢」的目的,而不是直接訴諸武力?我特別感興趣的是,在歷史上的一些關鍵時刻,例如中印邊界衝突、南海爭議的升溫等,中共的決策邏輯究竟是基於何種戰略考量?它是否會揭示,在「守勢」的表象之下,其實存在著一套更為精密的國家利益計算和長遠佈局?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不同於傳統解讀的視角,幫助我們更為清晰地認識中國大陸在邊界問題上的戰略思維。
评分對於「中共處理邊界爭議的戰略選擇」,我一直覺得這是一個極具現實意義的議題。畢竟,邊界爭議不僅是地理上的劃分,更是國家主權、資源分配、乃至於民族情感的體現。台灣身處東北亞與東南亞的交匯點,與中國大陸、日本、菲律賓等國家在海洋權益上都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書中提出的「守勢現實主義」這個概念,讓我覺得很有意思。它聽起來似乎是在強調一種被動、防禦的姿態,但實際上,歷史上中共在處理邊界問題時,也展現過不少主動出擊的時刻,例如在早期與蘇聯、印度等國的爭議中。所以,我非常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去界定和驗證「守勢現實主義」的。它會不會深入分析,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共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差異,進而導致其戰略選擇的轉變?比如說,在冷戰時期,與在改革開放後,其處理邊界問題的方式,肯定會有很大的不同。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分析,例如,中共是如何在維護領土主權的同時,避免與其他國家發生大規模衝突的?它是否會探討,中共在這些爭議中,如何運用外交、經濟、軍事等多元手段,來達到其戰略目標?尤其是在面對實力懸殊的對手時,其「守勢」的內涵究竟為何?這些都是我非常關切的問題,希望能從書中獲得啟發。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因為邊界爭議,特別是海上邊界,對台灣來說,一直是一個敏感且重要的議題。我們身處的地理位置,使得我們必須時刻關注周邊海域的動態,以及中國大陸在其中的角色。書中提到的「戰略選擇」,我理解為是在各種內外條件限制下,所做出的一種最有利於自身利益的決策。而「守勢現實主義」這個理論框架,我很好奇它在實際操作層面是如何被驗證的。從台灣的角度來看,我們觀察到中國大陸在處理邊界問題時,有時表現得十分強硬,有時又顯得相對克制,這種看似矛盾的行為,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邏輯?書中會不會深入剖析,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中共在處理邊界問題時,其內部戰略思維是如何演變的?例如,在國家實力相對較弱的時期,它是否會採取一種更為「守勢」的策略,以避免過早地與強權發生正面衝突?又或者,在實力不斷增強之後,這種「守勢」又演變成了何種形式?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歷史事件分析,來闡述這種「守勢現實主義」是如何在實踐中得到體現或挑戰的。它是否會觸及到,中共在處理邊界問題時,所面臨的國內政治、經濟、軍事等多方面的考量,進而影響其戰略選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