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中华民国检察官协会主编,邀请国内九位具有丰富检察实务经验的资深检察官及首长参与撰写,书中引用了许多外国检察伦理规范作为论述的依据,也援用了不少过去检察官惩戒的案例作为辅助说明,同时对于检察官的职务角色及核心价值也有极为深入的论述,旁征博引,理论与实务兼具,除了对新订的《检察官伦理规范》内容有详细而深入的分析讨论外,也有许多国内外检察伦理案例的对照观察,非常适于作为大学法律系所学生研习法律伦理课程的参考教材;同时也有助于现职司法人员及社会各界了解《检察官伦理规范》的具体内涵,进而得以共同建立对检察伦理与改革的共识。
作者简介
蔡碧玉
现职
新北地方法院检察署检察长
经历
高等法院检察署主任检察官
法务部检察司司长
学历
政治大学法律研究所硕士
台湾大学政治研究所硕士
周怀廉
现职
法务部廉政署主任检察官
经历
基隆地方法院检察署主任检察官
法务部、经济部调办事检察官
学历
台湾大学法律学系学士
英国Warwick大学国际经济法法学硕士
施庆堂
现职
高雄高分院检察署主任检察官
经历
桃园地方法院检察署检察长
中华民国检察官协会理事长
学历
中兴大学(现台北大学)法律系学士
朱朝亮
现职
台中高分院检察署主任检察官
经历
最高法院检察署特侦组检察官
台南地方法院检察署检察长
学历
政治大学法律系学士
中兴大学(现台北大学)法律研究所硕士
陈盈锦
现职
法务部行政执行署新北分署分署长
经历
板桥地方法院检察署(现新北地检署)检察官、主任检察官
法务部司法官训练所司法官班公诉实务讲座
学历
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
政治大学法律研究所硕士
中国文化大学中山与中国大陆研究所博士班
林丽莹
现职
台北地方法院检察署主任检察官
经历
台北地方法院检察署检察官
法务部检察司调办事检察官
学历
台湾大学法律系学士
台湾大学法律研究所硕士
林邦樑
现职
南投地方法院检察署检察长
经历
高等法院检察署检察官兼书记官长
台北地方法院检察署襄阅主任检察官
学历
台湾大学法律系学士
中兴大学(现台北大学)法律研究所硕士
洪光煊
现职
高等法院检察署智慧财产分署检察官
经历
嘉义地方法院检察署检察长
法务部检察司副司长
学历
台湾大学法律系法学组法学士
中国文化大学法律学研究所法学硕士
柯宜汾
现职
最高法院检察署特别侦查组调办事检察官
经历
桃园地方法院检察署主任检察官
台北地方法院检察署检察官
法务部检察司调办事检察官
学历
东吴大学法律系学士
曾部长序 曾勇夫
黄检察总长序 黄世铭
林所长序 林辉煌
吴理事长序 吴慎志
编序 蔡碧玉
作者群简介
第一编 导论 蔡碧玉、周怀廉
壹、职业伦理之形成 3
贰、公职人员伦理规范之发展 4
参、订定检察官伦理规范之背景 7
肆、检察伦理规范之特殊性 10
伍、检察官伦理规范之参考法制 12
陆、我国检察官伦理规范之发展 20
柒、检察官伦理规范之实践 23
捌、检察官伦理核心议题及本书体例安排 26
第二编 检察官伦理规范
前言 施庆堂
第一章 检察官之定位与使命 朱朝亮
壹、前言 33
贰、检察官在宪政职能上之定位 34
参、检察官在诉讼职能之定位 41
肆、从当前检察挑战看检察新使命 54
伍、结论 62
第二章 保持品位之义务 陈盈锦
壹、概述 63
贰、检察官应有之品位义务意涵 67
参、案例解说 75
肆、小结--保持品位义务,检察官伦理的
帝王条款 83
第三章 维护检察职权之独立与中立 林丽莹
壹、检察官独立性与中立性的意义 85
贰、相关法规 88
参、国际相关规范 91
肆、检察官独立性、中立性与检察一体的争议 94
伍、检察官维持中立性、独立性与检察官参政权的
争议 95
陆、案例解说 99
第四章 检察官的专业素养与敬业态度 陈盈锦
壹、检察官专业素养 106
贰、检察官的敬业态度 116
第五章 检察一体的原则与运用 蔡碧玉
壹、检察官的角色定位与「检察一体」的关系 130
贰、「检察一体」的意义 134
参、我国「检察一体」的法令规范 136
肆、横向的检察一体--协同办案 144
伍、「检察一体」与行政监督 146
陆、案例解说 148
第六章 正当法律程序之遵守 林丽莹
壹、概论 152
贰、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必须兼顾 154
参、被告权利、被害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兼顾 157
肆、公共利益的考量与比例原则的遵守 159
伍、相关规定 161
陆、国际相关规范 163
柒、检察官未遵守正当法律程序要求的违反伦理规范
效果与本案诉讼效果 167
捌、案例解说 168
第七章 侦查不公开与检察官的公开言论 林邦樑
壹、前言 172
贰、侦查不公开 173
参、检察官对于侦、审案件的评论 183
肆、检察官非关职务的公开言论 189
第八章 利益冲突与回避 洪光煊
壹、「利益冲突回避」的意义 197
贰、「利益冲突与回避」之事由 198
参、检察官「利益冲突与回避」之行政监督 207
肆、违反「利益冲突与回避」之效果 208
伍、我国「利益冲突与回避」的法令规范 209
陆、进阶思考 213
第九章 检察官的社交 周怀廉
壹、检察官社交之意义 214
贰、我国现行法令有关检察官社交之规范 215
参、国际组织、外国有关检察官社交之法制 229
肆、案例解析 233
伍、进阶思考问题 236
陆、参考法条 239
第十章 检察官的兼职 周怀廉
壹、检察官兼职之意义 243
贰、我国现行法令有关检察官兼职之规范 245
参、国际组织、外国有关检察官兼职之法制 255
肆、案例解析 255
伍、参考法条 257
第十一章 司法监督 施庆堂
壹、司法监督的意义 260
贰、检察官司法监督的范围 263
参、司法监督的内容 268
肆、司法监督具体作为 281
伍、小 结 286
第十二章 与机关、团体及国际之合作暨
其他公益活动 洪光煊
壹、与机关、团体及国际之合作暨其他公益活动 288
贰、国际合作--跨国刑事司法互助 294
参、与机关、团体及国际之合作暨其他公益活动的
法令规范 300
第三编 检察官之职务监督、评鑑与惩戒
第一章 检察官之职务监督 柯宜汾
壹、行政监督权人(法官法第94条第1项) 307
贰、行政监督权人之处分权限、行使方式及限制
(法官法第94条第2项、第95条) 308
参、行政监督与检察官评鑑、惩戒之关连
(法官法第96条) 308
肆、检察官对于行政监督处分之救济 309
伍、检察官之行政监督与公务人员考绩法之惩处 309
第二章 检察官之评鑑与惩戒 柯宜汾
壹、法官法之检察官淘汰监督机制 311
贰、检察官评鑑制度 314
参、检察官惩戒制度 321
肆、小结 330
附件 331
附录
一、检察官伦理规范 339
二、法官伦理规范 344
三、律师伦理规范 349
四、外国检察官伦理规范
.Standards of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Statement of the Essential Duties and Rights
of Prosecutors 359
.Guidelines on the Role of Prosecutors 370
.Recommendation CM/Rec (2012) 11 of the Committee of Ministers to Member States
on the Role of Public Prosecutors Outside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378
.European Guidelines on Ethics and Conduct for Public Prosecutors “The Budapest Guidelines“ 385
五、法官法--检察官章条文 391
序言
2011年起,法律伦理学正式成为司法官特考及律师高考第一试的考试科目之一,法律伦理课题一跃成为大学法学院的重点课程。然而市面上关于法律伦理的专书有限,多数着墨于律师伦理及法律伦理一般理论的论述,至于检察官、法官伦理的深入论述则极为贫乏,相信连教授法律伦理课程的大学教授可能都不尽然了解这些司法实务者的职业伦理规范有哪些,更遑论那些年年投入司法考试的众多法律学子,几无学习法官、检察官伦理的管道,即便读遍补习班的讲义,也很难了解法官、检察官伦理的真正内涵。对于自己一心一意追求的行业,却对其职业伦理一无所悉,一旦入门,还要从头摸索,不免会有年轻的法官、检察官在摸索过程中就误踩红线。
2011年7月6日《法官法》正式公布生效后,因同法第13条、第30条、第89条第4项规定:法官(检察官)应遵守法官(检察官)伦理规范,如有违反伦理规范情节重大者,应付个案评鑑。因此,检察官伦理规范已与评鑑及惩戒机制连结,而有一定之法律效果,对于现职检察官而言,伦理规范不再只是训示性的规定,而是必须严肃看待的强制性规范。问题是,《检察官伦理规范》系于2012年1月4日始依据《法官法》第89条第6项订定发布,施行至今不过一年多,违反该伦理规范而受评鑑、惩戒之案例屈指可数,不论是检察体系自身,或是想监督检察体系的民间团体或未来进行惩戒的职务法庭成员,对于《检察官伦理规范》内涵的理解均很有限,除了必须靠不断累积案例来建立伦理规范的判断标准外,借助外国或其他国际检察官组织的规范及诠释,甚或相关案例,来对照引申,均能使我国《检察官伦理规范》的实质内涵更具国际观而具有普遍的可遵循性。
因此,身为检察体系的一员,深觉有必要对《检察官伦理规范》做一有系统的研究与论述,尤其有些无法具体描述的规范内容及还有讨论空间的争议性伦理课题,都有许多可再进一步抛砖引玉、多方对话的空间,借由这些讨论来形成对检察伦理的最大共识,更进而建立检察体系的核心价值。基于此一想法,于是邀集了一群对检察体系富有使命感及热情的资深检察官来共同撰写本书,依据个人的研究专长分配题目,由我担任召集人,负责召集大家开会,整合撰写架构及统一论述原则、沟通基本观念,其中有几位成员(施庆堂、林邦樑、周怀廉)也参与担任法务部研订《检察官伦理规范》研究小组的成员,有他们的参与写作,更能正确阐释《检察官伦理规范》的内涵,而有助于读者正确理解订定规范的意旨。
这本书引用了许多外国检察伦理规范作为论述的依据,也引用了不少过去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对检察官惩戒的案例作为辅助说明,虽然过去的惩戒规范与现今《法官法》的规定已有不同,但仍可用以往的案例来对照现今的规范,许多案例仍可找到《检察官伦理规范》的依据,也可以达到实例对照的目的。本书的每一章节均有个别作者的独立观点,虽然大家有开会讨论全书的架构及重要原则,但仍保留给每一位作者自由论述的空间,所以同一案例出现在不同章节作者的论述中,或许不见得作相同的评价,但这种情形,也多半反映出此一议题还有讨论的空间,读者可借由不同作者的观点来思考此一问题,这也是本书想要提供的多元思考空间。
感谢参与写作的每一位检察官,他们在繁忙的公务中抽空参与本书的撰写,完全是基于对检察体系的热爱与关心,由于每一位作者都是中华民国检察官协会的会员或干部,大家一致认为这本书应由协会挂名主编较有意义,希望借由协会的名义,可以让外界明白检察官团体对伦理规范的自我要求及期许,也希望书中所提到的许多观念与价值,都能获得检察体系同仁及社会各界的认同与支持,进而成为推动改革与进步的力量。
最后要特别感谢元照出版公司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各项编务作业,这本书才得以顺利问世,并配合新书问世,与检察官协会共同规划办理「透视检察官伦理规范」的研讨会,让各界对此一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对深化法律人的伦理意识,功不可没,谨此致谢。
蔡碧玉
2013年6月
我一直对法律职业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对检察官这个在司法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的群体充满好奇。当我在书店看到《检察官伦理规范释论》时,我立刻被这个标题所吸引。我深知,法律条文的执行者,他们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准则,直接影响着司法的公正性。在台湾,我们非常重视司法改革和法治建设,而检察官的伦理规范,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检察官在面对各种复杂情况时,如何做出符合伦理的选择。例如,在证据获取、案件侦查、提起公诉以及与其他司法机关的协调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伦理挑战。这本书的“释论”二字,让我相信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解读。我期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检察官职业的伦理要求,以及这些规范对于维护社会公正和法治精神的重要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是一股清流,在法律实务界激起了阵阵涟漪。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司法改革的读者,我一直觉得,法律条文的冰冷背后,是人性的温度和职业的操守。而检察官,作为法律的守护者,其伦理规范的建立与实践,更是至关重要。这本书的标题《检察官伦理规范释论》,光是听起来就充满了学术的严谨和理论的深度,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在司法实践中,检察官可能面临的各种伦理困境,例如证据的采信、羁押的必要性、与辩护人的互动,乃至面对媒体的压力时,如何坚守职业道德。台湾的司法环境复杂多变,检察官的工作更是身处风口浪尖,如何在这其中保持独立、公正、不偏不倚,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刻的洞见和实用的指引,不只是理论上的探讨,更能触及到检察官在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具体场景,提供解决之道。同时,对于读者而言,理解检察官的伦理规范,也能帮助我们更客观地看待和评价司法体系的运作,形成更成熟的公民意识。这本书的到来,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检察官职业伦理的绝佳机会。
评分看到《检察官伦理规范释论》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终于有人愿意花心思去梳理和阐释这个重要的课题了!检察官这个职业,承担着维护社会正义的重任,他们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对当事人的命运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一套清晰、完整且可行的伦理规范,是他们执业的基石。这本书的“释论”二字,预示着它不仅仅是罗列条文,而是会对这些规范进行细致的解读和分析,这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就一些具有争议性的伦理问题,例如“起诉背后的考量”、“侦查手段的界限”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并辅以实际案例的分析。台湾的司法体系在不断改革和进步,而检察官的伦理意识也应该随之提升。这本书的出版,很可能为检察官的职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也为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添砖加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发更多关于检察官伦理的讨论,促进检察官队伍的专业化和道德水平的提升,最终让司法公正的阳光普照到每一个角落。
评分《检察官伦理规范释论》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仿佛是解决了一直以来萦绕在我心中的一个疑问。我们常常在新闻报道中看到关于检察官工作的片段,有时是雷厉风行的办案,有时是引发争议的决定。然而,对于这些行为背后所遵循的准则,我们普通民众往往知之甚少。这本书的“释论”二字,给了我一个信号,它将深入浅出地解读这些规范。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检察官在案件侦查阶段所应遵守的伦理原则,例如是否会讨论在追诉犯罪的同时,也需要兼顾被告人的基本人权。台湾的社会变迁快速,司法体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检察官如何在这种环境下,保持其专业性和道德操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相对全面的视角,让我们了解检察官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以及他们所肩负的重大的伦理责任。通过这本书,我希望能更清晰地认识到,一个公正的司法体系,离不开每一位检察官严谨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自律。
评分作为一名对司法体系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检察官伦理规范释论》这本书名,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觉得,在追求法律的公正过程中,执行者的品德和操守,与法律条文本身同等重要,甚至更为关键。尤其是在台湾这样一个民主社会,我们对于司法体系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关注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检察官这个角色,在诉讼过程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他们的行为规范,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公正性和程序的正当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比较易懂的方式,为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揭示检察官在工作中需要遵循的伦理底线和行为准则。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检察官在面对政治压力、社会舆论,甚至是人情关系时,如何保持独立性和公正性。另外,对于“证据的妥适使用”、“避免不当羁押”、“保障被告人权利”等方面,这本书是否会有深入的阐述?如果能够通过这本书,让我更清晰地理解检察官职业的伦理要求,我将倍感欣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