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历经二十世纪的民主与自由的奋斗后,经国际NGO自由之家的评估,真正已取得自由民主的国家与地区,竟然只有全球的46%(N=89)。更值得令人忧心的,即今后的世界居然会在此基础上持续要进一步去推动「绝不不放弃任何一个人」的人权理念与政策,显然这是二十一世纪最严峻的社会工程。
依据学者的经验调查研究显示,愈民主的国家,通常其社会的人权状况是愈受肯定的;而有一人权的社会,通常也是最有能力实行民主的国家。换而言之,民主与人权乃有其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不可能有「你消我涨」的情事发生。自然任何国家若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察觉民主成熟度不足的难题,该地区的政府与人民自然就必须在「人权涵养」的问题上省思并谋求改善之道。以上的原因,即是本书撰写的动机。
作者简介
彭坚汶
现职:
崑山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
国立成功大学政经所暨政治系兼任教授
学历:
国立政治大学法学硕士
英国伦敦大学政经学院LSE研究
专长:政治发展、比较政治、宪法、民主与人权理论
经历:
国立成功大学政经研究所教授兼通识教育中心主任
国立成大共同学科、活动中心与就业辅导室主任
国立成功大学校长遴选委员
考试院考选部典试委员
中华民国通识教育学会理、监事
大学院校、科技大学通识教育访评委员
国立中山大学、屏东科技大学、海军官校等七校
通识教育委员会校外谘询委员
国立编译馆教科书审查委员
教育部大考中心命题研究委员
台南市卫生局医师惩戒委员会委员
台南市政府劳资纠纷仲裁委员会委员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世界人权评述
一、自由之家
二、国际特赦组织
三、美国国务院
四、联合国人权委员会
五、人权观察组织
六、无疆界记者组织
第三章 人权民主概念与公民社会
一、人权的概念说明
二、民主的概念解析
第四章 民主与人权的逻辑运作
一、人性与人权的尊重
二、民意与科学精神
三、自主与机会均等之参与
四、包容性的竞争
五、制度化的理性程序
六、公共的选择
七、负责的共识
第五章 儿童人权
一、儿童人权的重视
二、儿童人权的内涵
三、世界儿童人权的重要规范
四、世界儿童人权概况与问题
第六章 老人人权
一、老人的概念说明
二、老年人共通的特点
三、老人的人权危机
四、老人人权之管理
五、 经验反应
第七章 性别歧视与妇女人权
一、性别歧视及妇女人权的意义
二、国际重要妇人权组织与公约
三、国际妇女人权的目标与问题
四、各领域中消除妇女歧视的途径
第八章 病人人权
一、病人人权的概念说明
二、医疗纠纷
三、病人的权利
四、病人的义务
第九章 数位落差与人权
一、数位落差的意义
二、全球的数位落差
三、数位落差原因的探讨
四、数位落差与人权民主的问题
五、政府与数位落差的改善
第十章 同性恋人权
一、同性恋概念说明
二、当代的同性恋婚姻认同
三、否定同性恋婚姻的原因探讨
四、同性恋婚姻与人权
第十一章 酷刑与人权
一、酷刑的意义
二、酷刑的种类
三、国际反酷刑
四、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行动
五、法治形式主义与酷刑
六、国内反酷刑相关经验与规范
七、酷刑人权解决的途径
第十二章 恐怖主义与人权
一、恐怖主意概念界定
二、恐怖主义在人权上的省思
三、恐怖主义类型
四、怖主义形成的原因
五、国际恐怖主义活动
六、全球反恐组织与行动
第十三章 隐私权与人权
一、隐私权的概念说明
二、国际人权法典中的隐私权保障
三、隐私权保护的范围
四、隐私权保护合理解决的途径
第十四章 往生者人权
一、往生者的概念界定
二、死亡在人权上的意义
三、往生者人权的悲歌
四、改善往生者人权的途径
第十五章 第三世界的人权侵犯与政治变迁
一、人权侵犯的概念
二、人权侵犯与政治变迁
三、人权侵犯对政治变迁的影响
四、第三世界的民主发展与人权侵犯
五、开发中国家的人权侵犯
六、人权侵犯的政治效应
七、结论
这本书的出现,真的像一股清流,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复杂思潮的时代,为我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民主”与“人权”之间关系的绝佳视角。身为台湾读者,我们深知民主的得来不易,也一直在摸索如何在多元的社会中,更好地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这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民主实践国家在人权保障方面的具体做法和面临的挑战。它所呈现的案例研究,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曲折的探索,都极具参考价值。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问题时,能够兼顾历史的厚重感与现实的紧迫性,将宏大的理念落地到具体的制度设计和法律条文之中。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联想到台湾自身的发展历程,思考我们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又有哪些需要警惕的陷阱。它让我对“人权”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的、可追求的、需要持续努力去实现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第四版,想必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吸纳了最新的社会动态和学术研究,对于想要深入理解民主与人权内在联系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不可或缺的读物。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持续的思想对话,引导我们去思考,去辨析,去行动。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和内容编排,都体现了作者的用心良苦。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人权条文,而是将抽象的理念置于具体的社会和政治语境中进行探讨,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人权在民主社会中的实际意义。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在人权观念上的演变轨迹的梳理,这有助于我们从更宏观的视角去认识人权的发展脉络。对于台湾的读者而言,我们正处于一个不断深化民主、反思社会公正的时期,这本书所提供的丰富案例和深刻分析,无疑会为我们的思考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它让我们看到,人权的保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续的努力、不断的改革和积极的参与。书中对人权理念的细致解读,让我对“自由”、“平等”、“尊严”等词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只是停留在字面意义上,而是看到了它们在现实社会中具体的体现和价值。这本第四版,想必在原有基础上,又加入了新的研究成果和案例,对于想要更深入地理解民主与人权这一永恒主题的读者来说,是绝佳的选择。
评分《民主社会的人权理念与经验(4版)》这本书,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剖析了民主与人权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不仅仅是关于理论的探讨,更是关于实践的智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人权理念时,能够将其与民主制度的运作机制紧密结合。在台湾,我们对于民主的追求,从来都伴随着对公民权利的关切。这本书的出现,恰好能够回应我们在这方面的许多疑问和思考。它通过丰富的案例研究,展现了不同民主国家在保障人权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也毫不回避地指出了其中存在的挑战和困境。这种客观公正的分析,让我对民主的复杂性和人权保障的艰巨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作者在梳理人权理念的历史演变时,也展现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让我们能够理解这些理念是如何一步步被确立和发展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乏思想的深度,读来令人茅塞顿开。对于任何一位关心社会进步、关注公民权利的台湾读者来说,这本书都值得仔细品读,从中汲取智慧,获得启发。
评分阅读《民主社会的人权理念与经验(4版)》,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启发。书中对于民主与人权之间辩证关系的阐述,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认为,民主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和实现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而人权的存在,也反过来为民主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石。这本书并没有回避民主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多数人的暴政、权力滥用等,反而通过深入的分析,指出了如何通过完善的制度设计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来防范这些风险。对于我们台湾来说,在民主发展的道路上,总会遇到一些独特的挑战,这本书的经验分享,能够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参考。作者在引介不同国家在人权保障方面的具体实践时,充满了智慧和洞察力,他能够抓住问题的核心,并且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见解。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吸引人,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字的温度,读起来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它鼓励我们去思考,去质疑,去探索,如何在我们自己的社会中,构建一个更加公正、更加包容、更加尊重人权的环境。
评分这本《民主社会的人权理念与经验(4版)》,与其说是一本学术著作,不如说是一部充满洞察力的社会观察报告。作者并没有用晦涩难懂的语言来堆砌理论,而是以一种相对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复杂的人权概念剖析得淋漓尽致。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权理念演变的探讨。作为一个身处亚洲,同时深受西方民主思潮影响的台湾人,我深切体会到在推广普世价值时,如何平衡本土文化与国际标准的挑战。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值得深思的案例,让我明白人权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理解、被实践、被修正的动态过程。作者在分析民主国家如何通过立法、司法、行政等多元途径来保障公民权利时,展现了扎实的功底和清晰的逻辑。它提醒我们,民主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对每一个个体权利的尊重和保障上,而人权则是衡量民主是否真正到位的核心标尺。对于那些对社会制度、公民权利以及如何在多元社会中找到平衡点感到好奇的读者,这本书绝对是一扇开启新认知的大门,它能帮助我们拨开迷雾,更清晰地看到民主的本质和人权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