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广博的角度,锁定全球主要的二十个国家所发生的跨越边界流动,来检视当代的移民现象。两人选择从三个核心角度切入:移动、定居与控制,这代表流动现象的三个阶段。本书详实地回顾了移民研究至今的种种流派与演变,如跨国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等,以及国家在人口流动时所扮演的角色。两人也在最后,为移民研究之后的发展方向给予中肯的建议,并且仔细分析某些研究领域的重要性。
台湾的移工人数加上外籍配偶,加总已经接近六十万。这种现象代表台湾社会遭遇到外来人口移入的强烈影响,这些现象急遽增加,而国内相关研究却发展迟缓。本书对各国的移出和移入现象进行了比较分析,能给予学生清晰的了解,更能做为日后国内相关研究和政府官员决策时的参考。
作者简介
Peter Kivisto
奥古斯塔那学院(Augustana College)史旺森(Richard A. Swanson)社会思想讲座教授与社会学系系主任,并且也是土库大学(University of Turku)的芬兰籍杰出教授。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移民、社会整合、公民身分与宗教。
Thomas Faist
毕勒佛大学(Bielefeld University)社会系的跨国与发展研究教授。他的研究兴趣聚焦在国际移民、移民整合、公民身分、社会政策与发展研究。
译者简介
叶宗显
国立政治大学外交学系学士
国立中山大学政治研究所硕士
译有:《国际关系理论:学科的面貌》、《发现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与跨性别》、《媒体事务:媒体企业与公共利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手册》(皆由韦伯文化出版)
谢词
绪论 跨越边界的 迁徙
第一部分 移动
第一章 说明移民潮
第二章 细数当代移民潮
第二部分 定居
第三章 同化:历史观点与当代的重新组织
第四章 跨国主义与故乡连带的持久性
第五章 多元文化主义:团体的新形式
第三部分 控制
第六章 国家与移民控制
第七章 公民身分与全球化世界中的国家
参考书目
索引
关于作者
老实说,在看到这本书名之前,我对“迁徙”这个词的理解可能比较片面,总觉得是那种大规模、带着某种悲情色彩的事件。但“当代迁徙”和“因果”这两个词,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更关注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这些迁徙背后更系统、更理性(也可能是非理性)的逻辑。《跨越边界》这个书名,隐约透露出一种打破隔阂、连接不同群体的意图,这让我很感兴趣。我常常思考,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变近了,但真正意义上的“跨越边界”——无论是地理、文化还是心理上的——是不是变得更难了,或者是以一种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方式在发生?这本书会不会探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迁徙的决策是如何形成的?它是否会触及数字游民、跨国婚姻、国际学生等当代的新型迁徙模式?我非常期待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这些新现象的解释,特别是它如何影响了我们对“家”、“身份认同”等概念的理解。
评分《跨越边界:当代迁徙的因果》这个名字,让我想到我们台湾自己一路走来的历史,从过去的“唐山过台湾”,到后来的外省人来台,再到现在的东南亚新住民,以及许多台湾人移民海外,每一次的“跨越边界”都塑造了我们今天的社会面貌。这本书如果能把这些全球性的迁徙模式,跟我们自身经验进行对照,那会非常有启发性。我特别好奇的是,作者会不会去分析,为什么在某些时期,某些地区的人们更容易选择“跨越边界”?这中间有没有一些共通的“因”?是经济机会的缺口,还是社会不公的压力?我希望这本书不只是在陈述现象,更能够深入地去解析这些背后的驱动力,甚至是对个体命运、家庭选择所产生的复杂“果”。比如,一个家庭为了孩子更好的教育而选择移民,这背后的“因”是什么?而这又对孩子的成长、家庭的凝聚力带来了怎样的“果”?这种层层递进的分析,会让我觉得这本书很有深度。
评分《跨越边界:当代迁徙的因果》这个书名,乍听之下就充满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味道,也让我联想到许多关于全球化、身份认同的讨论。我一直对为什么有人会选择离开熟悉的土地,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感到好奇。这种“跨越边界”的行为,背后一定有着许多复杂的因素,而“因果”二字则强调了作者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的意图。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当代迁徙背后更具启发性的观点,它会不会触及到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冲突、技术发展等这些宏观层面的“因”?又会不会去描绘这些迁徙对个人、家庭,乃至于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具体“果”,例如文化融合的挑战,或者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超越表面现象的洞察,让我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这个正在不断变化的全球人口流动格局。
评分这本书名《跨越边界:当代迁徙的因果》光听起来就让人好奇,我一直觉得台湾跟世界各地的联系很紧密,无论是历史上的移民潮,还是现在许多年轻人选择去海外工作、学习,或是外籍人士选择来台湾落地生根,这些“跨越边界”的迁徙现象,背后肯定有着复杂的原因和深远的影响。我尤其关心的是,这些迁徙的“因果”到底是什么?是经济的压力,还是追求更好的生活?是政治动荡,还是文化吸引?亦或是个人梦想的驱动?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剖析这些动力,是深入到宏观的经济全球化、国家政策层面,还是着重于微观的个体经验和情感连接?台湾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缩影,我们既是移民的输出地,也是接纳者,所以从台湾的视角来审视全球性的迁徙,会带来非常独特的解读,我期待作者能够提供一些既有普遍性又具有在地关怀的洞见。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跨越边界:当代迁徙的因果》,光听起来就充满了一种全球视野和深度思考的味道。我平时对社会议题很关注,但往往接触到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或者局限于某个特定地区。这本书名让我觉得,它或许能够提供一个更宏观、更有条理的框架,来理解我们这个时代一个非常重要且普遍的现象——人口的流动。尤其“因果”二字,暗示着作者不会止步于描述迁徙的发生,而是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厘清,到底是什么样的全球性力量,促使着人们不断地“跨越边界”,去到一个新的地方寻求机会、安全,或是某种归属感。而这些迁徙,又反过来如何重塑了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甚至文化基因?从台湾的角度来看,理解全球迁徙的“因果”,可能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社会内部的多元和变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