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的领域尚有各种理论角力而使方案效果不彰显,若有效果也仅在小部分县市。相反的,性侵害的问题上,目前各界均清楚要靠强有力的监督与辅导才能使再犯率降低。但不论家暴或性侵害,新案的预防发生,都将成为未来不可忽视且应正视的。本书的内容有系统地探讨家暴与性侵害之问题,并提出现有方案与法律对策,绝对能带领读者了解家暴与性侵害之犯罪问题,并理解目前防治方案与法律之现况。
作者简介
主编/林明杰
【现职】
中正大学犯罪防治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
国立中正大学犯罪防治学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
【经历】
Total Health Counseling Center家暴犯暨性罪犯
谘商实习生
国军高雄总医院精神科社工员
台湾更生保护会高雄少年中途之家少辅员
中华儿童福利基金会高雄县家扶中心儿童保护组社工员
【学历】
密西根州立大学犯罪学研究所博士
密西根州立大学谘商学研究所硕士
密西根州立大学犯罪学研究所硕士
国立政治大学社会学系学士系学士
编者序
第一章 家庭暴力者的分类学与危险评估 林明杰
壹、统计与问题/2
一、家庭暴力的统计/2
二、家庭暴力的现象统计/3
贰、家庭暴力者的分类学/4
一、亲密暴力者分类学/5
二、Holtzworth-Munroe等的三分类法/5
三、林明杰等(2004)之四分类/8
四、其他的分类/16
五、儿少虐待者分类学/21
参、家庭暴力者的危险评估/24
肆、台湾婚姻暴力者的危险评估/27
一、台湾之婚姻亲密暴力危险评估研究/27
二、台湾目前危险评估的作为/29
伍、结论:初步成效与未来方向/30
一、初步成效/30
二、未来方向/31
第二章 家庭暴力的辅导治疗 邱惟真
壹、家庭暴力加害人会不会改变/45
贰、改变的障碍/50
一、否 认/50
二、自我维护/51
三、同侪压力/51
四、自 怜/51
五、责怪他人/51
六、我是对的!我一定是对的!我永远都是对的!/52
七、这实在太难了,我做不来!/52
参、改变的历程:同理与自我肯定/52
肆、本土四大模式之异同/55
伍、以优势观点取向之家庭暴力再犯预防模式之建构/59
第三章 台湾男性亲密暴力谘商的文化考量 邱献辉
壹、从多元文化谘商观点理解台湾的亲密暴力/68
一、多元文化谘商观点的背景/68
二、现代华人的心理特征/71
三、从现代华人自我特征探讨亲密暴力的心理机制/72
贰、台湾亲密暴力者谘商的文化敏感度/76
一、北美亲密暴力谘商理论与介入模式的回顾/76
二、国内亲密暴力者谘商处遇的现况/78
三、有华人文化敏感度的亲密暴力谘商介入/80
四、结 论/84
第四章 家庭暴力被害人的社会工作与辅导 陈慧女
壹、家庭暴力问题的现况/93
一、家庭暴力的界定/93
二、从统计数据看家庭暴力的问题现况/94
贰、家庭暴力对被害人的影响/95
一、家庭暴力对儿童的影响/95
二、家庭暴力对受暴妇女的影响/99
参、社会工作对家庭暴力被害人的处遇/101
一、家庭暴力被害人的保护服务/101
二、问题评估与危机处理/103
三、个案管理/104
四、声请保护令/104
五、心理谘商/107
肆、结 语/108
第五章 日本家庭暴力防治法与其实务运作之探讨 陈慈幸
壹、前 言/113
贰、东京警视厅关于配偶暴力情形之统计/115
参、我国家庭暴力防治法与日本家庭暴力防治法规定之比较法研究/119
肆、结 语/161
第六章 性侵害的中外统计、问题、案例 杨聪财
壹、英 国/197
一、法制脉络/198
二、权责单位及分工/200
三、民间组织之参与/202
贰、美 国/203
一、法制脉络及权责单位/204
二、服务输送/205
参、澳 洲/207
一、法令与权责单位/208
二、服务输送/208
肆、加拿大/209
一、法制脉络/210
二、权责单位/211
三、民间单位/212
四、防止家庭暴力行动方案/213
五、被害人协助/215
六、资料库建置/215
第七章 性侵者的分类学与危险评估 林明杰
壹、性侵者的定义/221
一、有用手接触之性侵害(hands-on sex offense)/223
二、无用手接触之性侵害(hands-off sex offense)/223
贰、性侵者的分类学/224
一、成人强暴者之临床诊断/224
二、儿童性侵害者之临床诊断/233
参、性侵者的危险评估/241
◎性罪犯之危险评估及相关量表/241
肆、结论与建议:有效防治策略的规划与参与/252
第八章 性侵害被害人的社会工作与辅导 陈慧女
壹、性侵害问题的现况/287
一、性侵害的界定/287
二、从统计数据看性侵害的问题现况/288
贰、性侵害对被害人的影响/290
一、性侵害对被害人的一般影响/290
二、性侵害对男性被害人的影响/294
三、性侵害对心智障碍者的影响/296
参、社会工作对性侵害被害人的处遇/301
肆、性侵害被害人的心理谘商/303
一、性侵害被害人的复原因素/303
二、对性侵害被害人的谘商介入/304
三、预防教育与辅导/308
伍、结 语/312
第九章 性侵害加害人社区处遇成效评估 邱惟真
壹、台湾目前关于性侵害加害人处遇成效评估之现况/319
一、绪 论/319
二、台湾目前之研究现况/322
贰、三个月之社区辅导教育团体之成效评估/323
一、课程内容设计/323
二、三个月团体辅导教育之成效评估/328
参、一年之社区辅导教育团体之成效评估/331
一、课程内容设计/331
二、一年团体辅导教育之成效评估/338
肆、结论与讨论/343
一、训练效度/343
二、转移效度/343
三、组织内效度/343
四、组织外效度/344
第十章 性侵害防治法制之变革与发展 许福生
壹、前 言/355
贰、1935年刑法妨害风俗罪章/356
一、立法之沿革与规定/356
二、刑法立法之缺失/358
参、1994年首度纳入强制诊疗之规范/360
一、修正之重点/360
二、修正后之问题/360
肆、1997年实施性侵害犯罪防治法/361
一、本法主要内容/361
二、修正后之问题/366
伍、1999年修正为妨害性自主罪章/367
一、修正之重点/367
二、修正后之问题/371
陆、2005年规范全面治疗与监控制度/372
一、性侵害犯处遇之必要性/372
二、修正之重点/375
三、修正后之问题/380
柒、社区处遇衔接机制之无缝接轨作为/382
一、地检署之观护处遇方面/384
二、警察方面/389
三、性侵害防治中心方面/394
四、医疗院所方面/396
捌、2011年再次强化监控隔离之措施/397
一、立法缘起/397
二、修正重点/400
玖、未来争议焦点/404
一、有关刑后强制治疗问题/406
二、有关性侵害加害人登记公告制度问题/409
三、有关採用性激素药物治疗法问题/410
四、有关增订刑后辅导监督机制问题/412
《家庭暴力与性侵害:问题与对策》这本书的名字就带着一种使命感,它不只是记录问题,更是在寻求答案。我一直觉得,在台湾这样的社会,我们对于情感的表达和边界的界定,有时会显得比较含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掩盖了问题的存在。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可以撕开这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让我们直面那些潜藏的黑暗。我很好奇书中关于“性侵害”的部分,是否会深入探讨不同类型性侵害的特点,以及在当下的法律框架下,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受害者,并惩治施暴者。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跨领域的视角,比如结合法律、医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等多个学科的力量,来共同应对这个难题。而且,我更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预防”的思路,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如果这本书能够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识别危险信号,如何与家人、朋友建立更健康的沟通模式,如何支持那些可能身处困境的人,那将是对社会最有益的贡献。
评分这本《家庭暴力与性侵害:问题与对策》的封面设计就让我感到一种沉重但又带着希望的力量。书名本身就直击了社会上最令人心痛的议题,却又许诺了“对策”,这让我迫不及待想翻开阅读。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社会议题的读者,我深知家庭暴力和性侵害并非遥远的事件,它们可能就发生在邻居、朋友,甚至我们自己的身边。这本书能够如此直接地将这些问题摆在台面上,本身就是一种勇敢的姿态。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这些暴力行为背后的社会成因,例如权力结构的不平等、性别刻板印象的固化,以及文化习俗的隐性影响。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表面的施暴与受害,却忽视了那些滋生土壤。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来自台湾本土的案例分析,那就更好了,因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问题,其表现形式和解决路径也会有所差异。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让更多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更能激发大家思考,我们作为个体、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能够为打破这个循环做出些什么。它或许不会提供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但至少能点燃一盏灯,照亮前行的路。
评分读完《家庭暴力与性侵害:问题与对策》这本书的开头,我立刻被作者的专业度和对问题的洞察力所折服。这本书并非泛泛而谈,而是对家庭暴力和性侵害这两个复杂议题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梳理和剖析。从犯罪学的角度,它可能深入研究了施暴者的心理动机和社会背景;从社会学的角度,它或许揭示了父权文化、社会变迁对这些暴力行为的催化作用;而从心理学的角度,它又必然触及了受害者创伤的形成与修复。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代际传递”的论述,即暴力往往会在家庭内部循环,一个遭受过暴力的孩子,长大后有可能成为施暴者或更容易成为受害者。这不仅是个体层面的悲剧,更是社会层面的严峻挑战。这本书的“对策”部分,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经过实证检验的干预方法,无论是针对施暴者的矫治计划,还是针对受害者的心理辅导与社会支持系统。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探讨如何从根本上改变社会观念,消除对受害者的污名化,让他们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寻求帮助,而不是因为羞耻和恐惧而沉默。
评分一翻开《家庭暴力与性侵害:问题与对策》这本书,我就被作者的文字所吸引。有一种力量,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场深刻的对话,一场关于我们如何共同面对人性阴暗面的对话。我特别留意到“对策”这个词,这表明这本书不是停留在悲观的抱怨,而是积极地在寻找出路。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早期识别”的指导,让普通大众也能在生活中察觉到家庭暴力或性侵害的迹象,并知道如何适当地介入或寻求专业协助。而且,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强调“受害者权益”的重要性,如何避免二次伤害,如何在司法程序中给予受害者足够的保护和支持。在台湾,我们时常在新闻中看到一些关于性侵害案件的处理争议,我希望这本书能为这些争议提供一些更深入的分析和更具建设性的建议。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够唤醒更多人的社会责任感,让我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能够成为改变的积极参与者,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更加尊重的社会环境。
评分刚拿到《家庭暴力与性侵害:问题与对策》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些过去在新闻中看到的、或是听闻过的令人鼻酸的故事。这些事件总是留下长久的伤痕,不只对受害者本身,对整个家庭甚至社会都造成深远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来切入,不是冷冰冰的学术分析,而是能够触及人心、引发共情的叙述。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幸存者的故事,不只是描述他们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展现他们如何一步步走出来,如何重新找回尊严和力量,那将极具启发性。我很想知道,在台湾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受害者可以寻求哪些实际的帮助,有哪些社会资源可以依靠,以及法律制度的保障是否到位。有时候,法律的条文冷漠而疏远,但真正的救赎需要温暖和支持。这本书的“对策”部分,我期待它能包含多方面的建议,从个人到家庭,再到社区和政府层面,甚至包括教育和预防措施,如何从小就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尊重意识,这或许才是根治问题之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