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色
这本书是为初学法律或想认识英美法的人而写。作者希望透过本书,能够让读者在学习英美法的同时,多少了解一些英美社会的现况。本书提供读者几点想法:(1)法律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科技条件下的产物,并非形而上的抽象建构,它与历史无法分割;(2)英美法在其演进过程中展现出许多令人振奋的制度设计、法理及原则,但也曾出现许多丑陋的、伪善的,甚至乌龙的法律。学生学习英美法时,应以持平的心态面对;(3)英国法与美国法虽系以普通法为基础,但随着国际局势的改变及各自的社会变迁(如英国加入欧盟,美国成为国际政治强权等),两国法律在许多议题上呈现分道扬镳之势。
作者简介
高玉泉
现职:
国立中兴大学法律学系教授兼法政学院院长
学历:
英国华威大学法学博士
英国华威大学法学硕士
东吴大学法学硕士
国立政治大学法学士
经历(摘录):
国立中兴大学财经法律学系(现法律学系)创系主任
台湾高等法院诉愿审议委员会委员
行政院卫生署、台北市政府卫生局行政诉讼及诉愿代理人
台湾展翅协会(原终止童妓协会)理事长
中华民国国际法学会理事
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鑑中心基金会大学评鑑委员
国际网路公益组织INHOPE理事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资深研究员
第1章 英美法之诞生与发展 1
第2章 司法制度 27
第3章 法学教育与法律专业 45
第4章 生命权〈Ⅰ〉──堕胎权 59
第5章 生命权〈Ⅱ〉──死刑 71
第6章 生命权〈Ⅲ〉──安乐死 85
第7章 财产权 95
第8章 言论自由 113
第9章 隐私权 135
第10章 身体权──教师之体罚权 147
第11章 持枪权 157
第12章 种族与法律 171
第13章 宗教与法律 185
附录 重要法律名词 201
二版序
「英美法律与社会」出版至今已四载。学生及读者对这本教科书的正面反应是促使我增订二版的动力。二版除了补充部分章节的最新法律发展外,尚增加「宗教与法律」一章,让学生了解英美法律如何在其根深蒂固的基督教文化之下,实践其宗教自由的保障。另外,重要法律名词部分也增加了不少,希望能够对学生的法学英文有所增进。我在课堂上常表示,法律与英文两者如能兼顾,未来不论在职场或社会地位上,都将是胜者。希望这本书能起一些作用。
最近台湾社会发生许多法律事件,有涉及生命权者(如洪仲丘下士遭虐死、广大兴渔船喋血案),有涉及财产权者(如大埔土地征收案),亦有涉及隐私权者(如员警洩漏个人资料事件)等等。政府相关单位虽然忙成一团,却似乎得不到媒体以及民众的肯定。英美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难解又群情激愤的法律争议,处理的过程不一定顺利,结果也不一定尽如人意,这是多元民主社会的现象。法律人如果能多花点时间了解法律背后的社会脉络,当能看清解决问题的方向。我们的人民,如果也能意识到法律的极限,应该就不会有那种追求「即时正义」的冲动了。迈向文明的过程,难免步履蹒跚。
特别感谢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毅然同意出版二版及之后细心的校对。这种尊重学者及专业的表现,与一般利润至上的出版公司,形成强烈的对比。两位助理张维甫及黄鼎元同学几乎是随传随到的协助及硕专班林隆尧医师的指正,在此一併致谢。
高玉泉
台中,2013 年8 月
(五) 這本《英美法律與社會(二版)》的出現,無疑填補了我對於英美法學體系與社會現實之間連結的知識空白。以往接觸的法律書籍,多半聚焦於具體的法條解釋,而本書則更加註重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實踐與影響。書中對於「法律是社會控制的工具」這一觀點的論述,讓我印象深刻。作者透過分析各種法律制度,如警察權力的運用、監獄系統的演變,以及社會福利法的制定,展現了法律如何規範個體行為、維護社會秩序,同時也指出了這些制度可能帶來的壓迫與不公。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普通法」與「成文法」的比較,以及它們在英美法律體系中的不同作用,這讓我對英美法系的獨特性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同時,書中也探討了法律的意識形態層面,例如法律如何維護現有的社會階級結構,或是如何被用來推動社會變革。這本書的閱讀,讓我對法律有了更為批判性的視角,不再只是被動接受,而是開始主動質疑與反思。對於想要深入理解英美法律如何在真實社會中運作的讀者,這本書絕對值得推薦。
评分(一) 這本《英美法律與社會(二版)》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從書名看來,原本以為會是枯燥乏味的法條解析,但讀了之後才發現,作者筆下的英美法律體系,原來是如此生動地與社會脈動交織在一起。書中探討的案例,許多都是我平時在新聞上耳熟能詳的,例如關於言論自由的界線、種族歧視的法律演變,甚至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隱私權爭議,作者都能深入淺出地剖析其背後的法律邏輯與社會價值觀的衝突。特別是關於陪審團制度的討論,我一直覺得在影視作品裡看得很精彩,但在書中,作者細膩地描繪了陪審團的組成、運作方式,以及它在司法公正性中所扮演的角色,讓我對這個制度有了更深層的理解。此外,書中也引導我們思考,法律並非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的變遷、科技的發展,不斷地被修正、挑戰與重塑。這種觀點讓我對法律有了全新的認識,不再只是冰冷的條文,而是活生生、充滿彈性的社會建構。對於想要了解英美法治精神,同時又對社會議題感興趣的讀者,這本書絕對是個絕佳的入門選擇。
评分(四) 《英美法律與社會(二版)》就像打開了一扇通往英美社會肌理的窗戶。我一直對英美社會的多元文化與價值觀衝突感到好奇,而這本書恰恰能解答我許多疑問。書中將法律視為社會變遷的鏡子,反映了不同時期社會的價值觀、道德觀以及權力結構。例如,在探討家庭法的演變時,作者從傳統的父權結構,到現代的婚姻自由、同性婚姻合法化,清晰地勾勒出社會觀念如何影響法律的制定與修改。這讓我明白,法律並非一成不變的規則,而是隨著社會意識的覺醒而不斷進步的。此外,書中對於人權保障的討論,特別是結社自由、集會自由等基本權利的界定與限制,也讓我對「自由」的含義有了更深的思考。作者並沒有給出標準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分析不同立場的論點,並從中得出自己的判斷。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一場與作者共同探索的智識之旅,讓我不僅學到知識,更激發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评分(三) 坦白說,《英美法律與社會(二版)》的厚度一開始讓我有些卻步,但讀進去之後,就完全被吸引住了。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而且敘事的方式引人入勝。書中對於各種法律概念的解釋,沒有使用過於艱澀的學術術語,而是透過大量的實例,將複雜的法律問題變得淺顯易懂。舉例來說,在探討財產權的章節,作者不僅講述了土地所有權的演變,還提及了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特別是版權與專利的最新發展趨勢,這對我這樣的創作者來說,非常有啟發性。此外,我還對書中關於刑事司法的討論印象深刻,從犯罪的定義、證據的收集,到審判的過程,作者都做了細緻的描繪,同時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潛在問題,例如無辜者被判刑的風險,以及對弱勢群體的司法偏見。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法律的運作,離不開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而司法體系的健全,更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基石。我認為這本書不僅適合法律系的學生,對於任何關心社會公平議題的讀者,都能提供相當多的啟發。
评分(二) 翻開《英美法律與社會(二版)》,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個更加宏觀的圖像。作者並非單純地羅列法律條文,而是巧妙地將法律置於其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中進行考察。這本書帶我走進了不同時代的英美社會,從貴族制的遺產,到工業革命帶來的勞工問題,再到現代社會的多元文化衝突,每一個歷史節點都與法律的發展緊密相連。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契約法的章節,除了講解基本的契約原則,還延伸討論了在數位時代,線上協議的法律效力,以及智能合約的可能性,這讓我意識到,即使是看似古老的法律概念,在新的科技浪潮下,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另外,書中對司法體系的介紹,從法院的層級、法官的選任,到律師的角色,都有詳盡的闡述,讓我對英美司法運作有了清晰的輪廓。我發現,法律不僅僅是解決爭端的工具,更是塑造社會秩序、維護公民權益的重要力量。這本書讓我對「法律」這個概念,從單一的學術領域,拓展為一個更加立體、更富有人文關懷的社會現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