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定律之应用

管理定律之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管理学
  • 管理定律
  • 商业管理
  • 领导力
  • 组织行为学
  • 效率提升
  • 职场技能
  • 实用指南
  • 案例分析
  • 个人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社会科学中之定律虽远不如自然科学简洁,本书所引证的定律皆出自名家手笔,具有优美、简明及精鍊等特性,每一管理定律解析形式上虽独立成章,然每一定律与其他管理定律间的联系,本质上具有紧凑性及贯通性,期盼这些管理定律的运用可帮助管理者突破管理瓶颈,借资引领其走出管理丛林。

《变革的引擎:组织效能的驱动力与实践》 图书简介 在当代商业环境中,组织如同一个复杂、动态的生命体,其生存与繁荣依赖于对内部效率和外部适应能力的持续优化。本书并非对既有管理理论的简单重复,而是聚焦于驱动组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要素——变革驱动力、结构性效能以及面向未来的适应性。它旨在为寻求突破瓶颈、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领导者、管理者及战略规划师提供一套可操作的、深植于实践的分析框架和行动指南。 本书的基石建立在一个核心认知之上:僵化的结构和过时的流程是吞噬组织活力的无形杀手。因此,我们首先深入剖析了“效能悖论”——即组织在规模扩大后,效率反而下降的内在原因。我们将传统的“效率”概念(侧重于投入产出比)拓展至“价值创造效率”,强调如何确保每一个行动都直接导向客户价值的提升和核心竞争力的强化。 第一部分:洞察组织停滞的根源与驱动变革的思维模型 在第一部分,我们首先解构了阻碍组织进步的四大“隐形壁垒”:信息孤岛、决策惰性、目标漂移和人才错配。这些壁垒往往不是由恶意造成,而是内生于组织生命周期中的必然产物。 1. 决策的“时间成本”与“认知偏差”分析: 我们详尽分析了组织层级结构如何不成比例地增加决策的“时间成本”。引入了“最小有效决策圈”(MEDC)模型,主张将决策权下放至最接近信息源和问题现场的层级。同时,本书批判性地审视了群体思维(Groupthink)和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在关键战略决策中的影响,并提出了一套基于“红队分析”和“假设检验”的决策校准机制。 2. 流程的“历史包袱”与“轻量化重构”: 许多组织流程是历史演进的产物,而非最优设计的结晶。本书引入了“流程考古学”的概念,指导管理者如何系统地剥离那些不再产生价值的冗余环节。我们探讨了“流程微服务化”的理念,即将复杂的端到端流程拆解为模块化的、可独立优化的服务单元,从而实现敏捷调整,而非推倒重来。 3. 领导力的“控制欲”与“赋能转型”: 成功的变革需要领导者从“指挥者”转变为“催化剂”。本书强调,在知识密集型经济中,真正的领导力在于“构建心智模型”,而非下达指令。我们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授权、透明的沟通机制和容错机制,构建一个鼓励主动性和自我纠错的文化土壤。重点讨论了“授权的边界设定”艺术,确保赋能不会演变为失控。 第二部分:重塑组织结构——适应性与敏捷性的工程学 本部分专注于组织设计,探讨如何构建一个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结构,而非一个僵硬的官僚机器。 1. 组织形态的“液态化”:超越矩阵与科层制: 我们超越了传统的职能制、事业部制和矩阵制的优缺点比较,提出“适应性网络结构”的概念。这种结构强调基于项目或价值流的动态团队组建,并在完成使命后自动解散或重组。本书提供了构建这种“液态”组织的工具箱,包括资源池管理、技能地图绘制和跨域协作协议的制定。 2. 绩效管理的“滞后性”与“前瞻性指标”: 传统的KPI往往是滞后的,反映的是过去的行为。本书倡导构建“驱动指标体系”,专注于那些能够预测未来成果的前因变量。例如,从关注“销售额”转向关注“客户接触频率”和“产品迭代速度”。我们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基于贡献度而非职级的激励机制,确保个体行为与组织变革目标高度一致。 3. 知识的“沉淀”与“流动”:从数据到智慧的转化: 在知识经济中,知识的获取和分享速度决定了组织的学习速率。本书探讨了如何设计高效的知识管理系统,重点在于“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跨界知识的碰撞”。我们介绍了一系列促进内部交流的技术和方法论,旨在打破专业壁垒,促进创新思想的自然涌现。 第三部分:变革的执行力——从战略到日常运营的系统集成 变革的失败往往不是战略层面出了问题,而是执行层面缺乏系统性的支撑。第三部分关注如何将宏伟的愿景转化为可衡量的日常行动。 1. 变革中的“阻力管理”与“共赢叙事”: 变革必然触动既得利益和安全感。本书提供了一套深度的变革阻力分析模型,区分了“能力不足型阻力”和“意愿不足型阻力”。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强有力的“共赢叙事”,清晰地展示变革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长期价值,而非仅仅强调短期的阵痛。 2. 运营的“精益化”与“韧性增强”: 在强调敏捷的同时,组织必须具备应对突发冲击的韧性。本书结合了精益运营的原则,指导企业识别和消除浪费,但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对“冗余度设计”的考量。即在关键节点故意设计适度的冗余(如多元化的供应商、跨职能的备份能力),以确保在系统压力测试下不发生完全中断。 3. 技术的赋能:超越自动化,实现智能协同: 本书不关注特定技术的选型,而是聚焦于技术如何根本性地改变组织的运作范式。我们讨论了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工具,实现“预测性管理”——在问题发生前预警并提供干预方案,从而将管理者的精力从“救火”转向“战略规划”。重点是如何避免将旧有低效流程简单地“自动化”——这是许多技术投入失败的根本原因。 --- 读者画像: 本书面向中高层管理者、企业战略规划师、组织发展(OD)专家,以及寻求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系统性、可执行变革方案的商业领袖。它适合那些已经尝试过各种管理工具,但仍感觉组织深层结构存在阻碍的实践者。本书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套“结构-流程-文化”三位一体的诊断和重塑框架,帮助组织真正释放其潜力,构建面向未来的、可持续的高效能运营体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廖又生


  【现职】
  亚东技术学院医务管理系教授兼管理暨健康学群学群长

  【经历】
  国科会研究着作甲等研究奖
  考选部高普特考命题暨阅卷委员
  司法官训练所检察事务官班讲座
  台北市政府公训中心行政法讲座
  中华邮政公司民法讲座
  全国教师会投诉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中央教师申诉评议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专门委员
  台北荣民总医院顾问
  高雄荣民总医院生命伦理委员会委员
  东元综合医院管理顾问

  【学历】
  国防大学法律硕士
  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硕士
  台湾大学图书资讯硕士
  台湾大学管理学院商学博士

  【讲授科目】
  医事法规、管理科学专题
  医院组织与管理、图书资讯法规

图书目录

自 序

绪论:未来决定现在/1

策略规划

壹、试以「图书馆学五律」的变迁探讨图书馆系统经营
一、引 言/7
二、早年图书馆学五律的提出与内涵/8
三、原图书馆学五律与图书馆实务经营/11
四、原图书馆学五律与系统设计机制/13
五、当代图书馆学新五律的修补/18
六、结 语/20

贰、数位出版对图书馆经营的影响:「长尾理论」对「八十/二十原则」
一、八十/二十原则与图书馆经营/24
二、长尾理论与图书馆经营/27
三、结 语/33

参、「墨菲定律」与私立公共图书馆馆务规划
一、引 言/35
二、私立公共图书馆本质之定位/36
三、墨菲定律的告诫/39
四、规避墨菲定律的嘲弄/43
五、结 语/43

肆、「葛来兴法则」与公共图书馆之策略规划
一、引 言/45
二、企划葛来兴法则之来龙去脉/46
三、葛氏法则外另一章:策略规划/49
四、馆长是「利基」的开发者/53
五、结 语/56

员工管理

伍、从「情势法则」论图书馆主管的角色功能
一、引 言/61
二、古典理论下的图书馆主管功能/62
三、新古典理论以后的管理思潮/65
四、情境法则与图书馆管理/69
五、结 语/70

陆、「效率十二原则」与图书馆高阶管理
一、引 言/71
二、效率十二原则的缘起/72
三、效率十二原则的启示/74
四、强化图书馆高阶管理之道/80
五、结 语/82

柒、「超Y理论」与非专业馆员人力发展
一、引 言/83
二、非专业馆员与人性本恶假定/84
三、超Y理论的综合性机能/87
四、非专业馆员的人力发展/92
五、结 语/93

捌、「ERG理论」与图书馆义工之激励制度
一、引 言/95
二、义工何以需要激励/96
三、ERG理论可激励义工士气/98
四、ERG理论的弹性运用/104
五、结 语/104

行销管理

玖、从「供需定律」评析ISBN的行销机能
一、引 言/107
二、供需定律与图书国际行销/108
三、ISBN的结构与适用范围/112
四、ISBN行销机能发挥应配合的措施/115
五、结 语/117

拾、「泛行销理论」与图书馆推广服务
一、引 言/119
二、图书馆行销时代的来临/120
三、如何作图书馆行销/124
四、图书馆行销策略规划/130
五、结 语/133

拾壹、「塞伊市场法则」与读者需求管理
一、引 言/135
二、赛伊法则与图书馆行销/136
三、图书馆行销之基本任务/140
四、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再调整/144
五、结 语/146

经营哲理

拾贰、应用「循环理论」验证图书馆动态发展
一、引 言/149
二、总体类型的循环理论/150
三、个体类型的循环理论/164
四、结 语/183

拾参、「AIDA模式」与老人读者服务
一、引 言/185
二、老人读者之定位/186
三、AIDA的新启示/188
四、老人读者服务的配合措施/195
五、结 语/196

拾肆、「平衡理论」与读者服务过程中之沟通问题
一、引 言/199
二、开放的心灵:究何立窗户之启示/200
三、平衡理论在图书馆之应用/202
四、馆员沟通技巧问题析辨/207
五、结 语/209

结论:走过从前,迈向未来/211

图书序言

自序

  1992年撰有图书馆管理定律之研究一书,蒐集十六个定律探讨非营利组织管理问题,开启图书资讯学、企业管理学与法律学对话之门。该书于1996年考试院举办的首届博士级高考一级充当代表着作深获考试委员好评,使作者获得首届博士级高考一级魁首之殊荣。足见往昔非营利组织、管理学与法律学三个学门缺乏互动,虽兄弟登山然各自努力的事实渐有改观,二十一世纪管理思想整体发展趋势,显异于往昔。特别是自2000年以后,科际整合或跨域研究蔚为风尚,借各领域原理原则解决管理问题已然成为服务业未来发展的指标。因此,管理定律的有效应用就成为无围墙时代组织经营的关键所在。

  2009年从国立阳明大学转赴亚东技术学院任教迄今,思忖自进入大学到取得博士学位之后,皆离不开「法律」及「管理」两项专业,近三十年来之教学生涯自始至终仍以「法学」及「管理学」课程为核心。有鑑于此,上揭一书刊行以来,嗣后复有十五个定律或法则发表而融入在十四章论述主题之内,且今日既在务实致用的技术学院任职,爰将本书命名为「管理」、「定律」之「应用」,期求所学两项专业与技专校院理念得以相互辉映,同时兼寓有寄望将管理定律在职场实战中可弹性活用之进一层意涵。总之,本书取材系由现代管理思想整体变迁的观点出发,以图书资讯机构为例,进而得以类推适用于其他非营利组织,甚至营利事业机构,作者力求整合学说理论与实务见解,融合为一本精巧的解决问题艺术之专着,盼能抛砖引玉,获取管理界一些共鸣及回响。

  本书得如愿完成,要由衷感激元照出版公司的鼎力支持,以及亚东技术学院管理暨健康学群办公室同仁的热心协助,同时要谢谢所有曾对我在法学及管理学学习过程上的启蒙老师,亦要对受教于本人门下所有学隶,对其热烈参与讨论、不断切磋琢磨之盛情致上最高之敬意。最后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关心我的良师益友与家人。

廖又生
2013年仲夏于诚勤大楼十一楼研究室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当初被这本书吸引,主要是因为它的名字——《管理定律之应用》。在如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各种新兴的管理理论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但很多时候,我反而觉得那些经过时间沉淀、历久弥新的“定律”才是最根本、最值得我们去深入理解和应用的。我特别好奇,这本书究竟是如何定义和解读这些“管理定律”的?是侧重于揭示其背后的哲学思想,还是更倾向于提供一套实用的工具箱?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某些看似简单的原则,却能够对组织的运作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我想知道,书中是否会分享一些经典的“定律”,比如“彼得原理”的负面效应,或者“八十/二十法则”的应用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如何将这些理论性的“定律”与我们日常的管理实践相结合,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启发,让我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如何更好地激励团队,如何更有效地分配资源,或者如何更明智地做出决策。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纸质都相当不错,拿在手里的触感很好,这让我对内容的期待值又高了几分。作为一名对管理学有浓厚兴趣的职场人士,我一直觉得,理论性的知识如果不能转化为实际的行动,那么它的价值就大打折扣。《管理定律之应用》这个书名,正是精准地抓住了我想要的东西。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应用”那些耳熟能详的“管理定律”的?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操作指南,比如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识别和利用“木桶效应”,或者如何通过“飞轮效应”来驱动团队的持续发展?我尤其关注书中能否提供一些生动的案例,让我看到这些定律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体现,无论是成功的应用还是失败的教训,都能给我带来深刻的启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思维,让我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比如团队沟通、目标设定、绩效管理等等。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真的很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很扎实,让人对其中的内容充满期待。我平时工作压力挺大的,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有时候会感到力不从心,需要一些更系统、更深刻的思路来指导我的决策。《管理定律之应用》这个书名,恰好戳中了我的痛点。我好奇的是,书中提到的“管理定律”究竟有哪些?是赫胥黎的“反向定律”,还是帕金森的“ Parkinson’s Law”,亦或是其他的经典理论?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是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定律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应用”的?我特别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操性的工具,比如各种思维导图、流程图,或者是可以套用的模型,让我能够立刻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另外,我非常看重案例的真实性和指导性,如果书中能引用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成功或失败案例,并深入分析其背后所遵循或违背的管理定律,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将大大提升。我一直觉得,成功的经验是可以复制的,而失败的教训更是宝贵的财富,能从中学习到如何规避风险,那简直是太棒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简洁,但又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一看就知道是那种可以深入研究的实用型读物。我本身从事管理工作也有些年头了,一直都觉得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真正能落地的、能够指导实际操作的方法更显可贵。《管理定律之应用》这个书名就特别吸引我,因为“定律”听起来就很有普适性,而“应用”两个字则直接点明了这本书的核心价值——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我特别期待书中能讲解一些经典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管理学理论,并且能够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们这些读者能够看到这些定律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被巧妙运用的,甚至是被某些成功的企业家们“玩转”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清晰的框架和思考模型,帮助我理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复杂状况,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当然,如果能有些关于如何避免管理误区、或者如何提升团队效率的具体指导,那就更好了。总而言之,我是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注意到这本书的,他跟我说这本书是他近年来读过的最有价值的管理类书籍之一,听得我心痒痒的,已经迫不及待想把它带回家好好研究一番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它传递出一种权威和深度感,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书。作为一名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管理者,我深知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鸿沟。很多时候,我们学到的管理理论似乎总是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管理定律之应用》这个书名,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那些被奉为圭臬的“管理定律”,不仅仅是罗列它们的名称,更重要的是解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核心内涵,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在当今复杂的商业环境中灵活运用。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这些定律是如何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中发挥作用的。比如,它能否教我们如何利用“首因效应”来构建良好的第一印象,或者如何运用“沉默的螺旋”来理解和引导团队的意见表达?我更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套清晰的框架,帮助我系统地思考和解决管理难题,避免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